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通APP

主题: 我写致我们已经逝去的青春

  • 木愚石
楼主回复
  • 阅读:3424
  • 回复:21
  • 发表于:2013/10/28 17:01:06
  • 来自:辽宁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北票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我写致我们已经逝去的青春
    
     当我为这首六州歌头划上最后一个句号的时候,我的心里长出了一口气。虽然词作比较笨拙,但觉得一种压在我胸中多年的郁闷之气总算舒缓了一些。很长时间一直想写点什么,又不知道要写什么。又不知道写来干什么。但又时时觉得心里头沉甸甸的。就这样一直纠结着压在心里这么多年。感谢北票在线为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交流的平台。


上山下乡,是我们这一代人所经历的一件刻骨铭心的事情。那时的我们都还很年轻。那时的我只有十六岁,还是个什么都不懂没心没肺的大孩子。在学校里系统的九年制的教育还没学完的时候,被动的放弃学习来到农村,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尽管那里的农民————贫下中农实际上有很多都是文盲。从此彻底改变了我们的青春轨迹以至于人生轨迹。从此我们有了一个新的名字叫知青。这是一个庞大的群体的共同名字。

在那里,我们向他们学习到了种田的知识,也学到了吃苦耐劳的精神。但是,中国人一代一代的传承不仅仅在于学会种田,更要有知识,有文化,懂科学。吃苦耐劳是我们民族的性格不仅在农村可以学到。但是我们不分青红皂白都到这里来了。事实上,我们心理没准备好,农民心理没准备好,农村基本条件没准备好,国家政策也没准备好。一切都在一道最高指示下开始了。对主义的信仰,对领袖的爱戴使我们相信大有作为的天地里会大有作为的。没有几个人去怀疑。但是急匆匆的下去后才发现天地果然广阔,但大有作为这事儿只有经历过的我们才会刻骨铭心的懂得。

说是刻骨铭心,因为那是我们青春的经历。那时我们都那么年轻,是人生的最好时光。朝气蓬勃、思想解放、思维敏捷,身体好,学习力强。那是我们离开课堂迈向社会的第一步。在认识社会认识人生形成世界观的过程中,我们经历了艰苦的磨练;我们收获了深厚的友谊;品味了那么多的人生苦辣酸甜。这是永不磨灭的记忆。苦也记得,乐也记得。这段经历也对我们后来的人生道路产生了各种各样的影响。

那时候我们的青春自己无法做主。如果和现在我们的儿孙相比,我们十分遗憾,感叹我们没有像孩子们那样赶上好时光。感到他们是那么的幸福。而我们本可以也这样。可我们不能选择,无法选择,只有一条道路可以走。如果不去的话,那叫**很生气,后果很严重。还记得1968年10月28日,我和哥哥一起下乡时,加上65年已经下乡的姐姐我们已经有三个下乡的了。父亲送我们到车站,那真是红旗招展锣鼓喧天人山人海。在那样热烈的气氛里父亲的心里一定在流泪。当年父亲把我们弟兄拖家带口的从农村带到城里的时候,一定没想到孩子们会以这样的方式又稀里哗啦的回到了农村。

按照当时的说法,我们既是八九点钟的太阳,还肩负着解放全人类的重任。统统的到乡下劳动,还有三分之二的受苦人怎么办?后来,有机会到国外资本主义国家去了几次,才发现,我们要解放的国家比我们强大得多,那些在水深火热之中的人民比我们要富裕得多幸福得多。也真不知道老人家当时是怎么想的。

云南西双版纳橄榄坝知青数千人为求返城在中央调查组面前跪倒一片的震撼场面,感天动地,悲情万千,点燃了全国千万知青大返城的导火索。当返城愿望成真时,这次知青运动的发起者和组织者丁惠民选择了留下。他处在五味杂陈的自责之中不能自拔。知青返城实现了,但大返城给农场带来了巨大损失,他又十分内疚,他要用自已的忏悔来承担本应由历史来承担的过失。很难说他最后的决定对还是不对。

大家可以从网上去看一篇文章《橄榄坝——中国知青梦的破灭》有文字有图片。我不相信你不掉眼泪!除非你不是知青或是铁石心肠。每次看完都歔欷不已。

电视剧《北风那个吹》有一首主题歌叫《那时候》。其中第一句歌词就说:那时候的雪下得好大……;那时候的梦做得好傻……。每每听到这首歌都有种激动和着旋律在心中回荡。好像每一个音符都敲在我们的心坎上。“歌也带泪,哭也芳华,那多美呀……。”其实唱着很美,回顾很美,过程很艰苦很坎坷远远没有那么美。

我们很怀念青春的美好时光。因为我们留恋年轻。和以后的人生道路步步连滚带爬似的相比较,我们的青春很苦涩很快乐,谁都不可能忘记。我们这一代人陆陆续续离岗退休进入了老年。之前我们忙于生计,各忙各的。现在闲起来了,有时间有机会在一起听听当年的经典老歌,叙叙当年旧事,或是在一起喝喝小酒、在一起打打太极拳的时候,总是有对当年念念不忘的话题。

听到的看到的说到的几乎所有有知青经历的人都苦苦的怀旧。为什么那么多的曾经的苦难经历但是依然故我?现在有些研究知青的专家们拿出了一个外国的定理————-《斯德哥尔摩症候群》来评价知青怀旧现象。大概意思是被害者对施害者渐渐地有了好感。会同情施害者或做其他什么对施害者有利的事等等。这种屈服於暴虐的弱点,就叫“斯德哥尔摩精神症候群”。如果是这样的话,我倒觉得可能会有点。比如说我非常喜欢那时候的一些音乐、歌曲、戏剧、电影等。我有很多那时候的歌曲旋律非常优美;我宁可听杨春霞的乱云飞不愿意听梅兰芳的贵妃醉酒,特别是叫那个男不男女不女的李玉刚掐着嗓子一唱我立马起鸡皮疙瘩换频道。一曲小舞剧鱼水情我可以听的如醉如痴的,虽然它是那么遥远但是又那么熟悉。但是现在的孩子们听了说怎么都一样的调啊?

但是我们不是怀旧文革。没有文革我们不可能到乡下去接受什么再教育。现在有些人一提怀旧就和文革连上,其实大谬不然。我们实际是文革中受害最严重的一群人。因为我们失掉的是青春,是一去不返的宝贵青春。我们知青的人生被无端的转了一大圈依然宽容的怀念不怀恨。虽然没有人向我们知青道歉,至少我们知青不会向什么人道歉。总有些不是知青者,来说知青事,你们懂么!!

人生是有终点的。在有限的人生里,我们绕了很大一个圈子才走到正路的原点上来。十年的宝贵的青春年华换来满手的老茧。回头一看,浪费了学知识打基础、为以后创业成家报效祖国最宝贵的年华。以至于在人生后面的路程上,我们越走越被动,越走拉得越远。每走一步都感到比我们小十年的人追了上来。而我们能够追得上时代脚步的人寥寥无几。

我们的心里一直不轻松。回城之后招工分配工作的不容易不去说了。后来各项工作要文凭了我们又要拾遗补缺把丢掉的补回来。晚婚赶上了;自愿终生只要一个孩子也赶上了。后来叫减员增效末位淘汰要竞争上岗了;再后来企业改制私有化了,情况就更加不妙。很残酷的、一波一波的压力使我们事事处处被动。几多坎坷几多辛酸只有我们自己才知道。

刘欢唱的一首歌叫从头再来。说“昨天所有的荣誉已变成遥远的回忆,勤勤苦苦已度过半生,今夜重又走入风雨。” 当这个脖子脑袋一般粗的刘欢打着伞唱着这悲凉的歌时,我身被风雨浇透,我心比歌声悲凉。虽然我那样喜欢刘欢唱的歌,唱得深情唱得沧凉唱得激越我都爱听。但是我独不忍卒听这首歌,我讨厌他把这首歌唱的那么豪迈。网友批评我说和刘欢无关,是词作者。其实一个意思——-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你们所有的荣誉都成为荣华富贵的阶梯,我们只能成为回忆还遥远的越模糊越好!勤勤苦苦度过了半生成为4050人员了再走进风雨,为什么是我们?。我说刘欢你怎么不再来一次?我的可爱的网友估计是欢迷对我嗤之以鼻:哼!!我们把一切在自己身上没有实现的梦想都寄托在孩子身上了。我们为孩子所付出的一切孩子们是不懂的。现在老了,孩子大都在外面工作————-这是他们自由的选择。而我们身边没有孩子的闹腾感到孤独的时候已经开始了。好在又有了网络、移动电话,否则我们真不知道人生的夕阳红还是不红了。

我们很多人都在后来的日子回到过昔日的知青点,山还是那座山,梁还是那座梁。但是乡亲们见到我们都无比高兴仍然不失热情。总起来是过得好了但是也还是相对贫困。把过去的事情一次又一次翻出来笑啊说啊然后是喝啊唱啊的。然后一切照旧。碾子是碾子缸是缸。

现在再回头看,再思考着看我们已经逝去的青春,我们毫不犹豫的听党的话下乡付出过;我们为证明价值努力过;我们为自尊图强奋斗过;我们为生存激烈竞争过;我们为青春美好快乐过;我们为遭遇遗憾激动过。时耶命耶已经成为历史,我们还能说什么呢?

逝去了的青春已成为遥远的回忆亦或清晰的回忆,带泪的歌、芳华的哭都赎不回来。但是魂牵梦绕的山乡或许真的永生忘不了了。

百感交集,夫复何言!不吐不快的吐了出来,也就是了。




木愚石写在下乡45年的日子    
          2013年10月28日

关注同城热点 获取最新资讯 点击查看更多本地热点话题
  
  • 大凌河谷
  • 发表于:2013/10/28 19:59:40
  • 来自:辽宁
  1. 沙发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三哥下乡都已经四十五周年了,我记得你和二哥下乡的地方叫上园公社王道营大队下太来皋小队。当时北票矿务局运输部职工子女都到上园下乡。我不知道四十多年前那里的情况,但我在前些年去过那里,看到现在那里依然很贫困,不难想像出当时知青的生活该是多么坚苦。记得有一年过春节你们是从青年点走回来的,可能走了半天时间才到家,那个时代的青年经历了太多的磨难。
[此贴被大凌河谷于2013-10-28 20:03:01编辑过]
(0)
(0)
  
  • 在路上
  • 发表于:2013/10/28 22:34:21
  • 来自:辽宁
  1. 板凳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三哥的文笔,果然了得 。我只知道三哥是从车间秘书干起的,一步一步的干到朝柴公司总经理。但是这篇文章又让我从三哥的经历360度的多角度的重新审视那段不堪回首的历史。和我三哥一代的知青们,真是委屈你们啦!但是,我敢说 ,人民没有忘记你们!
(0)
(0)
全慧艺校----------我们共同爱艺术 !全慧艺校-----我们共同爱艺术 !
  
  • 木愚石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3/10/29 13:50:36
  • 来自:辽宁
  1. 3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写的拉拉杂杂的,看不出什么来,别替我瞎吹了!祝你兄弟两个一切都好。

(0)
(0)
  
  • 玉梅
  • 发表于:2013/10/29 15:35:45
  • 来自:辽宁
  1. 4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看的我直掉眼泪,不知该说什么。一个时代改变了人们的命运。
(0)
(0)
  • 农工
  • 发表于:2013/10/29 23:25:52
  • 来自:辽宁
  1. 7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特别是叫那个男不男女不女的李玉刚掐着嗓子一唱我立马起鸡皮疙瘩”
     楼主的想法我也有同感,我也很看不惯男不男女不女的人,还有那些在网上明明是男人却偏偏用女人的头像的人。
(0)
(0)
真情在这里相连,距离不再遥远;友谊在这里萌发,心灵不再遥远。
  • 木愚石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3/10/29 23:29:38
  • 来自:辽宁
  1. 8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引用:原文由 玉梅 发表于 2013-10-29 15:35:45 :
看的我直掉眼泪,不知该说什么。一个时代改变了人们的命运。

谢谢玉梅线长为我们掬一把同情的眼泪。
时耶命耶都成为了历史。往事不可追,来者犹可鉴。但愿我们的儿孙们再不要经历这些苦难。

木愚石再谢
(0)
(0)
  • 木愚石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3/10/30 17:16:39
  • 来自:辽宁
  1. 9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引用:原文由 农工 发表于 2013-10-29 23:25:52 :
   “特别是叫那个男不男女不女的李玉刚掐着嗓子一唱我立马起鸡皮疙瘩”
     楼主的想法我也有同感,我也很看不惯男不男女不女的人,还有那些在网上明明是男人却偏偏用女人的头像的人。

央视引导,自李玉刚之后多人效仿,忸怩作态之举实在令人作呕。现在好孩子都浮躁的不得了了。追星追富颜面扫地。不以为耻反以为荣。
(0)
(0)
  • 大凌河谷
  • 发表于:2013/10/30 18:10:57
  • 来自:辽宁
  1. 10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李玉刚就一人妖,挺大一个爷们,整个娘娘腔,一听他唱歌混身起鸡皮疙跶。
(0)
(0)
  • 流云飞袖
  • 发表于:2013/10/30 19:06:49
  • 来自:辽宁
  1. 11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逝去了的青春,已经成了遥远的回忆。
让我们在深切的回忆中找寻青春的影子吧。
(0)
(0)
  • 木愚石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3/10/30 19:40:54
  • 来自:辽宁
  1. 12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怀怀旧而已了。人生难少,流水难西,旧事难追。

祝好大姐
(0)
(0)
  • 乐在其中
  • 发表于:2013/10/31 13:31:16
  • 来自:辽宁
  1. 13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其实是一个时***的辛酸苦辣咸
(0)
(0)
  • 木愚石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3/11/1 9:55:54
  • 来自:辽宁
  1. 14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引用:原文由 乐在其中 发表于 2013-10-31 13:31:16 :
其实是一个时***的辛酸苦辣咸

是的。知青是这一***的共同名字。成为知青也是他们共同的命运。

木愚石谢过乐在其中
(0)
(0)
  • 中国人
  • 发表于:2013/12/1 19:56:33
  • 来自:北京
  1. 15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欣赏木愚石好文笔!质朴的文字,讲述着一代知青人的酸甜苦辣的成长经历。

给后人留下了知青的

 

精神,留下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闪光足迹的真实写照!谢谢分享!
(0)
(0)
  •  天伦之乐
  • 发表于:2013/12/2 14:19:35
  • 来自:吉林
  1. 16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我不是下乡青年,但我是和他(她)们一起劳动的在乡青年,了解他们,同情他们,和他们相处很好。
(0)
(0)
心地善良,性格开朗,意志顽强。
  • 木愚石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3/12/6 22:27:52
  • 来自:辽宁
  1. 17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引用:原文由 中国人 发表于 2013-12-1 19:56:33 :
欣赏木愚石好文笔!质朴的文字,讲述着一代知青人的酸甜苦辣的成长经历。

给后人留下了知青的

 

精神,留下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闪光足迹的真实写照!谢谢分享!
      谢谢中国人诗友顶贴。我其实很钦佩你一边打工一边创作,那么勤奋笔耕、那么热爱生活,我自愧不如。我这人比较懒散,虽然赋闲在家也做不到你那样子。真得应该向你学习才是。
木愚石再谢
[此贴被木愚石于2013-12-6 22:34:29编辑过]
(0)
(0)
  • 木愚石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3/12/6 22:31:15
  • 来自:辽宁
  1. 18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引用:原文由  天伦之乐 发表于 2013-12-2 14:19:35 :
我不是下乡青年,但我是和他(她)们一起劳动的在乡青年,了解他们,同情他们,和他们相处很好。

你说得对,知青之所以怀旧,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在乡下有很多像你这样和大家处得非常好的朋友。了解他们,同情他们。

木愚石谢过天伦之乐
(0)
(0)
  • 川州一夫
  • 发表于:2013/12/7 9:57:56
  • 来自:辽宁
  1. 19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三哥可好!读后心里酸酸的:68年10月28日的情景又在我的眼前涌现,是涌现,小小的火车站,聚集着无数的知青和他们的亲属,还有那锣鼓的喧天。我姐扛着行李艰难地往前挤着,不是挤着,是被簇拥着。我的邻居老姨接过我姐的行李,才挤上了车。那年,我姐16岁,我11岁。
    只有经历过那段蹉跎岁月的人,才会感叹——我们已经逝去的青春。
(0)
(0)
  • 木愚石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3/12/13 14:57:02
  • 来自:辽宁
  1. 20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引用:原文由 川州一夫 发表于 2013-12-7 9:57:56 :
    三哥可好!读后心里酸酸的:68年10月28日的情景又在我的眼前涌现,是涌现,小小的火车站,聚集着无数的知青和他们的亲属,还有那锣鼓的喧天。我姐扛着行李艰难地往前挤着,不是挤着,是被簇拥着。我的邻居老姨接过我姐的行李,才挤上了车。那年,我姐16岁,我11岁。
    只有经历过那段蹉跎岁月的人,才会感叹——我们已经逝去的青春。
谢谢川州一夫老弟。我们这一***最遗憾的是傻乎乎的走了人生的弯路;最亏的是把学业丢了;最倒霉的是改革改制里步步做成本当分母;最痛的是苦情无处诉无人应。
我在69年离开上园青年点,和你姐再次见面大约是在92年,见面都不认识了。当时回北票参加一位同志老父的葬礼,你姐也恰好参加并且在去火化场时坐到了我们厂的车上。我们在说话时她认出了我,我已经完全认不出她了。后来我们也是在同学孩子的婚礼上见过一两次,也通过几次电话,但愿她现在过得好。
每当到这个时间里,总会回想起当年旧事。回到了家乡的平台和园地,说的都是心里话,说过了也就说过了。
非常喜欢你的创业奋斗精神和勤奋笔耕不辍,觉得我俩有很多相像的地方。见面时我们好好唠唠。
木愚石再谢
(0)
(0)
  • 中国人
  • 发表于:2013/12/14 20:32:23
  • 来自:北京
  1. 21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再赏佳作!

同样的年代,相近的经历,让我们有了相同的感受,共同的语言。所不同的是71年秋选拔回城后,我被分配进了大集体企业,又经历了一波三折的许多磨难,又经历了下岗的考验,为了生存,为了圆两个孩子读大学的梦想,被迫出去闯荡天涯,一路坎坷沧桑,磕磕绊绊,总算没白闯荡一回,实现了梦想。人生不仅仅是一本翻开的日历,它是一阙诗,一首歌,一幅画,那丰富的内容,斑斓的色彩,起伏的旋律,还有那喜怒哀乐,风霜雨雪...尽在你的笔下挥洒。致以知青的问候!
(0)
(0)
帖子已过去太久远了,不再提供回复功能,请勿尝试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