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通APP

主题: 转圈楼的记忆

  • 川州一夫
楼主回复
  • 阅读:15001
  • 回复:37
  • 发表于:2013/1/9 9:23:17
  • 来自:辽宁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北票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转圈楼的记忆 
                                  川州一夫
 

     咱们北票的街里曾经有个转圈楼,也叫转圈屋,还有人称它为转圈商店,在如今街里的九州商业城那儿。

    转圈楼不是楼,不知为啥叫成了楼。1951年3月份北票矿务局的职工合作社在街里建成了一座商业中心:营业区有平房11间,南北各三间半,东西各两间,环绕相通;中间的区域是办公室、仓库、厕所和一块天井。它的南面是一条通往双桥洞子和火车站的大道,道南有城关派出所,后来派出所搬到了现在站前旅社的位置,那儿便成了饮食服务公司的冷饮店,我们小时候叫它冰棍厂,它的后院在“文革”时期是“三司”的指挥部。转圈楼的北面是一条去往四眼井和客运站的大道,道北有联合医院和工商所。转圈楼的东面曾有北票最大的染坊,凉布的架子有两三层楼高,远远的就能闻到颜料的味道,后来那儿成了北票县粮食供应总店,“文革”时期是“十.一八”活动的重要场所,人们叫它“黑市场”。转圈楼的道西是市民合作社,在现在新华书店的位置。闻名遐迩的大柳树则是在转圈楼西门的道西北角上。

    转圈楼曾是北票的经济中心,不仅闻名于朝阳地区的六个县,在阜新、锦州、敖汉、奈曼等地也享有盛名。到1956年11月份北票矿务局把它移交给了北票县,与北票县的市民合作社、公民合作社及几个民营商店合并为北票县贸易公司;北票县商业局成立后,就叫北票县百货公司一商店了。1962年有过一次改、扩建,向北、向东进行了扩展,南北各有门脸五间,东西各有三间。1976年转圈楼要进行翻盖,拆了之后,正赶上“7.28”大地震,直到1978年才重建,1979年末竣工。那是两层楼房,成了名副其实的转圈楼了,仍叫百货公司一商店。1983年蓝天商场建成后,商业局把它划给了五金公司,成了五交化商场。1999年五交化商场黄了之后,变成了现在的九州商业城,九州商业城又向西有了扩展。

    我记忆中的转圈楼仿佛要比我上面描述的雄伟壮观,似乎也比九州商业城大得很多。它享街里独特的地理位置再加上橱窗里摆着各种琳琅满目的商品,总是吸引着人们有事没事地走进去看看:咔咔的扯布声和谐着雪花膏的芬芳,常常让人们流连忘返,转了一圈又一圈;货架上的样品婀娜多姿,柜台里的商品应有尽有;售货员身在三尺柜台,胸怀五湖四海,百问不烦,百挑不厌;百货有百位,井井有条。到了年根底下,那更是好生景象:上班的工人跳窗户翻墙地逃出来到这儿买东西;生产队的大马车拉上辛苦一年的社员们来这里采购。进大门,你推我搡,拼尽全身力气;出大门,大人呼、孩子叫,摩肩接踵。手里拿着今年的喜悦,脸上灿烂着明年的笑容。

    我五、六岁时,上街能找回家了,母亲就叫我上转圈楼买针头线脑,我还没有柜台高,手里举着钱,边跳边喊。售货员是我们一工村的王大妈,慈祥的脸上戴一副金丝眼镜,和蔼可亲。

    上学了,家里生活困难,买不起本,用的本都是用五分钱一张的大白纸,三分钱一张的包装纸剪好后钉成的大本、小本,在白纸下面放上田字格纸、笔记本纸透过来写语文作业,包装纸钉的本写算数作业;上三年级用沾水笔了,买不起成瓶的钢笔水,而是买三分钱一片的钢笔水片,像现在止痛片那样大的蓝药片,放进小玻璃瓶里,放上水,就成钢笔水了;这些东西都到转圈楼去买,售货的是我冯友大伯,他态度非常好,总是笑呵呵的。用钢笔了,我花五角六分钱买了一支紫色的“东方红”牌钢笔,一天下课时被前位的同学碰掉地上,笔尖摔坏了,我心疼得不得了,跑到转圈楼找我康爷爷,他给我换了一个新钢笔尖。康爷爷是个大能人,转圈楼里的木工、瓦工、电工的活都是他干,平时就在走廊里放上一个小木桌给人们修理钢笔、修理打火机、修理锁头配钥匙,小木桌旁总是围着好几个人看他干活。

    转圈楼里的装潢也特别好看,记忆最深的是南门的门楣上画的一幅油画,五个小孩笑嘻嘻的坐在像小汽车一样的一只大皮鞋里。屋里的货架上、墙上都画上商品图案和工农商学兵的画像,都出自我父亲和王冠原叔叔之手。“文革”时期,转圈楼的屋里、屋外的墙上,门板上都写上了毛主席语录,都是我父亲写的。他穿着一身黑色工作服,后背上缝着一块写着“国民党员、大特务”的白布,袖子上也戴着写着同样字的袖箍,一是我父亲字写得好,再就是那快白布和袖箍太着人眼了,反成了街里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引来行人们的驻足观看,人们不敢明着称赞他字写得好,只是偷偷地夸奖,还有对他身份的无限的“瞎想”。

    转圈楼,不仅我有着很深的记忆,就是咱们北票四十岁以上的人们也都有很深的印象,我插队时社员叔叔婶婶、兄弟姐妹们唠嗑时也常常以去过转圈楼而自豪,我们回家时也常常到那里给他们捎些东西。返城后,我的两名同学分配到了转圈楼,我常常去那儿看看,她们的消息非常多:张大爷带着孙子来北票了,五英子扯了两个被面,王老三要娶媳妇了,买了一个大挂钟。

    转圈楼变成了五交化商场后,人们便很少提起它了。
    今天在电话里又和弟弟唠起了转圈楼后,不知怎么竟有了惆怅之感,那转圈楼时而清晰,时而模糊的在我心里荡来荡去,让我无法入睡。索性写下这些支离破碎的记忆发给大家,咱们一起回忆那远去的从前吧!

                                                 2013年1月9日
     后记:我爸从1951年转圈搂的筹建,到1962年的改扩建,一砖一瓦都留有我爸的心血。1968年,我爸一别转圈搂就是十年。1978年给我爸落实了政策,回到北票工作,第一项工作就是重建转圈搂。我爸怀着对转圈搂几十年的情感,认真地查看图纸,提出几项修改建议,领导大多没有采纳,就连楼梯坡度要减小,举架要增高的建议,也没有采纳。1979年建成后,我爸遗憾地说:可惜这么好的地段了,这是建了个啥啊!


 
关注同城热点 获取最新资讯 点击查看更多本地热点话题
  
  • 在路上
  • 发表于:2013/1/9 10:34:10
  • 来自:辽宁
  1. 沙发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小时候上街不说上街 就直接说上转圈楼——-     一夫兄文章把我带回了童年
(0)
(0)
全慧艺校----------我们共同爱艺术 !全慧艺校-----我们共同爱艺术 !
  
  • 李兀恙
  • 发表于:2013/1/9 11:05:18
  • 来自:北京
  1. 板凳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引用:原文由 在路上 发表于 2013-1-9 10:34:10 :
小时候上街不说上街 就直接说上转圈楼——-     一夫兄文章把我带回了童年
是的  一夫兄把我带回了少年时代!大柳树、转圈屋、高台阶、皮影社……
小时候青涩艰难美好而又无奈的时光哦……
我对那些美术字大字块和宣传画也特别感兴趣哦!
谢谢一夫校友的美丽文字!
(0)
(0)
——得失塞翁马;成败孺子牛!
  
  • 布里
  • 发表于:2013/1/9 11:47:01
  • 来自:海南
  1. 3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看完一夫兄的转圈楼,想起我们的童年,那时的转圈楼是那样的繁华,是那样的琳琅满目。在辽西都有享有盛誉。如今人们大多都已经忘记,但在我们的心理她永远还在,因为那里有我们的童年。好文章。
(0)
(0)
  
  • 布里
  • 发表于:2013/1/9 15:41:20
  • 来自:海南
  1. 4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一夫的下一篇应该写四眼井了。
(0)
(0)
  • 宫学大
  • 发表于:2013/1/9 17:25:07
  • 来自:辽宁
  1. 5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楼主写的这个地方,是不是县城中心的百货商店,从朝阳来的道上,右面有一照相馆,左面可到客运站。当时我从下洼来县城,都到这里来买东西,在照相馆,还照了青年点合影。这篇文章,又让我想起了商店那个模样。感谢楼主,把我带到那个岁月。
(0)
(0)
文学是高雅的精神享受,尤喜美文、游记和诗词。爱好在方框里填字,潇洒人生。
  • 月满西楼
  • 发表于:2013/1/9 18:13:12
  • 来自:辽宁
  1. 6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我习惯叫“转圈屋”,仿佛记得在转圈屋的靠东侧是卖布料的地方,靠北侧那边卖儿童玩具,我小学时有个胶皮玩具长颈鹿就是在那买的,现在还记得那玩具的摸样呢,现在感觉回忆都是幸福的,谢谢一夫兄记述的那么详细,跟着您又回到了那个时代。
(0)
(0)
  • 天际
  • 发表于:2013/1/10 5:41:35
  • 来自:辽宁
  1. 7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勾起了我童年的回忆!
(0)
(0)
  • 农工
  • 发表于:2013/1/10 15:04:16
  • 来自:辽宁
  1. 15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一夫的介绍,也勾起我的回忆。我的记忆力里,转圈屋似乎是一个东西比较长,东小西大的奇特建筑,里面的柜台真的连成一个圆圈。南面好像卖布,北面好像是文具之类,西面是暖瓶啊盆啊。当时确实是我们这个地区的购物中心。平时总是熙熙攘攘,人来人往的。我的一个同学的父亲在哪里上班,还有一个同学的父亲在大柳树旁的理发店理发,那个理发店也经常是顾客盈门。感谢一夫的文章,祝你在外顺心如意!
(0)
(0)
真情在这里相连,距离不再遥远;友谊在这里萌发,心灵不再遥远。
  • 溪水
  • 发表于:2013/1/11 11:05:21
  • 来自:山东
  1. 16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转圈屋曾是北票最大的购物中心,我们这些在六中上学的即使买几支铅笔一个本子也要结伴跑到那儿,挤在柜台前,吵吵嚷嚷的,不大声点忙绿的售货员都听不见,这种生意兴隆场面现在太难见到(除了电视广告卖药的)。
红星照相馆的田和摄影师照相水平一流,为我老公照了张戴矿工帽的照片在照相馆展示了好几年,至今想起还津津乐道。
感谢一夫先生和楼上的各位给我们重回转圈屋的机会。
祝一夫先生健康快乐,盼“家”作。
(0)
(0)
  • 快乐的冷月无声_ly1
  • 发表于:2013/1/11 11:19:37
  • 来自:辽宁
  1. 17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我家1967年年底到的北票,13岁的我一下子长得很高,所有的衣服几乎都不能穿了,母亲带我连续几个周日到转圈屋选购新衣,但是一件衣服也没买到,我正是不大不小的年龄,成人的衣服太成熟,小孩的衣服穿不了,所以之后就捡母亲的旧衣服,缝回一圈穿。虽然没买到衣服,却见识了北票周日街里的人山人海,那真是摩肩擦踵啊,尤其是转圈屋更是热闹非凡。后来大约是68年,我母亲去外地疗养,家里我当家,一天晚上,在转圈屋工作的邻居阿姨透露说第二天转圈屋卖不要布票的交织绸,一尺9角钱,第二天,我便带了30元钱,到转圈屋抢购交织绸,只见买布的人前拥后挤,我前冲后突,一出手,买了30尺灰色的交织绸,后来母亲、妹妹、我,三个人各做一件上衣,母亲还做一条裤子,剩下的布头还给弟弟做了一条制服短裤,这些衣服穿了差不多十年,因为是化纤,特别耐磨。看到川州一夫的转圈屋,想到了我与转圈屋的这两件事,很怀念那个人声鼎沸的场所,当时也是北票的标志性建筑啊。
(0)
(0)
  • 月满西楼
  • 发表于:2013/1/11 14:03:29
  • 来自:辽宁
  1. 18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这转圈屋里好热闹啊!回来这么多思乡怀旧的人们,转圈屋的回忆唱出了那个年代人的心曲。
(0)
(0)
  • 布里
  • 发表于:2013/1/12 10:28:03
  • 来自:海南
  1. 19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当年的老北票记忆中魂牵梦绕                                         

大柳树的根深叶茂

转圈楼的商品琳琅满目

四眼井的车水马龙

老戏园子门前最热闹

小窑街买卖熙攘高声叫

忘不了那油炸糕和豆腐脑的味道

寄卖商店的钟表能飞出小鸟鸣叫

北街十九女商店的女服务员如花俊俏

最好吃的还是高台阶旁的冰糕

大火车站去看卖艺人的功法妙

小火车站去看英雄好汉们摔跤

矿里的天桥当时感觉是那样的高
一夫的描写细腻,引起童年的回忆。

(0)
(0)
  • 想往
  • 发表于:2013/1/12 11:20:17
  • 来自:辽宁
  1. 20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川州一夫的文章写的真好,
(0)
(0)
  • 五色云石
  • 发表于:2013/1/13 12:58:43
  • 来自:辽宁
  1. 21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好文章!
(0)
(0)
  • 布里
  • 发表于:2013/1/14 9:01:13
  • 来自:海南
  1. 29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转圈楼里记忆多,
岁月沧桑流水过。
当年艰苦心欢乐,
如今酒肉不快活。
(0)
(0)
  • 川州一夫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3/1/14 19:48:38
  • 来自:辽宁
  1. 30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转圈楼里你和我,
曾经擦肩对面过。
如今家乡有论坛,
咫尺天涯能唠嗑。
(0)
(0)
  • 川州的女儿
  • 发表于:2013/1/15 15:46:52
  • 来自:辽宁
  1. 31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至今想想真是记忆犹新,转圈屋那右边红星照相馆,我曾经在那里工作了20多年,美好青春记忆永远是那么难以忘怀!感谢一夫的好文笔让我又一次回到了最美好的回忆里……祝福新年快乐!
(0)
(0)
相逢的人总会相逢相逢的人总会相逢
  • 农工
  • 发表于:2013/1/16 9:58:06
  • 来自:辽宁
  1. 32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引用:原文由 布里 发表于 2013-1-14 9:01:13 :
转圈楼里记忆多,
岁月沧桑流水过。
当年艰苦心欢乐,
如今酒肉不快活。

    布里留言是实磕,

    当年辛勤路坎坷。
    
    当年上学没书包,    
    
    当年上学没校车。

    当年衣服打补丁,

    手捏泥巴乐呵呵。

    当年高粱玉米香,

    现在酒肉掺水多。
(0)
(0)
  • 中国人
  • 发表于:2013/1/16 20:08:42
  • 来自:河北
  1. 33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质朴的文字,把我们带到那个难忘的"“转圈楼”年代。当年北票街里最有名气的就是大柳树转圈楼。川州一夫将这些美好的景物建筑描绘的生动具体,更勾起了外乡游子对家乡热土的往事回忆,让我们的心与家乡贴的更近,更是难以忘怀那些童年时光的故事。顺祝川州一夫小弟新春快乐,佳作多多!
(0)
(0)
  • 春的悟语
  • 发表于:2013/7/20 23:48:09
  • 来自:天津
  1. 36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楼主的文章详细描述了“转圈屋”的历史变革,写得非常好!
     半个世纪过去了,我到过北京的西单、王府井,逛过许多名城的商业街,但是我最爱的还是故乡的“转圈屋”,因为那里有我们童年
的记忆!
(0)
(0)
帖子已过去太久远了,不再提供回复功能,请勿尝试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