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通APP

主题: [原创] 邂逅在女神的故乡

  • 可可西里情人
楼主回复
  • 阅读:1588
  • 回复:1
  • 发表于:2012/1/12 11:04:31
  • 来自:辽宁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北票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邂逅在女神的故乡 
                             ——与散文家谢子安的一段交情
   
    很久以前,我在朝阳牛河梁积石冢采集到一块红色的有黑色鱼尾纹图案的彩陶片。我曾经在辽宁省博物馆见过这样的彩陶片,它记录了我们中华民族一段古代悠久的文明史,考古学家称之为是人类文明的曙光。
    一条曲里拐弯的大凌河 ,一幢牛河梁的神庙 ,一尊女神像,一个国家的雏型,代表了中华5500年前的古文明。大凌河流域源生了红山文化,也在那一块土地上传承......就是在天辽地宁的西部,我们曾经大言不惭地说是,大辽西。只有认同国家、民族。才能认同自己。热爱生存的土地,热爱生存在身边的人,才能说热爱生活。记录人类生存和生存经验的文字,才能说是文学。能承载这样使命的人,才是文学艺术家。
   在大凌河流域的大辽西红山女神的故乡-朝阳市,有个专门写大辽西乡土散文的人,叫谢子安。 
   认识谢子安是先认识了他的散文。《田野里的毛毛道》、《碾道》等,感觉非常的亲切,特别喜欢。想象他一定是个朴实憨厚的人,一个非常有品味的人,应该是比较纯粹的人。
   由于,我远在山区的矿山工作,未曾谋面。
   后来,我调往朝阳市一家建筑公司工作,、。因为新去一个新的陌生的单位,没有一个认识的人,单位的工作性质不同,一切都得熟悉。于是,朝阳-沈阳来回跑,无暇顾及有关文学创作的人和事了。七个月后,关系 顺了,我开始主持宣传部的工作,一切都按照我的想法走上正轨了。我有了闲暇时间,可以动笔写稿子了,就相继去新闻单位拜访。
   记得是个春天,我去市广播电台送稿子,从工业部出来,去文艺部。进门看见一个大高个子,黑黢黢的脸膛,戴蓝色人民帽的人,一笑,两个嘴角上翘。我首先自我介绍,他听我说了名字后说,知道你,没有见过面啊。我叫谢子安。其人语迟,只是在不停的搓手。我说,我喜欢贾平凹的《丑石》,喜欢单复的《打工妹》(题目记不清了,是写广东省打工的事)也喜欢他写的散文。一说散文,他亢奋起来,语言不但流利了,而且,非常的犀利,不时有闪亮的语句和独特见解迸发。我说,非常赞同他对散文的见解,我们俩聊的一见如故,相见恨晚,谈话持续了很久。因为我有事情不得不告别时,他从三楼下来一直送我到楼下的拐弯处,依依不舍,很远了,他还在招手。从此,我们开始了一段鲜为人知的交往,一场推心置腹的神交。
    我工作的单位是在大凌河东岸,谢子安到我单位附近办事都会到我的办公室坐一坐。我们无话不谈,更多是散文。我们俩个人在一起喝酒,谈各自的人生阅历,也谈散文。他说,散文要有独特的视角,有感悟,写的要空灵。要写自己熟悉的,热爱的。要把情感融入在文字里,朴素一点,简单一点,让读的人在你创造的空间能激发他的想象,就有了感性。有时候,他也带着文友来,我们在一起谈文学,喝酒,人多了,子安往往都是听别人说,他抿着略微上翘的嘴巴笑,不时,冒出一句带着幽默拱火的词,有点象对联的横批。人群里有他看不出来,少了他,你肯定感觉缺了很多很大空间。很多人说,子安喝酒总是推三推四的,我们俩在一起喝酒,他从来都是平起平坐的,一点不会少喝酒。他知道我好酒,不想扫兴与我,子安很善解人意。
   那是八十年代末的一个春天。突然,有一天,他打电话给在沈阳的我,说他要来沈阳,想见我。一会儿,他就在朝阳上火车。下午,我带着车去火车站接他,他从站台出来,我看见他“吭哧吭哧”地扛着两个纸箱子,放在车上。我说,什么东西啊,值得你这样啊。他说,我要去拜访曾经在朝阳县下放的散文作家单复,从朝阳带点小米、绿豆,不值钱的。我说,那一箱酒,这么沉,你还用从朝阳往沈阳扛啊?沈阳什么样酒没有啊!他说,从朝阳带来的地道,不掺假啊。子安就是这样一个人,做人很真实,做文很动情。
   晚上,在我的办公室,我们俩聊了很晚。他有点腼腆地说,有空想见一见,你们医院的刘XX大夫。我说,你们认识啊?他看我诡异的表情,急忙说,你不能想多了啊!我说,你告诉我为什么?他说,我们经人介绍,曾经处过对象,十几年没见过,不知道她现在啥样子了。没有任何其他意思。我说,好,她住在沈阳音乐学院院里。在我办公室的右侧顶头的房间,就是我们公司在机关的卫生所,她每天在这上班,明天你就可以见到了。我看着他通红通红的脸,心里想,子安是个很念旧的人。
   后来,在子安组织搞的散文征文比赛中,我的《凤鸣朝阳颂》得了一个奖,我知道是他在鼓励我写散文。其实,我没有写散文的灵性。当他兴致勃勃地告诉我的时候,我理解了他的一片友情之心,我知道他希望我多写一点。他是想在他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创造一个良好的文学氛围。当年,朝阳市大规模的城市改造开始了,朝阳几个建筑公司在一条街上施工。各个建筑大公司之间竞争非常激烈,各个工地的楹联都当作是公司形象来体现,都搞的非常象样,工地楹联成为企业文化现象,所以,各个公司非常重视。当时的市长是做工业出身的刘相荣,也非常看重这些文化现象。有一天,子安突然来到我公司,兴冲冲地告诉我:今天跟着市长视察城市建设情况,刘市长对你们公司的工地楹联非常满意,说是有历史感,有文采,很有气势。问我是谁搞的,我一看就是出自你手的。我说,朝阳三建的企业文化搞的非常好,是由宣传部负责,宣传部长亲自抓。刘市长说,有机会你把这个宣传部长带来见见我。不久,刘市长去我们公司视察,在我们公司沈阳办公楼里,子安特意带着我去见过市长,给了我很多的鼓励,使在场领导班子很有感触。对我以后的工作有很大的帮助。子安就是这样一个人,能为朋友做点什么,总是非常上心,是个很看重交情的人。
   我离开朝阳市去调外地工作的临行前,我和妻特意去他在铁路中学的平房的家去告别。他非常感慨地说:多写一点散文,可以开阔你的视野,和你的工作不矛盾的。他是我离开朝阳唯一拜别的人。我和子安的邂逅,是萍水相逢,君子之交,是我一生中最美好的相遇。
   后来,在葫芦岛市,他曾经让他中学的同学凌源市刘杖子的郑广带给我一封信,是请我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帮助一下他的同学。我真心实意地帮助了他的同学。在我去凌源刘杖子,郑广指着几间房子告诉我,那里就是谢子安家。我说是《十二户村记》的十二户村啊。我和郑广成为了朋友,常常在一起念叨子安。后来,我为组建葫芦岛市建设集团去朝阳市取经,非常偶然地在朝阳的一家宾馆的门口,遇见了子安,他告诉我他搬到楼房了,请我去他家。我因为有事,实在是没有时间。我们两个匆匆告辞了。没想到,这是我们人生的最后一面。
   再后来,我听说他去了西安去编《少年美文》,有人说他出了散文集《雨走青纱》,是贾平凹推荐作序的,在辽宁省获奖了,上了全国散文榜。还听说,他的散文引起文学界的极大关注和轰动,有南刘北谢之说。我听到中央电视台《子午书简》栏目,播颂了他的散文,我为他欣喜。
   再,就是得知他,溘然病逝,去了天国......
   谢子安的散文,有自己的个性,带着浓郁的中国传统文化色彩,表现的是大凌河流域的红山女神故乡的人和事,朴实而又简单,非常的空灵。就象我们看见“套娃”就想到俄罗斯,吃泡菜就想起朝鲜民族,看见樱花就联想日本等等。因为那些明显的符号,传递着国家、民族的信息,形成了国家民族的形象。看谢子安的散文,象南方的蓝、白色的蜡染布,北方的窗花,象中国结,象齐白石的国画,如羊脂玉,似景泰蓝...你会看到中国农村普通老百姓的生存的鲜活的生命体和色彩斑斓的生存经验。有着鲜明的中国人的符号信息。散文本来就是中国独有的文学样式,正应了“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子安的散文朴素、简单。朴素了,就大了,简单了,也就复杂了。
   现在,大辽西有一批写乡土田园散文的作家,均小有成就,被称之为“新辽西派”乡土散文,大都是有意无意地接受谢子安的影响。作为领军人物的子安,功不可没。
   我们的先人依山傍大凌河而居,祭祀的神庙坍塌了,留下女神头像,震撼后人。一个民族建立了自己的国家,国家在延续,文明在传承,承载着5500年前的文明史的一块彩陶片,,不过,是一个普通先人的创作,但他留下了当时的符号,传递着生存的信息和生存的经验。因为有了文字,唐玄奘的西行记载,让佛国印度填补了自己佛教历史的空白。文学在传承文明,谢子安在生命的近五十年间,致力于写散文,矢志不渝,象拉犁的牛,象衔泥的燕,象流星用毕生灿烂了时效空间,如晨露,似一抹霞云,滋润了,绚丽了,他所在的时间、空间。     
   子安去了,留下了他在女神故乡写下的散文。无论是仰韶文化发源地的渭河流域,还是红山文化发源地的大凌河流域,都将汇入蔚蓝色的海洋。
   大同世界,地球是个村庄。村子里的人记得,曾经有个用汉字写散文的人,叫谢子安。

 
                                                                                  
                                                                                 

                                              2011年11月9日22点于渤海湾闻涛居


[此贴被可可西里情人于2012-1-12 11:05:07编辑过] 
  
  • 智若无名
  • 发表于:2012/1/12 12:10:22
  • 来自:辽宁
  1. 沙发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是啊,这么大的考古发现,如果在西安,肯定会做成微缩品的家里也可珍藏一件女神像,如果是在香港会做成公仔,我们朝阳文化产业的知觉落后了些,相关的文化产品少了些,反映老百姓生活和人文精神的东东几乎没有,也许空白才有更大的潜力吧。
(0)
(0)
知道自己
  
帖子已过去太久远了,不再提供回复功能,请勿尝试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