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通APP

主题: 端午节,来自家乡的记忆.

  • 桃花吐蕊
楼主回复
  • 阅读:1450
  • 回复:7
  • 发表于:2010/6/15 9:45:58
  • 来自:辽宁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北票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出门在外二十年,叫我记忆最深的节日,就是家乡的这个端午节。
   小时候背起那个“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的时候,我才小学四年级,那时候我还没想过我会背景离乡这么多年,可我和老师在念这首诗时,我就想那个诗人一定是把日期搞混了,他是九月九日,而我们是五月初五,差了好几个月呢。
    可现在每到这个节日,并不妨碍我想起这首诗。
    辽西的家乡的把端午的这个节日,过得是绝对的有声有色。
    孩子到了十多岁,心就会“野”,学了一点知识,还不太多,但是足以自我感觉良好,好象天地间除了我的知识面最广外,无人能及,就象儿时的端午,我一定要和哥哥们去上山。
  哥哥们上山是不行带女孩的,五月初四的晚上,他们就会在家准备火把,准备食物,他们是准备在山上呆一宿的,看着他们兴奋的脸庞,妈妈也会帮他们准备着各种上山的用具。80年的矿区,家家最少都得有五六个孩子,家家都那么的困难,木头有的是,可以叫孩子们拿着随便的烧,可是手电筒就不行,那是用电池的,电池得花钱买。这在酱油才七分钱一斤的岁月里,几角钱的电池和手电筒绝对能算得上是奢侈品。
   可我那老娘,除了给哥哥们带上了火把,还把家里唯一的家用电器--手电量筒也给带上了。
   这叫我的哥哥们在同伴的面前有了很大的面子。我感觉他两的眼睛开始放出光来,兴奋的和他们同伴们谈论上山去的各种细节,我在边上被他们的热情所鼓舞,我也要和他们一起去。
   我被妈妈严厉的制止,我被哥哥们那充满讥笑的眼神所侮辱,从那天开始我知道女孩子是坚决不行晚上和男孩子出门的,至于什么原因我现在到是知道了,那时不明白为什么,书上写男女平等,可五月初四的那天晚上,决对不平等。
   哥哥们出发了,我和妈妈们站在山脚上送行,一群少男们在等待同伴时高兴得又喊又跳,留下我这样的女孩子在山角下暗自神伤,妈的叮嘱我看哥的样子也象听不进去,你看,他们早就冲进那七八十人的队伍里,没和妈打招呼就开始往山上冲去。
    那年头,家家就是个孩子多。现在要是组织一个七八十人的队伍,我想怎么也组织不起来。

   农历的五月初四是没有月亮的,满天的繁星一直占据着我记忆中的一角,渐渐的我看着队伍走向了山坡,山路都是不规则的“之”字型,没有了火把的时候,山在我的眼里是黝黑黝黑的。可今晚有了火把的点缀。山也变得美丽了起来,看着火把一点一点的接近的山头,那时候是最让人兴奋的。
     我和妈妈开始喊了起来,喊着哥哥们的名字,周围的人也开始喊,喊着他们的孩子,如果听到山上的回音,是最叫我们兴奋的,远远的根本听不出谁的声音,可是听到他们回答,似乎把心就放肚子里了。
    火把渐渐的接近山头,不同的队伍一群一群再走向山坡,那条山路叫火苗给渲染得格外的红火。火苗一点一点的跳动着,再一点一点的向上移去。
   到了山顶的火把一定排开,开始向更远的山脉走去,有的队伍却在大人的组织下,在山坡上摆出各种造型,有的摆出五星,有的摆出来圆型,有的队伍人多,还会摆来两个交叉的园给山下的人们看。
   我想那时还没有奥运会,如果有,一定会有别出心裁的人们摆出来发亮的五环,那效果,不一定比张艺谋的的开场式差。
   交叉的圆环还真的给山下的人们带来了一阵开心的笑声,人们喊得更有劲了,山上的人们似乎也被这种热情感染,火把也开始摆动大了起来,是呀,如果没有底下观众的支持,山上的造型又给谁看呢?

   正当我和妈妈猜侧哪个才是哥哥所呆的队伍时,一道电光从一侧圆中射向了天空,我跳了那起来,大声的喊起了哥哥们的名字。那一定是哥哥们!
    妈也兴奋了,她呆呆的看着那道电光在天空中划了几个不规则的圆后,就和我一样开始盯着那组队型,从一个圆慢慢的变成了一个长队,一点一点的伸向了更深的山里,从我们的视线中消失了。


    妈在过节的那天会早早的起来,把粽子放进了大锅里,然后再在边上煮上很多的鸡蛋,如果每人五个,七口人,就得是35个鸡蛋,她把鸡蛋数清后,然后把锅盖紧,添上煤,粽子要好几个小时才能煮熟。这个时间,我们正好上山。

     老远就能听到山上的欢声笑语,我们会和更多的人往山上涌去,山上山上全是人,在山脚在山路上汇成一条欢乐的小河,下山的人回来的带着“艾蒿”往回走,上山的人打听着哪能采到这个象征着驱邪、熏蚊等功效的草本植物。
   老家的这个节日,那时候只要是腿脚能动的人是全会出来的,大家老亲旧友一年了在山上遇到,显得格外的亲切,男人们见面握手,女人们见面拥抱。山上的人远远的看去象一棵棵移动的小树,小小的象火柴棍,慢慢的一点一点的平行移动着,有的领着狗上山的,狗也会被 人的这种兴奋所打动,山上山下的一顿乱,全然不顾主人的吆喝。有的唱歌好的人,会“喊山”,把歌声搞得满山遍野的回响。
   我和妈妈终于看到了正在往回奔的哥哥们,他们火把早就燃尽了,衣服脏得看不出来颜色,灰头土脸的抱着一把艾蒿顺着山道 往回跑,如果不是腰间挂的那个手电筒,妈和我压根不知道这一群往山下冲的小伙子们哪个是她的儿子。
   

   哥哥们兴奋的把艾蒿递给妈妈,诉说着离开妈妈后的过程,他们的队伍去了东山,从东山又走到了花果山,从花果山去了柳条沟,从沟里又走到了老虎洞,从洞里又睡了几个小时的觉,然后早上起来又在山沟里采了艾蒿,又顺便把“梁后”农民家的未成的酸杏子吃了点,因为太渴.........
    妈听说哥后来的的话眉头越来越紧,但最终什么也没说,只是轻轻的拍了拍他两身上的土,领着我们去回家粽子,吃鸡蛋。
    来自家乡端午的记忆就从杠鸡蛋就要结束了,那天学校是不放假的,我们会带着鸡蛋从家里来到学校,和同学们吹嘘谁家给每人发的鸡 多,谁的鸡蛋皮子硬 ,我们会把鸡蛋两两相撞,谁的鸡蛋皮子撞破了,就得马上吃掉,谁的没破,胜利者会洋洋得意的再拿着鸡蛋和另外一只鸡蛋相撞,直到破碎为止,最终,一点一点的把鸡蛋吃到肚里。
   


    如今我又离开家乡二十年,在每到这个节日时,既没有假期也请不下来假,只有在心中回想着来自于我童少年时期记忆,我每每和女儿诉说姥家那端午的盛况,她也是听得心旷神移,在她的想像中,也许那发着红光的山路是那么叫人遐想,那么叫她神往,只可惜,它永远存到了我的记忆中,存到了她的想象里。

    明天又来到了端午,我和我的家人们包粽子,煮鸡蛋,我也努力的在制造一种节日氛围。我住的这个城市里没有山,也没有水,但是我在努力的学着我的母亲,给孩子的童年留着一种关于节日的记忆。也许再过了几十年,我的女儿也会象我一样,走到了大洋的彼岸,拿起了笔,写起端午节,来自她脑海里,关于家乡的记忆吧。
    








  
  • 想往
  • 发表于:2010/6/15 15:19:07
  • 来自:辽宁
  1. 沙发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小时候也去东山呆了一宿没把我给冻死,看了你写的记忆都是同感因为是邻居啊。
(0)
(0)
  
  • 一身正气
  • 发表于:2010/6/15 15:58:34
  • 来自:辽宁
  1. 板凳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民族的记忆往往都是由个人的记忆升华而来的。赞!

(0)
(0)
  
  • 黑白记忆
  • 发表于:2010/6/15 17:25:16
  • 来自:河北
  1. 3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呵呵   很温馨  有同感  祝楼主端午快乐
(0)
(0)
  
  • 蜂业博客
  • 发表于:2010/6/15 17:34:31
  • 来自:辽宁
  1. 4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线长通知:应广大网友的要求,明天早晨5:30分在世纪广场主席台前集合,共度端午节!也欢迎楼主准时参加。

(0)
(0)
  • 斋哥
  • 发表于:2010/6/15 20:42:44
  • 来自:辽宁
  1. 5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真是一片好文章,把大家有带回美好的童年。像一首诗推开了心扉,象一首歌抚慰心田,象一捧清泉沁人甘甜。收藏了,细细品味。
(0)
(0)
  • 川州
  • 发表于:2010/6/15 21:42:29
  • 来自:辽宁
  1. 7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0)
(0)
帖子已过去太久远了,不再提供回复功能,请勿尝试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