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通APP

主题: [原创]在那遥远的小山村(十三)

  • 小草
楼主回复
  • 阅读:1584
  • 回复:1
  • 发表于:2012/10/16 23:12:54
  • 来自:辽宁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北票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十三)悠悠大黑山 
                             作者:春蚕

       你听说过北票大黑山吗?你到过大黑山林鹿场吗?那是大连铁中的下乡地点之一。七十年代初的秋天,北票县抽调1000 人修大黑山备战公路,岳台子生产队女知青中我和阿艾被列入其中,我们俩高兴极了。于是来自于北票各个公社的 1000 多人,组成一支强有力的劳动大军,汇集在大黑山脚下,在一片彩旗飞舞战鼓擂的雄壮中修备战公路。
       临秋时分,美丽的大黑山格外诱人。群山起伏,峰峦叠嶂。遮天蔽日的树木,呈现出一片苍翠的绿色。咦,这边山上怎么绿中还夹杂着红?原来那是漫山遍野的红色枫叶点缀了群山。在这生机勃勃的万绿丛里,隐约可见高山之上峭壁屹立,怪石嶙峋,这是大自然千百年来勾勒出的精品。峭壁和怪石令幽深静谧的峡谷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 
       突然,几声鹿鸣打破了这与世隔绝的峡谷里的沉寂,我们参观了鹿场。上百只梅花鹿、长颈鹿在饲养员的管理下,显得十分驯服,一位女饲养员正在用鲜嫩的胡萝卜喂鹿。可爱的小鹿吃饱以后,无忧无虑地展示着它们的千姿百态。鹿场的负责人告诉我们,因为这里远离市区,空气新鲜,没有干扰,选择这块风水宝地作为鹿场是最合适不过的。  
       去修备战公路大约半个月的时间。我们分散地住在大黑山脚下的农户家里。我们六个女知青(有四人是其它青年点的)所分的住处是孤零零的圆顶泥房,没有房东,房东把房子倒出来给我们住,自己不知搬到哪里去了。没有邻居,向远处望去,隐约可见几家农户。 
       夜幕降临时,我们这六个人生地不熟的女知青没有房东的陪伴已经够心惊胆战的了,然而,屋子里还放着一口大棺材,更让我们毛骨耸然,久久不能入睡。那是厚厚的木料做成的棺材,敞着盖,没有刷油漆,也许是房东为他家的老人准备的。前半夜同屋住的几个人谁也睡不着,迷迷糊糊中仿佛那口棺材里躺着一个白发老人,一会儿又坐了起来。后半夜阿艾要去厕所,这是更糟糕的事情,因为厕所在院子里,一个人是不敢去的,于是大家都爬起来陪她一起到院子去。如果再有人去,大家就再爬起来,就这样循环往返。没想到美丽诱人的大黑山在白天,让人那样喜爱,而夜晚的大黑山却奇形怪状,一片黝黑,象魔鬼一样地矗立在眼前。
       为了互相壮胆六个女知青只好盖一床被子,紧紧地依偎在一起,静听山谷里的动静。一切都在沉睡,偶然有一两声犬吠划破夜的宁静。下半夜,谁也熬不住了,都昏昏欲睡。我想,进入梦乡后,大家一定都在作着可怕的噩梦。
       在大黑山修备战公路,早上三、四点钟就得起床,步行到10 里以外的地方去上工。山石坚硬,挖土的人一镐砸下去,就会听到镐碰石的“咚咚”声,如遇地下巨石,还要用大铁锤凿石;抬土的人,一筐又一筐,疾步如飞。在大黑山秋日毒太阳的烘烤下,每个人都晒红了脸膛,挥汗如雨;压红了肩膀,血迹斑斑;磨肿了双手,针扎火燎般疼痛。晚上还要在月光下打夜战,帮当地生产队抢收庄稼,扛高粱、抱谷子,生活十分紧张。单调而机械的劳作似乎有些枯燥,但我们经常自我安慰、自我鼓励 :毕竟大黑山挥锤、舞镐、抬土的劳动锻炼了我们的肢体,同时使我们逐渐提高了承受苦难、承受压力的能力。知青们共同的心愿是:明知前路有艰险,越是艰险越向前,扎根农村干革命,再苦再累心里甜。我在心里一遍又一遍地背诵牛虻的诗句:不论我活着或者我死去,我都是一只快乐的飞虻。  
       尽管劳累,白天工地上人来人往,热热闹闹,总算好过些,最难熬的是黑天。当整个大黑山静下来,人们象鸟儿归巢,各自回住处歇息。此时寂静的峡谷里好像只有我们六个女知青孤独的身影。浓重的夜色从四面山峰弥漫而来时,寂寞和恐惧时时侵袭着这园顶泥房。有时从窗向外望去,黑乎乎的山林让我们黯然神伤:难道我们是被尘世遗忘的尘埃,落到哪里都无人知晓?尤其当山风在窗前拼命呼啸,昆虫在草丛里凄凉地鸣叫时,我们又是那样地迷茫和无助。 
        一天傍晚,突然从远处飘来阵阵吹口琴的声音,我们几个女知青不约而同地跑到院子里去倾听。美妙的琴声如远山深谷里的清风,时而激情如火,动人心魄,噢,那是歌曲《毛主席的战士最听党的话》;时而柔情似水,婉约缠绵,噢,那是苏联歌曲《山楂树》。女知青索性随着琴声哼了起来:“歌声轻轻荡漾在黄昏的水面上,暮色中的工厂已放射出光芒。列车在飞快地奔驰,车窗的灯火辉煌,山楂树下两青年在把我盼望……”。 
       七十年代之初,中国人的精神生活和文化生活贫乏到了极点,仅仅几支曲子,成了我们每天晚上所期盼的精神食粮,竟有一种“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的感觉。后来,我们几乎每天晚上都坐到院子里等候琴声的到来。这天隐约传来了浑厚的男声唱《山楂树》,原来这是从远处男知青的院子里传出的。  
        那时,我们年轻,象一轮红日刚出海,我们纯洁,象蓝天白云彩。一曲《山楂树》竟也能让我们陷入朦胧的幻想之中……。吹奏、唱歌,明知道来自于男知青,但我们谁也无法去打听,更不能亲自到男知青的院子里去听、去看。至今也不知道那几位曾经给我们带来无限快乐的男知青叫什么名字,下乡在哪个公社,来自于大连哪所学校。哎,我们这一代人是经历了特殊年代的一代人,我们的社会还是那样古老,年轻人的心仿佛被一只严密的大网包围着,被凝固的教律禁锢着,有谁能冲破它呢?我只有在心里暗暗憧憬,憧憬着“幽兰在山谷,本自无人识,只因馨香重,求者遍山隅”的精神境界。为此,我感到一丝丝幸福和甜蜜又一阵阵悲哀和迷惘。 
        在初冬来临之际,我们终于完成了修备战公路所分担的任务。一辆辆大马车满载着胜利的“战士”飞奔在回生产队的路上。回头一望,大黑山依然那么美丽诱人。我们不约而同地大声喊着:“再见了,大黑山”! 
小草不长大,岁岁发新芽,不与树比高,愿友遍天涯。
  
  • 中国人
  • 发表于:2012/10/29 2:00:52
  • 来自:河北
  1. 沙发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楼主用质朴、凄美的文字,诠释着知青人苦中犹乐,以苦为乐的顽强精神和乐观向上的人生姿态,欣赏!
(0)
(0)
  
帖子已过去太久远了,不再提供回复功能,请勿尝试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