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通APP

主题: 倾国何须怨玉环

  • 宫学大
楼主回复
  • 阅读:1836
  • 回复:1
  • 发表于:2008/12/25 12:48:04
  • 来自:辽宁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北票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倾国何须怨玉环

  在中国几千年封建王朝中,没有哪一个皇帝的贵妃像唐玄宗李隆基的杨贵妃那样为人们所熟悉。尤其是看了电视连续剧《唐明皇》之后,游览杨贵妃墓园的念头已非一日了,一是去凭吊悲剧人物杨贵妃的古墓,体会一下白居易《长恨歌》中宛转动人,缠绵悱恻叙事诗的艺术魅力;二是想看历代文人们在那里留下的石刻遗迹,饱览一下古代文化遗产。

  从陕西省西安市乘坐山鹿越野车,沿着西安至宝鸡的公路大约走了一个多小时,就来到了兴平县的马嵬坡,这里离兴平县12公里,紧靠着公路北侧。陵墓座北向南,占地近3000平方米,大门顶额横书“唐杨氏贵妃之墓”7个蓝底描金大字,系民国25年(1936年)陕西省政府主席邵力子所书,其笔力劲健,浑厚遒然。进拱门正面是一座仿唐式献殿,庭院围墙环绕,扬柳依依。穿过一明两暗的3间献殿,只见一个圆形墓冢,墓的基座为八角形状,高约3米,墓前竖一双龙抡宝的巨碑,上书“杨贵妃之墓”。封土周围均砌有青砖,圆形宝顶光滑平整,纤尘不染,远望则象一个青色圆顶式蒙古包。据说,贵妃墓初建时用黄土培筑,常有邻近女子来墓上取土,原因是,用贵妃墓土与粉拌在一起搽脸,可平添无限姿色。于是,来此‘揩土’的人蜂拥而至,墓冢几乎不保,不得已将贵妃墓用青砖包砌。美容乏术的女子们只好望墓兴叹。墓的两侧是回廊,一千多年来,马嵬坡这个小地方,竟成了历代文人名士咏叹不绝之地。回廊上嵌满了32块大小不等的石碑,上面刻着唐僖宗、林则徐等历代名人游士的题咏。有的为贵妃鸣不平;有的谴责唐玄宗诗薄情的;有的说杨贵妃以色祸国的……,这些碑文无论在文字、诗句还是在书法方面都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这里有唐僖宗《幸蜀经山嵬诗》中的“泉下阿环应有语,这回休更罪杨妃”概叹,林则徐《路经太真墓诗》的“抛得峨眉安将士,人间从此重生男”的警语。印象最深的是清道光年间诗人赵长岭的《马嵬》一诗:“不信曲江信禄山,渔阳鼙鼓震泰关。祸端自是君王启,倾国何须怨玉坏”。

   在墓冢的后面,踏上37级台阶,是片开阔地,中间是一尊高6米(像高3.8米)的杨玉环汉白玉雕像,贵妃侧首低头,丰髯秀发,华贵雍容,妩媚姿态栩栩如生。特别是那满月般的面庞,透示着唐代女子以丰满为美丽的特有标准。雕像两旁各有一座仿古游亭,檐角高翘,龙飞花艳,宛如两位侍女在弹唱《霓裳羽衣曲》,颇有诗意。

   当我站在贵妃墓前,抬头看着贵妃雕像,电视剧《唐明皇》中杨贵妃与李隆基七夕密誓“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情感,当安禄山造反唐明皇仓皇出逃,在马嵬坡前,护驾军士驻足不发,李隆基为保全自己,最后三尺白绫赐死杨贵妃。回味着“倾国何须怨玉环”的诗句,感慨颇多。贵妃已逝千年,演绎了多少传说与故事,其恩恩怨怨,众说纷纭。那就任其“纷纭”吧。

 

    图一为杨贵妃墓

    图二为杨贵妃雕像

    图三为杨贵妃墓正门

    大撰文摄影


 
 
  
  • lei月儿弯弯
  • 发表于:2008/12/25 13:20:31
  • 来自:辽宁
  1. 沙发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人的美有时也是一种悲哀!如果杨玉环没有那艳惊四座的美貌!就不会被当时的皇帝还是自己的公爹所看中,也就不会发生最后被三尺白绫赐死。也许人家和寿王李瑁两人甜美地生活着。被赐死时才38岁,真乃可惜千古留名的美女。

杨玉环除却容貌出众,更令玄宗神魂颠倒的是她高超的音乐舞蹈艺术修养。史载她“善歌舞,通音律”,而玄宗也有同好,这就难怪他会将她视为自己的艺术知音和精神伴侣了。这一点,从他“朕得杨贵妃,如得至宝也”的欣喜语气里便可知。

(0)
(0)
  
帖子已过去太久远了,不再提供回复功能,请勿尝试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