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通APP

主题: [转贴]苏东坡与三位妻子的深情岁月

  • 中国人
楼主回复
  • 阅读:4364
  • 回复:7
  • 发表于:2011/6/3 16:30:05
  • 来自:河北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北票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苏东坡与三位妻子的深情岁月


谈到苏轼,大多数人都会脱口而出:“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句子。这是苏东坡作为豪放派词人的代表作品。其实,就是像苏东坡这样逸兴横飞,豪气干云的大词人,也并非如我们想象的一样整天仰面长啸,动不动就“千古万古”地抒发豪情壮志。要了解一个感性的词人,尤其是感情丰富的苏东坡,有时候需要从另一个角度去审视。豪放词里所显示的苏轼,是意气风发踌躇满志的一面,姑且可以说是社会的一面。而在其几首为女人作的婉约词中,则更能够清晰地体味做为生活一面的大文豪的个性情感。
苏轼一生经历过三个女人,都姓王。前后两位均系夭折,中间那位寿命长些,却比较功利。看来苏轼在女人方面是不太如意的。仕途不畅是他自己造成的,婚姻的缺憾却像是命运的作祟。因此在苏轼的一生中,正真为女人所写的文字并不多。苏轼一生经历的三个女人,第一个是王弗。与王弗的结合即是一段佳话,也是一段悲剧,王弗的形象是在《江城子》这首著名的词中凸现的;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不相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处。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岗。


这可以说是苏轼悼亡词中最著名的一首。王弗跟随苏轼十一年,好日子屈指可数,她的贤惠、美丽和过早夭亡,使她始终盘桓在苏轼的心中。王弗后来归葬眉山安镇之可龙里,山坡上有苏轼栽下的三万棵松苗,月光下一大片,惹得苏轼年年断肠。大词人的豪放气质被肝肠寸断的阴柔软弱所取代。当然时间并不长,不是说苏轼忘掉了悲痛,非也,王弗之痛一辈子伴随着他,但他的人格特性中豪放的一面,积极入世的一面始终如一。王弗之后,苏轼娶王弗堂妹,这是一个比较功利的女人,在苏轼因诗被贬后,她一怒之下烧了苏轼所有的书稿,一把火反而浇灭了诗人的心,苏轼终生没有为他留下一个文字。苏轼经历的第三个女人,为大家所熟悉,就是“柳上枝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的王朝云。朝云十一岁就跟着苏轼,也是苏轼被贬岭南后唯一追随他的女人。苏轼在《西江月·咏梅》中具体勾勒了她的形象;

玉骨那愁瘴雾,冰肌字有仙风。海仙时遣探芳丛,倒挂绿毛么凤。

素面翻嫌粉浣,洗状不褪唇红。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

玉骨不愁瘴雾,却被岭南的瘴气吞没了。苏轼在《朝云墓志铭》中写道:敏而好义,事先生二十有三年,忠敬如一。苏轼在人生低潮的惠州失去朝云,痛苦可想而知道,短短几句墓志铭,当是大悲无声的意思。朝云与苏轼的故事比较多见,就不赘述。
其实,反映苏轼阴柔一面的,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
苏轼小时候就经常跟老人们在一起,“每逢署叟谈终日,便觉峨眉翠扫空”。蜀叟能谈终日,至少表明苏轼是爱听的。老人有许多故事,有着神秘感的,古代的老人尤其如此。苏轼老家眉山有个姓朱的老尼姑,九十多岁了还能够记事。她见过蜀主孟昶,见过花蕊夫人。能够记得孟旭与花蕊夫人的情事。某日大热,孟昶与夫人纳凉于摩诃上,有点亲昵动作应该是平常风景,一边的小尼姑却看得心惊肉跳,孟昶还口占一首《洞仙歌》记录自己的风流情事。七八十年了,“朱具能记之”。她讲给苏轼听的时候,居然有表情,皱纹与皱纹之间红潮起伏。不知是词句还是表情吸引了他,苏轼当时七岁,也一字不漏地记下来了。和了一首《洞仙歌》,开头就是:“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九个字,佳人便呼之欲出了。中间一句耐人寻味:“一点明月窥人,人未寝,倚枕钗横鬓乱。”几乎是直接的性描写了。接下来笔锋一转,该抒情了:“起来携素手,庭户无声,时见疏星渡河汉。”整首词弥漫的氛围,同苏轼听故事时的感觉有关。

我引这个故事的意思是说,苏轼除了读书、游冶、琴棋书画,也能谙情事。我无意表明苏轼七岁就有性幻想,但有人有这方面的证据,我不会以之为怪,苏轼毕竟是苏轼,心中的风流当在常人之上。

十七八岁的苏轼,夜里也曾经有过一回艳遇。他足不出户,而佳人自动送上门来。事情的原委是这样的,苏轼有挑灯夜战的习惯,当时读书是要读出声的,如果是韵文,听着就像在唱歌。苏轼嗓音不错,人也象样,吸引邻家女郎,真是不足为怪。苏轼夜夜读,女郎夜夜听,隔墙不过瘾,她索性爬到墙上。顺便提一句,她是富家女,至少不难看。她骑到墙上,听书也观人,苏轼摇头晃脑,她也摇头晃脑。终于被苏轼发觉。在月光下,两人视线相碰,苏轼也认出是邻家女儿。对于这位富家女,苏轼有无好感,不得而知。他邀请她进屋大概是真的,女郎一片痴情,总不能老让人家呆在墙上,两人谈些什么,同样不得而知。后来女郎来过几次,可终于不来了,她以身相许,而苏轼却不纳。苏轼安慰她说,功成名就之后就回来娶她,富家女不再爬墙,躺在床上编制梦想。苏轼十九岁娶王弗,对她是个沉重打击,她不死心,父母安排的男人一律不见,十一年后,王弗以二十七岁芳龄去世,苏轼再娶王弗的堂妹,富家女彻底绝望,一病不起,郁郁而终。苏轼在远方听见她的噩耗,当时苏轼因党争被贬,处于飘摇之中,在这样的心境之下,回忆起年少时的壮志和柔情,既悲且叹,不能自已,写下著名的《卜算子·缺月挂疏桐》;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苏轼为富家女的痴情和自己的薄情感叹不已,这首词集中表露了做为豪放派大词人的内心婉约的一面。



 



  
  • 中国人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1/6/3 16:58:03
  • 来自:河北
  1. 板凳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那么,既然苏轼与王弗的婚姻如此的理想,我们为什么又会说王朝云才是他一生最钟爱的女子呢?
  请注意,我们用的是“钟爱”这个词。我认为苏轼对王弗的感情更多的则是“敬爱”。
  在王弗这个贤内助死后,王弗的堂妹王闰之嫁给了她早已暗恋了多年的堂姐夫。王闰之是个绝对的贤妻良母,虽然她在才学上不如她的堂姐,在艺术才情上也不如后来的王朝云,但她却是苏轼生命中最为嘘寒问暖的人。她无微不至地关怀苏东坡,关怀三个她亲生和不是她亲生的孩子,这一切都让苏轼很感动。元稹怀念妻子韦丛的时候说“贫贱夫妻百事哀”,王闰之的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随苏轼贬官流放,所以她和苏轼应该是一对最纯真质朴的“贫贱夫妻”。
  但严格地说,虽然苏轼与王闰之感情很深,但王闰之并不是一个完全了解苏轼的人,她是他的贤妻,却并不是他的知音。一个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乌台诗案的时候,苏轼被抓进狱中,王闰之因为害怕,把家中苏轼的诗稿付之一炬,不能不说是一件特别遗憾的事儿。当然,乌台诗案本质上是一场文字狱,苏轼得祸也确实是因为写诗而起,但王闰之的反应表现出她更看重的是老公苏轼的生命,而不是他的才情与成就。
  但也正因为如此,当真正的知音来到身边时,苏轼就表现得特别钟爱,特别珍惜,这个知音就是苏轼最后深爱的女子——王朝云。
  首先要问一个问题,王朝云来到苏轼身边的时候才12岁,而此时苏轼已经37岁了,两个人之间会产生所谓的爱情吗?
  我们当然不否认人与人之间有“忘年交”,同样男女之间也可以有“忘年恋”,就像杨振宁先生与翁帆女士一样。但王朝云这时候的年龄毕竟太小了,就算古人结婚时间早,恋爱的岁数也比较小,但再小也不应该小到12岁这个年龄。所以苏轼一开始将王朝云带回家中,无疑是看中了她的艺术气质与艺术才华,应该不存在男女之间的那种情愫。所以,可以这么说,苏轼与朝云开始在一起的那些日子纯粹是一种自然而然的“生活态”,是不带有半功利性的。
  从某种意义上说,苏轼将身为歌女的朝云带回家中,教她读书写字,教她音乐舞蹈,教她诗词歌赋,他们之间是以师生的身份开始了这段旷世情缘的。也正因为这样,这段情就显得特别的浓郁,苏轼对朝云的怜爱与朝云对苏轼的崇拜都加重了这份浓郁。这份情发展到极致,就使当事人产生了强烈的“知音”、“知己”之感。
  据宋代费衮的《梁溪漫志》记载,天性豁达的苏轼虽然在朝廷里受了一肚子的气,但他却喜欢以有趣的方式来宣泄。有一天下班后,他回到家拍着自己的肚皮问家中的侍女说,你们猜这里面是什么?一个丫环想也不想就说当然是中午刚吃的饭呗。苏轼摇摇头。另一个聪明的丫环说,一定是满腹文章。苏轼又笑着摇摇头。又有一个丫环说,这还不简单,苏大学士满腹都是聪明才智,难道还能是一肚子草包?苏轼听了哈哈大笑,却依然摇摇头。
  所有的人都呆了,大家面面相觑,苏轼看着一直没有说话的朝云,朝云笑了一下,又叹了口气道:“这里头啊,是一肚子的不合时宜!”苏轼听了放声大笑,捧着肚子,只顾点头。所以后来苏轼在朝云墓址所在的惠州西湖曾为了纪念朝云建过一个六如亭,亭子上他亲笔写的一幅对联就是:
  不合时宜,惟有朝云能识我;独弹古调,每逢暮雨倍思卿。
  这里说的“惟有朝云能识我”就是将朝云引为平生唯一的知音了。也就是说在苏轼看来,连那个与他“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感情深厚的弟弟苏辙,在“懂你”“懂我”这一点上,也是不如王朝云的了。
我们说朝云是苏轼的知音,那反过来,苏轼对王朝云又是怎样呢?
  苏轼被贬官到海南,那时的海南不像现在的特区,经济发达,灯红酒绿。那时的海南是有名的瘴疠之地,在古代是环境最恶劣的流放之地,派到那儿的官就等于是发配充军,别想活着回来了。就连天性乐观的苏东坡也不能满怀生还中原的信心,所以他在临去之前遣散家人,尤其是把家中侍女姬妾都另作安顿。朝云这时候已经是苏轼的妾了,别人都散去,可她却执意要跟着苏东坡去“天涯海角”,死也不肯离去。到了今天的广东惠州一带,苏轼一家终于安顿了下来。有一天,朝云又唱起了她特别喜欢唱的苏轼的一首《蝶恋花》: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根据史料记载,朝云唱到一半的时候,“歌喉将啭,泪满衣襟”,苏轼就问她怎么了,朝云回答说:“奴所不能歌,是‘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也。”原来,是“天涯何处无芳草”这句让朝云泪满衣襟,唱不下去。据说不久朝云就病死了,而苏东坡终其一生,再也不听这首词了。
  那么,朝云为什么唱到这一句就泪满衣襟唱不下去了呢?而苏轼又为什么将其视为人间绝唱,再不听这首词了呢?
  我们大多数人读这首词的时候,一般读出来的都是一种豁达甚至是有些欢快的情调。你看,墙里的秋千上有佳人的笑声,墙外的有心人虽然空留遗憾,但终究有着“天涯何处无芳草”的洒脱。尤其是“天涯何处无芳草”这句,那种洒脱的境界被大多数人所接受认可,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一句常用的俗语了。这么洒脱的一句话,怎么会让朝云泪满衣襟,甚至难以为继呢?
  这就要说到“天涯何处无芳草”这句词里所用的典故了。这句话是从屈原《离骚》中的一句化来的,原句是“何所独无芳草兮,又何怀乎故宇?”什么意思呢?屈原是在宽慰自己说,天下到处都有香草,你又何必只怀念着故国。我们知道,香草美人在屈原《离骚》中只是一种比喻,一种象征,是说人生的理想既然在自己的国家不能实现,你可离开故国呀!但屈原这样说,是为了反衬自己离不开自己的祖国,离不开自己的理想与事业。既离不开又这样说,才分外能表达出这其中的痛苦。
  苏轼这句话既然是借用屈原的诗意而来,那其中的情绪就可想而知了,那并不是我们一般感觉到的其中只有旷达与洒脱,而应该蕴含着一种深切的悲痛。
  这层意思,没有人读得出来,可朝云读出来了。只有朝云能体会到,在严酷的现实面前,苏东坡只是一个墙外失意的匆匆过客罢了,所以她为之泪下。
  苏东坡当时的反应是笑着宽慰朝云说:“是吾悲秋,而汝又伤春矣!”内在的含义是说,朝云啊,没必要这么伤感,我能在这天涯海角听你唱《蝶恋花》就是人生的幸福了,其它的苦痛又算得了什么呢?
  可朝云死后,爱好诗词的苏大学士“终身不复听此词”,可见苏轼当时面对朝云的落泪好像表现得很豁达,实际上他是被朝云的知己之情、知音之情所深深感动,这种感动在当时表现为克制与洒脱,在过后却成为苏轼心中一处永远温暖却又伤痛的存在。换句通俗的话说,就是朝云是唯一理解苏轼的,而苏轼对朝云对他的理解又产生了巨大的理解与共鸣,也就是他们是真正做到了心有灵犀的互通。在朝云的眼中,在苏轼的世界里,举世浊浊,只有他们二人才是彼此生命中最为清澈的存在。
  这就可以理解为什么说王朝云才是苏东坡一生的最爱了。当生死茫茫、尘世茫茫皆成过眼烟云之后,对于苏轼这样一个文化的巨匠、艺术的魂灵来说,只有最真、最纯、最清澈的情感,才是他最后的梦想。
  苏轼一生都很崇拜唐代的大诗人白居易,他早年曾羡慕地做诗说“我甚似乐天,但无素与蛮。”就是说我的才情也不比白居易差,只可惜我不像他那样拥有樊素和小蛮两位名姬,不像他那样坐拥“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
  可晚年的苏东坡又做诗说“不似杨枝别乐天,恰如通德伴伶玄。”是说我所钟爱的女子不像樊素和小蛮一样最终离开了白乐天,她会跟着我海角天涯,忠贞不渝,而这却是白乐天比不上我的地方。
  苏轼这首沾沾自喜之作的诗名就叫:《朝云》。
  其实从爱情的角度看,白居易比起苏东坡来确实差远了。其实不止白居易,中国古往今来的大多数男人比起来苏东坡来都差远了。他一生既拥有过王弗这样的事业上的贤内助,又拥有过王闰之这样的家庭生活中的贤妻良母,还拥有过王朝云这样的才艺双绝的情感知音。也就是说,苏轼苏东坡,这个男人,他几乎拥有过中国男人在爱情与婚姻上所能梦想到的所有的理想爱人。这样的一生,又哪还会有一点一丝的遗憾呢?这让我不禁想起林徽因的那首《人间四月天》:
  “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对于苏轼来说,或者可以说,王弗是希望,王闰之是暖,王朝云是爱!而东坡居士就永远生活在他的“人间四月天”里!(文章摘自郦波《千古爱情:宋元明清那些爱》)



(0)
(0)
  
  • 五色云石
  • 发表于:2011/6/3 21:33:08
  • 来自:辽宁
  1. 3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高处凭栏叹晚秋
乌台窗影噪不休
逢缘海角识骚客
天下因君慕黄州
(0)
(0)
  
  • 五色云石
  • 发表于:2011/6/3 21:34:19
  • 来自:辽宁
  1. 4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不合事宜人        
         
         醉渴唤朝云
       
         休教酒红误
         
         君心坦荡心


[此贴被五色云石于2011-6-3 21:34:24编辑过] 
(0)
(0)
  
  • 五色云石
  • 发表于:2011/6/3 21:36:18
  • 来自:辽宁
  1. 5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醉里楼林化玉台,
 
东坡一笑梦中来。
 
海南风雨黄州浪,
 
心底白莲次第开。
(0)
(0)
  • 中国人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1/6/4 13:15:01
  • 来自:河北
  1. 6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引用:原文由 五色云石 发表于 2011-6-3 21:33:08 :
高处凭栏叹晚秋
乌台窗影噪不休
逢缘海角识骚客
天下因君慕黄州


好诗学习欣赏!祝五色云石斑竹端午节快乐!
(0)
(0)
  • 中国人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1/6/4 13:18:15
  • 来自:河北
  1. 7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引用:原文由 五色云石 发表于 2011-6-3 21:34:19 :
         不合事宜人        
         
         醉渴唤朝云
       
         休教酒红误
         
         君心坦荡心


[此贴被五色云石于2011-6-3 21:34:24编辑过] 


美诗学习欣赏!祝福五色云石斑竹端午节快乐!
(0)
(0)
帖子已过去太久远了,不再提供回复功能,请勿尝试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