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通APP

主题: 浅谈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

  • 暗香盈袖1
楼主回复
  • 阅读:7677
  • 回复:8
  • 发表于:2009/7/2 10:22:22
  • 来自:辽宁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北票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人。是我国南北宋之交时著名的女词人,她学识渊博,才华出众,工于诗词,长于文赋,精通音律,善作书画,在灿若繁星的中国古代作家中,犹如一颗耀眼的明珠放射出奇光异彩。她的词自问世以来,赢得了广泛赞誉.对我国古典诗词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推为“婉约之宗",流传至今。

词史上大量的作品都是描写相思苦衷、离愁别恨。李清照作为“婉约之宗"流传下来很多的作品内容是伤春悲愁,离别相思和晚年愁苦,但与前人不同的是她的作品有着鲜明的个性特点,且每一个特点都是多侧面的、立体的。无论是感情的抒怀、意境的选择、语言的提炼、创作的技巧,都有独到之处。她的词作可以说是天才、情感、理想的三位一体。在她的词作中,表现了人类精神领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即女性情感世界,她接近于完美的艺术技巧,充分展示了其个性,揭示了女性生活中婉美、多情的一面,而且以其不同时期的作品,构成了一部女性情感历程的巨著。她的词,以其鲜明的个性风格和神韵,被当世及后世以“体”名之,称为“易安体”。我本人很喜欢她的词作,下面谈谈对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的一些认识。

归纳起来,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真挚朴素的情感

 1、真实的情感是她生活经历艺术的再现

真情是词之骨,词之言情,贵得其真。艺术来源于生活,真实的情感是艺术的生命。李清照词之所以给人以强烈的真实感,是由于词中的情感和生活都是她的亲身经历和亲身体验,是她生活经历艺术的再现,恐怕这就是身为女性的李清照所得天独厚的一个条件,也是众多男性词人所可望而不可及的主要原因。她将自己体验的感情用艺术形象毫无掩饰地真实地表现出来。李清照的词,多发至于本人腑肝之诚,把感性的生命发扬光大了,故多有自然深挚之趣,具有极强的生命力。与前代那些“应歌”填词的作家不一样,李清照只抒写属于她个人的独特性情和真实感受,这是她的词最显著的特征。她是以女性本位写自我爱情悲欢和亲历的家国巨变而获得空前成功的第一人。

 2、早期作品的欢快格调

    李清照出生于一个富有文学修养的家庭,其父李格非是北宋著名的散文家。良好的教育,优越的环境,加之李清照天资聪慧,极富文学天赋,又酷爱读书,博闻强记,思想上受封建礼仪的束缚较少,形成词人深厚的文学修养。我们可见的词中,大约是她少年时代所作的仅有《点绛唇》一首:“蹴罢秋千,起来慷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人来,袜划金钗溜。和羞走,俦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将闺门少女突然见到生客来访时的天真娇憨之态写得逼真自然;嗅梅观客,将少女羞涩中又带新奇的心理描写得大胆明朗。一个天真活泼、热情、纵性的少女形象跃然纸上。少女时代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李清照,充溢着青春活力与生活热情。这个时期由于社会安定,家庭生活富足,加之个人心情舒畅,因此她的词作内容和格调都是欢快无忧的,其词境也充满着乐趣。

 3 、婚后的风格转变

     与少女时代不同的是她婚后的风格转变,相思的苦楚和对丈夫的真挚感情成为她作品的主导。李清照于十八岁时适逢赵明诚,赵明诚也生于官宦之家,其父赵挺之曾官至宰相之位。是一个聪明好学的青年,自幼喜好收藏、鉴赏金石刻词。热爱文学艺术的李清照嫁给这样一个醉心于文学艺术品收藏与鉴赏的丈夫,自然是如鱼得水。夫妇同志,伉俪情深。这段时间也是她艺术创作的成熟期,无论慢词、小令均已达到很高造诣,其学识更为渊博,艺术技巧更加娴熟。婚后的李清照是一个深于情感,大胆表露情感的少妇。这类作品在她前期的作品中最为多见。像她新婚不久后写的《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也。”在这首词中,词人一改往昔那活泼俏皮、不知忧虑的少女形象而成了终日思情悠悠、愁肠绵绵的思妇。夫妻间的相思之情被描写得细腻委婉,使我们仿佛看到女主人眉头的一颦一蹙,心头的一震一颤,离愁别恨跃然纸上,使婚后不久的相思之情、思念之意,呈于象,感于目,会于心。

    4、晚期的凄凉写照

     靖康之变,李清照流亡江南,在短短几年里,夫亡家破,她所珍爱的金石书画或毁于兵乱,或失之流离,几乎丧失殆尽。丧夫之痛,游离之苦,使她词风变为凄恻悲怆,这个时期的作品充满了对故乡、故国的怀念。同时也对统治阶级不思收复中原的怨恨加深了作者的思乡之情,故土的沦丧,爱人的病逝,以及世人无聊的诽谤,都是她积郁在心头的创痕,笼罩着她的是无尽的寂寞凄凉。这一时期便产生了她的杰作《声声慢》,这首词被称为千古佳作,佳世绝唱。整首词便是作者晚年凄凉、愁苦景况的艺术写照。

二、自然率真的文学语言

     李清照词的语言有着与众不同的鲜明个性,她遣词造句,自出机杼,杰出的语言才能在严格的词律中运用自如,创造了以自然率真为主要特色的文学语言。

 1、词的家常化、口语化

      “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柳永是把词引向市井的开拓者,他用语通俗明畅,然好为徘体,偶涉蝶默。而李清照词的口语化、通俗化,在口语基础上匠心独运、提炼加工的结果,故而落笔精警雅隽,以浅俗之语,发清新之思。仿佛毫不经意,冲口而出,但仔细体味,却含意多层,十分精细。她大胆的选用民间口语入词,这与当时社会流行浓词艳句形成强烈对比,她创造性的将当时正统文人所鄙视的民间口语运用到词作中。

2、锤炼而不着痕迹的文学语言。

     语言锤炼而不见痕迹,而表情达意却细致深入,耐人寻味。初看语言极为平常,无新鲜之处,细品却含蕴丰富。正是由于词人的独具匠心,使词的语言通俗而又雅致,常见而又觉得新鲜。锤炼而不着痕迹的典型例子,首推《声声慢》在叠字的运用方面,显示了李清照语言的创新精神。“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起首三句,连用十四个叠字,从动作写到环境,从环境写到心境,层层深入,淋漓尽致的道出词人晚年孤独凄凉的处境,造成了浓重的氛围。“怎一个愁字了得”,“愁”在此处可不是以前“无端的愁”,而是刻骨铭心的痛,渗入心肺的哀愁、悲愁,全词无一难字,无一典故,朴素清新,亲切感人。尤其是开头十四个叠字的运用,更是一个创造。这十四个字将词人晚境的悲凉描写得淋漓尽致,将词人情绪的发展过渡的脉络清晰,层次井然,成了文学史了的奇笔。这不仅是因为叠字用得多,更重要的是写得如此自然贴切,毫无生造之感。

3、善用白描锤炼语言。

李清照与众多词人不同的是用词朴素,与用词华丽的词人不同,而是“冲口出常言,境界动心魄”。  如:“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上片写白昼、夜间的孤独难熬,下片追忆从前夫妻同赏秋菊。而用“人比黄花瘦”作结,传达了作者因刻骨铭心的思念而面容憔悴的情形。全词通俗易懂,把女性的柔情美、诗人的理想美和性格的阳刚美融为一体,无一字言及相思,而相思之深切又充溢字里行间,可谓委婉含蓄,但意思却一目了然。她的白描,具有浑成、含蓄、宛曲的特点,因而毫无浅易平直之迹。  

 4、语言的韵律美。

     李清照论词很重视声律,所谓歌词分五音六律、清浊轻重,她的创作实践了自己的理论,这是由词作为一种乐诗特质决定的。她本人对音律的造诣很高,懂得利用语言本身的自然音响和节奏来表达特定的情感,在宋代,词与诗不同,更多的时候是要用来吟唱的,所以读李清照的词,使人感受到一种强烈的韵律美,或疏缓、或紧促,皆声情并茂,音韵和谐。所以她的词既把的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又合乎词的格律,富有音乐性。这一语言特征,能使作品更接近口语,更宜于以朴素流畅之语,婉转曲折地表达情意,在音节、情调及气象营造方面,与内容紧密配合,续来朴素自然,不露痕迹,恪守词律又能挥洒自如,充分说明其语言功力的娴熟精深。

三、高远、博大的意境

     李清照的词善于移情于物,营造一种意境美,这意境或清新明丽或庄重典雅,显示出作者不肯趋于软俗香媚的典雅词格,反映了作者孤傲的性格和超旷的胸怀,因而构成了其高远的意境。所表现的情感,压抑而能自振,哀怨而能自拔,凄苦而能自强,显示了强烈的自我意识,顽强坚毅,能把作者带入感人至深的艺术境界。

1、主观情感占主导地位

李清照喜欢将个人的主观感受糅合于客观景象中,以主观感受占主导地位,使景物变成感情的载体,既增强了词的含蓄性,又丰富了词的意韵。同时她继承了柳永的善于白描和叙事的长处,加以变化多样的表现手法,使人物紧密联系环境,在物我交融中,跌宕起伏的刻画出人物的内心世界,构造出她特有的意境。

  从傲视一切到弃俗脱尘只有一步之遥,精神上的优越感,使得她能轻视进而摆脱物质的困境,表现出超脱的襟怀。,词所表达的压抑而能自振,哀怨而能自拔,凄苦而能自强的情感都是通过情景交融的主观渲染而出的。

2、赋予自然景物灵性

     在李清照的词中,赋予了自然景物的灵性。清照的咏花词,是她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熏陶的结果。她将“花”做为抒情的凭藉,一种意念的物象,赋予其人的情感来表情达意。可以说.清照的一生与花结下了不解之缘,词人有时将它们作为自己的知音和朋友,“醉莫插花花莫笑,可怜春似人将老”,把花当作同命运的友人,陪伴愁苦敏感的词人,更衬托出她的孤独无依的心理与年华易逝的感慨。

李清照处于两宋交替之际,士大夫多沉溺于苟安,当有众浊我清,众醉我醒之感。反映在词作中,则是其孤傲的性格特征。作者把自我注入了这些所咏的花木中,梅之超群,菊之高洁,桂花之脱俗,银杏之纯净,实际上都是词人的自我写照。

3、独特的个性魅力

     自尊、自强是女性意识中最具有价值的部分,也最接近现代意识。女子作为一个独立的人应有独立的人格,不能作为男性的附庸和玩物,而要自我振作,自我奋斗和超越。清照正是怀抱着一种不甘居于人后,欲与男性词人争雄的自强意识,“不让须眉”,极力强调其词创作的“精品意识”。读着清照这些肺腑之语,我们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一个活生生的执爱生活、崇尚生命、追求理想、执著于爱情的才华非凡,品格高洁,个性鲜明的女子,似乎要从作品的字里行间跳跃而出,怎能不叫我们受其个性魅力的感召。

李清照一生饱经忧愁,备尝艰辛,但她对艺术孜孜不倦的追求,却始终如一。即使在晚年,她还坚持对艺术不屈不挠地追求。她对艺术的追求竟如此执着,而且求精求好,并不因迟暮之年和境遇险恶而稍有松懈,这不正是她志趣高远、好胜的个性魅力吗?她对晚唐至北宋的著名男性词人一一进行尖锐的批评,显示出一种傲视群雄、超越前贤的过人抱负。她主张“词别是一家”,要求写词要典重、铺叙、高雅、协条、尚故实。至此,我们可以看到,对于封建时代女子而言是禁区的社会政治领地,清照却超出“女子规范”,勇于独抒己见,达到深刻甚至尖锐的程度,这再次表现了她好强、叛逆的鲜明的个性魅力。

4、爱国、爱家的忧患意识

    李清照的词具有一种感伤主义的文学风格,这恐怕是读过清照词的人共有的感受。由于清照的独树一帜与女性特有的多情与易感,加上离乡思亲与国破家亡的遭遇,形成了她浓重的忧郁气质与忧患意识。但她的痛苦意识,决不仅仅限于个人的生离死别,而是沉淀了更多的爱国爱家的意识。她以女性特有的敏感心灵去折射社会的动乱及人民的灾难,在其后期的词作中那种悲凉之感和沉痛之情表现得尤为强烈。由于清照一生遭受丧国失家之痛,夫君早逝、飘转等诸多打击,使她对愁苦情怀有更深入的体会,晚年的词创作由个人遭遇拓展为痛悼社会历史的悲剧,意境更为开阔,感情更加深沉,其忧患意识亦愈加凝重深沉。清照的这种愁怨和忧郁,是她驮载着人生遭际的重荷下灵魂的倾诉,是她在个人独立的空间寻求人生存在的价值和意义而承受的精神痛苦,但也正是这些痛苦,构建了词人不同于其他文学家的艺术世界,字字句句浸透出词人独特的女性视角和人生感悟。

     真挚朴素的情感,情景交融的意境,创造性的语言,多样化的创作手法,构成了李清照词独特的艺术特色。她以独特的风格和词品,继承和发展了婉约词派,虽文章流传不多,但无论书序、札启、辞赋都有佳作,行文声情并茂,并大都贯穿着关注现实国运的时代精神、爱国情怀。李清照词中突出的个性和成就,以及对艺术技巧的完善,奠定了她在词史上的重要地位,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具有永久的艺术生命力,流风余韵,绵延千载,影响了历代无数作家和读者。因此,论述她词的特点无需太多的旁引博证,在她作品的字里行间,总之,李清照用多样的手法,构成了其词作的独有的特色,她丰富的艺术创作经验,值得我们不断地探索学习。

 

  
  • lei月儿弯弯
  • 发表于:2009/7/2 20:58:01
  • 来自:辽宁
  1. 沙发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楼主把词人李清照的一生阐述的清晰明了!说明楼主认真的研究了李清照的词及悲欢人生!看了此文增加了对这位历史上的才女钦佩和敬仰!

(0)
(0)
  
  • 斋哥
  • 发表于:2009/7/2 22:52:16
  • 来自:辽宁
  1. 板凳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喜欢李清照的词,中国伟大的女词人。豪放婉约集于一身,读起来充满美感。

(0)
(0)
  
  • 暗香盈袖1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09/7/3 9:17:42
  • 来自:辽宁
  1. 3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谢谢二位关注,给我点意见呗??
(0)
(0)
  
  • 宫学大
  • 发表于:2009/7/3 18:08:28
  • 来自:辽宁
  1. 4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李清照是我国著名的女词人,所著的《词论》很有独立见解,辛弃疾所写的词也受她影响。楼主对她的诗词情有独钟,也颇有研究,连网名都取自李请照词句。这篇文章立论到位,背景清楚,脉络清晰,十分欣赏这篇文章。希望能看到一篇【李青照诗的艺术特色】。她的“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诗是后世仁人志士吟诵的爱国主义华章,激励了先贤们的爱国主义精神。我去过济南大明湖和青州城,瞻仰了她的故居和曾经住过的地方,深受教育和启发。

[有感]久闻泉涌如飞絮,大明湖畔访旧居。

        诗气何需让须眉,千古绝唱销魂句。

(0)
(0)
  • 暗香盈袖1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09/7/3 19:58:01
  • 来自:辽宁
  1. 5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楼上的前辈,我对李清照的诗知道的不多,只知道你所提到的那首,希望您不吝赐教,小女子当虚心接受。
(0)
(0)
  • 中国人
  • 发表于:2009/7/4 7:19:06
  • 来自:河北
  1. 6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十分欣赏楼主和各位版斑竹关于宋代杰出的女词人李清照的一生的阐述和介绍,让我更加钦佩敬仰这位宋代杰出的女词人。

 李清照生于书香门第,父亲李格非精通经史,长于散文,母亲王氏也知书能文。在家庭的熏陶下,她小小年纪便文采出众。李清照对诗、词、散文、书法、绘画、音乐,无不通晓,而以词的成就为最高。
  
李清照的词委婉、清新,感情真挚。前期的词,主要描写少女、少妇的生活,多写闺情,流露了她对爱情生活的向往和别离相思的痛苦。她后期的词,多悲叹身世,有时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以表达她的爱国思想。李清照的文学创作具有鲜明独特的艺术风格,居婉约派之首,对后世影响较大,在词坛中独树一帜,称为"易安体"。

 她曾作《如梦令》,描述她少女时代在济南的欢乐生活:"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宋时,济南城西确有"溪亭”。

 李清照死于哪年已不可考,她的传世之作是《漱玉词》,基本属婉约派,由于她一生经历比晏几道、秦观等更艰苦曲折,加上她在艺术上的力求专精和在文艺上的多方面才能,词的成就超过了他们,她后期的词还兼有豪放之长。她的《思项羽》诗和“南渡衣冠思王导,北来消息少刘馄。”的诗句反映出她忧国忧民的情怀。


(0)
(0)
  • 暗香盈袖1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09/7/5 16:22:59
  • 来自:辽宁
  1. 7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谢谢各位的关注。

(0)
(0)
  • 眼镜
  • 发表于:2009/7/5 18:11:29
  • 来自:辽宁
  1. 8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喜欢李清照

生当做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尽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尤爱李清照的这首

(0)
(0)
帖子已过去太久远了,不再提供回复功能,请勿尝试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