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通APP

主题: [原创]姑苏城外寒山寺

  • 宫学大
楼主回复
  • 阅读:1869
  • 回复:6
  • 发表于:2008/12/22 13:48:46
  • 来自:辽宁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北票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姑苏城外寒山寺      

     平素爱读唐诗,每当吟咏张继的《枫桥夜泊》中“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的绝妙佳句时,都会被诗人所描绘的情景交融的意境感染得回肠荡气,如醉如痴。寒山寺的神秘色彩便深深吸引着我。为此,我总希望能有机会领略一下寒山寺深沉祥意,体会那诗韵意境,啼听那悠扬沉越的钟声。                          
   1988年5月,我终于圆了这个梦,但犹感未尽。又过了20年,2008年4月,正是江南莺飞草长时节,我再次踏进了寒山寺的山门,再次感受寒山寺意境,使其得到升华。

   寒山寺在苏州市闾门外的枫桥镇上,位于古运河畔,在枫桥和江村桥之间。始建于六朝时期梁代天监年间(502-519年),距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的历史。初名“妙利普明塔院”,相传唐贞观年间高僧寒山、拾得曾在此住持,遂更名‘寒山寺’。唐代诗人张继京中状元考试不中,回乡途经寒山寺时,半夜闻钟声,使孤舟之中含愁不眠的“旅人”触发诗情,以重墨浓笔写下了千古名句:“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自此,钟以诗名,诗传寺名,寺扬诗魂,诗韵钟声,脍炙人口。试想一下,假如,张继中了状元,历史上多了一位人们记不起名字的状元,少了一名后人传颂的诗人,寒山寺也不能如此出名,也不会有当今流行的《涛声依旧》这首歌。但是,历史是不能假设的。

古老的寒山寺,曾五次毁于兵火,现存的殿宇,则是清光绪二十二年至宣统三年(1866—1911年)重建的。寺前就是那江村桥,如一道弯月似地搭在水上,寺就簇拥在村落的树木之中,山门外一道厚大金黄色底照壁,横书魏体‘寒山寺’大字。当我绕过照壁,站在黄墙绿树、碧瓦赭殿的古寒山寺门前时,心头油然升起一种肃穆深邃的思古幽情。

   踏进寺门,迎面端坐弥勒和韦驮天的塑像,微笑着如迎客模样。院内,林木清幽,曲径盘绕,建筑轩昂。步入正面大雄宝殿,居中是释迦牟尼木雕像,香火缭绕,钟罄时呜香客虔诚地顶礼膜拜,环殿布满“寒山寺诗三十六首”和历代文人墨客的数十阕留诗。壁间嵌有唐高僧寒山、拾得的写意画像石刻,寥寥数笔,传神生韵。进左右庑殿内,陈列着宋代小型香樟木刻塑的金身五百罗汉像,高仅尺余,小巧可爱,造型古朴,生动自然。神态各异,无一雷同,令人叹为观止。右首侧殿供着寒山、拾得泥塑,一坐一站,造型纯朴生动,逗人喜爱。碑房里,满目碑刻古朴风雅,张继的《枫桥夜泊》诗刻,初由明嘉靖年间文征明所书,后遇火残缺,又由清光绪年间俞椒八十六岁时补书勒刻,笔力苍劲,功力深厚。陆游、唐伯虎、文征明等宋、元、明、清的名人在此留有书碑残迹。在这里还有岳飞“三声马践阙氏血,五代旗枭克汗头" 的题词镌刻,读之令人豪情顿发,心潮起伏。

东侧是" 钟亭 ", 是一座二层六角形小楼,造型精巧。最早的唐代古钟,在战乱中失落,明嘉靖年间,本寂襌师又铸了一口,在明末流落到日本。现在的青铜大钟高2.5米,重5吨,要三人合抱,是清代光绪三十二年江苏廵抚陈燮龙重修寒山寺时仿唐钟铸造的。站在二楼这一人多高的悬钟前,我操起钟槌,用劲敲了三下,洪亮、深沉的钟声顿时响起,余音缭绕,经久不息,把我送进了钟声与诗韵相和、神境与诗境相融的氛围之中,对我们凡夫俗子来说,叫做撞钟三响,则会福、禄、寿三至。我且想,禄怎敢奢望?但求福、寿吧。而在夜半时分,僧侣们坐禅诵经,撞钟即起,闻声四野 , 悠扬悦耳,可传十里之远。苏州市自1979年12月31日起 ,每年除夕都举办“除夕寒山寺听钟”专项旅游活动,日本,东南亚等国内外游客聚集这里,聆听新年午夜明快悦耳的108下钟声,人们虔诚地相信,这108响钟声可以驱除108个烦恼,新的一年万事如意,互相祝愿,为和平祈祷,沉浸在一片幸福之中……                               

    出碑廊住南走不远,耸立着从苏州城移来的‘枫江第一楼’-花篮楼,上下三层,飞檐翘角,精致秀美。奇特的是此楼建筑奇特,底层用的是减柱法,只用两根楹柱,而在大梁前檐接榫处雕上两只精美的木花篮,故称花蓝楼。楼临枫江桥,登此楼 , 纵目眺望,江南山水秀色尽收眼底;近观江村桥 , 古运河小舟川流不息,一片田园乐趣;远望狮子山、天平山,林木葱葱 ,塔影晃晃,整个江村寺院笼罩在一片清淡、宁静的氛围中 , 不少中外游客在此竞相拍照。这座具有1400多年历史的古老庙宇, 在兴致勃勃的游人面前 ,似乎也焕发了青春!

  “带着一盏鱼火,让它温暖我的双眼。留下一段真情,让它停泊在枫桥边。涛声依旧,不见当初的夜晚……”此刻,驻足在枫桥边,听情愁和旅愁谱写的《涛声依旧》,又是一番怎样的心境呢?

 步出寒山寺,看到来来往往的游人,我驀然想到:古诗与新歌所产生的效应,不正昭示着古寺清新美好的明天吗?

 

图为寒山寺

宫学大撰文摄影

























 
 


[此贴被月儿弯弯lei5367608于2009-1-7 18:30:45编辑过]
[此贴被宫学大于2012-1-31 14:30:39编辑过]
  
  • lei月儿弯弯
  • 发表于:2008/12/22 15:58:52
  • 来自:辽宁
  1. 沙发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看了楼主的文章,好像亲临了寒山寺,同时也被这里的美景所吸

 

引!帮楼主补发了几张照片,不知是否符合楼主的心意!

(0)
(0)
  
  • 川州
  • 发表于:2008/12/22 22:00:30
  • 来自:辽宁
  1. 板凳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0)
(0)
  
  • 宫学大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08/12/29 14:18:02
  • 来自:辽宁
  1. 3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0)
(0)
  
  • lei月儿弯弯
  • 发表于:2009/1/7 18:46:47
  • 来自:辽宁
  1. 4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老兄你好!《姑苏城外寒山寺 》这篇文章,我应读者的要求,修改了几处,没征求哥哥的意见;如“月落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改为“月落啼霜满天”;还有几处老兄看看这样改动是否可以。
(0)
(0)
  • zll
  • 发表于:2009/1/7 22:04:47
  • 来自:辽宁
  1. 5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宫兄撰写的寒山寺游记和其它游记,均图文并茂,介绍的如此细致,可见是用心在欣赏、品味。我在1980年去苏州出差,曾游过寒山寺,只是走马观花,对其历史知之甚少。以后有机会重游寒山寺。

 

            




(0)
(0)
帖子已过去太久远了,不再提供回复功能,请勿尝试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