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通APP

主题: 过年的习俗

  • 静静的凌河
楼主回复
  • 阅读:1309
  • 回复:5
  • 发表于:2011/2/3 23:00:33
  • 来自:辽宁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北票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时间过的真快,又一个年来了,转眼又要过去了,其中有许多的感慨。但看到的更多的是喜庆和祥和,我真的很羡慕,因为过年的那天,爱人和孩子都要回老家和孩子的爷爷奶奶团聚的,只剩下我孤家寡人的。因为家里开了个卖副食的小铺,每到过年的那天既有顾客,又找不到可以看店的人选,因而抽不开身。如果把老人接来吧,也解决不了吃饭的问题,因为过年前后的生意是最忙的,所以对我而言,累和饿充满了过年的那一天。
     由此,我时常的想起小时候过的快乐年。我的家是一个依山傍水的小山村,大约七八十户的人家,分为南北两个生产队。我家在村子的中间,门前是个干河沟,河沟的南面是南队,我家是北队的,我家的门前有棵高大的杨树,那是我们屯子里最高的树。关于这个杨树还有一个故事呢。
    有一年的夏天,邻居家的鸡跑到他们家的菜园子偷吃菜了,邻居气的大怒,一阵的乱打,大花鸡被逼无奈,嘎嘎的叫着飞上了我家那棵大杨树的枝杈上。或许是大花鸡的一鼓作气的飞上去的吧,上是上去了,但是却不敢下来了。看热闹的人越来越多,大家都不知道怎么办才好。那个时候我的大哥是红卫兵,经常的和同龄人在一起练撞拐,甩炮什么的,我大哥常常是技压群雄。就在这关键时刻,只见我大哥,拿起一块小石头,让周围的人让开,然后手一挥,一条弧形的抛物线直奔那只鸡,接着啪的一声,那只花公鸡嘎嘎的叫着,飞了下来。那个时候的一只鸡很值钱的,可是被我大哥打下来的那只花公鸡毫发未损,从此我的大哥声望更是大曾,我是大哥的妹妹,没有人敢欺负我。
         我家的生产队分为三大派系,李家和宝家是两个大户人家,我们杂姓的也大约占了三分之一的户数,宝家过年是最有讲究的。按照辈分,宝家有三户长辈人,有一个春节我到了其中的一个人家参观了整个拜年的过程。
    那个时候的农家屋地是土的,过了小年,扫地的时候就不再洒水了,不然磕头的时候,会弄脏了裤子。过年的那天晚上,他们拿出了地毡,一条深红的长约一丈,宽约2尺的厚毯子,据说是老辈传的,一般要传给长枝人,把这条毯子铺到地面的中间。长辈人盘坐在炕上的茶桌左右两边,面向地面,所谓的茶桌就是平时吃饭的炕桌,上面用盘子摆着果碟,果碟里面的食品依各家的条件,我去的这家摆了四盘,分别是糖块、饼干、水果、还有瓜子和花生。上面还放着一枝蜡烛,以备停电之用。桌子底下放着小瓢和小筐,用来装水果和瓜子。
    我们汉家是放完鞭炮就吃饺子的,然后在初一的时候,到各家去拜年。而蒙族是放完鞭炮就开始拜年,拜年之后,再吃饺子的。事前,我征得了那个人家的同意,我快速的吃完饺子,跑到了他们家,他们家此时是自己的家里正在举行拜年仪式。爷爷奶奶正襟危坐在桌子的两边,先是他的两个孙子,跪在地下,给爷爷奶奶磕头,然后再次磕头给自己的爸爸、妈妈。他们家的两个女儿也是按照这个顺序行礼,只是姑娘不磕头,只行鞠躬礼,女孩子的鞠躬礼也仅仅是头向下一点,身体是笔直的站着,没有那种大幅度的弯腰动作。最后是这家的男女主人双双的下跪,给两位老人磕头。无论是磕头还是行礼,都要说过年了,我给爷爷奶奶或者爸爸妈妈磕个头,都要叫上称喂,还要说祝福的话,这叫不磕哑巴头。老人呢,也要礼貌的说:“起来吧,祝你们如何如何的一些吉利话”。然后抓过一些糖果之类的分给拜年的人,年夜不空嘴,来家有吃的。
    这里刚刚叩拜完,还没有稳妥呢,外面传来了脚步声,人多而杂乱。我赶紧的坐在了他们家的炕梢一角,这里既看得清楚,又不引人注意。接着屋门是一阵的乱响,呼啦啦的进来了七八个大小伙子,这些都是未婚的,年前就搭好伴的,由一个年龄大些的,或者是说话口齿伶俐的带着,一进屋之后,一字排开,自动站好队形,站在条毡的北面,然后带头的人说道:“过年了,我们给二爷爷、二奶奶拜年了,祝二爷爷、二奶奶身体好……!”话音未落,大家齐刷刷的跪在条毡上磕头,每人都磕两个。炕上的两位两人就笑着说:“起来吧!祝你们身体棒棒的!……”
    然后带头的那个人又高声的说道;“给三大爷和三大娘磕头,祝大爷大娘身体健康……”这里的大爷是大伯的意思,也就是这家的男主人,也是炕上坐着的老人的大儿子,但是在家族中排行老三。男主人说了什么,我没有听清楚,这家的女主人是当家的主,料量。大笑着说:“也祝你们都娶个好媳妇。”大家哈哈大笑起来,都说他们的三娘说话幽默。
    家里的女主人和他们的姑娘、儿子就给大家分糖果,每个人象征性的吃了吃,然后说:“我们还要去三爷爷家拜年呢!”逐告辞走了。他们的两个儿子也跟着他们到别的人家去拜年了。
     这波刚走,外面又传来了一阵稀里哗啦的声音,门帘被呼啦啦的掀开了,进来十多个小学生大小的男孩子,乱哄哄的,有的说你都踩着条毡了,有的说你往那边凑凑,我都没有地方站了,虽然每个人都尽量的压低嗓音,但是都听的真真切切。然后也有个领头的说着刚才那波领头人的话,只是这伙人多,也不够齐整。到了第二次下跪磕头的时候,快的已经站起来了,慢的刚刚跪下,但是看到快的跑到炕边取糖果了,也慌了,胡乱的磕头,然后跌跌撞撞的也过去抢糖果,女主人笑着说:“糖果管够!”
    可是这些孩子,目的不在于吃,主要是装。捡自己爱吃的瓜果往自己的兜里装。留着以后吃。
    年轻的未婚的男子,拜年走了之后,就是那些结婚的人前来拜年,蒙族的习俗是结婚的要夫妻双双的来。同辈之间行鞠躬礼。
    我印象最深的有两对。一对是新结婚的。小两口进屋之后,不忙着拜年,男的先拿出一盒烟,从里面拿出一支,递给新媳妇,新媳妇接过烟,用双手,手心向上,用手指轻轻的夹着烟,恭恭敬敬的递给长辈,然后她的丈夫再用火柴给点着了,做这些的同时,轻松自如的唠着一些家常话。从新媳妇的言谈行为中,评判新媳妇的才能,作为日后茶余饭后的谈资。等长辈人抽上烟了,小两口才不紧不慢的跪地磕头。
    另一对是50多岁的老夫妻过来拜年,他们虽然年纪大,但是是末梢的长枝人,辈分小,因而需要跪拜的就多。他们两个进屋之后,先是用蒙语和炕上的两位老人叽里咕噜的说了一堆什么,然后,走到地面的条毡前,男的抱拳做了一揖,女的用手在前大襟比划了一下,我没有看明白呢,他们就跪下了,后来看电影什么的,知道那是古代的女人拜的万福动作。他们跪的也和别人不同,一支腿跪着,一支腿半蹲,吉祥的话也是蒙语,行完礼之后,走到炕前,稍做了一会,抽支烟再走。
    大约凌晨4点钟的时候,这家的主人看看来拜年的人差不多,就赶往那两位长辈人家去拜年了。临走的时候,吩咐他们的女儿烧水,等他们回来煮饺子。未婚女孩子拜年在初一,三十的年夜不拜年。
    他们拜年的习俗,同姓家族,每家都到,长者从中可以看出每家、每年的条件变化,富裕、卫生、礼节、精神状态等等。晚辈从长者的回敬祝词中,可以分辨出长者的水平高低,作为日后尊敬长者的一个资本。
    我是在他们家的饺子还没有下锅的时候,回家的。此时屯中的汉人早已进入了梦乡。

    少年时代真好。
 


  
  • 0421知心朋友
  • 发表于:2011/2/3 23:09:02
  • 来自:辽宁
  1. 沙发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写得有生活气息
(0)
(0)
  
  • 静静的凌河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1/2/7 20:32:56
  • 来自:辽宁
  1. 板凳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引用:原文由 0421知心朋友 发表于 2011-2-3 23:09:02 :
  写得有生活气息

谢谢知心朋友的关注!
(0)
(0)
  
  • 珍宝岛人
  • 发表于:2011/2/12 12:48:17
  • 来自:辽宁
  1. 3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写的很好,有生活情趣,读来有一种怀旧感。

(0)
(0)
  
  • 静静的凌河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1/2/13 20:43:55
  • 来自:辽宁
  1. 5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谢珍宝岛人的来访。川州一夫你好,我懂你的话外之音,尽在不言中。
(0)
(0)
帖子已过去太久远了,不再提供回复功能,请勿尝试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