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通APP

主题: [原创]体验土族风情

  • 小二
楼主回复
  • 阅读:1199
  • 回复:1
  • 发表于:2008/8/2 17:31:10
  • 来自:辽宁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北票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出西宁驱车东行29公里,费时30分钟便可到达互助威远镇的小庄村。互助县生活着6万多土族同胞,是全国惟一的一个土族自治县,又是西北花儿的生身之地,至今,这里还保留着许许多多本民族的古老风俗。
  土家的一位老爷爷告诉我,土族原本是一个叱咤历史风云的马背民族,先民曾以弱小力量神奇崛起于青海高原,建立了一个长达300多年的吐谷浑王国,曾经聚集居住祁连山南麓、黄河流域。7世纪中叶,盛极一时的吐谷浑王国莫名衰落,子民逐渐流落于河湟一带,与蒙古、汉、藏等民族融合成了一个新的民族。
  (一)安昭舞和轮子秋

  小庄村村口是一块宽阔的场地,通往村里的是一条土路,远远地便可以看见土族村落里悬挂着的五彩小旗,猎猎飘扬。村前村后,被视为神山,四季封锁,栽有松树和杨树,其中若有古老大树,那便是神树。村旁有本坑(十万佛塔),有东本(十万块白石头),有三角土墩,这便是镇邪地。这些都是土族村落的主要标志。这些地方严禁动土和污染。
  土族同胞信仰喇嘛教,我们一下车,便有年轻土族姑娘迎上来,热情地向每位游客献上洁白的哈达。村口聚集着10多位土族青年男女,围成了一个大圈,跳起了土族著名的安昭舞,这是一种土族传统舞蹈,逢年过节和丰收喜悦活动都要跳安昭舞。因为唱词的衬句是安昭索罗罗,安昭召应召,便取名为安昭舞。
  一场安昭舞过后,土族青年男女又兴趣盎然地表演了轮子秋。村口广场中心竖立着一个飞转的大轮子。两名身着艳丽服装的女子,在动听的乐曲伴奏下轻舒彩衫翩翩起舞。突然,她们像掠过水面的燕子般飞上轮子秋。轮子飞转,她们的裙裾、花袖、叮咚作响的环佩珠珞,在阳光下飘拂、闪烁。如一圈耀眼夺目的七彩光环,优美的造型赢得了满场喝彩。
  轮子秋是土族同胞一种传统体育娱乐项目,起源很偶然。传说土族人丰收时节用架子车拉运麦子,由于路凹凸不平,一不小心架子车侧翻在地。大人们正在想办法,淘气的幼童攀上车轴朝天转了起来。这一举动启发了大人的想象随后发明了轮子秋。后来便成为土族传统的娱乐方式。
  (二)土族服饰

在欢乐的人群中,土族妇女鲜艳的彩色服饰十分抢眼。一位名叫哈莲青的妇女告诉我,土族服饰极具特色,青壮年男子头戴织锦滚边、帽边卷起的拉金锁绒毡帽,穿斜襟镶花边的白色裤褂。老年人一般头戴卷边圆顶绒毡帽穿斜襟长袍,外套黑色坎肩。青壮年妇女服装最独特了,一般都穿小领斜襟长衫,套红、黄、绿、白、紫、蓝、黑七色彩布做成的花袖,这是依据彩虹的色彩,用布和绸缎拼制而成,蓝色代表天空,白色代表白云,绿色代表草原,黄色代表丰收,黑色代表大地,红色代表太阳,紫色代表鲜花,合起来就像一道道绚丽的彩虹。长衫上套着黑色、紫色或红色镶边的深蓝色坎肩。腰系宽而长的彩带,挂着绣有花花草草的荷包、绣球等精致的手工制品。下身多穿蓝色裤子,膝下部分是一节红色裤筒,土族叫帖弯为大红色,头上戴锦帕;已婚妇女的帖弯为桃红色,头上戴毡帽,帽上插花表示结婚刚两三年。
  (三)做客土乡必喝三杯酒
  村口热闹的歌舞场面结束后,我们在向导的带领下走进村里的一户人家吃午饭。
  在家门口,我们碰到了三杯酒的礼仪。几位土族姑娘用托盘端着酒壶酒杯,向一位位客人敬酒。去土族人家做客,一般情况下必须喝三次三杯酒,即客人到主人门前时,敬三杯酒,叫临门三杯酒,客人吃饭时,席间再敬三杯酒,叫吉祥如意三杯酒,客人出门敬酒,叫上马三杯酒。如此这般,不胜酒力的我喝得胀红了脸。其实,那时我不懂,如果客人实在不能喝酒,可以用无名指蘸酒对空弹三下,也可以应付过去。但能喝酒的人不得装假,若主人得知后会不高兴的。
  (四)午餐对歌

饭菜端上了桌。头道饭是烘锅馍,是将发面装在鏊里埋在草木火中烧成。二道饭是清油饼。还有一小碗咸咸的奶茶,还端上了油盐混合的圆饼沓呼日、葱油烤饼哈流等特色主食和菜肴,我们吃得津津有味。正吃到兴头上,土族姑娘排成一队,托着酒盘,走到一位游客面前,唱起了浓浓的酒曲。这位游客似有婉拒之意,姑娘们不依不饶,一曲终了一曲又起,直唱到那位游客喝光三杯酒,然后又转向下一位游客。
  同来的朋友提议和主人各为一方轮唱,一方唱完一曲便喊一二三对方必须把一曲接上来,若接不上,便罚酒三杯。令我们惊诧的是,这些土族姑娘不仅民族歌曲唱得悦耳,而那些最新的流行歌曲也唱得地道,这个古朴的部落一点也不封闭,和外面的世界同步呼吸着新鲜空气。
  (五)娶新娘

酒足饭饱后,最激动人心的土乡迎亲仪式隆重登场了。被推选出来的两位朋友做新郎,披红戴花、喜气洋洋,被他两选中的新娘则羞答答静守闺房,痴情的两位新郎在紧闭的院门外千叫万唤,门就是不开,万般无奈时,不料被蹲在门楼上的几个小孩泼了一身水。一刻钟后,闺房的门打开了,两位落汤新郎冲入屋中,各自托起自己的娇娘,快步走出,放在了一辆迎亲的牛车上。随后,迎亲队伍随着牛车向夫家走去。

不知不觉间,已经到了新郎了。新郎从牛车上把新娘托入洞房,放下门帘,在床边拥坐,说起了悄悄话。窗户外面爬满了好奇的游客探视窗内,不时爆发出一阵阵哄笑声。
  小院里更多的客人和老人们拉起了家常,好奇的游客探询着土族的日常生活方式和民风民俗。我和一位叫哈红芳的女孩聊了起来。她家里有8口人,初中毕业后就没再上学,在家干农活,也搞一些手工刺绣。从1992年开始,村里成立了旅游接待点,国内外游客都很多,她每次都要参加接待工作。由于她人长得漂亮,常常被游客点中,几乎天天当新娘。我问她当新娘的感觉好不好,她笑着说:本来就是游戏,又何必当真呢不过,做新娘的确很受宠,每次当别的妇女费劲地向游客兜售刺绣品时,她腰间的一串串香包、绣球准会被新郎包揽了。
  我问哈红芳当过多少次新娘了,她说太多了,根本数不清了。分别时,她递给我一张名片,一张有香烟盒剪制成的小片,在背面写着姓名、住址、邮编、宅电、手机,啧啧……家家都有电话,土族早已不了。
  天色过午,依依惜别中,我们乘车告别了土族部落。

 


  
  • 摇曳的花
  • 发表于:2008/8/3 10:00:49
  • 来自:辽宁
  1. 沙发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坐上沙发了!   欣赏美文的同时也学到了很多少数民族的知识。谢谢楼主的文字。
(0)
(0)
  
帖子已过去太久远了,不再提供回复功能,请勿尝试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