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通APP

主题: 种太阳的老顽童——孙守仁(【天南地北川州人】之)

  • 李兀羊
楼主回复
  • 阅读:8502
  • 回复:8
  • 发表于:2018/7/8 8:40:43
  • 来自:辽宁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显示全部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北票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天南地北川州人】之




种太阳的老顽童——孙守仁

                                                    李兀羊

                                                      

                                             童心未泯不忘初心

    拜访孙守仁老师的想法由来已久。因为他也是工人出身也当过记者,听说老人家也是位挺有性格的作家。
    我与孙老可谓神交,但无缘见面。夏日里,在贵卿兄的引荐下登门拜访终于见到了仰慕已久的先生。
    孙先生不愧为老报人,老人家将一摞子二十一本报纸合订本给我看。那都是发表过的散文诗歌小说等作品的剪报。还有数量可观的刊样。我耳边突然响起了两句诗来“不信青春唤不回,不容青史尽成灰”!这几十年积累的剪报与满屋的书籍已成为孙先生功力的历史见证。
    随手翻开一部合订本,突然眼前一亮——《北票市报》的文化副刊——刊登着孙先生的一篇微型小说《人之初》,报眉处分明写着“1991年11月3日”。哦?当时我正担任副刊编辑呀!我不禁脱口而出。赶紧查找有没有责任编辑署名——果然,版心处分明写着“本版编辑”本人的名字呐!
    一屋子人都高兴地大笑了起来。哈,一晃近30年了!今日方得见面!却原来在报上神交已久矣!
    孙先生刚刚大病初愈,身体虚弱却也精神矍铄。令人惊奇的是,年近八旬的他近年来出版了3部儿童文学作品集子,其中小说、童话散文计百几十篇。真可谓“童心未泯,不忘初心”。

                                                    渴望阳光

    许多许多年以后,您还记得《种太阳》那首童谣吗?您还记得“阳光的味道”吗?
    ——“我有一个美丽的愿望,长大以后能播种太阳……一个送给,送给南极,一个送给,送给北冰洋。,一个挂在,挂在冬天,一个挂在,挂在晚上……到那个时候世界每个角落,都会变得都会变得温暖又明亮”

——改革开放之初,这首儿歌像春雨般播撒在刚刚思想解放的中国大地上。
    有一位近八旬老人至今还记得!他是一位心中充满阳光的人——孙守仁创作的儿童文学作品《阳光的味道》里,借一位矿工的嘴说:“我们最最渴望的是阳光”!
    孙守仁,出生于1942年。就学于阜新煤矿学校(四年制中专)。毕业后在北票矿务局冠山矿当过井下工人,后参军到铁道兵部队。曾在矿务局组织部任职,高级政工师。曾任《北票矿工报》记者。后调入辽宁轮胎厂做政工干部。孙守仁在青年时代是著名的业余矿工作家。人称“北票的刘庆邦”!
    孙守仁系辽宁作协会员、辽宁散文学会会员。曾在《工人日报》、《中国煤炭报》、《中国安全生产报》,《厂长经理报》、《中华合作时报》、《劳动保护》、《草原》、《北方文学》、《鸭绿江》、《星火》、《少年小说》、《小溪流》、《青年作家》、《佛山文艺》《聪明泉》等80余家报刊发表小说700余篇,并有多篇作品被《小小说选刊》和《微型小说选刊》转载,其中代表作《翻飞的燕子》、《选择》分别入选杨晓敏主编的2003、2004中国年度最佳小小说。出版了小说集《新衣裳 旧衣裳》、《原色》和报告文学集《七彩光》。多篇文学作品和论文获得省级征文奖。并主编和著有《企业班组建设》《优秀班组安全文化建设》等四本政论书籍。
    阅读孙老师赐予我的儿童文学、童话作品集子《阳光的味道》《蓝蝴蝶 红蝴蝶》《青蛙鱼》,你很难想像这是一位77岁、身体虚弱的老者写的作品。
    有文学评论家说道:“《阳光的味道》足以让人感觉正值壮年的奋书者,充满着青春活力,积极而乐观。当读到蒋九贞先生为其所写的评论《老顽童赤子心,换招儿种太阳》之后,自然就会感知到一位年长者,‘返老还童’的跨越,从写成人小说转写儿童文学,不能不说这是一次质的跨越,更是一种清静心态的超然与超越。从题目就不难看出,这位谦恭、慈祥的长者那清心寡欲之平和心态。”
    孙老自己说,他是“老顽童”。的确,没有“顽童”之心之情是不可能写出童真童趣的。
    然而,“老顽童”也不是那么好当,要当好“老顽童”必须具备老顽童的心理,必须真正进入儿童和中小学生的行列,也就是说,必须有一颗赤子之心,一颗孩童的心。
   《阳光的味道》是这部短篇小说集的名字,阳光有味道吗?这篇小说里,感觉阳光有味道的是英子的爸爸,一个因工伤在家养病的采煤工。爸爸为了女儿的成长专门让出向阳的居室给女儿,而他和妈妈住在背阴的北居室。爸爸在家养病就时常到女儿的房间享受太阳。英子很不高兴,向爸爸置气。后来学校组织学生到煤矿井口做好事,其中一个“黑脸包公”问英子:“你知道我们最需要的是什么吗?”见她回答是“睡个好觉”,矿工说,“不,我们最最渴望的是阳光。”
    英子忽然来了“灵感”,回到自己房间写好了作文《换屋》,提出要和爸爸妈妈换房间,让爸爸每天都能享受到阳光。
    爸爸看女儿的作业本,“看着看着,鼻子一酸,禁不住流下两行滚烫热泪。爸爸一边享受着日光浴,一边品位女儿作文内容,‘嗯,英子懂事了!英子懂事了!’他仿佛嗅到了阳光的味道。”
    爸爸仿佛嗅到了“阳光的味道”,这句话是充满童味的语言,也是诗样的语言!
   《种太阳》写的是孩子与家长的故事。
    亮亮是盲童,爱画画……亮亮画累了,困了,趴在画夹上睡着了。梅子本想训儿子一顿,但是她忽然醒悟,儿子等了她一夜啊!她心疼了。再看亮亮的画,最后一幅的画面上,“一群孩子在地上刨了些坑,种下了一颗又一颗太阳”。
    是啊,太阳也能种吗?能!在儿童看来,太阳也能种,太阳和所有地上的植物一样,也能种,也能发芽、生长、开花、结果。一切都有因果关系,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种了太阳也能够收获太阳。亮亮是盲童,亮亮“种太阳”虽然不合理却是合情的。

                                      苔花如米小 也学牡丹开

孙守仁先生原来却是写成人小说的,这个转型可是打破了记录。他笔下的小说、散文、报告文学等等作品的主人公几乎均为底层小人物。差不离是青一色活生生鲜灿灿的矿工。
    孙守仁自述:1988年,也是我45岁那年,参加了全国职工文学创作讲座,以自己为生活原型构思了小说《新衣裳,旧衣裳》,三易其稿,后在《工人日报》百花副刊发表了,而且还加了个评,这对我来说,是个良好开端,也是个起点。接着,《工人日报》先后发表了10余篇小说。小说的人物,无外乎都是小人物,正如原工人日报主任编辑、著名诗人王恩宇在给我的小说集《新衣裳旧衣裳》的序言中,写了这样两句诗:“苔花如米小 也学牡丹开”。实际生活中,哪有那么多大人物,社会不是由若干个小人物组成的吗?正是他们构成了社会,同时他们也是中国的脊梁,我塑造他们的形象,反映他们的苦辣酸甜喜怒哀乐,涂抹生命的底色。如,《请客》中的老都头,《焊王》中的英娘,《心结》中的石布贤,《底片》中的山妞,还有《新衣裳旧衣裳》中的老桓,《掌声》中的石老蔫,《原色》中的涂笛,等等,他们个个都有性格,都有亮色,都是鲜灿灿活脱脱的人物。
    有一年,矿上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我被抽去做工亡家属工作。谁都知道,这工作肯定是很难做的。这位家属的男人和大儿子同时遇难。我见她脸色憔悴,说话声音沙哑,头发有些凌乱。我对她说,大嫂,你有何要求?她瞅了一眼,嘴唇嗫嚅着,但她把要说的话咽了回去。那个年代,恤血金少得可怜,矿上解决的,无外乎是劈材,煤泥(烧火用的),房子破旧的,或给翻盖一下。我对她说,你提什么条件,我们都会考虑的。这时,她老儿子突然出现在她面前,一把拽了过来,看了又看,瞅了又瞅,突然冒出一句:“我把老儿子送到矿上,接他父亲和哥哥的班!”我听后,觉得她太傻了,怎么能这样呢,把老儿子也舍出去呢。我误以为是赌气的话。我说,这是你提的条件和要求吗?她打了一个唉声,说:“我家的人都给了矿上”。我心里一阵灼热,眼前的矿嫂形象突然高大起来。

所以,孙先生的小说就是为矿山群英画像。
    逢年过节,孙守仁随同矿领导慰问老矿工和家属,给工亡家属送些米面油等。这是个除夕夜,家属区上空弥漫着肉香,但这里却是鸦雀无声,一点年味都没有。他们来到一幢灰色二层小楼。这里居住的都是工亡家属,他们的亲人在一次瓦斯爆炸事故中夺去宝贵生命。矿上把一幢二层小楼分配给他们。除夕晚上,或许思念为煤炭事业捐躯的男人和孩子,竟然放声大哭。矿领导听到哭声,一方面安慰她们,送去温暖;一方面感到自责,在安全生产上出了差头,给家属带来了无尽悲伤。有位胖大嫂拭去脸颊的泪水,她对矿领导说:“你们要下决心,治理矿井瓦斯,别再发生这样的事故…… 
    孙守仁写“安全小说”在这里找到了根源。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孙先生告诉我,当今文坛,特别是小说这块,有谁在写工业小说,怕是很少的吧。时下人们阅读口味变了,喜欢言情的,魔幻的。我却反其道而行之。我是企业里培养起来的作者,非但关注企业命运,还想用自己的笔,倾诉企业里所发生的一切。尤其是国有企业,有的资不抵债,先后破产重组,工人由原来的铁饭碗变成了泥饭碗,再稀里糊涂,连饭都吃不上了。这能怨我们工人吗?除了体制外,还有管理问题、企业办社会问题、按劳分配问题等等。这些问题搅得我头昏脑胀,我想倾诉一下,谁听呀,谁来关注我们工人的命运。于是,我理顺一下生活,提炼一下思想。我想倾诉,我把我倾诉的内容,取了个名字叫《爆胎》。我觉得,企业好比轮胎一样,内外交困,实在承受不了,就要爆胎了。怎么办呀,重新“补胎”吧,我做了这篇“补”的文章。一气写了12章,18万字,在《中国文学》连载。

我要倾诉,倾诉真善美,鞭挞落后与腐朽,或许就是我写小说的目的!我爱嗅煤的气味,更爱看它燃烧时的壮观。每投进炉膛里一铲煤时,“呼”地窜出一股黄烟,先是如豆的火苗,恍然变成了一枚枫叶。在炉膛里摇曳着,像火凤凰一样,光亮世界。我常常想,矿工家属多像火凤凰,她们与男人一样,把青春献给了煤矿,无怨无悔。
    有人说,你不会写别的,只会写那些微不足道的小人物。也许,我命中注定,我是小人物,当然我了解小人物的命运,叫我写风花雪月,叫我写小资,我肯定是写不了,一是没有那方面的生活,二是长期跟工人打交道,同他们有着深厚的感情,甚至闭上眼睛,“二秃子”、“三楞子”、“狗子”……他们就浮现在我的眼前,我小说里的形象,差不离都是这些小人物,都是我所熟悉的兄弟姐妹。
    孙守仁不断地揉搓生活的精华,不浪费分分秒秒,即使在老伴病重期间,仍在写作。孙先生因患有疑难贫血症,一年住上几次医院,他每次都带上笔记本,或构思,或写作,或修改。退休16年,没虚度年华,用他的勤奋之笔涂抹夕阳红。

孙先生说,目前文学的现状是冷落了广大的工人农民,但我执拗地坚持着。有些行业报刊,比如,《中国安全生产报》、《中国煤炭报》、《中国化工报》以及《劳动保护》、《现代职业安全》等报刊的副刊,他们关注工人的命运,并提供了发表园地。我真的该谢谢他们。
    孙守仁的作品里,有相当部分是写铁路题材的。他说,之所以写铁路题材小说,一是我当过铁道兵,打过隧道,架过桥梁,挖过路基,对铁路情有独钟。二是我的亲属有当巡道工的,还有做机务工作的,有时听到他们的精彩故事,我萌发了创作灵感。三是我所在的辽宁北票煤矿有运输部,我曾多次采访巡道工、列车员和火车司机等。我调动生活的积累,很想为铁路人树碑立传。

有句名言说得好:“人的一生可能燃烧也可能腐朽,我不能腐朽,我愿意燃烧起来!”孙守仁先生不就是这样的人吗!

关注同城热点 获取最新资讯 点击查看更多本地热点话题
得失塞翁马;成败孺子牛!
  
  • 第一朵花绽放的地方
  • 发表于:2018/7/8 13:13:04
  • 来自:辽宁
  1. 4楼
  2. 倒序看帖
  3. 显示全部
一生笔耕不辍,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为人们提供精神食粮。值得敬佩。
  
  • 第一朵花绽放的地方
  • 发表于:2018/7/28 5:41:42
  • 来自:北京
  1. 8楼
  2. 倒序看帖
  3. 显示全部
又读一遍美文,仍感鲜活亲切。真善美就孕育在最底层,工人,农民,普通百姓,小人物里,孙老的笔就对准小人物,传播弘扬人间真善美,可亲可敬。
  
二维码

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陆
加入签名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