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通APP

主题: [原创]山人随笔《鼠李集》24--理发偶感

  • 乐地山人
楼主回复
  • 阅读:632
  • 回复:1
  • 发表于:2010/10/2 17:39:58
  • 来自:辽宁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北票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理发偶感

 

远古的人是不理发的,何则?没有锋利的器具,如有也是不理的,何则?长发可以御寒。然,国人何时方才理发,据考,商周人不理,秦汉人不理,唐宋人不理,元明人不理,何则?非是刃钝,因为在战国时,越人已是铸成吹发而断的宝剑了,想来是传统观念和意识使然吧,此有和尚落发为证。可是辽、金、满等胡人何以剃发?暗自猜度,还是为了军事需要吧。胡人多为骑射,铁骑猎猎,追风赶月,长发难以束结,尤其是夏天行军,盔甲在头,很是闷热,解下盔甲,乱发遮目,很是不便,就剪去前脑门的长发,于是,就逐渐演化为剃发了,尤其是满人并把后边的长发辫起来。及至入主中原,强行汉人剃发,乃是意识形态问题了。辛亥后,国人效仿西方文明,剪辫子,留短发,及至今虽有发型之千万变化,且有个案长发者、染色者、光头者,大多还是短发为其主流。
记不得儿时剃头的情形了,是用剃刀子还是推子,大概是剃刀吧,但肯定是没进过理发店的,因为我在高中毕业前是没进过县城的。及参加工作30多年来,在乡村奔波,为我理发的都是同仁,用那种手工推子,唠着嗑,聊着天,喝着茶,抽着烟,其乐融融,记得常为我理发的有于工程师,文革前林业大学毕业,理起发来如林业间伐,更像幼树抚育,疏密得当,井然有条。每理完一头或几头,大家定要相聚小酌的,可惜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他因病去世了,就葬在他亲自设计指挥栽植的向阳的松、槐、杏混交林里;后来为我理发的有王师傅、杨师傅,是机关伙房的师傅,他俩的手艺各有千秋,王师傅像是切韭菜,整齐划一,这得益他精湛的刀工;杨师傅像是雕塑师,精雕细琢,这得益他精美的雕功;还有郭工程师,毕业于水利学院,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理起发线条流畅,棱角分明;还有张工程师,农学院毕业,理起发来四季分明。由此,一路下来30年,我的头发也有了黑白的差别。30多年来,随着工作单位的变动,为我理发的同事也随之变动,但都已成为要好的朋友。可是,忽然调到县城里工作,这就有些茫然了,对面一个个发廊、发屋、美容院、美发室、美容美发城,还真不知道这头该怎么剪了。可是,既不施肥,也懒得洗头的我,头发却不停的长,长到一定程度,压得我抬不起头来,无奈硬着头皮撞进一家什么廊,一个长发且黄的小伙子接待了我,只见他不用推子不用刀子,只是一个精巧的剪刀,在我的头上飞舞起来,在镜中看象只翩跹的银蝶上下舞动,我那黑少白多的头发雪花样就飘了下来,实在担心一阵风吹来,吹偏了银蝶的薄翼,而误伤了我半聋的老耳,庆幸无风。可是,过了一大会儿,也没剪下多少来,只是好看了些,无奈,付了钱走人。这就不由地使我想起以前乡下的朋友来。
后来经同事推荐,认识了一位传统理发的师傅,用的是推子、刀子,似乎找到了一点过去的感觉,然,人是不熟的,只好呆坐在那里,任其摆布了。
真想剃个光头,因为自我记事起,爷爷就是剃着光头的。
 

 乐地山人2009年1月9日

 


  
  • lei月儿弯弯
  • 发表于:2010/10/6 16:50:38
  • 来自:辽宁
  1. 沙发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出现乱码!是文章格式不正确!

(0)
(0)
  
帖子已过去太久远了,不再提供回复功能,请勿尝试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