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通APP

主题: [原创]【棚户向前冲】39L更新第四篇{路事-步步惊心}

  • 猎人雷灵
  • 发表于:2011/12/26 12:42:24
  • 来自:辽宁
  1. 23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回复  8楼(子曰)的帖子
这个人的摄影真不错
(0)
(0)

  • 在路上
  • 发表于:2011/12/26 21:03:22
  • 来自:辽宁
  1. 25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继续关注此帖 文字是楼主的副业  我也不是5毛 呵呵
(0)
(0)
全慧艺校----------我们共同爱艺术 !全慧艺校-----我们共同爱艺术 !
  • 溪水
  • 发表于:2011/12/27 10:47:51
  • 来自:山东
  1. 26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谢谢楼主,看到“三工村”就格外亲切。
“听说”还在进行,“煤事”还得继续。
期待中······




(0)
(0)
  • 子曰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1/12/27 10:55:43
  • 来自:江苏
  1. 27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引用:原文由 溪水 发表于 2011-12-27 10:47:51 :

谢谢楼主,看到“三工村”就格外亲切。
“听说”还在进行,“煤事”还得继续。
期待中······






谢谢关注,马上继续。^_^
(0)
(0)
  • 在路上
  • 发表于:2011/12/27 13:43:24
  • 来自:辽宁
  1. 29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第三波又来了-精彩!过瘾! 
(0)
(0)
全慧艺校----------我们共同爱艺术 !全慧艺校-----我们共同爱艺术 !
  • 子曰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1/12/27 14:03:36
  • 来自:江苏
  1. 30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引用:原文由 在路上 发表于 2011-12-27 13:43:24 :
第三波又来了-精彩!过瘾! 


感谢师兄的图片,更加直观的展示了文中所提到的那条“最为豪华”的“大街”。
文章第一稿描绘此公路是水泥铺就的,其实是和曾经的一井大院弄混了,因为这明显就是个柏油路面。谢谢战老师的图片指正,现已更正。^_^
另一方面也能看出,这条路的真实面目该有多么神秘,才导致了文章作者(我)的印象如此的不清晰。
(0)
(0)
  • 在路上
  • 发表于:2011/12/27 16:58:18
  • 来自:辽宁
  1. 31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不客气 我的图片有些配不上你的文字 只是帮助渲染一下气氛 呵呵  再来一幅外屋地儿的片子! 你看行不? 
(0)
(0)
全慧艺校----------我们共同爱艺术 !全慧艺校-----我们共同爱艺术 !
  • 子曰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1/12/28 17:27:42
  • 来自:江苏
  1. 34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回战师兄——
还是您的摄影作品更为真实客观,照片中的“外屋地”是对三工村生存场景真正的写实还原,从中可见这里绝不可能是小文里提到可以用来“舞蹈”的场所。
继续支持您的纪实作品。

——回溪水姐——
谢谢您提前续上了“后工村时代”^_^
对于老人来说,多年的生活习惯并非朝夕间说改就能改的。现如今工村的改变似乎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
祝福二老。祝福工村。

——回一夫兄——
我小时候跟着父亲抬水时倒不需要跑那么远了,大概过几条胡同就可以了。不过那时候岁数太小,“水筲”又大,实在拎不动。基本上我就是个用来排队的设备^_^
北炕和冰墙是记忆犹新的。很小时候就恨日本鬼子为什么垒炕时非要垒在北边。那时候还不会用“坑爹”这个词儿!

(0)
(0)
  • 在路上
  • 发表于:2011/12/28 18:09:27
  • 来自:辽宁
  1. 35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继续支持 精彩期待

(0)
(0)
全慧艺校----------我们共同爱艺术 !全慧艺校-----我们共同爱艺术 !
  • 东海金乌1
  • 发表于:2012/1/12 17:56:41
  • 来自:辽宁
  1. 36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好文笔。芝麻般的事,写出来饶有兴致。
(0)
(0)
  • 王新刚
  • 发表于:2012/1/14 20:24:52
  • 来自:辽宁
  1. 37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哈哈!第一次读弟弟的文字,好,实在,舒服!
我小时候是农村孩子,不过二姑、三姑、五姑都住在三工村,所以寒暑假就大多在三工村度过。那时候最熟悉的沿街叫卖声就是夏天清晨还没睡醒,外面就传来农妇吆喝的“苦麻菜哎~……”。趁着表哥表姐不在家,姑姑给我买一根5分钱的冰棍是很奢侈的乐事。寒冬腊月的晚上,专门有牛逼小伙冲大个,穿着背心抱着膀在大街上侃大山,尽管冻得不行却还是假装不冷,彼此较劲不回家,每句话“你妈的”利用率高达120%以上。最爱看过年家家门口的对联,印象最深的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0)
(0)
爱生活,爱摄影
  • 子曰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2/1/17 19:37:03
  • 来自:江苏
  1. 38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谢战师兄的鼓励,您的摄影作品越来越震撼了,众生相里见到了很多熟悉的人。^_^

感谢东海金乌的关注和支持,话说咱们蚁民也只能过芝麻般的日子,整天的大气磅礴那也不叫日子了,呵呵。

姐夫也赏光了,只是小弟功力尚浅,欢迎大姐夫多多批评。
(0)
(0)
  • 桃花吐蕊
  • 发表于:2012/1/26 10:01:50
  • 来自:辽宁
  1. 42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打楼主发的时候,我就在关注,可是一看太长,要知道,过年期间文章太长是读不下去的,嘻嘻。今天我静下心来一个字一个字的看的,好文章一定得回,这个文章,绝对是描写三四工村的精华文。就打从双桥洞子开始,一直三四工村的路面直到半夜接水,全是三四工村人的真实写照。静静的读下去,就好象是看到了自已的童年和现在的还在居住在四工村的老父亲半夜天天起来接水的画面就在眼前一样。文章写得太深入人心,只要是在三四工村住过的,基本全有同感。同时回贴的各位朋友的,加写的那些,也全是真实情景再现,真是一点掺假的地方都没有。

不明白我们的父辈为啥还要居住在那种地方,为啥改革一改到那个地方就没戏了,我在遥远的海城盼着父母的居住条件在变,也怕在变,因为他们已经70多岁,一但真的折腾起来,他们离开了熟悉的居住环境 ,到底会怎么样,我们谁也不敢想,毕竟他们活着更重要。尽管哥姐全在南山住,可是谁也没有把他们接过来,就是怕万一他们离开了熟悉的老街坊,老邻居会不开心,(已经有了例子)。可是现在火炕楼天天的这个烧煤,每当一看到母亲那“卖炭翁”的形象心里又一阵子揪心,不说了,继续关注。
(0)
(0)
  • 夏末秋初
  • 发表于:2012/1/26 12:33:09
  • 来自:辽宁
  1. 43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我原来在五工村租房住,身边的朋友都是那些社会底层的老百姓,唉,搬迁啊,我真的不能说是好还是不好,几家欢乐几家愁吧。
我还是感觉:是另一种打劫。
(0)
(0)
为了看看风光,我来到这世上。
  • 在路上
  • 发表于:2012/1/26 20:22:54
  • 来自:辽宁
  1. 46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祝居住在劳工房的人们早日走出棚户区 告别劳工房
(0)
(0)
全慧艺校----------我们共同爱艺术 !全慧艺校-----我们共同爱艺术 !
帖子已过去太久远了,不再提供回复功能,请勿尝试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