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通APP

主题: 北票第一大工匠

  • 农夫
楼主回复
  • 阅读:10525
  • 回复:47
  • 发表于:2009/9/13 20:33:29
  • 来自:辽宁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北票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北票第一大工匠
 
    北票这地方不大,可是有能耐的人不少,无论艺术界还是工业口,都有不少精英。这小地方实际上也是移民小城,问起人们的老家,大多是外地祖籍,加上五,六十年代分配来的大学生们,所以我说这地方的人聪明。
    要说工匠,过去不少,可现在越来越少了。小时候,经常到大柳树玩,那时街上人不多,可总有一个上岁数的老者坐在那卖二胡,跟前还有一个眼残的中年人脖子上挎着一个薄木箱在胸前,总是底气十足仰着脑袋,扯着嗓子朝天不停地喊着“虱子药耗子药————————-炮子————-”前一句铿锵有力,当喊“炮子”的时候,语气突然下降变成平声且是很无力,现在涿么这声音的旋律组合还真是绝。但是,卖二胡的老者好象没听见一样,在那悠然拉着大家爱听的曲子,我们这些小孩子总是团团把他围住,倾听他那美妙的琴声,不时扭头抱怨眼残人的声音太大——————-。用现在的思维讲曲子和耗子药的声音并存也是竞争呢。
   时光荏苒,一晃几十年过去了。最近我在旧物里 发现了一张照片 照的就是卖二胡的老者。
    那是80年代初期的初春,具体哪年说不准了,那时彩卷的概念刚有,国内还不能生产,由于煤炭部派展览任务到我的头上,我得到了一个彩卷。那高兴兴奋劲就甭提了。算计着照,总想多“贪污”几张,因为它太珍贵了。可是卷总要冲,任务是有时间规定的,所以无论到哪,相机总是装着,伺机拍点什么。有一天与一个同事到冠山办事,回来路过双桥洞子,我看见在西面的出口处,那拉胡琴的老头又在卖二胡了,老头仍然穿着家做的带扣米的棉衣裤,衣服有些起亮了,旁边的箱子装了不少新做的胡琴。我心突然一动,产生了要拍他的想法。因为文革十来年了没看见这位老头了,“哦,改革开放了,这老爷子又出来了。”我这样想着拿出了相机——————老爷子很配合,既不紧张又不害怕,脸上还写上了得意的狡猾笑容。虽然舍不得彩卷的消耗,但还是喀嚓了一张。这一照,随行同事有“意见”了:“照那脏老头有啥意思!还不如给咱来一张呢!”说实话我还真说不出照这老头有啥意思。哎!照就照了。照片冲洗出来了,任务该任务,可那老头的照片我压根没敢拿到桌面上,始终装在一个信封里,没敢叫大家看。
    几十年过去了,看不见这老头了,双桥洞子也没了,找不见琴行,也看不见有人在卖胡琴了。人们的观念也变了,看着这张老照片,我第一个念头:“这老头应该是北票第一大工匠”,打我从小看见他卖胡琴一直到改革开放以后的一段时间,也是人生的不短的里程,他就靠他自己做胡琴手艺养活自己,不仅是鼓捣出胡琴,老头的脑袋瓜子里还得装着音律的学问,他真是了不起。如果那时我没工作,我肯定没有老头那两下子。总听说大学生就业怎么怎么困难,每年考上多少大学生——————-唉!-都挤到大学堂,怎么还能够出大工匠呢?造航母,造大飞机,造米26都需要大工匠。高尔基从小就学徒,是面包匠,齐白石是木匠,比尔狄盖特是钳工匠,他的曲子:国际歌,我们唱了几辈子 。工匠还是需要的,建造大厦需要各种各样的工匠们。
    我之所以写这些字,是向这老爷子抱歉:一段时间曾经用那样的目光看过他——————————-。
    老爷子姓周,可惜照相时没跟他聊聊,不知他的背景,不知他在哪里住,也不知周老爷子健在否。
    还要说句题外话:改革创造出来的困难户们应该有周老爷子的生存精神。大家说是吗?

周老爷子惬意地拉着他自己生产的乐器——————二胡 ,嘴里还哼哼着————————-。   
                                                          摄于80年代初     拍摄地点:双桥洞西出口
  
  • 福记
  • 发表于:2009/9/14 15:55:48
  • 来自:辽宁
  1. 沙发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只可惜不是全景,左侧是什么横着竖着的?那天放张大的传来形象很有意思,可画张大画。

       匠人是社会组成的主要部分,更何况大工匠了。现在的大学生,毕业后在企业的作用还不如一个大工匠。也比不过他同龄的技校毕业生。

       “一个上岁数的老者坐在那卖二胡,跟前还有一个眼残的中年人脖子上挎着一个薄木箱在胸前,总是底气十足仰着脑袋,扯着嗓子朝天不停地喊着“虱子药耗子药---------炮子-----”前一句铿锵有力,当喊“炮子”的时候,语气突然下降变成平声且是很无力,现在涿么这声音的旋律组合还真是绝。但是,卖二胡的老者好象没听见一样,在那悠然拉着大家爱听的曲子,我们这些小孩子总是团团把他围住,倾听他那美妙的琴声,不时扭头抱怨眼残人的声音太大-------。用现在的思维讲曲子和耗子药的声音并存也是竞争呢。”这一段的描写非常精辟,太绝了。再多写点吧!

(0)
(0)
  
  • +1
  • 发表于:2009/9/14 18:32:51
  • 来自:广东
  1. 板凳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再写点!


(0)
(0)
  
  • 农夫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09/9/14 19:01:51
  • 来自:辽宁
  1. 3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谢二位兄长的严重鼓励,其

 

实俺不会写字,也就是心血

 

来潮说说老北票的陈年往事

 

而已。





(0)
(0)
  
  • 福记
  • 发表于:2009/9/15 11:15:18
  • 来自:辽宁
  1. 4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我用软件处理了一下,还是不太理想

 


(0)
(0)
  • 农夫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09/9/15 11:51:16
  • 来自:辽宁
  1. 5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你来画吧,现在颜色挺好,注意手的刻画,衣服很有特点
(0)
(0)
  • 0421知心朋友
  • 发表于:2009/9/15 20:06:48
  • 来自:辽宁
  1. 6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愿听往事,太入心啦!

北票矿务局的矿工报大编辑图文并茂真

帅。



(0)
(0)
  • 农夫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09/9/16 12:06:41
  • 来自:辽宁
  1. 7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谢谢“0421知心朋友”的鼓励,前几天翻出了这张照片,端详许久,就写了上面的文字,很多还是儿时印象.

(0)
(0)
  • 0421知心朋友
  • 发表于:2009/9/17 21:45:44
  • 来自:辽宁
  1. 8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这位老人家住岳家沟,修胡琴,制作胡琴手到擒来。

如果活着有百岁啦。

(0)
(0)
  • 农夫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09/9/18 17:36:51
  • 来自:辽宁
  1. 9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老人一定是高寿,愿老人家在天堂里继续拉着他的悠扬的琴声,他曾经给了我很多启示。0421你真是知心朋友。
(0)
(0)
  • 0421知心朋友
  • 发表于:2009/9/19 18:36:18
  • 来自:辽宁
  1. 10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不必客气。

请您把矿工的故事连载发出,愿听愿看。

(0)
(0)
  • 踏歌行
  • 发表于:2009/9/19 18:49:06
  • 来自:辽宁
  1. 11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周老爷子到是不记得了,但“虱子药耗子药---------炮子-----”的吆喝声却回响在耳边!

(0)
(0)
  • 农夫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09/9/19 18:50:16
  • 来自:辽宁
  1. 12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尽我的能力,愿意为朋友服务!可就是文字差些。请多多包涵。

(0)
(0)
  • 农夫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09/9/19 18:53:24
  • 来自:辽宁
  1. 13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周老爷子到是不记得了,但“虱子药耗子药---------炮子-----”的吆喝声却回响在耳边!

 

呵呵!岁数大些的朋友能清楚些

(0)
(0)
  • 0421知心朋友
  • 发表于:2009/9/19 18:57:47
  • 来自:辽宁
  1. 14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让年轻人多请教,同代人听明白了

(0)
(0)
  • 鸠山大夫
  • 发表于:2009/9/19 20:47:09
  • 来自:辽宁
  1. 15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其实,象周盔子、大冰棍的名字也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的。

 



 
(0)
(0)
  • 寒秋
  • 发表于:2009/9/21 16:38:56
  • 来自:辽宁
  1. 16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农夫老弟真是有心人,拍了这样一张照片并保留

至今,真是难得!这在当时也是北票一景。

 

    

(0)
(0)
  • 农夫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09/9/21 21:02:03
  • 来自:辽宁
  1. 17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农夫老弟真是有心人,拍了这样一张照片并保留 

至今,真是难得!这在当时也是北票一景。

 对,当时确是一景,包括“眼残人”。想起他们,我为他们的自强,自食其力,坚强而感奋,那时没什么“低保”,全靠他们自己。现在不少身强力壮的老爷们儿每天忙着“麻”,还吃着“低保”,真不知这社会是怎么搞的。

(0)
(0)
  • 农夫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09/9/21 21:09:24
  • 来自:辽宁
  1. 18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其实,象周盔子、大冰棍的名字也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的。

你说的这二位,是北票过去的“名人”。周先生是北票的第一位交通警察。他的值勤地点在街里书店跟前。你应该知道这段顺口溜:“(北票)一条街道不正,一个警察贼横。”那个警察说的就是周先生。

用现在的理念来说:冰棍同志是很敬业的一个人哦。

(0)
(0)
  • 鸠山大夫
  • 发表于:2009/9/21 23:12:51
  • 来自:辽宁
  1. 19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引用
原文由 农夫 发表于 2009-9-21 21:09:24 :

其实,象周盔子、大冰棍的名字也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的。

你说的这二位,是北票过去的“名人”。周先生是北票的第一位交通警察。他的值勤地点在街里书店跟前。你应该知道这段顺口溜:“(北票)一条街道不正,一个警察贼横。”那个警察说的就是周先生。

用现在的理念来说:冰棍同志是很敬业的一个人哦。


哈哈!当然知道。

(0)
(0)
  • 净水
  • 发表于:2009/10/12 15:57:52
  • 来自:北京
  1. 21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上面说的二位名人,小的时候都见过。

难得还想到他们。

(0)
(0)
帖子已过去太久远了,不再提供回复功能,请勿尝试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