城市通APP

主题: 十六岁那年

  • 品味
楼主回复
  • 阅读:7302
  • 回复:5
  • 发表于:2017/9/26 17:50:11
  • 来自:辽宁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北票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十六岁那年


1974年春,十六岁的我正上七年级,就读在北票第三中学,(时下改称北票发电厂中学)当时是文革
后期,学生每年必有的学工劳动就到发电厂。

一个周六下午,班主任潘老师宣布:“周一就下厂学工劳动,时间是两个月。”  学生按名单分到各生产车间。(我去的车间,如今不记得名字了)

当天晚上六点多发生了一个小事故,改变了我的学工地点。

当天母亲上三班(下午4:00~夜间12:00点)家中的晚饭由我负责。我在家中排行老大,(有三个妹一个弟)父亲在外地工作。那天晚上做的是高粱米粥。母亲常嘱咐:粥做好后盛在盆中,晾二十多分钟再吃,以防烫了弟弟妹妹们。当时最小的妹妹才三岁多。我把做好的粥盛到盆里晾着。当时我家住平房,吃饭是在炕上摆桌子,大灶台在外屋地,对着灶台放了一口大水缸。灶台和水缸中间有三尺多的过道,水缸紧挨着里屋门口了。晾粥的功夫,我去挑了一挑水倒入缸中。然后摆桌吃饭 ,我端着粥盆从外屋地进里屋,隔着门帘儿感觉有孩子跑过来,急忙转身把后背对着屋门,七岁多的弟弟跑出来了,撞到了我的后背,端着粥盆的我失去了重心,右臂肘关节猛地撞上了大水缸,疼的手也松开了粥盆,瞬间还很热的粥扑到了我的左脚上,右脚下意识地撤退了一步幸免于难,我惨叫一声,抬眼瞥见大水缸中漂着的水瓢,顺势舀了一瓢凉水倾倒在左脚上 ,连粥带水泼了满地,我撤后一步坐在门槛上,慢慢脱掉鞋子,脱袜子费了些时间,脱的极艰难。再看左脚面子已经红红的,热辣辣的痛,小弟也自知闯祸楞楞地站在墙角。唉!谢天谢地!小弟没有烫着,我也因瞬间就浇了凉水伤势不太重,没有起泡。当时家中不知何时养了一盆芦荟,听大人们说可治烫伤,母亲牙疼时常掰叶子含在口中,于是我叫妹妹掰了两个肥大的叶子,先把叶子一面的皮去掉,让汁液直接敷在红红的脚背上,凉丝丝的缓解了疼痛,找了块干净布包在脚上。又在大妹妹的配合下重新烧火做了一盆粥。那年月粮食紧张,当时我心疼甚于脚疼,心疼泼在地上的那盆粥啊!

第二天,又敷了一天芦荟叶,伤脚好多了。

周一照常去发电厂门口集合,细心的潘老师发现情况后,安排我去电厂卫生所治伤并留在那学工劳动,去那的仅有四个同学。

于是,那两个月我便在卫生所杨福昌医生的指导下,读了点《药性歌括四百味》
《中药学讲义》,依当时的文化基础和理解力,多半是看不懂的,但对博大精深的中国医学,有了一丁丁的了解。背了些“人参味甘,大补元气,止渴生津,调荣养卫……”等中医入门知识,还萌生了一个伟大的梦想——当医生。

中草药这个花园大得很啦!我不仅知道了满山遍野的“苦麻菜”有另一个学名——“败酱草”,分“黄花败酱”和“白花败酱”,还知道头戴小降落伞的“蒲公英”能清热解毒,易得的“玉米须”能利水消肿……在那少书读的干渴日子里这些专业知识充实了我的生活,不懂就问,杨医生总是耐心解答我那些幼稚的疑问。我在《中药学讲义》(1960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中找到了——芦荟:“百合科常绿植物芦荟叶的基部,切断使其液汁流出,经过浓缩干燥而得。本品茎高一至二尺,叶互生如剑状,肉质肥厚。先端尖向外反曲,边缘有锐锯齿,叶柄呈鞘状包于茎上。性味:苦寒;归经:入肝脾胃大肠四经;功效:泻下、杀虫、清热、凉肝……”当时在书中没找到它治疗烫伤的理论,多少令我失望。许多年后,在《芦荟》一书中满意地找到到它能治疗烫伤的详细介绍。

人生有爱就有歌,如今回忆起十六岁那年,我十分感谢潘老师对一个学生实实在在的关心和爱护,十分感谢扬大夫不厌其烦地解答一个小孩子的疑惑。我的医生梦虽仍在梦中,但在我工资不足两百元时,却花二十三元八角买了一本白话精译的《本草纲目》(俞炽阳,倪泰一等译),它不仅给了我陪伴,而且给了我很实用的帮助……
关注同城热点 获取最新资讯 点击查看更多本地热点话题
  
  • 品味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7/9/27 8:11:33
  • 来自:辽宁
  1. 沙发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感谢点赞的各位朋友!谢谢!
明天会更好
  
  • 川州一夫
  • 发表于:2017/10/9 17:01:02
  • 来自:辽宁
  1. 板凳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品味,对你的经历我深有同感,正是: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当老大的更是懂事早,替父母分忧。

一想那个年代的学工劳动,耽误了咱们的学习,也极不安全。这些年我在电力公司打工,深知发电厂的水电汽真是太危险了。
  
  • 品味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7/10/10 6:08:45
  • 来自:辽宁
  1. 3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感谢一夫哥热评:我们初中没上几天课,所以读电大时很费劲。中间知识断层。??知足吧,现在补补,自得其乐。
明天会更好
  
  • 快乐的冷月无声_ly1
  • 发表于:2017/10/15 9:17:53
  • 来自:辽宁
  1. 4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我弟弟就是三中学生,1976年下乡。那个年头,苦难如影随形,好在年轻,战胜苦难就是财富,用红灯记中李奶奶的话说,喝了这碗酒,什么样的酒都能喝下了。
  • 品味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7/10/16 15:53:31
  • 来自:辽宁
  1. 5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快乐的冷月:你好!感谢你的光顾和热评。你弟弟是几班的。我是七班的。当年我们七六届有十二个班。
明天会更好
二维码

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陆
加入签名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