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通APP

主题: 言.物.人.事.情.理

  • 农夫
楼主回复
  • 阅读:1294
  • 回复:7
  • 发表于:2013/7/23 20:38:33
  • 来自:辽宁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北票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言物人事情理

 



 

古人写作诗文,讲究言.....理。                                            

言,古人最追求的境界是言简意赅。杜牧诗“折戟沉沙铁未消,自将磨洗认前朝”给人最初的印象是诗人好像是个钟爱文物的人或者就是一个文物贩子,没事跑到赤壁的沙滩上,弯腰曲背眯着一双近视眼,在泥沙里搜罗耙鈎,终于找到了一个锈迹斑斑的戟,兴许戟旁还有凌乱的骷髅白骨。这杜牧欣喜异常,就在江边找了一块大石头用尽力气磨了起来,最后考证出手里的戟乃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周瑜大战赤壁时所使用过的武器......若这样理解,就有些贻笑大方了。诗人真的去赤壁费尽力气寻找什么前朝遗物了吗?实际上,这个问题没有必要去探讨。有学者翻遍故纸希望证明杜牧确实去过,我觉得此位仁兄实在有些迂腐。古人写诗可以实事虚写,赤壁大战是事实,但杜牧去没去过赤壁似乎没有考虑的必要。他不过是在形象具体地表现对历史对人生的思考罢了,或者说诗人把自己对历史对人生的思考具体在一件事物上,这具体的事物可以是周瑜的戟,也可以是勾践的剑,还可以是关公的刀......反正是借物抒情的写法,管他是秦皇汉武还是卫青周勃,管它是刀枪剑戟还是斧钺钩叉。对这两句诗,应该怎么样理解呢?“折戟沉沙铁未销”告诉我们,历史虽然已经过去,但仍有遗迹可寻仍旧值得人们去回忆品味。“自将磨洗认前朝”,则形象地表现了诗人对历史对人生的思考,而且思考得深沉长久。“折”,“沉”,“未销”,“磨洗”都值得细细品味。再举一例,辛弃疾“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如果理解成妙用比喻表现历史的盛衰兴亡无尽无休比比皆是,固然不错,但少了诗人在其中的形象就显得含义单薄了些意境苍白了些,与上下文的内容就联系不上。商亡周替,秦亡汉代.......无尽的历史,引发了诗人对朝代盛衰兴亡的原因的思索:王朝的盛衰兴亡取决于有无英雄人物。这样,下文里对英雄人物的敬仰对英雄人物的呼唤就顺理成章了。                                                                                                       

人与物,古人讲究典型性遍知性和合理性,讲究运用在文章里能够恰如其分地表现主题。卫青也好周勃也好,谁有周瑜那么家喻户晓,谁像周瑜那样年轻就指挥了那样一场决定天下大势的战争并以少胜多大败曹操。从此英名存留千古。至于秦皇汉武,除了毛泽东敢在自己的诗篇里对他们评头品足外,黄巢似乎也写过,不过人家黄巢写的就比较含蓄,不像一代领袖那么直白。若是杜牧之类如此,恐怕会株连十族的。对于杜牧而言,周瑜已经足够了。十八般兵器虽然都是兵器,但戟是在那时是军队里最为常见的武器之一,就像现在军队里的步枪一样。况且,拐子流星斧钺钩叉等纯金大部分纯金武器很难达到在激战中断折到七零八落的悲惨情景,显然不如戟能对惨烈的战斗表现得那样淋漓尽致。长江已经不知道有多少次入诗了,专门写长江的诗就不知道有多少,“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写的是愁写的是恨写的是无奈。作个词人真绝代,做个君主真无奈。“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写的是历史的无情,更是对周郎的赞美。“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是对友人无限的留恋。“君住江之头,我住江之尾。相思难相见,共饮一江水。”是对恋人滚滚的相思是对恋人永不变心旳誓言。“江心何时初见月,江月何时初照人。”是对宇宙对人类起源的思考.......山月云花草树木小桥流水人家.......都是古代文人钟爱的意象,都营造出了至善至美的意境。“蒹葭苍苍,白露为霜”里,苇草茫茫,寒霜遍地,白雾弥漫,创造出一种凄清迷离苍凉的境界,衬托了伊人的似有似无时隐时现,更衬托了追求者对伊人的向往渴慕与求之不得的迷惘。                                                                                              

 

事,古人也讲究具体细微但更讲究见微知著以小见大,讲究朦胧讲究隐喻。《桃花源记》具体而微但又隐隐约约,开头写时间地点人物就语焉不详就给人一种似有似无的感觉。《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本来就是一封求职信,但人家吹捧起人来不漏丝毫痕迹,“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把洞庭湖的气势声威渲染得多么浩大,有谁能立刻看出还暗含对张丞相的的名望的赞美。张九龄何等聪明,直白的吹捧听得多了,早已经不放在心上了,但对这种艺术的吹捧甚至可以流传千古的美谈如何不动心。只可惜孟浩然自己不争气居然和王维喝酒后当着玄宗的面卖弄文采,吟出“不才明主弃”来,本来是想拍玄宗的马屁,不想拍在了马蹄子上,玄宗说:“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污我?”醒酒后,孟先生悔青了肠子。事已至此,张九龄再怎么斡旋,也于事无补了。                                                                                 

 

情,古今一理,情贵于真。自不必赘言。没有真情的文章是白开水,淡而无味,仅能解解渴而已,喝多了会有涨肚的感觉。无病呻吟就像东施效颦,只能让人反胃。                            

 

“理”是古人写文章很看重的东西。仿佛无“理”就不是好文章似的。古人读文章也似乎要从每一篇文章里读出一点儿天下至理来。古人格物致知,当然也极想读文致知。白居易       少而能诗,长安米贵,别人居之不易,白居易却在那里生活得十分轻松自在。一次,白居易写了一首诗拿去给贺知章看,贺知章读了后只说了一句,义理呢?观古之大家之文,确有天下之至理。“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有“理”者比比皆是。                                          

苏轼确实是当之无愧的文章大家,看他的《记承天寺夜游》,言不足百,其言之言简意赅,其物之平常合理,其人之相宜,其事之有味,其情之真切,其理之至,令人读之又读品之又品。好的文章当得起反复玩味,每玩味一次都有所得。先看其言,“念无与为乐者”就透漏出被贬后孤独凄凉的身境和心境。“怀民亦未寝”表达出张怀民和苏轼有一样的身境和心境,甚至比苏轼还不堪。苏轼还居住在公房里,张怀民却已经沦落到寄居寺庙青灯黄卷晨钟暮鼓的程度了。寻张怀民共赏月色的原因不言自明。二看其人,“相与步于中庭”,两人多么相得。若是硬挤到楼台歌舞美酒酬月的那一堆儿去,就没有苏轼了。三看其物,“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月没有势利眼,不管是王公贵族还是黎民百姓,不管是飞黄腾达还是穷途潦倒,它都一视同仁,正在遭受排挤冷遇白眼的苏轼张怀民之流见之心中岂不有所慰藉,不“欣然起行”才怪,若是那时有现代化的通讯工具,在承天寺夜游的就不只是两人喽。不过那夜的月色也好像的确宜人,“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月光要多清澈就有多清澈要多空灵就有多空灵,亦真亦幻似梦非梦,竹枝柏叶似动非动,两人若不静身直立心灵如洗才怪。四看其事,赏月本不是什么不平常事,但两人在自己失意的情况下共赏佳月就有了不一般的意义。绿水青山楼台亭阁芳草丽花,什么不赏心悦目,可是那些在白天观赏的东西似乎不属于两人,属于两人的只是这晚间的月色。他们只能在一起夜间赏月了,白天的时候凑到一起,恐怕就要遭到猜忌。五看其情,“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被贬的凄凉,赏月的欣喜,心胸的旷达,对朋友的慰藉,自嘲,自惭,自慰,自得,自爱,自傲.......种种的意味让人咂之不尽。最后看其理,“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似乎不符合事实,却有情理。美好的景色,生活的情趣,知心的朋友,人生的价值.......何时何处无有。天涯何处无芳草,非得在你一棵歪脖树上吊死。人生苦短,何必拘泥于一事儿不能自拔。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想开了海阔天空。                                             

读文章需三读,写文章更如此。简言之,物宜之,人得之,事益之,情厚之,理至之。

  
  • 霭云
  • 发表于:2013/7/23 20:45:40
  • 来自:辽宁
  1. 沙发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慢慢拜读……
(0)
(0)
  
  • 中国人
  • 发表于:2013/8/16 6:54:49
  • 来自:北京
  1. 板凳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笔墨见功,道理幽深!拜读欣赏!
(0)
(0)
  
  • 农夫
  • 发表于:2013/8/16 11:02:15
  • 来自:辽宁
  1. 3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谢谢中国人的惠顾和评论。
(0)
(0)
  
  • 霭云
  • 发表于:2013/8/16 22:29:41
  • 来自:辽宁
  1. 4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需细细咂摸
(0)
(0)
  • 农夫
  • 发表于:2013/8/20 22:54:49
  • 来自:辽宁
  1. 5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没什么咂摸的,不过是偶尔这么想而已。不过,霭云朋友的文字很有前途。
(0)
(0)
  • 霭云
  • 发表于:2013/8/21 20:52:41
  • 来自:辽宁
  1. 6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引用:原文由 农夫 发表于 2013-8-20 22:54:49 :
没什么咂摸的,不过是偶尔这么想而已。不过,霭云朋友的文字很有前途。

相对于CBA板凳末端,NBA球星得分当然容易。你的后句话叫我好几宿睡不着觉。请“农夫”老师多多指导,我这不是客套话。我理解“农夫”在恣意侍弄着他的文字庄稼,叫人羡慕得一眼望去整片田地绿油油,秋来院子里包谷檐下垂、树上挂、仓内堆……而我只是一个挎着小筐蹦跳着去田野拾麦穗的稚童,根本没有稼穑的本领。
(0)
(0)
  • 0421知心朋友
  • 发表于:2013/8/22 15:58:07
  • 来自:辽宁
  1. 7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古为今用,所言极是。

(0)
(0)
帖子已过去太久远了,不再提供回复功能,请勿尝试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