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通APP

主题: [转贴]不要再囿于有悔无悔之说 换个角度看世界

  • 李兀恙
楼主回复
  • 阅读:1051
  • 回复:2
  • 发表于:2010/6/1 9:38:28
  • 来自:辽宁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北票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不要再囿于有悔无悔之说 换个角度看世界



    知青返城三十年来,有一个话题一直困扰着这一代人:到底是青春有悔还是青春无悔?今天,知青一代大多已步入老年,似乎更有厘清此一话题的必要。

    笔者无意对此话题做历史的考证,但我想,这个话题或者说命题的提出,是由于知青一代的特殊经历。试想,当初上有领袖的指引和教导,下有各级当政者软硬兼施的政策动员,头顶着“反修防变”、“屯垦戍边”、“培养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革命化道路”等等吓人的光环,被敲锣打鼓欢送出城市,上山下乡的知青们是何等“风光”!短短几年,褪去光环,落脚农村实地的知青们发现,现实远非如宣传所言,自己早已成了农村并不欢迎,城里有家不能回的“弃儿”。又经过数年几乎全社会的“走后门”运动和各种形式的抗争,知青们“灰溜溜”地返回了城市。度过了最初的“生存危机”后,知青们开始思考:这天上地下的巨变如何解释?轻易不愿否定自己所经所历,是人所共有的本能,于是“青春无悔”应运而生。此说既可相对否定那个时代,又可使自己避开尴尬境地,因而立刻得到“处境”较好者及怀念“激情岁月”者的认同。而对另外的一大批人来说,从下乡那一天开始,机遇几乎从未光顾过自己,“激情”所代表的一切只是噩梦,他们对无悔说的反感是必然的。

    如果换一个角度,若知青们“悔”的是自己年轻时曾做过的错事,那倒是值得鼓励的一种心态。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更何况那时基本上都是孩子的知青?红卫兵时期的“癫狂冲杀”、刚下乡时的盲目自大、“战天斗地”中对自然的破坏、信奉“阶级斗争”对荒友的伤害,我们做错过的事远非止这些。虽然说这些事的责任并非都在知青,但我们毕竟曾经参与,曾经做过,“悔”是应该的。对这些事的“悔”与反思的关键在于总结经验,把教训留给后世,而不是单纯的“悔不当初”。

    青春无悔说是这个话题的另一面,无悔即不后悔或没有可后悔的事。无悔明显针对有悔而来,又不全针对它。这种说法的目的在于希望证明什么、解释什么,却欲言又止,没有明说,只是告诉世人:“我不后悔”!气壮之下给人以底气不足之感。

    无悔可以解释为不后悔下乡,但为什么后来又要离开呢?

    无悔说还可以解释为虽然那场运动错了,但我们从中得到了锻炼,收获了经验,坏事变成了好事。这个很“辩证”的说法得到相当多人的赞同,笔者本人也愿意这样说明自己的人生之路。但是,以此来作“无悔”的注脚时,它就大错而特错了,原因在于它混淆了正确与错误,好事与坏事的界限,在为错事、坏事开脱。应该明确地说,坏事就是坏事,它永远变不成好事。与我们可从坏事中总结出经验,最终得出好结果不同,这里说“无悔”至少是糊涂的一种表现,因为它在为那场荒唐的运动脸上贴金,试图找出光明点。就像有人口头上否定文革,却不愿反思自己在文革中的不当言行一样,无悔说的实质是有意无意在为那十年找到某种合理性,这恰恰是某些人所乐于见到的。

    还有人会说,我们虽然受了很多苦,但它已成为我们的精神财富,有很多高官、巨贾、明星就是从受过苦的知青中成长出来的,这不是可以说明青春无悔吗?这个说法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对的,仅就个人而言,经受过苦难的人懂得珍惜今日的幸福,但是这些财富和幸福是花费了多少代价和巨额投入,经受了多么惨痛的损失换来的呢?难道我们为了获得精神财富就一定要去经受那些苦难吗?明明可以避免的苦难我们为什么非要去歌颂呢?因此这些仍不能成为无悔说的理由。

    其实,最愿意拿“苦难”说事,大谈“无悔”的,确是那些所谓“成功人士”,他们的“苦难炫耀”,或者说“苦难崇拜”只是想给自己头上加一顶有别于他人的标记。对于真正处于底层的“草根”,绝大多数处境并不“美妙”的普通知青们来说,“苦难”并未远去,绝对不值得炫耀,更不用说“悔”还是“不悔”。

                          (铁 军)
——得失塞翁马;成败孺子牛!
  
帖子已过去太久远了,不再提供回复功能,请勿尝试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