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通APP

主题: 第七篇推荐一篇好文章

  • 凤歌笑孔丘
楼主回复
  • 阅读:1142
  • 回复:6
  • 发表于:2013/7/10 14:51:07
  • 来自:辽宁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北票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第七篇   推荐一篇好文章

      东汉末年,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昊天不惠,降此大戾”,北方地区瘟疫肆虐,民生多艰。
      写过《洛神赋》的曹植为此作文《说疫气》:
      建安二十二年,疠气流行。家家有僵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哀。或阖门而殪,或覆族而丧。或以为疫者,鬼神所作。夫罹此难者,悉被褐茹藿之子,荆室蓬户之人耳!若夫殿处鼎食之家,重貂累蓐之门,若是者鲜焉!此乃阴阳失位,寒暑错时,是故生疫。而愚民悬符厌之,亦可笑也。
    “家家有僵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哀。或阖门而殪,或覆族而丧”,叙述虽带有才子文人夸饰的成分,却也能反映出此次瘟疫的严重程度。曹植的《说疫气》是一篇短小精悍、思想先进,反对鬼神迷信的小评论。
     “而愚民悬符厌之,亦可笑也。”,在1800多年前说出这样的话,可见曹植不仅是一位伟大的诗人,同时也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难怪他写出“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的《洛神赋》。
      同时代还产生了一位伟大的医学家、被后人尊为“医圣”的张仲景,他的著作《伤寒杂病论》,是现代中医的经典,后人整理后把它分为两部书:《伤寒论》、《金匮》。
      张仲景为《伤寒杂病论》自己写了篇序言,文章简洁精练、锦绣华丽、感情真切,思想深邃、博大精深、语言生动,文道兼备。不愧是—篇流传千古的医学、医道、医德的教育名篇,同时对现实社会也有着重要的警世作用。一千年八百多年前的人写出的文章,今天读起来还没过时,你会知道什么是不朽的文章。
      张仲景那个时期没有显微镜,也没有CT、P超机。更没有收款规模赛过绑票的医院,也没有治病的医生像劫财的杀手。今天那些追名逐利的,卖假药忽悠老百姓的,读了张仲景的《自序》,在古人面前不知作何想法。
     《自序》扼要叙述了作者从事医学活动的原因,以及撰写《伤寒杂病论》的经过;痛斥了那些只知钻营名利,追求个人荣势,不去留神医药的“居世之士”;批评了当时因循守旧,敷衍塞责的医疗作风。还明确提出了“厥身已毙,神明消灭”的唯物论观点。
      张仲景还写道:当今那些以士大夫和学士自居的人,竟然不关心医药,不研究自然和人类生存的规律,以寻求解决疾病的方法,上以治疗国君或父母的疾病,下以拯救那些处于病害危机之地的贫困草民,中以保护自身的健康,以调养四时的方法来呵护生机。却只知道竞相追逐荣华富贵,钻营追逐那些腐败的权势和纸醉金迷的物质生活,把追名逐利当成人生的唯一目的。崇拜粉饰那些外在的灯红酒绿,忽略抛弃了根本的道德准则和生命本身,以憔悴生命本身为代价来华饰身外之物。皮之不存,毛将安附?皮都没有了,毛往哪里依附呢?道德和生命都没有了,那些荣华富贵和名利权势又有什么用呢?
      难道只是指仲景时代吗?不也正是指我们今天的社会丑恶现象吗?将来,乃至几千年以后也还会有这样的现象!
      他写道:平素不顾根本,追名逐利,并且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於生乐,起居无节。等到突然遭受外邪侵袭,非常之病缠绵于身,病患灾祸临头,方才震惊发抖。于是就降低身份,卑躬屈膝,恭敬地盼望女巫男祝的求神祷告,巫祝宣告办法穷尽,就只好归于天命(听天由命),束手无策地等待死亡。活着的时候不知道珍惜,快到病死了才感到恐惧,拿着搜刮来的那些金银珠宝,交付庸医,同时也把自己宝贵的生命交给庸医处置。唉,还有什么可说的呢?身冷命亡,气断魂飞,变成死鬼,潜入阴间十八层地狱,只好在那里一把鼻涕一把泪,独自哭泣了。
     这也不正是我们当今的真实写照吗?看看那些委付庸医的患者吧!
     他写道:真是痛彻心扉啊!举世之人,都昏昏迷迷,不知道觉悟,不珍惜生命,如此轻视生命,命都没有了,那么还说什么荣华富贵和名利权豪呢!这样活着,进不能爱人知人,退不能爱身知己,遇到天灾人祸,身患重大疾病,于是蒙蒙昧昧,愚笨得就像无头的游魂一样。真是悲哀啊,追逐名利权势的人们,竞相奔驰在浮华世界,人身的根本动摇了,还舍身取物,把生命当成了身外之物的殉葬品,生活在阴寒冰谷的危险境地,都到了这种地步了尚且不知!
对当时庸医他写道:试观当今的凡医,不去研读经典,不按照经典的宗旨行事,不是用经典来充实自己的学识和技能,而是各承所谓的家传秘方,各门各派保守残缺,始终不思进取,因循守旧。在诊断疾病的时候,全靠患者口述。面对患者片刻之间,便处以方药,按寸脉不及尺脉,见表不见里;握手不及足,见上不见下;不知人迎、趺阳脉大小逆顺,诊脉不知浮、中、沉三部合参,不能调停自气,呼吸定息,至数呼吸,不满五十次;对患者的近期病况不能诊断,对三部九候竟然迷迷糊糊;对明堂、阙庭等部位的望诊也没有察见,如此诊治疾病,即所谓窥管之见罢了。想以这种水平诊察人的生死,实在是太难了。(可见,中医脉诊和望诊的重要性,所以西医有X线、CT、核磁、化验等检查,中医有望诊、脉诊等妙技。)孔子说:生下来就懂得事理的人是上等的,通过学习而懂得事理的人是第二等的,多方面地聆听求教,广泛地记取事理的人,又次一等。我素来爱好医方医术,一贯按照规矩和正确的方法办事,虽然不能生而知之,就让我为医处事时奉行“学而知之”和“多闻博识”这样的话吧!
     今天,所谓的家传秘方,按寸脉不及尺脉,握手不及足...的庸医不是还在骗人吗!张仲景1800多年前说的话,即使现代绝大多数人也说不出来,现在官都做到了省部级还烧香拜佛呢,他有那个思想境界吗!好文章附后,自己欣赏!比看《儿汤、人乳、脏东西》那无聊的帖子,有收获。

                                                         张仲景原序

     论曰:余每览越人入虢之诊,望齐侯之色,未尝不慨然叹其才秀也。怪当今居世之士,曾(zēng)不留神医药,精究方术,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以养其生,但竞逐荣势,企踵权豪,孜孜汲汲,惟名利是务,崇饰其末,忽弃其本,华其外而悴(cuì)其内。皮之不存,毛将安附焉?卒然遭邪风之气,婴非常之疾,患及祸至,而方震栗,降志屈节,钦(qīn)望巫祝,告穷归天,束手受败,赍(ji)百年之寿命,持至贵之重器,委付凡医,恣其所措。咄嗟(duo jie)呜呼!厥身已毙,神明消灭,变为异物,幽潜重泉,徒为涕泣。痛夫!举世昏迷,莫能觉悟,不惜其命,若是轻生,彼何荣势之云哉!而进不能爱人知人,退不能爱身知己,遇灾值祸,身居厄地,蒙蒙昧昧,蠢若游魂。哀乎!趋势之士,驰竞浮华,不固根本,忘躯徇物,危若冰谷,至于是也!
      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建安纪年以来,犹未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伤寒十居其七。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夭之莫救。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论》、《胎胪药录》,并《平脉辨证》,为《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虽未能尽愈诸病,庶(shù)可以见病知源,若能寻余所集,思过半矣。
     夫天布五行,以运万类,人禀五常,以有五脏,经络腑俞,阴阳会通,玄冥幽微,变化难极,自非才高识妙,岂能探其理致哉!上古有神农、黄帝、歧伯、伯高、雷公、少俞、少师、仲文,中世有长桑、扁鹊,汉有公乘阳庆及仓公,下此以往,未之闻也。
    观今之医,不念思求经旨,以演其所知,各承家技,终始顺旧,省疾问病,务在口给。相对须臾,便处汤药,按寸不及尺,握手不及足,人迎趺阳,三部不参,动数发息,不满五十,短期未知决诊,九候曾无仿佛,明堂阙庭,尽不见察,所谓窥管而已。夫欲视死别生,实为难矣。孔子云:生而知之者上,学则亚之,多闻博识,知之次也。余宿尚方术,请事斯语。
参考注释:
   我每当看到秦越人为虢太子诊治以及望齐桓侯面色的记载,没有不感慨地赞叹他的才能优秀啊。
奇怪的是现今生活在社会上的读书人,竟然不重视医药,不细心地研究医药技术,以便对上用医药来治疗君亲的病,对下用医药来挽救劳苦大众的疾苦,对自己用医药来保持身体长期健康,来保养自己的生命。
   只是争着去追求荣华权势,贪羡那些有权有势的人,不顾一切地追求名利地位;
重视讲究那些枝节的东西,轻视弃置那些根本的东西,使自己的外表华丽,却让自己的体质憔悴了。
   如果皮肤不存在了,毛发将依附在哪里呢?
   突然遭受外邪的侵袭,被疾病缠绕,祸害到来了,却才震惊发抖;降低志向,屈膝相从,恭敬地盼望巫祝的祈祷,巫祝宣告无法救治,归咎于天命,这时只好束手待毙。
   把最宝贵的生命,委交平庸无能的医生,任凭他们摆布。唉啊!他们的身躯已死,精神意识已经消灭,只能涕泣九泉之下。
   痛心啊!全社会的人都昏昧胡涂,没有谁能觉悟,不爱惜自己的生命,象这样轻视生命,他们还谈什么荣华权势呢?
   而且进一步来说,不能爱护别人了解别人的疾苦,退一步来说,不能爱惜自己的身体了解自身的健康状况,一旦遇到了病害,自己处在危困的境地,糊里糊涂,愚蠢的象没有灵魂的人。
悲痛啊!奔波在社会上的读书人,追逐争夺表面的荣华,不注意身体健康,忘掉自己的身体而以身从物,危险的象在薄冰上和深谷中行走!
   我同宗同族的人本来很多,从前留下来二百口人。自从建安元年  以来,  还不到十年,  宗族中死亡的人,就有三分之二,死于伤寒病的占了十分之七。
   感慨从前家族的没落丧亡,哀伤枉死早死的人不能挽救,于是勤奋地研究前人的遗训,广泛地收集各种方药和治病的方法,参考了《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论》、《胎胪药录》,并结合辨别脉象  和症侯的体会,写成《伤寒杂病论》  共十六卷。即使不能全部治愈各种疾病,或许可以凭它在看到病状时就能认清发病的根源。如果能探究我编写的这本书,对伤寒病的问题就能理解一大半了。
   自然界分布着木火土金水五类物质,靠它运化万物,人体禀受了五行的正常运化,因此才有五脏的正常生理。经络穴道,阴阳交会贯通,玄妙,深奥,隐晦,精微, 变化难以穷尽。如果不是才学出众见识高明,怎么能够探究其中的道理意趣呢!
   上古时代有神农、黄帝、歧伯、伯高、雷公、少俞、少师、仲文,中古时代有长桑、扁鹊,西汉有公乘阳庆和仓公,从此以后,再也没听说有这类名医了。
   观察今天的医生,不考虑探求医经的意旨,来扩大自己所懂得的知识;各自承袭家传的技艺,自始自终沿用旧法。
   检查疾病询问病情,口头上灵活地应付病人,面对病人一会儿,就开列药方。只按寸口脉不及尺部,只按手部脉不及足部;人迎、趺阳,寸口三部脉不参考;诊察脉搏跳动的次数,从开始到结束,不满五十下。病危将死的阶段也不知道迅速诊治,九处侯脉部位的脉象,竟然没有一点印象;明堂、阙庭,全部没有被察看,这正如人们所说的“以管窥天”罢了。这样,想看出是不治之症还是可治之症,实在是困难啊!
   孔子说:生下来就懂得事理的人是上等的,通过学习而懂得事理的人是第二等的,多方面地聆听求教,广泛地记取事理的人,又次一等。我素来爱好医方医术,一贯按照规矩和正确的方法办事,虽然不能生而知之,就让我为医处事时奉行“学而知之”和“多闻博识”这样的话吧!(待续)
  
  • 凤歌笑孔丘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3/7/10 15:20:21
  • 来自:辽宁
  1. 沙发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竞逐荣势,企踵权豪,孜孜汲汲,惟名利是务,崇饰其末,忽弃其本,华其外而悴(cuì)其内。皮之不存,毛将安附焉?
卒然遭邪风之气,婴非常之疾,患及祸至,而方震栗,降志屈节,钦(qīn)望巫祝,告穷归天,束手受败,赍(ji)百年之寿命,持至贵之重器,委付凡医,恣其所措。咄嗟(duo jie)呜呼!厥身已毙,神明消灭,变为异物,幽潜重泉,徒为涕泣。痛夫!举世昏迷,莫能觉悟,不惜其命,若是轻生,彼何荣势之云哉!
(0)
(0)
  
  • 凤歌笑孔丘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3/7/10 17:39:58
  • 来自:辽宁
  1. 板凳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抱残守缺(保守残缺)
(0)
(0)
  
  • 脂砚斋
  • 发表于:2013/7/11 8:44:47
  • 来自:辽宁
  1. 3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看了风哥推荐的文章释文(原文看不大明白)确实很好,耐读。
     l看来凤哥深谙此道,术擅岐黄。
(0)
(0)
  
  • 凤歌笑孔丘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3/7/12 15:16:15
  • 来自:辽宁
  1. 4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引用:原文由 脂砚斋 发表于 2013-7-11 8:44:47 :
      看了风哥推荐的文章释文(原文看不大明白)确实很好,耐读。
     l看来凤哥深谙此道,术擅岐黄。

谢脂兄光顾!
(0)
(0)
  • 脂砚斋
  • 发表于:2013/7/13 11:39:39
  • 来自:辽宁
  1. 5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好久没看凤哥发帖子了,不发则已,发则惊人。
(0)
(0)
帖子已过去太久远了,不再提供回复功能,请勿尝试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