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通APP

主题: “痴”秀才造反

  • 农夫
楼主回复
  • 阅读:1155
  • 回复:0
  • 发表于:2013/8/12 20:40:34
  • 来自:辽宁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北票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痴秀才造反

         

         

         1

  

  我们肖氏家族在光绪年间曾出过一位秀才。这在当时当地可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喀喇沁左翼旗在那个时候读书的风气很淡薄。多数的汉人孩子读不起书甚至没有时间读书。读书的费用很高,因为教书的先生很少,而且大多是富豪之家高薪从关里聘请来的。穷人家的孩子从六七岁开始就就放猪放羊砍柴挖菜,即便不花钱也没时间去读书。蒙古人是不能应试科举的,他们只能通过武力战功加官进爵。这是大清朝法律所规定的,所以读书对他们来说是可有可无的事情。       

  我们家族里的孩子那时有读书的条件,是因为我们和旗王府有那层特殊的关系。旗王府一直把我们肖氏家族当做他们的亲戚,尽管关系越来越疏远。(如果旗王府的人真的在天有灵,看到我的不肖之文一定会气的七窍生烟。)旗王府的子弟是读书的,既读蒙文也读满文汉文。汉文先生当然是从远处聘请来的。我们家族自从第三代开始就每代都选出一位模样干净漂亮性情沉静温顺的子弟去王府里读书,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民国初年。我的老祖宗之所以做出这样的一个决定只是为了家族里有一个人能够粗识文字能够记个流水账或在书写什么合同时不被别人蒙骗了而已。                                                                             

  考中秀才的是我们家族第四代的人,名叫肖久礼,字克己。名字是我们的老祖宗取的,字却是先生取的,出于孔老夫子“克己复礼为仁”这句话。似乎这位老先生一开始就看出自己的这位弟子将来会造反。据说这位老先生确有相人的本领,传说他第一眼看到喀喇沁第十三位札萨克就说这位札萨克将来会成为二等公。后来的事情印证了他的话。家族送肖久礼去王府读书和送他上一辈的目的别无二致,但先生说这个童子像是能有些出息的,所以就特别着意地教导。肖久礼也没有辜负先生的期望辱没先生的名声,在苦读了十年寒窗后,以县考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考中了秀才,成为一位廪膳生员,每年有四两银子的“俸禄”的。那一年,我的这一位先祖才十七岁,还没有结亲。那时,我的老祖宗的家境相当不错,而且秀才的相貌也出类拔萃的,完全称得上是风流倜傥,几乎全县的人家都想把自己家的姑娘嫁给他。我的老祖宗像给皇帝选妃一样给自己的重孙子定了个妻子,家世人品模样都毫无瑕疵。可惜这女人命短,结婚没几年就生病死了,孩子也没生一个。那女人刚死,我老祖宗家中就门庭若市了,来来往往络绎不绝的都是媒人。但是肖久礼却坚决不马上续弦,说非等到金榜题名的时候再娶妻不可。按他的想法,只要考中举人进士,娶个京城里那些达官贵人家里的千金小姐也如同探囊取物。人们也对他的远大志向给与了充分的理解和肯定,几乎所有人都认定他会举人进士一帆风顺地考上去的,而他自己私下里也坚信举人进士早就在那里为自己准备着呢,就等着他唾手可得了。事情的发生往往会大出人们的意料。二十四岁那年,肖久礼第一次赴省会考试,踌躇满志而去名落孙山垂头丧气而归。回到家,他躲在屋里整整一个月不见外人。一个月后,他拿着凭着记忆写出来的文章去找自己的先生,先生看了他的文章,叹了口气说:“文章固然不错,也许不合阅卷大人的口味。”肖久礼从先生的話里听出了另外一层意思:没有贿赂考官,文章写得再好也很难入考官的法眼。                                                                                                                              

  第二次,他的爷爷几乎倾其所有给他带了五百两银子。肖久礼在省城举目无亲   ,想送礼都找不到门路。就在他走投无路百般着急的时候,有人主动找到他愿意帮他找一个掮客替他疏通门路。那时,专门有一伙人在考生和考官之间活动,充当掮客。大致的程序是,秀才自己(必须是自己)写一篇文章交给掮客,掮客拿去给某个考官看,考官觉得文章还算可以便告诉掮客某某的钱可以收。掮客才去找某某要银子。如果试毕某某没被取中,掮客负责讨回银子。这一种行贿受贿的途径有诸多的好处,在那时颇为流行。从道理上讲,此种方法应该万无一失,但实际情况却并非十全十美,有时也会出现考生名财两空的事件。掮客队伍里鱼龙混杂。真正的掮客是恪守职业道德的,做事情既严密又讲诚信。而且为自己也为秀才们计,他们还严密防范着假掮客,最为行之有效的办法是,掮客们联合起来,把所有有能力行贿的的考生完全掌握在自己手里。而且他们对假掮客的惩罚也相当残酷,一个假掮客如果被他们发现十有八九是要丢掉性命的。既要防着真掮客又要使秀才完全相信自己,假掮客想行骗成功就相当不容易了。尽管如此,狡猾谨慎缜密的假掮客有时也会偶尔得手。                                                               

  肖久礼就上当了,而且是那次会试中唯一上当受骗的人。这个书呆子刚入住旅店就被一个假掮客盯上了。结果我的这位祖先白白丢了五百两银子。五百两银子几乎是我的老祖宗一生一半的积蓄。              

  肖久礼再一次落榜。当他看到考中的兴高采烈,没考中的也拿回了着自己的银子时,他一下子疯了,跑到省城的大街上到处狂奔又哭又笑。省里的学官害怕闹出什么乱子,便叫衙役把他强行送回家里。他的父亲听到儿子又未考中而且还被骗了五百两银子,立刻就病倒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呜呼哀哉了。他是我们家族在喀喇沁左翼旗定居后死的第一个人。                                                                                                      

  父亲死的时候,肖久礼还疯着。他的疯病在几个月后的一天突然好了。病好后,他在父亲的坟前跪了几天。肖久礼的爷爷把肖久礼的父亲临终唯一的遗言告诉给他:           “病好了还要去考!”                                                                                      

  于是肖久礼整日钻在书房里拼命地读书。他变得沉默寡言变得忧郁变得迟滞,在别人的眼里他似乎痴呆了。最明显有力的证据是谁跟他说话,他得看谁半天才“嗯啊”两声。再问他,他就会茫然地说:“汝何言?”                                                                                         久而久之人们都叫他痴秀才                                                                             

  他的爷爷在这一年也死了,维系了几十年的大家庭顷刻间土崩瓦解。肖久礼的的兄弟们责无旁贷地供养着他读书。可是他的嫂子和弟媳可没有那么深明大义,多次在自己的丈夫耳边说三道四。久而久之,男人也觉得白白地养着一个前程未卜的大男人实在是一件不太聪明的事情。于是他们分了家。两兄一弟对肖久礼还算是讲究一母同胞的情谊,没过分地欺骗一个对世故一窍不通的书呆子,分给了他二十亩山坡地九亩平地。家里只有两座院子三栋房子,他的两位哥哥一位弟弟各占了一栋,他只能住在破败不堪的场屋里。肖久礼对自己尴尬艰难的处境居然毫不在意,躺在场屋里的一张春凳上望着从房顶漏出来的星星高声吟诵“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声音洪亮,在静夜里传出去很远,村里人几乎都听到了。                         

  他的一位嫡亲叔叔一妻一妾生有十二个儿子,把自家的一座闲置的房子借给了他。为感激叔叔为自己提供了栖身之地,他将自己的二十几亩地全都交给叔叔家人去种只收很少的一点儿地租,刚好够他一年吃用的。其实这正是他的叔叔所希望的。                                          人们更叫他痴秀才了。                                                                                           

  正当肖久礼头悬梁锥刺股冲刺自己的第三次举人考试时,大清朝却突然废除了科举考试制度,所谓突然只是针对像肖久礼这样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书呆子而言。他知道这个消息是在大清朝宣布废举九个月后,离例行的举人考试还有一个半月的时间。肖久礼什么都不记得,连春节的日子都记不得,直到听见满村的鞭炮声才想起过年的事情,此时他什么年货都没有,几次都是房东叔叔招待他吃年夜饭。他唯独记得三年一次举人考试的事情。但是他没有盘缠。正在着急的时候,叔叔主动走过来和他商量,愿意借给他钱,条件是以他的土地作抵押。他想都没想就答应了。于是他用二十九亩地作抵押借了五十两银子,还有一匹马。他置了一身全新的衣服,新剃了了头,骑在一匹还算高大的马上。从村子里出发的那天,族里人说:“真精神,多少年没看见了!”肖久礼首先要去七十里以外的的一个村子寻找自己的同案,每次都是两人结伴而行。时间很充裕,他走的从容不迫。人们看到一副这样的情景:在乡村的小路上,一匹马慢慢地悠闲自在地走着,时而还啃着路边的青草。骑在马上的人根本不管马怎么走,只顾自己摇头晃脑地高声吟诵:“维之天命,於穆不已......       待人马走进,人们不禁暗自喝彩:骑在马上的中年人太俊俏飘逸了。来到同案家,他才从同案口里知道直到皇帝不再开科取士的事情。开始他还以为同案在开他的玩笑,直到同案拿出官府的邸报他才不得不相信,一下子瘫坐在了地上。他悲伤他失落他绝望他愤怒    ......他百思不得其解。肖久礼在一个乡村小店滞留了十九天,每天都喝的酩酊大醉。十九天后,他不喝酒了,在旅店门口仰脸向天看了好一阵,突然长叹一声说:“呜呼,大清国国将不国了。自古‘文能安邦,武能定国’,不取士,奚以治国?呜呼哀哉!”                                                      

  肖久礼丧魂失魄地回到村里。现在他真正是房无一间地无一垄衣袋里没有半文钱,更要命的是他没了希望。回到村里的第一顿饭是在房东叔叔家里吃的。饭吃到一半他要喝酒。他的叔叔给他温了一壶酒,他几口吸干还要。他叔叔给他温了两壶酒他很快又喝干了,然后哭了起来,先是悄然泪下再是呜咽有声最后嚎啕大哭。他的叔叔听得不耐烦喝道:“哭什么哭,不考举人就活不下去了,他妈的没出息!”肖久礼渐渐不哭了,还要喝酒。叔叔叹了口气又给了他一壶。喝着酒,他的叔叔对他说:“既是皇帝不用读书人了,那就安分守己地做一个庄稼人吧。明个你跟我去干活。”他点头答应着。其实他根本就没听见叔叔说什么,所以到了第二天早晨叔叔招呼他下地时,他吃惊地瞪大了近视眼,用十分狐疑的眼光看着叔叔很大一会儿,然后说:“我是个读书人啊,怎么能......”他的叔伯兄弟对父亲说:“就他,让他去干活?他能干什么,耪地还不得把苗耪了。”     叔叔愣住了。一会说:“那也不能就呆着呀,总的干点儿啥事养活自己呀......你开个馆吧,好歹能挣几个铜钱养活肚子。”                                                                        

  肖久礼就在叔叔家的房子里开起了塾馆,教着十几个二十几个七长八短的学生识字算数,所收的束脩一半交给叔叔当做房租一半自用,饭还在叔叔家里吃,要交伙食费。交完伙食费,钱就所剩无几了。他全拿去喝酒。除了喝酒,他已经没有任何其他的乐趣。他不在乎吃也不在乎穿,更不在乎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和态度。有了酒他就是神仙。喝醉了酒,他就哭就唱就疯疯癫癫地漫山遍野乱跑。他的头发蓬乱,衣服赃物不堪,鞋子露着数个大洞,黢黑的脚趾和脚跟都很张扬地在外面享受着自由。有时候族里的女人实在看不下去了还得强迫他把破乱不堪的衣服脱下来替他补一补缝一缝。有个蒙古人看到他在冬天还穿着几乎要零碎的夹鞋,就送给他一双半旧的靴子。这双靴子成了他唯一的鞋,即便是在炎热的夏天他也穿着,每次脱下来都能倒出一洼汗水。人们提到他是都叫他痴秀才或者干脆就叫他“痴”。鄙夷不屑说在嘴上挂在脸上。就连他的学生们也对他没有什么特别的敬意,时常捉弄他。他对这一切都毫不在意。好在周围十里八村只有他有资格做教书先生,他用不着担心失业的问题                                                                                                                    

                                                          2

  

  邻村周世友来找他写状子。周世友家的祖坟已经在巴拉山的一隅存在了几十年,似乎没有人怀疑那里不是他祖先的窀穸地。可是,几个月前,姜杖子姜老八来争这块不足一分的山麓地了,说这块地是当年自己的爷爷借给周世友的父亲暂时安葬周世友的爷爷的。那时周世友的爷爷一家人刚从山东来到这里还没挣下属于自己的土地,现在周世友有地了,理应把他爷爷和父亲的两座坟迁走,把那块地还给他。周世友问姜老八可有什么物证。姜老八坦言没有任何物证,那时候谁都不会写字哪里来的物证。但有证人,凡是上了一点儿年纪的人都知道有这么一回事儿。开始,周世友就觉得姜老八说的话大概是对的,因为他知道在几十年前自己爷爷死的时候自己家的确没有土地,极有可能会去暂借别人的土地让死者入土为安。而且,那块坟莹地也离家较远,逢年过节去上坟烧纸也颇为不便。周世友就想答应姜老八的要求。可是他的老婆却又咳嗽又跺脚不让他说话。周世友的老婆是个心窍剔透的女人,周世友大事小事都听女人的。周世友只得说:“这事你容我琢磨几天。”姜老八走后,周世友的老婆对丈夫说:“这里面肯定有事儿。都几十年了没来往回要,怎么就突然想起这件事儿了。锅台疙瘩大点儿的地方也值得来回跑一回腿,他姜老八闲着没事儿啊。谁不知道姜老八不是那种小肚鸡肠的人,怎么就冷不丁儿地小气起来了呢?这里肯定有啥事儿就是了。当家的,你得去打听打听,看看到底有啥事。”听了老婆的话,周世友出去走了一圈,果然打听到了姜老八往回要那块坟茔地的真正目的,原来一位资深的风水先生对姜老八说那块地是一块风水宝地的正穴,谁家的祖先埋在那里,后代子孙中会出现一位至少二品的大官。           “你看看,你看看,我就说这里有事儿吗。”周世友的老婆得意地说,“当家的,咱可坚决不能给他!”                                                                 

  周世友郑重地点点头。                                                                                           

  姜老八第二次到周世友家就不像第一次那样和颜悦色的了,言语之间已经透漏出周世友家做事不厚道的意思。第三次姜老八是来下最后通牒的,说如果一个月内周世友再不迁坟,就把他告到官府里去。周世友有些惶恐不安了,对老婆说:                                     “要不咱就迁了坟吧。”                                                                                  

  他的老婆一口啐在他的脸上:“你个脓包软蛋,几句话就把你给吓倒了,挺着,看他能把谁咋样!”一个月里姜老八没露面,调解斡旋的人却使周世友家门庭若市,这些人都是乡间有名的能言善辩之士,向来都是在民间调解纠纷的。他们坐在周世友家的炕上,拿出一副公正的面孔,说周世友应该把坟茔地还给人家,因为当年借地的事是无可争辩的事实,上了岁数的人都知道这回事。还因为一旦打起官司来,不但伤了感情被人议论而且还会靡费时日钱财,因为一块坟茔地弄的邻里不睦名声狼藉浪费钱财时日,这很不划算......可是不管说客们如何鼓动如簧的巧舌,周世友的老婆就是紧闭着嘴巴一声不吭,周世友也就不敢答应任何事情。                                                                      

  于是姜老八一纸诉状把周世友告到了凌源县县衙。                            

  接到传唤文书拿了二百铜钱打发了衙役,周世友的老婆才有些惊慌起来,左想右想没有主意,忽然想起娘家有个读书人肖久礼,虽然痴虽然穷困潦倒但毕竟是读书人,知道这官司怎么打,于是便和丈夫一起回到娘家。回到娘家说起打官司一事,周世友的老丈人,也就是我高祖的的弟弟,态度居然和女儿一样,说可以让出三十亩地但绝不能让出那一块坟茔地去。于是我那位高祖的弟弟备了四大碗的酒宴请来肖久礼。肖久礼一身褴褛地被我的那位叔伯高祖拉到家里,受到了虚伪的热情的招待。肖久礼很久没有受到如此高规格的礼遇一时受宠若惊不知所措。族叔看出了他的窘迫说:“大侄子你就尽管吃尽管喝千万别客气。”     肖久礼说:“自古无功不受禄,尊叔有何事尽管吩咐,微侄敢不受命乎?”眼睛看着酒菜,手却不动。我的那位叔伯高祖知道肖久礼的痴呆脾气,说:“这不是吗,你妹夫家摊上了官司,你是读书人,知道的事情多,把你请来就是想让你给看看,这官司怎么打。”  

  肖久礼问明了事情的原委。心灰意冷的肖久礼已经不关心什么俗务了,可是他经不起一桌子酒菜的诱惑。他已经十几天没有酒喝几个月没见荤腥了。他很清楚叔叔家里人每天送到他的房里的是和他们自己不一样的饭菜,可是他装糊涂。在他的痴呆糊涂的外表下装着一颗看开世态的心,既然世态应该是这样的,他就不生气也不去计较。他的心意已经灰懒到甚至连自己的起码权益也不愿意去保护的地步了。但是别人却由此更认为他痴更不把他当做一回事,做起事来往往变本加厉,好几次几顿都没把饭菜给他送过来。他也不去说。他懒得去说,宁愿饿着。吃完酒饭,肖久礼让人去自己的住处拿来自己的秃笔和纸坐在炕上就着饭桌仅用了半个小时就写出了洋洋洒洒上千字的文章,文章避开谁是那块坟茔地的合理主人的问题不谈,而是从“慎终追远则民德归厚矣”一句生发出去,指出“孝乃家之基国之本”,人应该有敬畏之心,敬天敬地敬祖宗,迁坟动骨乃是对祖宗的大不敬,有违孝之基本。又以“老我老以及人之老,幼我幼以及人之幼”指出姜家不仅应该敬畏自己的祖先也应该敬畏他人的祖先的道理。最后说“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扶天下人敬其所敬,孝为先也。孝乃人之修身第一功也。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云云......写完文章,肖久礼习惯性地将笔向地上一掷说:“你们就拿着此文去见县太爷,如果那县太爷是个通晓事理的官,就一定会判你们赢!”     

  周世友怀里揣着那篇文章满腹狐疑地去打官司。姜老八带着七八位证人以为自己有理有据又有礼,这官司非赢不可。本来县太老爷收了姜老八托人送来的二十两银子人家又有理有据,是想判决姜老八胜诉的。可是当他读了那篇文章后竟然一改初衷,把坟茔地判给了周世友。但是周世友得拿出二两银子付给姜老八。事后县令把二十两银子退了回去。赢了官司的周世友提了酒肉背着五百个铜钱来感谢肖久礼。这件事又一次让人们对肖久礼刮目相看,也让肖久礼找回了一点儿自信,觉得自己还不是百无一用,自己应该稍微振作起来,于是,他用周世友送给自己的五百铜钱置了两身新衣服还有长衫,两双新鞋,打扮起来颇像一个读书人一个教书先生了,教书也努力起来对学生也严格起来。人们看到他的变化就有更多的家长把自己的孩子送到他的书塾,学生一度达到四十多人以至于人满为患。叔叔家的房子小,装不下这么多的学生,肖久礼便另外找了一个大房子,所收的束脩也不再交给别人管理。为此叔叔很不高兴但又无可奈何。学生多了收入多了,他的生活逐渐好了起来。                                                                             

  肖久礼在乡里名望日重。                                                                                 

  县太爷对肖久礼的文章赞叹不已,认为作者实在是个经天纬地之才,就有了结交来往的意思,而且还想把他收为己用。可是政务忙又加上忙着花天酒地地享受,求贤访才的事就一拖再拖,直到上司批下文来让他重新审理姜周两家为争坟茔地案他也没成行。                  县太爷开始的时候,还很疑惑,一个小小的争坟茔地的案子怎么会惊动了上司,为此他专门去拜见上司,上司告诉他,事情牵涉到了洋教。                                                                                                                              

  离肖杖子村十几里,有一个由八户天主教徒组成的小村子。村里还有一所很小的讲经堂。人们把这个村子叫做洋教营子。几年前,一个法国传教士在那里买了二百多亩熟地和荒地招来几户无地少地的农民耕种开垦,只象征性地收一点儿地租,条件是他们必须入教。中国老百姓也是讲究实际的,只要有地种管他让信什么教呢。还有很多的无地少地的人家希望加入天主教呢。但是旗王府却不准任何人把地卖给天主教了。法国传教士第一次买地的时候是让一个中国人出面的,旗王府的管家上了当受了骗还被王爷训斥了一顿,以后就格外注意,法国传教士想故伎重演已经很难。                                                            

  姜老八输了官司心里很不平。洋教营子的一个人找到他说:“我要是帮你扳回官司,你打算怎么报答我?”                                                      

  “给你十贯钱!”姜老八说。                                                                    

 “不用给我钱,你入教就中。”洋教徒说。                                          

  “你们那个什么教真有这么大的本事,连县太爷都听你们的?”姜老八说。                  “连朝廷都得听!”洋教徒说。洋教村的人几乎无偿地种着人家的地,除了信奉天主教还有发展新教徒的任务,可是几年间他们一个教徒也没发展进来,这让法国传教士很不高兴。中国百姓敬天敬地敬佛敬道敬祖宗,信仰已经根深蒂固,不给他很大的实惠,谁会背叛祖宗加入洋教。在中国百姓的眼里,洋教就是邪教,入了洋教的人都有点儿邪魔鬼祟。           “你等着就是!”洋教徒很有信心地说,“不过,咱可说定了,官司扳过来你一定得入教,说话不能不算数!”                                          

“中,只要官司扳过来,入啥都中!”姜老八说。                                     

  半个月后,法国传教士来洋教村讲经。那位洋教徒就把姜老八引见给传教士,传教士一口答应了帮姜老八扳回官司。法国传教士把官司报到北京总教堂,北京总教堂就向朝廷施加压力。为了讨好洋人,朝廷什么奴颜婢膝的事都做了,何况一个小小的无关紧要的为争坟茔地的案子。于是朝廷便郑重其事地下文书一级一级地批下来令凌源县令改判。                     “妈的,荒唐!”县令骂道。骂归骂,朝廷的旨意却不敢违抗。于是,县令不得不重新发签传来当事人重审改判,却不派衙役监督执行。       

  肖久礼听说案子改判了,始作俑者居然是洋教,长叹了一声说:       

  “大清国啊,真的国将不国了    。”                                                                                                                                                                                                                                         

                                                                        3                                                                                  

  一个夏日的傍晚,肖久礼在村边的小河边散步。在天气宜人的时候,秀才总会在放学后到村外去散步。他低着头背着手慢慢地踱着步子,口里念念有词地构思着诗文。他已经写了几十篇文章几百首诗,他自信这些诗文全是传世的不朽之作。他正在攒着铜钱,等银钱足够了,就到城里找一家书铺把自己的大作刊刻出来。                                       

  夕阳的余晖中,一男一女从大路上向村子走来。他们走得很急,仿佛有什么要紧事要办。等他们走近,肖久礼看清是一个面容矍铄的老人和一位风姿绰约的中年妇女。两人在肖久礼面前站住。           

  “请问先生,这里是什么村子?”老年男人问。                         

  “肖杖子。”肖文礼老老实实地回答。                                               

   “看样子,你是个教书先生。莫非你就是肖久礼先生。”那人说。     

  “正是鄙人,胡乱教几个童子聊以自养耳。”肖久礼说。他很惊讶也很狐疑,两位陌生人怎么会知道自己的名字。“二位贵客欲何往?”他问道。                                                        “我们就是来找先生的,幸运啊,没费周折就遇见了您。先生您的一位同乡同案李季伦在我们县上做师爷,是我们的副坛主,就是他介绍我们到你这里来的。”老人说。                   “啊,原来季伦兄在贵县处,和两位贵客是朋友。既如此,就请二位到寒舍一聚。”肖久礼邀请道。                                                          

 “那就给先生家添麻烦了。”老人说。                                                   

  肖久礼领着一男一女向家里走。一路交谈中肖久礼知道了老人名叫隋林,女人名叫隋英,他们是父女俩。他们家在河北。父女两人都是义和拳,是奉了大师兄的旨意来传教的。肖久礼也听说过义和拳的事情,但仅仅是听说了名字而已,其他一概不知。回到家里,肖久礼拿出仅有的一块腊肉招待客人。中年女人不顾旅途劳累挽起袖子就下了厨房,洗菜淘米做饭炒菜手脚干净利索。一会的功夫,几盘菜一盆饭就热气腾腾地端到桌上来了。肖文礼已经很久不喝酒了,但有了客人没有酒便显得不热情好客不厚道。好在肖久礼珍藏着几瓶不错的酒。老人是个豪爽的人,酒量也不错。两人喝着酒,老人便向肖久礼说起义和拳的事情,说太后老佛爷暗地里是支持义和拳的,官府也不限制,因为义和拳的口号是扶清灭洋,和朝廷是站在一起的。肖久礼就问扶清怎么个扶法灭洋怎么个灭法。隋林说:“做法就是设坛学拳,把男人和女人都组织起来,男人叫做义和拳,未出嫁的姑娘叫做红灯照,出嫁的女人叫做蓝灯照,成了就攻打洋教堂。把那些洋人都撵走,让那些信教的中国人都离教。”                                                                        

  “善哉,善哉!”肖久礼忍不住地拍掌叫道。他的话让中年女人忍不住地吃吃笑了起来。                                                                                         

  

  “有什么笑的,这‘善哉’就是好的意思,这你也不懂。”老人也笑着说。中年女人不笑了。                                                                                  

  肖久礼稍稍红了脸,说:“这洋教是到了应该驱逐的时候了!”他把周世友打官司赢而复输的事情说了一遍,然后说:“这洋教竟然把持官府,长此以往,大清国国将不国啊!”        “他们岂止是把持官府,他们还有更大的阴谋,他们是想灭掉大清国!”隋林说。            “看鄙人行吗,入你们教?”肖久礼问。                                          

   “怎么不行。”隋林说,“教里需要读书人,先生又是有名的秀才有名的先生,在四乡有名望,我想推举你做坛主,我呢,给你们做武术教师。粗路旳武艺我还是会两套的,我女儿也是。”                          

  “区区只是粗识几个文字,手无缚鸡之力,何德何能去做坛主,这事万万不可!”肖久礼推辞道。                                                                    

  “凭借先生的名望,肯定能号令乡里。先生想一想,还有谁的名望会超过您吗?先生不必推辞了,为了扶清灭洋的大事,您就应下这事,我会鼎力相助的。”隋林说。                肖久礼答应了。                                                                                                      

  喝过酒吃过饭,肖久礼写了几十份告示。第二天一早他就去找周世友让他去张贴告示。肖久礼对他说只要驱逐了洋教,他的官司还能再扳回来。周世友听了这话,马上就精神倍增,立刻吩咐老婆熬浆糊。他骑着毛驴跑了一天把告示贴到了二十几里地之外的村子。                     

  肖久礼去了王爷府。他的同窗徐长春是王爷府的管家。自从在王爷府的家塾肄业,肖久礼就没再回过王爷府。在王爷府他度过了少年和青年的美好时光,他学业出类拔萃,连王爷都对他青眼相加,各方面都给予特别的照顾。如今自己一事无成几乎潦倒落魄,自己也觉得不堪去见故人,于是他在王爷府的大门前他踌躇起来。就在他在王爷府门前逡巡的时候,一个面白无须身体微胖的人,昂昂扬扬地从院子里走出来,身后跟着几个奴仆打扮的人。那人看见肖久礼,微微愣了一下,叫道:                                                                                 “莫非是克己兄吗!”                                                                                      

  “正是鄙人,你是......”肖久礼说。                                                                

  “我是长春啊。哈哈,克己兄,好久不见,你也不来见见老同窗。”徐长春抓住肖久礼的双臂使劲地摇着。                                                      

 “说来惭愧,落魄潦倒,羞见故人啊。”肖久礼直言不讳地说。徐长春拉着肖久礼的手把他拉进王府的院子,拉进自己的房间。那是一进相当讲究的屋子,外屋是客厅里屋是卧房,家具用品都相当精致。仆人沏上茶来。徐长春吩咐厨房赶紧做菜做饭。不一会儿,六盘菜肴一瓶花雕酒还有各种各样的点心就端进了屋子摆了满满的一桌子。       

  “今天,咱兄弟俩一醉方休,我什么事都不干,就陪你喝酒。”徐长春说。                   “我来可不是饮酒清谈的,是有大事相商的。”肖久礼说。     

   “我知道我知道。”徐长春说,“什么大事,也得喝完酒吃完饭再说。”                          肖久礼只好和徐长春喝起了酒。他们从中午一直喝到晚上,一边喝一边谈论着些世事的变迁。                                                                          

 “克己兄还是那么愤世嫉俗慷慨激昂啊。”徐长春赞叹说。           

  “一介穷书生于世无用啊。”肖久礼说,“现在我可以说了吧?”       

  “你说你说,只要小弟能办的到的,一定无不听命。”                       

  “我想立坛兴教扶清灭洋,可是资金用度缺乏,想请王府帮助一二。”肖久礼说,“如今洋教猖獗,把持官府蛊惑百姓,占我土地灭我祖宗,长此以往民将昏聩政将紊乱,大清国国将不国了。”         

  

  “此事是大事也是好事。”徐长春说,“兴教扶国,早该如此。可是动用大笔钱粮,这得王爷首肯。”                                                          

   “我们就去见王爷。”肖久礼说,“王爷在大是大非的问题上,是明了的。”                     他们去见王爷。王爷听了肖久礼的计划,立刻说:“王府支持你,妈拉个巴子的洋教是该整治整治了,太他妈的杨兴了。王府给你们两仓粮食。两仓粮食,够用了吧。不够再给。徐管家,以后这事儿就你说了算。还有,王府里的兵勇你们也可以随时调遣。”                   拳坛很快就立起来了。设坛的那一天,几十里以外的人都来了。王府的兵丁也来维持秩序。村里街上并排埋了二十几口大锅做饭煮菜。小米干饭猪肉炖粉条子随意吃。肖杖子村里村外热闹非凡。坛主肖久礼宣布任命隋林和隋英为男女武术教练,徐长春为兵马大元帅。又任命了东南西北中五路分头领,设立分坛申明纪律习学拳术习演阵法,打制刀枪制造柳木跑。青年男女早晨起来就在村口集合一起列队练习拳术,喊声震天响。夜晚,小姑娘们提着一溜红灯笼夤夜游行,景象煞是好看......乱乱哄哄闹了一个多月。县令不放心,亲自来考察,见到处张贴着标语,上面写着“扶清灭洋”,“驱逐鞑虏,恢复中华”等字样,字体笔迹遒劲有力。县令还特意与隋林与肖久礼长谈了整整一个下午,最后拿出一百两纹银算作对义和拳的资助。                            

  一天,义和拳会众突然接到坛主的传贴命令:所有会众务必于七月七日携带武器到总坛集合。七月七日天还未亮,就有几千人集合在肖杖子村里村外。人数众多,把村庄附近的庄稼践踏的狼藉一片。设立总坛的时候安下的锅灶还未拆,人们刷干净大铁锅上的锈迹,点火做了几十锅饭菜。所有人都吃过饭时已经是上午十点多钟。坛主发布了命令,所有会众兵分两路,一小路人马由大元帅徐长春率领去荡平洋教村,一路由自己亲自率领去攻打松树嘴子大教堂。比较而言,荡平洋教村很容易,那里没有高墙壁垒,而攻打松树嘴子教堂则是很艰难的,因为哪里有高两丈宽两米的围墙,围墙外还有一条几米深的壕沟。徐长春不愿意去做荡平洋教村的小事,他坚持要去攻打松树嘴子大教堂,和坛主肖久礼争竞起来。最后肖久礼做出让步,自己率领小队人马去荡平洋教村,徐长春和隋林隋英带领大队人马去攻打松树嘴子大教堂。肖久礼带领几百男男女女老老少少的会众骑着马骑着驴骑着骡子也有步行的一路浩浩荡荡吵吵嚷嚷地向洋教村进发。队伍的前面,两个肖姓的青年抬着白大寡妇的木头雕像。白大寡妇已经被义和团开发为灭洋的象征。其实,在几年前,有人就传说白大寡妇已经成了神,是专门杀洋人的神。白大寡妇的雕像十分夸张地再现了她临刑前的模样,一身大红的衣服,头上插满了“鲜花”。只是她的面貌更加凶恶狰狞,手里还多了一根大铁棒。人们说,洋人见了白大寡妇的雕像就会吓得魂飞魄散。                                                                    一路上人们议论着该怎么样荡平那个可恶的洋教村。有人提议一把火把它烧做白地,还有人说抢了他们的粮食财物。肖久礼说,咱们可不能胡来,咱们反的是洋教,不是中国的老百姓,对入教的老百姓,只要他们愿意退出洋教,就还是好老百姓,就是咱们的好乡邻,房子得给他们留着,财物也不能抢。可是到了地方,肖久礼就控制不住局面了。听到风声的教民们早已跑得无影无踪了。找不到人,义和拳会众觉得火气和力气都无处发泄,一把火烧了讲经堂,讲经堂噼里啪啦燃烧倒塌的时候,有人偷偷地把民房也点着了火。已经十几天没下雨,天干物燥,草房一经火就立刻熊熊地燃烧起来。炎炎的天气和烈烈的火焰让人们疯狂起来,他们把所有的房子都点着了,根本就不顾肖久礼的制止。整个村子变成了一片火海,灼热把人逼出了村子。半个小时内,八户人家的几十间房子就化作了一片冒着青烟的废墟。教民们欢呼雀跃,肖久礼眉头紧皱唏嘘不已。                                                            

  烧完洋教村,肖久礼带领着人马驴骡赶往松树嘴子大教堂,傍晚时才到地方。                                                                                                                

  几千义和拳民把教堂团团地围住,刀枪林立,鼓噪声震天撼地。十几门柳木炮装药实弹,炮口威风凛凛地对着教堂的大门。可是,徐长春隋林却不敢命令开炮,因为教堂宽两米的墙上居然蹲着几十个年轻的修女,只穿着短裤胸衣。她们在墙下就被教士们强行扒掉了衣服,被逼着爬上墙。她们爬上墙后,梯子就被撤掉了。她们只有蜷缩着身子战战兢兢地蹲在墙上。她们在墙上,隋林就不敢下令开炮,柳木炮是那种火药和铁沙子铁渣子混在一起的原始火炮,只能直射而且杀伤面积很大,柳木炮一响,墙上的修女就会被打成筛子。修女们都是附近村庄里的姑娘,她们的父母兄嫂也都是教民,可是义和拳一逼,他们就立刻宣布退出天主教了。既然退出了天主教,就是中国的良民,就应该是义和拳保护的对象,徐长春隋林怎么能够随便向他们的女儿姐妹开炮呢。何况他们都有意地站在徐长春隋林的不远处,用哀求和威胁的眼神看着两人。有人大吵大叫,管他什么修女不修女,架炮轰就是,轰死了活该,谁让她们去做修女了,谁让她们把自己鲜活清白的身子献给上帝献给洋教士了。做了修女的女人早就被他妈的洋人祸害了,还有资格说是中国人的兄弟姐妹。可是,徐长春坚决不同意,隋林也有些犹豫,后赶到的肖久礼更反对。                                                     

  徐长春决定带领旗兵和几百强壮的义和拳拳民对教堂发起强攻。旗兵们头戴盔身着甲全副武装。拳民们往身上抹朱砂喝雄黄酒,新任命的法师,据说法术通天的一位道士,在一旁装腔作势地做着法。据说如此便可以刀枪不入。徐长春一声令下,几百名旗兵和拳民呐喊着冲向教堂大门。一排密集的砂弹突然从墙上射了下来,几个冲在最前面的旗兵中弹受伤倒在地上,后面的旗兵和义和拳掉头往回跑,丢下几个受伤者在地上翻滚惨嚎不已。隋林命令几个贴身的弟子拼命将受伤者抢了回来,抢救伤者的过程中又有两个人受了伤。义和拳民们怨恨起来,说肖久礼隋林骗人,抹朱砂喝雄黄酒做法也不能让人刀枪不入啊!                                                                                                                              

  开炮不行,进攻受挫,义和拳只得把教堂紧紧围着。围了两天两夜,义和拳毫无作为。会众们疲惫不堪,一些会众的气势已经泄了,又惦念着家里,便悄悄地离开回了家。人数越来越少,最后只有不足一千人的中坚力量和闲汉还在坚持着鼓噪着。闲汉们都是一些乡里的无赖,平常日子就干一些偷鸡摸狗爬墙上树的事情,现在有乱可乘,如何能约束得住自己的心和手脚。附近的村民屡屡来找隋林徐长春肖久礼告状,说拳民偷了他们的鸡偷了他们的鸭偷了他们的杏子偷了他们的梨......还有个寡妇大哭大叫着说有个家伙半夜撬开了她家的屋门......                                                                                                                             

  隋林隋英肖久礼徐长春见攻打教堂最好的时机已经失去,便下令撤退了。                                                                                                                              

  拳民撤退后,教堂里的主教派出一个中国教徒到县里去见县令,要求县令派兵保护教堂教民并镇压那些冒犯了教会的拳民。县令说:“荒唐,你们是教他们也是教,都是教民,两个教发生了矛盾打了起来,你说我偏向谁去?”说完就把那位天主教徒赶出了县衙大堂。然后派一个信得过的衙役去给隋林徐长春肖久礼送去口信说洋教一定不会善罢甘休,要他们警醒些。                                                                          

  隋林徐长春肖久礼回到总坛后分析总结了行动失败的原因,觉得自己低估了洋教士们的卑鄙和狡猾,也过高地估计了会众的热情和纪律。他们决定建立一支人数不低于三百的常备军,以后再逐渐地扩大队伍。要把队伍训练成一支具有坚决的纪律性一支招之能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无往不前的队伍;他们还决定让修道院里的修女的家人们想法把修女们弄回家,即便手段强硬一些也在所不顾。隋林还派出几十名探子探听教堂的消息。隋林认为教堂一定不会任由义和拳发展壮大最后攻进教堂,一定会想尽各种办法来对付义和拳。                                

  隋林的估计很准确,教会在向官府申请镇压义和拳遭到推诿后便花了五百两金子请来了沙俄老毛子的洋枪兵。洋枪兵是骑兵,他们不愿意在青纱帐里和敌人作战,因为他们曾经吃过亏。但是他们的首领贪图钱财而且首领认为几个闹事的中国老百姓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洋枪兵根本不用和他们真正作战,只须乒乒乓乓放上几枪他们就会作鸟兽散。俄国兵的首领把自己的这种想法全部灌输给他的部下。俄国洋枪兵历来狂傲,因为他们常常被一些英国人法国人甚至是中国人重金雇去打仗,几乎是战无不胜的,他们不相信几个中国老百姓还会对他们产生怎样的威胁。尽管如此,还是有几个俄国兵小头目认为应该谨慎些,即使要打也要等到秋天以后青纱帐消失了再打。可是雇主报复和镇压义和拳心切,头领既许以重赏又以势压人,几百俄国兵无奈只得远征热东。他们骑着高头大马,只穿着短裤背心,一只手扶着枪一只手掐着酒囊,一边走一边喝,几乎全都喝得酩酊大醉,在马上前仰后合东摇西晃。在他们看来,路上是没有任何危险的,几个中国的小老百姓绝对不会主动出击他们。他们没有这个胆量也没有这个智慧。                                                                                                      可是他们就遇上既有这样的胆量也有这样的智慧的人。隋林派出去的侦探都是机灵的人,至少有一半的侦探打听到了教堂雇佣沙俄兵来清剿义和拳的情报。所有人的情报汇集到一起让隋林肖久礼徐长春对沙俄兵的习性和行动了如指掌,因而制定出了在半路伏击沙俄兵的作战方案。这完全出于沙俄兵的意料,因而被打撒了个措手不及,几乎全军覆灭。伏击地点在义和拳活动地区中心地带一百里地以外的一个起起伏伏的丘陵地带,地名叫做八里地梁。丘陵上长满了矮树和荆棘。那里不适于骑兵作战,而沙俄骑兵离了战马几乎就是一头头的笨熊。                                                                                                                              接近中午的时候,沙俄兵进入了义和拳设置的伏击圈。正午的太阳火辣辣地炙烤着大地,没有一丝风,热得像个蒸笼。沙俄兵们几乎赤裸着身体,衣服放在背囊里,枪横在马背上,一只手握着战刀,一只手握着酒瓶,不停地喝着酒,仿佛喝酒能驱逐炎热似的。他们身上脸上热汗长流,胯下的马也浑身湿透。沙俄兵们极想停下来休息一下,可是,指挥官知道他们在这种地方停留的危险,催促着士兵不停地前进。他告诉士兵们,只要走出这片丘陵,到平原地区有树木有阴凉的地方他们就休息。                                                                          突然想起了急促的刺耳的铜锣声。沙俄兵们勒住马惊慌四顾。接着响起了轰轰隆隆的火炮响声,十几团大火球带着浓浓的尾烟带着刺耳骇人的啸叫凌空向他们飞来。烟雾笼罩住了沙俄兵,在一片人嘶马鸣惨叫声里,几十个沙俄兵跌落在地上,在地上翻滚嚎叫。他们赤裸的身子几乎被打烂了。马凄惨地嘶鸣着带着浑身的血在矮树荆棘中狂奔。沙俄兵训练有素久经沙场,在片刻的惊慌失措后,他们马上组织好战斗队形,并马上装药实弹。就在他们准备作战的时候,无数的中国人,赤裸着臂膀,挥舞着大刀长矛从四面八方向他们冲杀过来。还没等沙俄兵放响一枪,中国人已经冲杀到他们面前。沙俄兵只好用马刀仓促应战。尽管他们能够熟练地使用马刀有娴熟的劈刺技术,可是矮树和荆棘妨碍了战马的行动,炎热和酒精晕涨了他们的脑袋滞笨了他们的身体,大刀的沉重长矛的长度使马刀的短处毕现。两军刚一接触,沙俄兵就被杀的人仰马翻,纷纷后退。汹涌而来的中国人把沙俄兵团团围住,几个人对付一个处在外围的沙俄兵马,有的用长矛捅马,有的刺人。喊杀声惨叫声马嘶声,在明亮的天光和灼人的炎热里格外刺耳。包围圈越来越小,沙俄兵马拥挤在一起,自相践踏,乱成一团。沙俄兵头目被裹在人马堆中,声嘶力竭地命令着他的士兵集中力量向同一方向突出中国人的包围圈。可是士兵们没有办法执行他的命令。最后沙俄兵头目向自己的亲兵发出了一条残酷的命令,从自己的士兵堆里砍杀出一条血路来。沙俄兵头目和他的亲兵是不喝酒的,所以还保持着头脑的清醒和战斗力的强悍。他们从自己人的层层包围中摆脱出来立刻就对义和拳的的包围圈进行猛烈的冲击。他们都算得上沙俄兵中的勇士,尽管他们的战马的行动受到了极大的阻碍,但仍旧给了义和拳以沉重的打击,十几个义和拳拳民死在他们的火枪和马刀下,还有几十人受了伤。一时间,义和拳拳民乱了阵脚义纷纷后退。沙俄兵乘机向外冲,可是冲的很慢。义和拳拳民见自己的兄弟有了重大的死伤,愤怒起来,一起呐喊着追杀沙俄兵并几次又把他们围住,沙俄兵几次拼命地冲破了包围圈。经过近一小时的激战,沙俄兵才从那片可怕的丘陵地带逃脱出来,进入了宽阔平坦的平川地带并很快找到了一条官路。骑兵一踏上官路,优势立刻显现出来。但是他们只剩下不足一百人的兵力,而且很多人身上带着伤又人困马乏已经无力再与义和拳交战了。然而,他们却有绝对优势的速度逃走,他们战马的品种非常优秀。义和拳们只有遗憾而无奈地看着那渐渐远去的烟尘。           

  义和拳大败沙俄兵,当地老百姓人心大奋欢呼雀跃。地方豪绅和百姓准备了大酒大肉犒赏义和拳。在地方豪绅特意为义和拳首领们举办的庆功晚宴上,肖久礼隋林徐长春决定乘着胜利乘着士气高昂,回师二次攻打松树嘴子教堂。第二天,义和拳们车载马驮着牺牲的兄弟的尸体和受伤的拳民,紧急行军一天半宿,回到家乡。休息了半宿后,第二天一早,几千义和拳突然又一次重重包围了松树嘴子教堂。松树嘴子教堂的教士们已经知道俄国雇佣兵惨败的消息,也猜测到义和拳会乘胜来攻打教堂,已经做好了逃离的准备,但他们无论如何也没想到义和拳会来得这样快,所以所有的教士全部被围在教堂里。这一次教堂可没有了用来抵挡柳木炮的年轻修女的裸体了。那些修女每周都会回家一次和她们的家人做短短的相聚,周六晚上回家,周日早晨回教堂。可是这一次回家后,却没有一个修女回到教堂。她们被家人强硬地留在了家里,有几个修女甚至很快就被他们的父母嫁了人。教堂里有几十个外国和中国的传教士,还有十几个死心塌地的教民。他们都感到了末日降临的惶恐。外国传教士们全都跪在基督受难像前祈祷着庇佑。可是中国的传教士和教民却对天父也挽救不了他们的命运这件事有着十分清醒的认识。他们聚集在一起,商量怎样保住自己的性命。谁都知道投降是唯一可能的保住性命的方法。这话最后是由一位教民说出来的,立即得到了所有人的认同。于是,一个教民爬上高墙,趴在墙上向义和拳喊话,说只要饶过他们的性命,他们就立刻投降,从此再不和天主教有任何瓜葛。徐长春可不是那么大度的人,他回答那个教民说,要想投降要想保住性命,他们得把外国传教士全部绑了出来。教民溜下墙去和他的同谋商量。同样,谁都知道,绑了几个外国传教士出去是他们唯一的也是最后的出路,但还是没有人愿意把这种话首先说出来。正在沉默僵持的时候,几个外国教士走进了他们的房间。                  主教说:“难道你们要做可耻的犹大吗?那样做上帝是不会饶恕你们的,你们死后得下地狱!”                                                                        

  “下不下地狱我们不知道,可是要是不绑了你们我们就得死。火烧眉毛顾眼前吧,这是我们中国人的道理。”那位爬到墙头上去的教民说。他的话无疑是一道准确无误的命令,所有的中国教士教民一起动手,一分钟内就把几个法国传教士捆了起来。几天后,几个法国传教士被义和拳砍了头。肖久礼本来不想杀他们,但是他们坚决不肯承认他们的上帝是子虚乌有的,中国的上帝才是真正存在而且应该受到天下人的共同信仰。他们的冥顽不化惹得徐长春大为恼火,没经肖久礼知道就叫几个杀猪匠像杀猪一样把几个法国传教士宰了。

         

  

         

                                                                 4

  

         很快就有很不妙的消息传来,说朝廷和义和拳弄翻了,慈禧太后下了懿旨,要官兵和洋人一起清剿义和拳。而且还有更让人惊心动魄的消息传来,说沙俄兵为了报仇已经组织了几万兵马要血洗喀喇沁左翼旗的蒙汉民众。听到消息人们先是义愤填膺,把慈禧太后大骂了一通,什么难听的话都骂出来了。接着就惶恐不安起来。隋林和肖久礼徐长春商议后,决定为了避过朝廷和洋人的锋芒,暂时宣布解散义和拳,让义和拳拳民躲到外地去。决定一宣布,整个喀喇沁旗的拳民们几乎在一夜间就跑了个精光。隋林隋英也要远避到黑龙江去,因为哪里有他们的同乡。隋林隋英劝肖久礼和徐长春随他们一起走。肖久礼说:“咱们做下了这天大的事,是对是错总得有人扛着。我不走!”

  徐长春想了想说:“不该走的是我啊,是我下令杀了那几个洋和尚的。男子汉大丈夫敢作敢当,这个时候绝不做缩头王八。克己兄你必须得走,留下我一个人什么罪过都能顶过去,况且我还有王爷关照着呢。”

 “咱俩就都留下来吧。”肖久礼说。                                              

 “何苦如此?搭进去两条性命。”徐长春说。

 “咱俩就有难同当吧。”肖久礼哈哈笑着说。                                

  隋林隋英见劝不动两人,长叹了一口气,只得罢休。那天晚上,父女两人就走了,从此再无音讯。                                                            

  就在隋林父女逃走后的第四天,凌源县县令派出了一老一弱两个衙役去捉拿肖久礼和徐长春。老衙役老得都掉光了牙,话也说不清。他还患有严重的肺病,喘气时胸腔里发出呼噜呼噜的声音,像一个疲懒的农妇在拉一只破旧的风箱。他走几步就气喘吁吁咳嗽不止。县大老爷之所以还把他留在县衙里完全是出于为人的善良,也是对他多年来尽职尽责地当差的奖励。老衙役无儿无女没有任何亲人,把他赶出县衙,就等于把他赶入死地。小衙役只有十四岁,个子又瘦又小像一只病猫,整日迷迷糊糊似乎永远也睡不够的样子。县大老爷把他招进县衙给他支一份工资,是因为他是因公牺牲的一个衙役的儿子。二百几十里的路程,两个衙役整整走了十二天。回去的路上又整整走了十四天。肖久礼和徐长春的身上没有任何的刑具,因为两人都是秀才而且还未革除功名,两个衙役就有理由不给二人上刑具。两个公差两个犯人坐在一辆破旧的牛车上,牛也老得连青草都吃不下几口,为了能让它每天能走上一二十里路,老衙役不得不每天花费几小时的时间精心伺候它。牛是县大老爷的,临来时县大老爷就让老衙役使用这条牛,而且要求务必让这条牛活着回到县衙,否则就扣罚老衙役小衙役的工资。老衙役虽老却并不糊涂,知道先大老爷这么做的原因,于是就尽可能地在路上耽误行程。老牛拉着破车慢慢地走着,发出支离破碎的声音。老衙役胸腔里的风箱呼噜呼噜地响着,小衙役歪在车上睡得迷迷糊糊,嘴角上长长地拉着涎水。肖久礼和和徐长春一路谈笑风生。只要路过一个村庄,他们就会停下旅行,找到地方上管事的要住要吃要喝。                         就在他们优哉游哉地进行旅行的时候,突然听到一个令人震惊令人悲愤令人哭笑不得的消息,一千多沙俄兵血洗了八里地梁附近的村庄,杀了无数人奸了无数女人烧了无数的房子。政府听到消息,派去了一万多兵前去救援,沙俄兵听到消息立刻就撤退了。听到消息,肖久礼徐长春黯然伤神,几天都不说话。                                                     

  到了县城,肖久礼徐长春没有被马上关进大牢,而是很周全地被安排住在客栈里。县大老爷之所以如此安排,是因为朝廷虽然下达了搜捕义和拳首犯的命令,却没有说对这些人怎么处理。此外县大老爷也敬重两人都是秀才,所以就格外照顾。朝廷的旨意在一个月以后才姗姗来迟,要求各地杀掉几个义和拳首领以给洋人一个交代平息一下洋人的怒火。              县大老爷接到层层传达下来的命令后颇踌躇了几天,最后还是师爷给他出了个绝妙的主意,于是他派出县里所有的捕快,把绑了几个外国传教士献给义和拳的中国教士和教民悉数抓到了县里,投进了监狱。几天后,所有的教士和教民都被砍了头。而肖久礼和徐长春却被秘密地释放了。徐长春和肖久礼被释放后也不知所终。做完了这件事,县大老爷就向上司递交了辞呈。

                

    痴秀才造反

         

         

         1

  

  我们肖氏家族在光绪年间曾出过一位秀才。这在当时当地可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喀喇沁左翼旗在那个时候读书的风气很淡薄。多数的汉人孩子读不起书甚至没有时间读书。读书的费用很高,因为教书的先生很少,而且大多是富豪之家高薪从关里聘请来的。穷人家的孩子从六七岁开始就就放猪放羊砍柴挖菜,即便不花钱也没时间去读书。蒙古人是不能应试科举的,他们只能通过武力战功加官进爵。这是大清朝法律所规定的,所以读书对他们来说是可有可无的事情。       

  我们家族里的孩子那时有读书的条件,是因为我们和旗王府有那层特殊的关系。旗王府一直把我们肖氏家族当做他们的亲戚,尽管关系越来越疏远。(如果旗王府的人真的在天有灵,看到我的不肖之文一定会气的七窍生烟。)旗王府的子弟是读书的,既读蒙文也读满文汉文。汉文先生当然是从远处聘请来的。我们家族自从第三代开始就每代都选出一位模样干净漂亮性情沉静温顺的子弟去王府里读书,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民国初年。我的老祖宗之所以做出这样的一个决定只是为了家族里有一个人能够粗识文字能够记个流水账或在书写什么合同时不被别人蒙骗了而已。                                                                             

  考中秀才的是我们家族第四代的人,名叫肖久礼,字克己。名字是我们的老祖宗取的,字却是先生取的,出于孔老夫子“克己复礼为仁”这句话。似乎这位老先生一开始就看出自己的这位弟子将来会造反。据说这位老先生确有相人的本领,传说他第一眼看到喀喇沁第十三位札萨克就说这位札萨克将来会成为二等公。后来的事情印证了他的话。家族送肖久礼去王府读书和送他上一辈的目的别无二致,但先生说这个童子像是能有些出息的,所以就特别着意地教导。肖久礼也没有辜负先生的期望辱没先生的名声,在苦读了十年寒窗后,以县考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考中了秀才,成为一位廪膳生员,每年有四两银子的“俸禄”的。那一年,我的这一位先祖才十七岁,还没有结亲。那时,我的老祖宗的家境相当不错,而且秀才的相貌也出类拔萃的,完全称得上是风流倜傥,几乎全县的人家都想把自己家的姑娘嫁给他。我的老祖宗像给皇帝选妃一样给自己的重孙子定了个妻子,家世人品模样都毫无瑕疵。可惜这女人命短,结婚没几年就生病死了,孩子也没生一个。那女人刚死,我老祖宗家中就门庭若市了,来来往往络绎不绝的都是媒人。但是肖久礼却坚决不马上续弦,说非等到金榜题名的时候再娶妻不可。按他的想法,只要考中举人进士,娶个京城里那些达官贵人家里的千金小姐也如同探囊取物。人们也对他的远大志向给与了充分的理解和肯定,几乎所有人都认定他会举人进士一帆风顺地考上去的,而他自己私下里也坚信举人进士早就在那里为自己准备着呢,就等着他唾手可得了。事情的发生往往会大出人们的意料。二十四岁那年,肖久礼第一次赴省会考试,踌躇满志而去名落孙山垂头丧气而归。回到家,他躲在屋里整整一个月不见外人。一个月后,他拿着凭着记忆写出来的文章去找自己的先生,先生看了他的文章,叹了口气说:“文章固然不错,也许不合阅卷大人的口味。”肖久礼从先生的話里听出了另外一层意思:没有贿赂考官,文章写得再好也很难入考官的法眼。                                                                                                                              

  第二次,他的爷爷几乎倾其所有给他带了五百两银子。肖久礼在省城举目无亲   ,想送礼都找不到门路。就在他走投无路百般着急的时候,有人主动找到他愿意帮他找一个掮客替他疏通门路。那时,专门有一伙人在考生和考官之间活动,充当掮客。大致的程序是,秀才自己(必须是自己)写一篇文章交给掮客,掮客拿去给某个考官看,考官觉得文章还算可以便告诉掮客某某的钱可以收。掮客才去找某某要银子。如果试毕某某没被取中,掮客负责讨回银子。这一种行贿受贿的途径有诸多的好处,在那时颇为流行。从道理上讲,此种方法应该万无一失,但实际情况却并非十全十美,有时也会出现考生名财两空的事件。掮客队伍里鱼龙混杂。真正的掮客是恪守职业道德的,做事情既严密又讲诚信。而且为自己也为秀才们计,他们还严密防范着假掮客,最为行之有效的办法是,掮客们联合起来,把所有有能力行贿的的考生完全掌握在自己手里。而且他们对假掮客的惩罚也相当残酷,一个假掮客如果被他们发现十有八九是要丢掉性命的。既要防着真掮客又要使秀才完全相信自己,假掮客想行骗成功就相当不容易了。尽管如此,狡猾谨慎缜密的假掮客有时也会偶尔得手。                                                               

  肖久礼就上当了,而且是那次会试中唯一上当受骗的人。这个书呆子刚入住旅店就被一个假掮客盯上了。结果我的这位祖先白白丢了五百两银子。五百两银子几乎是我的老祖宗一生一半的积蓄。              

  肖久礼再一次落榜。当他看到考中的兴高采烈,没考中的也拿回了着自己的银子时,他一下子疯了,跑到省城的大街上到处狂奔又哭又笑。省里的学官害怕闹出什么乱子,便叫衙役把他强行送回家里。他的父亲听到儿子又未考中而且还被骗了五百两银子,立刻就病倒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呜呼哀哉了。他是我们家族在喀喇沁左翼旗定居后死的第一个人。                                                                                                      

  父亲死的时候,肖久礼还疯着。他的疯病在几个月后的一天突然好了。病好后,他在父亲的坟前跪了几天。肖久礼的爷爷把肖久礼的父亲临终唯一的遗言告诉给他:           “病好了还要去考!”                                                                                      

  于是肖久礼整日钻在书房里拼命地读书。他变得沉默寡言变得忧郁变得迟滞,在别人的眼里他似乎痴呆了。最明显有力的证据是谁跟他说话,他得看谁半天才“嗯啊”两声。再问他,他就会茫然地说:“汝何言?”                                                                                         久而久之人们都叫他痴秀才                                                                             

  他的爷爷在这一年也死了,维系了几十年的大家庭顷刻间土崩瓦解。肖久礼的的兄弟们责无旁贷地供养着他读书。可是他的嫂子和弟媳可没有那么深明大义,多次在自己的丈夫耳边说三道四。久而久之,男人也觉得白白地养着一个前程未卜的大男人实在是一件不太聪明的事情。于是他们分了家。两兄一弟对肖久礼还算是讲究一母同胞的情谊,没过分地欺骗一个对世故一窍不通的书呆子,分给了他二十亩山坡地九亩平地。家里只有两座院子三栋房子,他的两位哥哥一位弟弟各占了一栋,他只能住在破败不堪的场屋里。肖久礼对自己尴尬艰难的处境居然毫不在意,躺在场屋里的一张春凳上望着从房顶漏出来的星星高声吟诵“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声音洪亮,在静夜里传出去很远,村里人几乎都听到了。                         

  他的一位嫡亲叔叔一妻一妾生有十二个儿子,把自家的一座闲置的房子借给了他。为感激叔叔为自己提供了栖身之地,他将自己的二十几亩地全都交给叔叔家人去种只收很少的一点儿地租,刚好够他一年吃用的。其实这正是他的叔叔所希望的。                                          人们更叫他痴秀才了。                                                                                           

  正当肖久礼头悬梁锥刺股冲刺自己的第三次举人考试时,大清朝却突然废除了科举考试制度,所谓突然只是针对像肖久礼这样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书呆子而言。他知道这个消息是在大清朝宣布废举九个月后,离例行的举人考试还有一个半月的时间。肖久礼什么都不记得,连春节的日子都记不得,直到听见满村的鞭炮声才想起过年的事情,此时他什么年货都没有,几次都是房东叔叔招待他吃年夜饭。他唯独记得三年一次举人考试的事情。但是他没有盘缠。正在着急的时候,叔叔主动走过来和他商量,愿意借给他钱,条件是以他的土地作抵押。他想都没想就答应了。于是他用二十九亩地作抵押借了五十两银子,还有一匹马。他置了一身全新的衣服,新剃了了头,骑在一匹还算高大的马上。从村子里出发的那天,族里人说:“真精神,多少年没看见了!”肖久礼首先要去七十里以外的的一个村子寻找自己的同案,每次都是两人结伴而行。时间很充裕,他走的从容不迫。人们看到一副这样的情景:在乡村的小路上,一匹马慢慢地悠闲自在地走着,时而还啃着路边的青草。骑在马上的人根本不管马怎么走,只顾自己摇头晃脑地高声吟诵:“维之天命,於穆不已......       待人马走进,人们不禁暗自喝彩:骑在马上的中年人太俊俏飘逸了。来到同案家,他才从同案口里知道直到皇帝不再开科取士的事情。开始他还以为同案在开他的玩笑,直到同案拿出官府的邸报他才不得不相信,一下子瘫坐在了地上。他悲伤他失落他绝望他愤怒    ......他百思不得其解。肖久礼在一个乡村小店滞留了十九天,每天都喝的酩酊大醉。十九天后,他不喝酒了,在旅店门口仰脸向天看了好一阵,突然长叹一声说:“呜呼,大清国国将不国了。自古‘文能安邦,武能定国’,不取士,奚以治国?呜呼哀哉!”                                                      

  肖久礼丧魂失魄地回到村里。现在他真正是房无一间地无一垄衣袋里没有半文钱,更要命的是他没了希望。回到村里的第一顿饭是在房东叔叔家里吃的。饭吃到一半他要喝酒。他的叔叔给他温了一壶酒,他几口吸干还要。他叔叔给他温了两壶酒他很快又喝干了,然后哭了起来,先是悄然泪下再是呜咽有声最后嚎啕大哭。他的叔叔听得不耐烦喝道:“哭什么哭,不考举人就活不下去了,他妈的没出息!”肖久礼渐渐不哭了,还要喝酒。叔叔叹了口气又给了他一壶。喝着酒,他的叔叔对他说:“既是皇帝不用读书人了,那就安分守己地做一个庄稼人吧。明个你跟我去干活。”他点头答应着。其实他根本就没听见叔叔说什么,所以到了第二天早晨叔叔招呼他下地时,他吃惊地瞪大了近视眼,用十分狐疑的眼光看着叔叔很大一会儿,然后说:“我是个读书人啊,怎么能......”他的叔伯兄弟对父亲说:“就他,让他去干活?他能干什么,耪地还不得把苗耪了。”     叔叔愣住了。一会说:“那也不能就呆着呀,总的干点儿啥事养活自己呀......你开个馆吧,好歹能挣几个铜钱养活肚子。”                                                                        

  肖久礼就在叔叔家的房子里开起了塾馆,教着十几个二十几个七长八短的学生识字算数,所收的束脩一半交给叔叔当做房租一半自用,饭还在叔叔家里吃,要交伙食费。交完伙食费,钱就所剩无几了。他全拿去喝酒。除了喝酒,他已经没有任何其他的乐趣。他不在乎吃也不在乎穿,更不在乎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和态度。有了酒他就是神仙。喝醉了酒,他就哭就唱就疯疯癫癫地漫山遍野乱跑。他的头发蓬乱,衣服赃物不堪,鞋子露着数个大洞,黢黑的脚趾和脚跟都很张扬地在外面享受着自由。有时候族里的女人实在看不下去了还得强迫他把破乱不堪的衣服脱下来替他补一补缝一缝。有个蒙古人看到他在冬天还穿着几乎要零碎的夹鞋,就送给他一双半旧的靴子。这双靴子成了他唯一的鞋,即便是在炎热的夏天他也穿着,每次脱下来都能倒出一洼汗水。人们提到他是都叫他痴秀才或者干脆就叫他“痴”。鄙夷不屑说在嘴上挂在脸上。就连他的学生们也对他没有什么特别的敬意,时常捉弄他。他对这一切都毫不在意。好在周围十里八村只有他有资格做教书先生,他用不着担心失业的问题                                                                                                                    

                                                          2

  

  邻村周世友来找他写状子。周世友家的祖坟已经在巴拉山的一隅存在了几十年,似乎没有人怀疑那里不是他祖先的窀穸地。可是,几个月前,姜杖子姜老八来争这块不足一分的山麓地了,说这块地是当年自己的爷爷借给周世友的父亲暂时安葬周世友的爷爷的。那时周世友的爷爷一家人刚从山东来到这里还没挣下属于自己的土地,现在周世友有地了,理应把他爷爷和父亲的两座坟迁走,把那块地还给他。周世友问姜老八可有什么物证。姜老八坦言没有任何物证,那时候谁都不会写字哪里来的物证。但有证人,凡是上了一点儿年纪的人都知道有这么一回事儿。开始,周世友就觉得姜老八说的话大概是对的,因为他知道在几十年前自己爷爷死的时候自己家的确没有土地,极有可能会去暂借别人的土地让死者入土为安。而且,那块坟莹地也离家较远,逢年过节去上坟烧纸也颇为不便。周世友就想答应姜老八的要求。可是他的老婆却又咳嗽又跺脚不让他说话。周世友的老婆是个心窍剔透的女人,周世友大事小事都听女人的。周世友只得说:“这事你容我琢磨几天。”姜老八走后,周世友的老婆对丈夫说:“这里面肯定有事儿。都几十年了没来往回要,怎么就突然想起这件事儿了。锅台疙瘩大点儿的地方也值得来回跑一回腿,他姜老八闲着没事儿啊。谁不知道姜老八不是那种小肚鸡肠的人,怎么就冷不丁儿地小气起来了呢?这里肯定有啥事儿就是了。当家的,你得去打听打听,看看到底有啥事。”听了老婆的话,周世友出去走了一圈,果然打听到了姜老八往回要那块坟茔地的真正目的,原来一位资深的风水先生对姜老八说那块地是一块风水宝地的正穴,谁家的祖先埋在那里,后代子孙中会出现一位至少二品的大官。           “你看看,你看看,我就说这里有事儿吗。”周世友的老婆得意地说,“当家的,咱可坚决不能给他!”                                                                 

  周世友郑重地点点头。                                                                                           

  姜老八第二次到周世友家就不像第一次那样和颜悦色的了,言语之间已经透漏出周世友家做事不厚道的意思。第三次姜老八是来下最后通牒的,说如果一个月内周世友再不迁坟,就把他告到官府里去。周世友有些惶恐不安了,对老婆说:                                     “要不咱就迁了坟吧。”                                                                                  

  他的老婆一口啐在他的脸上:“你个脓包软蛋,几句话就把你给吓倒了,挺着,看他能把谁咋样!”一个月里姜老八没露面,调解斡旋的人却使周世友家门庭若市,这些人都是乡间有名的能言善辩之士,向来都是在民间调解纠纷的。他们坐在周世友家的炕上,拿出一副公正的面孔,说周世友应该把坟茔地还给人家,因为当年借地的事是无可争辩的事实,上了岁数的人都知道这回事。还因为一旦打起官司来,不但伤了感情被人议论而且还会靡费时日钱财,因为一块坟茔地弄的邻里不睦名声狼藉浪费钱财时日,这很不划算......可是不管说客们如何鼓动如簧的巧舌,周世友的老婆就是紧闭着嘴巴一声不吭,周世友也就不敢答应任何事情。                                                                      

  于是姜老八一纸诉状把周世友告到了凌源县县衙。                            

  接到传唤文书拿了二百铜钱打发了衙役,周世友的老婆才有些惊慌起来,左想右想没有主意,忽然想起娘家有个读书人肖久礼,虽然痴虽然穷困潦倒但毕竟是读书人,知道这官司怎么打,于是便和丈夫一起回到娘家。回到娘家说起打官司一事,周世友的老丈人,也就是我高祖的的弟弟,态度居然和女儿一样,说可以让出三十亩地但绝不能让出那一块坟茔地去。于是我那位高祖的弟弟备了四大碗的酒宴请来肖久礼。肖久礼一身褴褛地被我的那位叔伯高祖拉到家里,受到了虚伪的热情的招待。肖久礼很久没有受到如此高规格的礼遇一时受宠若惊不知所措。族叔看出了他的窘迫说:“大侄子你就尽管吃尽管喝千万别客气。”     肖久礼说:“自古无功不受禄,尊叔有何事尽管吩咐,微侄敢不受命乎?”眼睛看着酒菜,手却不动。我的那位叔伯高祖知道肖久礼的痴呆脾气,说:“这不是吗,你妹夫家摊上了官司,你是读书人,知道的事情多,把你请来就是想让你给看看,这官司怎么打。”  

  肖久礼问明了事情的原委。心灰意冷的肖久礼已经不关心什么俗务了,可是他经不起一桌子酒菜的诱惑。他已经十几天没有酒喝几个月没见荤腥了。他很清楚叔叔家里人每天送到他的房里的是和他们自己不一样的饭菜,可是他装糊涂。在他的痴呆糊涂的外表下装着一颗看开世态的心,既然世态应该是这样的,他就不生气也不去计较。他的心意已经灰懒到甚至连自己的起码权益也不愿意去保护的地步了。但是别人却由此更认为他痴更不把他当做一回事,做起事来往往变本加厉,好几次几顿都没把饭菜给他送过来。他也不去说。他懒得去说,宁愿饿着。吃完酒饭,肖久礼让人去自己的住处拿来自己的秃笔和纸坐在炕上就着饭桌仅用了半个小时就写出了洋洋洒洒上千字的文章,文章避开谁是那块坟茔地的合理主人的问题不谈,而是从“慎终追远则民德归厚矣”一句生发出去,指出“孝乃家之基国之本”,人应该有敬畏之心,敬天敬地敬祖宗,迁坟动骨乃是对祖宗的大不敬,有违孝之基本。又以“老我老以及人之老,幼我幼以及人之幼”指出姜家不仅应该敬畏自己的祖先也应该敬畏他人的祖先的道理。最后说“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扶天下人敬其所敬,孝为先也。孝乃人之修身第一功也。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云云......写完文章,肖久礼习惯性地将笔向地上一掷说:“你们就拿着此文去见县太爷,如果那县太爷是个通晓事理的官,就一定会判你们赢!”     

  周世友怀里揣着那篇文章满腹狐疑地去打官司。姜老八带着七八位证人以为自己有理有据又有礼,这官司非赢不可。本来县太老爷收了姜老八托人送来的二十两银子人家又有理有据,是想判决姜老八胜诉的。可是当他读了那篇文章后竟然一改初衷,把坟茔地判给了周世友。但是周世友得拿出二两银子付给姜老八。事后县令把二十两银子退了回去。赢了官司的周世友提了酒肉背着五百个铜钱来感谢肖久礼。这件事又一次让人们对肖久礼刮目相看,也让肖久礼找回了一点儿自信,觉得自己还不是百无一用,自己应该稍微振作起来,于是,他用周世友送给自己的五百铜钱置了两身新衣服还有长衫,两双新鞋,打扮起来颇像一个读书人一个教书先生了,教书也努力起来对学生也严格起来。人们看到他的变化就有更多的家长把自己的孩子送到他的书塾,学生一度达到四十多人以至于人满为患。叔叔家的房子小,装不下这么多的学生,肖久礼便另外找了一个大房子,所收的束脩也不再交给别人管理。为此叔叔很不高兴但又无可奈何。学生多了收入多了,他的生活逐渐好了起来。                                                                             

  肖久礼在乡里名望日重。                                                                                 

  县太爷对肖久礼的文章赞叹不已,认为作者实在是个经天纬地之才,就有了结交来往的意思,而且还想把他收为己用。可是政务忙又加上忙着花天酒地地享受,求贤访才的事就一拖再拖,直到上司批下文来让他重新审理姜周两家为争坟茔地案他也没成行。                  县太爷开始的时候,还很疑惑,一个小小的争坟茔地的案子怎么会惊动了上司,为此他专门去拜见上司,上司告诉他,事情牵涉到了洋教。                                                                                                                              

  离肖杖子村十几里,有一个由八户天主教徒组成的小村子。村里还有一所很小的讲经堂。人们把这个村子叫做洋教营子。几年前,一个法国传教士在那里买了二百多亩熟地和荒地招来几户无地少地的农民耕种开垦,只象征性地收一点儿地租,条件是他们必须入教。中国老百姓也是讲究实际的,只要有地种管他让信什么教呢。还有很多的无地少地的人家希望加入天主教呢。但是旗王府却不准任何人把地卖给天主教了。法国传教士第一次买地的时候是让一个中国人出面的,旗王府的管家上了当受了骗还被王爷训斥了一顿,以后就格外注意,法国传教士想故伎重演已经很难。                                                            

  姜老八输了官司心里很不平。洋教营子的一个人找到他说:“我要是帮你扳回官司,你打算怎么报答我?”                                                      

  “给你十贯钱!”姜老八说。                                                                    

 “不用给我钱,你入教就中。”洋教徒说。                                          

  “你们那个什么教真有这么大的本事,连县太爷都听你们的?”姜老八说。                  “连朝廷都得听!”洋教徒说。洋教村的人几乎无偿地种着人家的地,除了信奉天主教还有发展新教徒的任务,可是几年间他们一个教徒也没发展进来,这让法国传教士很不高兴。中国百姓敬天敬地敬佛敬道敬祖宗,信仰已经根深蒂固,不给他很大的实惠,谁会背叛祖宗加入洋教。在中国百姓的眼里,洋教就是邪教,入了洋教的人都有点儿邪魔鬼祟。           “你等着就是!”洋教徒很有信心地说,“不过,咱可说定了,官司扳过来你一定得入教,说话不能不算数!”                                          

“中,只要官司扳过来,入啥都中!”姜老八说。                                     

  半个月后,法国传教士来洋教村讲经。那位洋教徒就把姜老八引见给传教士,传教士一口答应了帮姜老八扳回官司。法国传教士把官司报到北京总教堂,北京总教堂就向朝廷施加压力。为了讨好洋人,朝廷什么奴颜婢膝的事都做了,何况一个小小的无关紧要的为争坟茔地的案子。于是朝廷便郑重其事地下文书一级一级地批下来令凌源县令改判。                     “妈的,荒唐!”县令骂道。骂归骂,朝廷的旨意却不敢违抗。于是,县令不得不重新发签传来当事人重审改判,却不派衙役监督执行。       

  肖久礼听说案子改判了,始作俑者居然是洋教,长叹了一声说:       

  “大清国啊,真的国将不国了    。”                                                                                                                                                                                                                                         

                                                                        3                                                                                  

  一个夏日的傍晚,肖久礼在村边的小河边散步。在天气宜人的时候,秀才总会在放学后到村外去散步。他低着头背着手慢慢地踱着步子,口里念念有词地构思着诗文。他已经写了几十篇文章几百首诗,他自信这些诗文全是传世的不朽之作。他正在攒着铜钱,等银钱足够了,就到城里找一家书铺把自己的大作刊刻出来。                                       

  夕阳的余晖中,一男一女从大路上向村子走来。他们走得很急,仿佛有什么要紧事要办。等他们走近,肖久礼看清是一个面容矍铄的老人和一位风姿绰约的中年妇女。两人在肖久礼面前站住。           

  “请问先生,这里是什么村子?”老年男人问。                         

  “肖杖子。”肖文礼老老实实地回答。                                               

   “看样子,你是个教书先生。莫非你就是肖久礼先生。”那人说。     

  “正是鄙人,胡乱教几个童子聊以自养耳。”肖久礼说。他很惊讶也很狐疑,两位陌生人怎么会知道自己的名字。“二位贵客欲何往?”他问道。                                                        “我们就是来找先生的,幸运啊,没费周折就遇见了您。先生您的一位同乡同案李季伦在我们县上做师爷,是我们的副坛主,就是他介绍我们到你这里来的。”老人说。                   “啊,原来季伦兄在贵县处,和两位贵客是朋友。既如此,就请二位到寒舍一聚。”肖久礼邀请道。                                                          

 “那就给先生家添麻烦了。”老人说。                                                   

  肖久礼领着一男一女向家里走。一路交谈中肖久礼知道了老人名叫隋林,女人名叫隋英,他们是父女俩。他们家在河北。父女两人都是义和拳,是奉了大师兄的旨意来传教的。肖久礼也听说过义和拳的事情,但仅仅是听说了名字而已,其他一概不知。回到家里,肖久礼拿出仅有的一块腊肉招待客人。中年女人不顾旅途劳累挽起袖子就下了厨房,洗菜淘米做饭炒菜手脚干净利索。一会的功夫,几盘菜一盆饭就热气腾腾地端到桌上来了。肖文礼已经很久不喝酒了,但有了客人没有酒便显得不热情好客不厚道。好在肖久礼珍藏着几瓶不错的酒。老人是个豪爽的人,酒量也不错。两人喝着酒,老人便向肖久礼说起义和拳的事情,说太后老佛爷暗地里是支持义和拳的,官府也不限制,因为义和拳的口号是扶清灭洋,和朝廷是站在一起的。肖久礼就问扶清怎么个扶法灭洋怎么个灭法。隋林说:“做法就是设坛学拳,把男人和女人都组织起来,男人叫做义和拳,未出嫁的姑娘叫做红灯照,出嫁的女人叫做蓝灯照,成了就攻打洋教堂。把那些洋人都撵走,让那些信教的中国人都离教。”                                                                        

  “善哉,善哉!”肖久礼忍不住地拍掌叫道。他的话让中年女人忍不住地吃吃笑了起来。                                                                                         

  

  “有什么笑的,这‘善哉’就是好的意思,这你也不懂。”老人也笑着说。中年女人不笑了。                                                                                  

  肖久礼稍稍红了脸,说:“这洋教是到了应该驱逐的时候了!”他把周世友打官司赢而复输的事情说了一遍,然后说:“这洋教竟然把持官府,长此以往,大清国国将不国啊!”        “他们岂止是把持官府,他们还有更大的阴谋,他们是想灭掉大清国!”隋林说。            “看鄙人行吗,入你们教?”肖久礼问。                                          

   “怎么不行。”隋林说,“教里需要读书人,先生又是有名的秀才有名的先生,在四乡有名望,我想推举你做坛主,我呢,给你们做武术教师。粗路旳武艺我还是会两套的,我女儿也是。”                          

  “区区只是粗识几个文字,手无缚鸡之力,何德何能去做坛主,这事万万不可!”肖久礼推辞道。                                                                    

  “凭借先生的名望,肯定能号令乡里。先生想一想,还有谁的名望会超过您吗?先生不必推辞了,为了扶清灭洋的大事,您就应下这事,我会鼎力相助的。”隋林说。                肖久礼答应了。                                                                                                      

  喝过酒吃过饭,肖久礼写了几十份告示。第二天一早他就去找周世友让他去张贴告示。肖久礼对他说只要驱逐了洋教,他的官司还能再扳回来。周世友听了这话,马上就精神倍增,立刻吩咐老婆熬浆糊。他骑着毛驴跑了一天把告示贴到了二十几里地之外的村子。                     

  肖久礼去了王爷府。他的同窗徐长春是王爷府的管家。自从在王爷府的家塾肄业,肖久礼就没再回过王爷府。在王爷府他度过了少年和青年的美好时光,他学业出类拔萃,连王爷都对他青眼相加,各方面都给予特别的照顾。如今自己一事无成几乎潦倒落魄,自己也觉得不堪去见故人,于是他在王爷府的大门前他踌躇起来。就在他在王爷府门前逡巡的时候,一个面白无须身体微胖的人,昂昂扬扬地从院子里走出来,身后跟着几个奴仆打扮的人。那人看见肖久礼,微微愣了一下,叫道:                                                                                 “莫非是克己兄吗!”                                                                                      

  “正是鄙人,你是......”肖久礼说。                                                                

  “我是长春啊。哈哈,克己兄,好久不见,你也不来见见老同窗。”徐长春抓住肖久礼的双臂使劲地摇着。                                                      

 “说来惭愧,落魄潦倒,羞见故人啊。”肖久礼直言不讳地说。徐长春拉着肖久礼的手把他拉进王府的院子,拉进自己的房间。那是一进相当讲究的屋子,外屋是客厅里屋是卧房,家具用品都相当精致。仆人沏上茶来。徐长春吩咐厨房赶紧做菜做饭。不一会儿,六盘菜肴一瓶花雕酒还有各种各样的点心就端进了屋子摆了满满的一桌子。       

  “今天,咱兄弟俩一醉方休,我什么事都不干,就陪你喝酒。”徐长春说。                   “我来可不是饮酒清谈的,是有大事相商的。”肖久礼说。     

   “我知道我知道。”徐长春说,“什么大事,也得喝完酒吃完饭再说。”                          肖久礼只好和徐长春喝起了酒。他们从中午一直喝到晚上,一边喝一边谈论着些世事的变迁。                                                                          

 “克己兄还是那么愤世嫉俗慷慨激昂啊。”徐长春赞叹说。           

  “一介穷书生于世无用啊。”肖久礼说,“现在我可以说了吧?”       

  “你说你说,只要小弟能办的到的,一定无不听命。”                       

  “我想立坛兴教扶清灭洋,可是资金用度缺乏,想请王府帮助一二。”肖久礼说,“如今洋教猖獗,把持官府蛊惑百姓,占我土地灭我祖宗,长此以往民将昏聩政将紊乱,大清国国将不国了。”         

  

  “此事是大事也是好事。”徐长春说,“兴教扶国,早该如此。可是动用大笔钱粮,这得王爷首肯。”                                                          

   “我们就去见王爷。”肖久礼说,“王爷在大是大非的问题上,是明了的。”                     他们去见王爷。王爷听了肖久礼的计划,立刻说:“王府支持你,妈拉个巴子的洋教是该整治整治了,太他妈的杨兴了。王府给你们两仓粮食。两仓粮食,够用了吧。不够再给。徐管家,以后这事儿就你说了算。还有,王府里的兵勇你们也可以随时调遣。”                   拳坛很快就立起来了。设坛的那一天,几十里以外的人都来了。王府的兵丁也来维持秩序。村里街上并排埋了二十几口大锅做饭煮菜。小米干饭猪肉炖粉条子随意吃。肖杖子村里村外热闹非凡。坛主肖久礼宣布任命隋林和隋英为男女武术教练,徐长春为兵马大元帅。又任命了东南西北中五路分头领,设立分坛申明纪律习学拳术习演阵法,打制刀枪制造柳木跑。青年男女早晨起来就在村口集合一起列队练习拳术,喊声震天响。夜晚,小姑娘们提着一溜红灯笼夤夜游行,景象煞是好看......乱乱哄哄闹了一个多月。县令不放心,亲自来考察,见到处张贴着标语,上面写着“扶清灭洋”,“驱逐鞑虏,恢复中华”等字样,字体笔迹遒劲有力。县令还特意与隋林与肖久礼长谈了整整一个下午,最后拿出一百两纹银算作对义和拳的资助。                            

  一天,义和拳会众突然接到坛主的传贴命令:所有会众务必于七月七日携带武器到总坛集合。七月七日天还未亮,就有几千人集合在肖杖子村里村外。人数众多,把村庄附近的庄稼践踏的狼藉一片。设立总坛的时候安下的锅灶还未拆,人们刷干净大铁锅上的锈迹,点火做了几十锅饭菜。所有人都吃过饭时已经是上午十点多钟。坛主发布了命令,所有会众兵分两路,一小路人马由大元帅徐长春率领去荡平洋教村,一路由自己亲自率领去攻打松树嘴子大教堂。比较而言,荡平洋教村很容易,那里没有高墙壁垒,而攻打松树嘴子教堂则是很艰难的,因为哪里有高两丈宽两米的围墙,围墙外还有一条几米深的壕沟。徐长春不愿意去做荡平洋教村的小事,他坚持要去攻打松树嘴子大教堂,和坛主肖久礼争竞起来。最后肖久礼做出让步,自己率领小队人马去荡平洋教村,徐长春和隋林隋英带领大队人马去攻打松树嘴子大教堂。肖久礼带领几百男男女女老老少少的会众骑着马骑着驴骑着骡子也有步行的一路浩浩荡荡吵吵嚷嚷地向洋教村进发。队伍的前面,两个肖姓的青年抬着白大寡妇的木头雕像。白大寡妇已经被义和团开发为灭洋的象征。其实,在几年前,有人就传说白大寡妇已经成了神,是专门杀洋人的神。白大寡妇的雕像十分夸张地再现了她临刑前的模样,一身大红的衣服,头上插满了“鲜花”。只是她的面貌更加凶恶狰狞,手里还多了一根大铁棒。人们说,洋人见了白大寡妇的雕像就会吓得魂飞魄散。                                                                    一路上人们议论着该怎么样荡平那个可恶的洋教村。有人提议一把火把它烧做白地,还有人说抢了他们的粮食财物。肖久礼说,咱们可不能胡来,咱们反的是洋教,不是中国的老百姓,对入教的老百姓,只要他们愿意退出洋教,就还是好老百姓,就是咱们的好乡邻,房子得给他们留着,财物也不能抢。可是到了地方,肖久礼就控制不住局面了。听到风声的教民们早已跑得无影无踪了。找不到人,义和拳会众觉得火气和力气都无处发泄,一把火烧了讲经堂,讲经堂噼里啪啦燃烧倒塌的时候,有人偷偷地把民房也点着了火。已经十几天没下雨,天干物燥,草房一经火就立刻熊熊地燃烧起来。炎炎的天气和烈烈的火焰让人们疯狂起来,他们把所有的房子都点着了,根本就不顾肖久礼的制止。整个村子变成了一片火海,灼热把人逼出了村子。半个小时内,八户人家的几十间房子就化作了一片冒着青烟的废墟。教民们欢呼雀跃,肖久礼眉头紧皱唏嘘不已。                                                            

  烧完洋教村,肖久礼带领着人马驴骡赶往松树嘴子大教堂,傍晚时才到地方。                                                                                                                

  几千义和拳民把教堂团团地围住,刀枪林立,鼓噪声震天撼地。十几门柳木炮装药实弹,炮口威风凛凛地对着教堂的大门。可是,徐长春隋林却不敢命令开炮,因为教堂宽两米的墙上居然蹲着几十个年轻的修女,只穿着短裤胸衣。她们在墙下就被教士们强行扒掉了衣服,被逼着爬上墙。她们爬上墙后,梯子就被撤掉了。她们只有蜷缩着身子战战兢兢地蹲在墙上。她们在墙上,隋林就不敢下令开炮,柳木炮是那种火药和铁沙子铁渣子混在一起的原始火炮,只能直射而且杀伤面积很大,柳木炮一响,墙上的修女就会被打成筛子。修女们都是附近村庄里的姑娘,她们的父母兄嫂也都是教民,可是义和拳一逼,他们就立刻宣布退出天主教了。既然退出了天主教,就是中国的良民,就应该是义和拳保护的对象,徐长春隋林怎么能够随便向他们的女儿姐妹开炮呢。何况他们都有意地站在徐长春隋林的不远处,用哀求和威胁的眼神看着两人。有人大吵大叫,管他什么修女不修女,架炮轰就是,轰死了活该,谁让她们去做修女了,谁让她们把自己鲜活清白的身子献给上帝献给洋教士了。做了修女的女人早就被他妈的洋人祸害了,还有资格说是中国人的兄弟姐妹。可是,徐长春坚决不同意,隋林也有些犹豫,后赶到的肖久礼更反对。                                                     

  徐长春决定带领旗兵和几百强壮的义和拳拳民对教堂发起强攻。旗兵们头戴盔身着甲全副武装。拳民们往身上抹朱砂喝雄黄酒,新任命的法师,据说法术通天的一位道士,在一旁装腔作势地做着法。据说如此便可以刀枪不入。徐长春一声令下,几百名旗兵和拳民呐喊着冲向教堂大门。一排密集的砂弹突然从墙上射了下来,几个冲在最前面的旗兵中弹受伤倒在地上,后面的旗兵和义和拳掉头往回跑,丢下几个受伤者在地上翻滚惨嚎不已。隋林命令几个贴身的弟子拼命将受伤者抢了回来,抢救伤者的过程中又有两个人受了伤。义和拳民们怨恨起来,说肖久礼隋林骗人,抹朱砂喝雄黄酒做法也不能让人刀枪不入啊!                                                                                                                              

  开炮不行,进攻受挫,义和拳只得把教堂紧紧围着。围了两天两夜,义和拳毫无作为。会众们疲惫不堪,一些会众的气势已经泄了,又惦念着家里,便悄悄地离开回了家。人数越来越少,最后只有不足一千人的中坚力量和闲汉还在坚持着鼓噪着。闲汉们都是一些乡里的无赖,平常日子就干一些偷鸡摸狗爬墙上树的事情,现在有乱可乘,如何能约束得住自己的心和手脚。附近的村民屡屡来找隋林徐长春肖久礼告状,说拳民偷了他们的鸡偷了他们的鸭偷了他们的杏子偷了他们的梨......还有个寡妇大哭大叫着说有个家伙半夜撬开了她家的屋门......                                                                                                                             

  隋林隋英肖久礼徐长春见攻打教堂最好的时机已经失去,便下令撤退了。                                                                                                                              

  拳民撤退后,教堂里的主教派出一个中国教徒到县里去见县令,要求县令派兵保护教堂教民并镇压那些冒犯了教会的拳民。县令说:“荒唐,你们是教他们也是教,都是教民,两个教发生了矛盾打了起来,你说我偏向谁去?”说完就把那位天主教徒赶出了县衙大堂。然后派一个信得过的衙役去给隋林徐长春肖久礼送去口信说洋教一定不会善罢甘休,要他们警醒些。                                                                          

  隋林徐长春肖久礼回到总坛后分析总结了行动失败的原因,觉得自己低估了洋教士们的卑鄙和狡猾,也过高地估计了会众的热情和纪律。他们决定建立一支人数不低于三百的常备军,以后再逐渐地扩大队伍。要把队伍训练成一支具有坚决的纪律性一支招之能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无往不前的队伍;他们还决定让修道院里的修女的家人们想法把修女们弄回家,即便手段强硬一些也在所不顾。隋林还派出几十名探子探听教堂的消息。隋林认为教堂一定不会任由义和拳发展壮大最后攻进教堂,一定会想尽各种办法来对付义和拳。                                

  隋林的估计很准确,教会在向官府申请镇压义和拳遭到推诿后便花了五百两金子请来了沙俄老毛子的洋枪兵。洋枪兵是骑兵,他们不愿意在青纱帐里和敌人作战,因为他们曾经吃过亏。但是他们的首领贪图钱财而且首领认为几个闹事的中国老百姓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洋枪兵根本不用和他们真正作战,只须乒乒乓乓放上几枪他们就会作鸟兽散。俄国兵的首领把自己的这种想法全部灌输给他的部下。俄国洋枪兵历来狂傲,因为他们常常被一些英国人法国人甚至是中国人重金雇去打仗,几乎是战无不胜的,他们不相信几个中国老百姓还会对他们产生怎样的威胁。尽管如此,还是有几个俄国兵小头目认为应该谨慎些,即使要打也要等到秋天以后青纱帐消失了再打。可是雇主报复和镇压义和拳心切,头领既许以重赏又以势压人,几百俄国兵无奈只得远征热东。他们骑着高头大马,只穿着短裤背心,一只手扶着枪一只手掐着酒囊,一边走一边喝,几乎全都喝得酩酊大醉,在马上前仰后合东摇西晃。在他们看来,路上是没有任何危险的,几个中国的小老百姓绝对不会主动出击他们。他们没有这个胆量也没有这个智慧。                                                                                                      可是他们就遇上既有这样的胆量也有这样的智慧的人。隋林派出去的侦探都是机灵的人,至少有一半的侦探打听到了教堂雇佣沙俄兵来清剿义和拳的情报。所有人的情报汇集到一起让隋林肖久礼徐长春对沙俄兵的习性和行动了如指掌,因而制定出了在半路伏击沙俄兵的作战方案。这完全出于沙俄兵的意料,因而被打撒了个措手不及,几乎全军覆灭。伏击地点在义和拳活动地区中心地带一百里地以外的一个起起伏伏的丘陵地带,地名叫做八里地梁。丘陵上长满了矮树和荆棘。那里不适于骑兵作战,而沙俄骑兵离了战马几乎就是一头头的笨熊。                                                                                                                              接近中午的时候,沙俄兵进入了义和拳设置的伏击圈。正午的太阳火辣辣地炙烤着大地,没有一丝风,热得像个蒸笼。沙俄兵们几乎赤裸着身体,衣服放在背囊里,枪横在马背上,一只手握着战刀,一只手握着酒瓶,不停地喝着酒,仿佛喝酒能驱逐炎热似的。他们身上脸上热汗长流,胯下的马也浑身湿透。沙俄兵们极想停下来休息一下,可是,指挥官知道他们在这种地方停留的危险,催促着士兵不停地前进。他告诉士兵们,只要走出这片丘陵,到平原地区有树木有阴凉的地方他们就休息。                                                                          突然想起了急促的刺耳的铜锣声。沙俄兵们勒住马惊慌四顾。接着响起了轰轰隆隆的火炮响声,十几团大火球带着浓浓的尾烟带着刺耳骇人的啸叫凌空向他们飞来。烟雾笼罩住了沙俄兵,在一片人嘶马鸣惨叫声里,几十个沙俄兵跌落在地上,在地上翻滚嚎叫。他们赤裸的身子几乎被打烂了。马凄惨地嘶鸣着带着浑身的血在矮树荆棘中狂奔。沙俄兵训练有素久经沙场,在片刻的惊慌失措后,他们马上组织好战斗队形,并马上装药实弹。就在他们准备作战的时候,无数的中国人,赤裸着臂膀,挥舞着大刀长矛从四面八方向他们冲杀过来。还没等沙俄兵放响一枪,中国人已经冲杀到他们面前。沙俄兵只好用马刀仓促应战。尽管他们能够熟练地使用马刀有娴熟的劈刺技术,可是矮树和荆棘妨碍了战马的行动,炎热和酒精晕涨了他们的脑袋滞笨了他们的身体,大刀的沉重长矛的长度使马刀的短处毕现。两军刚一接触,沙俄兵就被杀的人仰马翻,纷纷后退。汹涌而来的中国人把沙俄兵团团围住,几个人对付一个处在外围的沙俄兵马,有的用长矛捅马,有的刺人。喊杀声惨叫声马嘶声,在明亮的天光和灼人的炎热里格外刺耳。包围圈越来越小,沙俄兵马拥挤在一起,自相践踏,乱成一团。沙俄兵头目被裹在人马堆中,声嘶力竭地命令着他的士兵集中力量向同一方向突出中国人的包围圈。可是士兵们没有办法执行他的命令。最后沙俄兵头目向自己的亲兵发出了一条残酷的命令,从自己的士兵堆里砍杀出一条血路来。沙俄兵头目和他的亲兵是不喝酒的,所以还保持着头脑的清醒和战斗力的强悍。他们从自己人的层层包围中摆脱出来立刻就对义和拳的的包围圈进行猛烈的冲击。他们都算得上沙俄兵中的勇士,尽管他们的战马的行动受到了极大的阻碍,但仍旧给了义和拳以沉重的打击,十几个义和拳拳民死在他们的火枪和马刀下,还有几十人受了伤。一时间,义和拳拳民乱了阵脚义纷纷后退。沙俄兵乘机向外冲,可是冲的很慢。义和拳拳民见自己的兄弟有了重大的死伤,愤怒起来,一起呐喊着追杀沙俄兵并几次又把他们围住,沙俄兵几次拼命地冲破了包围圈。经过近一小时的激战,沙俄兵才从那片可怕的丘陵地带逃脱出来,进入了宽阔平坦的平川地带并很快找到了一条官路。骑兵一踏上官路,优势立刻显现出来。但是他们只剩下不足一百人的兵力,而且很多人身上带着伤又人困马乏已经无力再与义和拳交战了。然而,他们却有绝对优势的速度逃走,他们战马的品种非常优秀。义和拳们只有遗憾而无奈地看着那渐渐远去的烟尘。           

  义和拳大败沙俄兵,当地老百姓人心大奋欢呼雀跃。地方豪绅和百姓准备了大酒大肉犒赏义和拳。在地方豪绅特意为义和拳首领们举办的庆功晚宴上,肖久礼隋林徐长春决定乘着胜利乘着士气高昂,回师二次攻打松树嘴子教堂。第二天,义和拳们车载马驮着牺牲的兄弟的尸体和受伤的拳民,紧急行军一天半宿,回到家乡。休息了半宿后,第二天一早,几千义和拳突然又一次重重包围了松树嘴子教堂。松树嘴子教堂的教士们已经知道俄国雇佣兵惨败的消息,也猜测到义和拳会乘胜来攻打教堂,已经做好了逃离的准备,但他们无论如何也没想到义和拳会来得这样快,所以所有的教士全部被围在教堂里。这一次教堂可没有了用来抵挡柳木炮的年轻修女的裸体了。那些修女每周都会回家一次和她们的家人做短短的相聚,周六晚上回家,周日早晨回教堂。可是这一次回家后,却没有一个修女回到教堂。她们被家人强硬地留在了家里,有几个修女甚至很快就被他们的父母嫁了人。教堂里有几十个外国和中国的传教士,还有十几个死心塌地的教民。他们都感到了末日降临的惶恐。外国传教士们全都跪在基督受难像前祈祷着庇佑。可是中国的传教士和教民却对天父也挽救不了他们的命运这件事有着十分清醒的认识。他们聚集在一起,商量怎样保住自己的性命。谁都知道投降是唯一可能的保住性命的方法。这话最后是由一位教民说出来的,立即得到了所有人的认同。于是,一个教民爬上高墙,趴在墙上向义和拳喊话,说只要饶过他们的性命,他们就立刻投降,从此再不和天主教有任何瓜葛。徐长春可不是那么大度的人,他回答那个教民说,要想投降要想保住性命,他们得把外国传教士全部绑了出来。教民溜下墙去和他的同谋商量。同样,谁都知道,绑了几个外国传教士出去是他们唯一的也是最后的出路,但还是没有人愿意把这种话首先说出来。正在沉默僵持的时候,几个外国教士走进了他们的房间。                  主教说:“难道你们要做可耻的犹大吗?那样做上帝是不会饶恕你们的,你们死后得下地狱!”                                                                        

  “下不下地狱我们不知道,可是要是不绑了你们我们就得死。火烧眉毛顾眼前吧,这是我们中国人的道理。”那位爬到墙头上去的教民说。他的话无疑是一道准确无误的命令,所有的中国教士教民一起动手,一分钟内就把几个法国传教士捆了起来。几天后,几个法国传教士被义和拳砍了头。肖久礼本来不想杀他们,但是他们坚决不肯承认他们的上帝是子虚乌有的,中国的上帝才是真正存在而且应该受到天下人的共同信仰。他们的冥顽不化惹得徐长春大为恼火,没经肖久礼知道就叫几个杀猪匠像杀猪一样把几个法国传教士宰了。

         

  

         

                                                                 4

  

         很快就有很不妙的消息传来,说朝廷和义和拳弄翻了,慈禧太后下了懿旨,要官兵和洋人一起清剿义和拳。而且还有更让人惊心动魄的消息传来,说沙俄兵为了报仇已经组织了几万兵马要血洗喀喇沁左翼旗的蒙汉民众。听到消息人们先是义愤填膺,把慈禧太后大骂了一通,什么难听的话都骂出来了。接着就惶恐不安起来。隋林和肖久礼徐长春商议后,决定为了避过朝廷和洋人的锋芒,暂时宣布解散义和拳,让义和拳拳民躲到外地去。决定一宣布,整个喀喇沁旗的拳民们几乎在一夜间就跑了个精光。隋林隋英也要远避到黑龙江去,因为哪里有他们的同乡。隋林隋英劝肖久礼和徐长春随他们一起走。肖久礼说:“咱们做下了这天大的事,是对是错总得有人扛着。我不走!”

  徐长春想了想说:“不该走的是我啊,是我下令杀了那几个洋和尚的。男子汉大丈夫敢作敢当,这个时候绝不做缩头王八。克己兄你必须得走,留下我一个人什么罪过都能顶过去,况且我还有王爷关照着呢。”

 “咱俩就都留下来吧。”肖久礼说。                                              

 “何苦如此?搭进去两条性命。”徐长春说。

 “咱俩就有难同当吧。”肖久礼哈哈笑着说。                                

  隋林隋英见劝不动两人,长叹了一口气,只得罢休。那天晚上,父女两人就走了,从此再无音讯。                                                            

  就在隋林父女逃走后的第四天,凌源县县令派出了一老一弱两个衙役去捉拿肖久礼和徐长春。老衙役老得都掉光了牙,话也说不清。他还患有严重的肺病,喘气时胸腔里发出呼噜呼噜的声音,像一个疲懒的农妇在拉一只破旧的风箱。他走几步就气喘吁吁咳嗽不止。县大老爷之所以还把他留在县衙里完全是出于为人的善良,也是对他多年来尽职尽责地当差的奖励。老衙役无儿无女没有任何亲人,把他赶出县衙,就等于把他赶入死地。小衙役只有十四岁,个子又瘦又小像一只病猫,整日迷迷糊糊似乎永远也睡不够的样子。县大老爷把他招进县衙给他支一份工资,是因为他是因公牺牲的一个衙役的儿子。二百几十里的路程,两个衙役整整走了十二天。回去的路上又整整走了十四天。肖久礼和徐长春的身上没有任何的刑具,因为两人都是秀才而且还未革除功名,两个衙役就有理由不给二人上刑具。两个公差两个犯人坐在一辆破旧的牛车上,牛也老得连青草都吃不下几口,为了能让它每天能走上一二十里路,老衙役不得不每天花费几小时的时间精心伺候它。牛是县大老爷的,临来时县大老爷就让老衙役使用这条牛,而且要求务必让这条牛活着回到县衙,否则就扣罚老衙役小衙役的工资。老衙役虽老却并不糊涂,知道先大老爷这么做的原因,于是就尽可能地在路上耽误行程。老牛拉着破车慢慢地走着,发出支离破碎的声音。老衙役胸腔里的风箱呼噜呼噜地响着,小衙役歪在车上睡得迷迷糊糊,嘴角上长长地拉着涎水。肖久礼和和徐长春一路谈笑风生。只要路过一个村庄,他们就会停下旅行,找到地方上管事的要住要吃要喝。                         就在他们优哉游哉地进行旅行的时候,突然听到一个令人震惊令人悲愤令人哭笑不得的消息,一千多沙俄兵血洗了八里地梁附近的村庄,杀了无数人奸了无数女人烧了无数的房子。政府听到消息,派去了一万多兵前去救援,沙俄兵听到消息立刻就撤退了。听到消息,肖久礼徐长春黯然伤神,几天都不说话。                                                     

  到了县城,肖久礼徐长春没有被马上关进大牢,而是很周全地被安排住在客栈里。县大老爷之所以如此安排,是因为朝廷虽然下达了搜捕义和拳首犯的命令,却没有说对这些人怎么处理。此外县大老爷也敬重两人都是秀才,所以就格外照顾。朝廷的旨意在一个月以后才姗姗来迟,要求各地杀掉几个义和拳首领以给洋人一个交代平息一下洋人的怒火。              县大老爷接到层层传达下来的命令后颇踌躇了几天,最后还是师爷给他出了个绝妙的主意,于是他派出县里所有的捕快,把绑了几个外国传教士献给义和拳的中国教士和教民悉数抓到了县里,投进了监狱。几天后,所有的教士和教民都被砍了头。而肖久礼和徐长春却被秘密地释放了。徐长春和肖久礼被释放后也不知所终。做完了这件事,县大老爷就向上司递交了辞呈。

                
  
帖子已过去太久远了,不再提供回复功能,请勿尝试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