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通APP

主题: 知青岁月

  • 宫学大
楼主回复
  • 阅读:2430
  • 回复:6
  • 发表于:2013/11/16 16:58:32
  • 来自:辽宁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北票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知青岁月的沉思

    有一种情感能让我感动一生,那就是知青情感;
   有一种经历能让我回味一生,那就是农村插队;
   有一个地方能让我想念一生,那就是辽西北票……


   在历史的长河中,在人生的旅途上,我已走过了花甲之年。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末,我也是成千上万个知青中的一员,响应党的号召,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在教育。下乡到县,公社,大队,小队。在那里度过了我的青春岁月,那里留下了我成长的足迹。我曾出一天工,挣5分钱,现在想想不可思议。在知青的大军中,我幸运得很多,1971年10月第一批走进工厂,正是有了知青经历这碗酒垫底,在工作岗位,苦干实干拚命干,而后提干入党,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取得了大学文凭,知识面更宽阔,并获得了高级职称。现在在省城工作,有数千篇稿件发表在全国及省市报刊上,各方面都有收获。
    三年的插队生活与贫下中农在一起,耳濡目染,我深深地感到,中国的农民祖祖辈辈脸朝黄土背朝天,从春到冬一年四季辛勤劳作,生活简单地不能再简单。然而,他们却无怨无悔,一代又一代地修理地球,默默地耕耘,追求地是温饱。记得每次队里发返销粮,第二天上工的人就多,社员们说,吃饱了饭,不干活干什么呢!

  三年插队生活,是我人生的第一个驿站。那一段生活很苦很累,但青春的岁月仍让人留恋。时间己经四十多年,我也过了花甲之年。可我忘不了那些善良厚道的农民,忘不了递给我们每一碗酱、每一盘咸菜、杀猪时每一碗肉,忘不了帮我干活的一锄一镰,忘不了朝夕相处的伙伴,忘不了吃派饭时社员家把好的东西做给我吃,忘不了三年往过的青年点,忘不了下洼乡的山山水水……在那里,有过我的欢乐,有过我的烦恼,也有过遗憾,那里有我留下的脚印,有我撒下的汗水!

   今天,回想那段时光,认识到,文革的错误路线,剥夺了一代人的读书深造的权力,客观上造就锻炼了一批人。插队锻炼是从根上锻炼,是血与火的锻炼,“有这碗酒垫底”,就能耐得住各种磨难。啊!青年点,你是我人生中的一所“大学”!岁月沧桑,你的踪迹虽然已被雨雪风霜湮灭,但你留下的记忆,已刻骨铭心,令我终生难忘!

    北票三年插队那段历史,尽管离我远去,但那里留下了我青春的记录,是我生命历程的难以忘怀的过程。回想这青春的脚步,真是几多感慨,几多回味!为此我写了这首词《浣溪沙——-难忘知青岁月》(在报刊刊载过)

        挥汗躬耕月影斜,油灯土炕共相约。不寐夜尽叹悲嗟。
  身历沧桑甜辣苦,情真疾首咽哽噎。今生难解知青结。


    历史的脚步总是匆匆而逝,然而,历史留给人们的印迹却是不可磨灭的。过去的岁月我们还很年轻和幼稚。时光走过,看似了无痕迹,实则铭心刻骨。许多事做得还很不完美,回忆是在提醒我们应该做什么,反思什么,怎么去做。

   今年10月是我下乡到北票45周年的纪念日,我们同学、知青战友在一起小聚时,不时提出这样的问题,文革都否定了,我们下乡如何看待。全国有1800万知识青年,知青,与其说是一种称呼,不如说是这一代人共同的身份。知青岁月在我们心中留下的印迹,却永远不会磨灭。这段岁月对于广大知青来说,是一种意志的磨练,更是一种痛苦的成长,我在农村呆了三年,有的呆了五年、八年,甚至更长一些。知青和知青运动是两回事,知青的精神、意志、牺牲与奉献是肯定的,而作为知青运动则需要历史的、客观的、全面的经过时间检验。国家领导人答中外记者时说知青经历“艰难岁月”。“艰难岁月”是个中性词,农民、工人劳动和生活艰难,解放军守疆和训练也艰难,在文革期间凭票供应的年代大家都艰难,而知识青年们除了劳动和生活艰难之外,在政治上还得被“再教育”,教育好了才有可能被抽调回城当工人、干部或者上大中专学校、成为不需要“再教育”的工人、干部、大学生,有了比知识青年们好一些的艰难岁月了。“下乡”是知青们的不幸,也是知青们的万幸。我们在那里第一次那么近的了解了社会,了解了自然,了解了生活的艰辛,不幸的是丧失了本来应该去学习的宝贵时光。我们这一代知青在学校接受了传统的爱国思想教育,历次经过了政治运动,在上山下乡的过程中体验到我国社会的最底层,经受了艰苦的生活和劳动的磨练。因此他们心系农村,忧国忧民,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他们了解国情,吃苦耐劳,具有忍辱负重的奉献精神,这些都是这一代人所特有的知青精神。在改革开放中,这一代人成为了栋梁。 上山下乡对我们又受伤也受益,特别是我们年轻的记忆刻骨铭心。现在有专家因为我们怀旧知青时代的现象说我们是斯德哥尔摩症候群的患者,说的是受害人对施害人产生好感和依赖的心理。
     而我本人以为,我们是事件的经历者,我们自己的感受是真实的。我们宽容,怀念不怀恨。 走过人生大半的阅历,抚今追昔,自有对比和评价,相信也自有公论无需争论。
       
     
上山下乡走的不是我们自己的路,现在说的是自己的话,毋庸专家置喙。人生如梦,往事如烟。我们这一代老三届知青,命中注定是沧桑动荡的一代,是狂热与消沉、惶惑与挣扎、失败与成功、泪水与欢笑交织的一代。告别校园,步入社会,历经了整整四十五年。第一个十年,属于青春,是天真幼稚、激情昂扬的时期,可青春时节却上山下乡;第二个十年属于迷茫,从曾经是广阔天地的农村,先后重新回到城市,一切从头开始,进入了企业等各单位;第三个十年是最为苦涩的十年,在商业时代的巨大转折和动荡中,面临下岗,自谋出路,没有钱没有房子没有地位,却上有老下有小,一根生活的扁担艰辛地挑着一老一小的两头,在下岗的大军里,可以大量地找到他们的踪影;第四个十年,我们这一代开始相继到了退休之年,步入老年。落日心犹壮也好,只是近黄昏也罢,一代知青真的已经走到了尾声。
  我们每个知青人都是一本值得一读的书。书的封面的装帧,里面的内容,会不尽相同。但作为一代知青,命运的轨迹是大致相同。因为我们这一代所处的时代背景是相同的。幸运也罢,磨难也罢,我们就这样风风雨雨地走过整个青春期,走到了老年将至。知青岁月彻底成为了回忆。

    随着我们这一代人的日渐衰老和离世,知青,这个承载着亿万人的复杂情结的话题,声音越来越显得微弱,受众也越来越小,逐渐被迷茫于纷繁世事的人们忘记。 我们知青文革中的大好年华、大好青春都被文化大革命给蹉跎了,我们就是文化大革命的牺牲品。我们在那个年代,除了整天“敲着木鱼念着经”,我们都学了什么?我们在农村插队,都接受啥教育啦?我看到的就是贫穷、落后、愚昧,我只能说:“青春无愧”,我们没有给政府找麻烦,怎么安排我就怎么认了。知青,这个显得有些沧桑的称谓,这个被人们渐渐淡忘的事物,也许不复有人提及。“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那不是我们知青讨论的课题。那是政治,留给政治家和学者根据需要来定义。知青和知青运动是两回事,知青的精神、意志、牺牲与奉献是肯定的,而作为知青运动则需要历史的、客观的、全面的经过时间检验。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因为有了知青这段经历,让我在回城后的生活和工作中,遇到任何困难都觉得不算什么。吃苦耐劳,自强不息,不言放弃这些品质像烙印一样刻在我们的心里,流淌在我们的血液中。这是一种只有切身经历过的人才有的体会。那段日子也给我留下了诸多难以言表的遗憾…我们无力回天,无法重来。 愿尚存于世、尚有记忆的知青当事者,愿可尊敬的知青的家人们,愿亲历过知青时代的农民兄弟们,愿有良知的文人们能为多难的民族,为多难的民众,为多难而隐忍的老知青们写下你的见证,你的感受,你的凝聚真实与思考的作品,也为了在屈辱与困顿中逝去的同伴。



     现在国家的当家人中有知青,对知青是了解的。我想,正因为他们了解知青,在制定相关政策时,但愿会把这些因素考虑进去。给知青一个好的晚年,给知青一个充满希望的明天。也许这会是梦,但还是在现实中希望着,因为这代人太苦了。

    历史的烟云已经飘散了整整四十五年,对当年的上山下乡我没有资格评价,只知历史不会因个人意愿而改变其轨迹。我还是要感谢那几年的农村生活,它教会我懂得劳动,懂得珍惜,懂得朴实才是美德,艰苦才能磨练意志。现在,这一切已经成为回忆,知青经历只是我们人生长河中一个大的浪花,我很庆幸有这个经历,使我们平凡生活多了精彩;有了坚定的意志,健康的体魄,保证我们有充足的精力投入到以后的工作当中去,可以健康快乐的享受晚年的生活。那么艰苦的青春岁月,却不想忘却。

 漫漫知青路,终去尽沧桑。
文学是高雅的精神享受,尤喜美文、游记和诗词。爱好在方框里填字,潇洒人生。
  
  • 宫学大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3/11/19 11:17:08
  • 来自:辽宁
  1. 沙发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感谢0421知心朋友和快乐冷月无声的鼓励。问好二位。
      曾经的岁月,沉淀着知青这个特殊的历史产物,然而,知青话题在知青人的心目里,是永远也无法忘记的。不仅是知青岁月的艰辛、劳苦、无望、无奈无悔、更是那特殊的过往中所收获的意外。不是每个夕阳人都经历上天的恩赐——历练了筋骨,锤打出好体魄,读懂了人与人的差异,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所以,经历过知青年月的烤灼,更珍惜如今的所有。任何困苦、艰难都不在话下了。我们大部分知青都有这样的经历,但又各有不同,今天回忆和交流起来别有一番风味。
(0)
(0)
文学是高雅的精神享受,尤喜美文、游记和诗词。爱好在方框里填字,潇洒人生。
  
  • 绿岛阳光
  • 发表于:2013/11/19 12:49:14
  • 来自:辽宁
  1. 板凳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真实的情感,特殊的经历,无法忘却的回忆。
(0)
(0)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 宫学大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3/11/19 19:21:14
  • 来自:辽宁
  1. 3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感谢绿岛阳光色支持,问候朋友。知青经历”是我们那***的难忘;是我们的财富;也算作我们曾经拥有的辉煌。
(0)
(0)
文学是高雅的精神享受,尤喜美文、游记和诗词。爱好在方框里填字,潇洒人生。
  
  • 中国人
  • 发表于:2013/11/19 20:51:23
  • 来自:北京
  1. 4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引用:三年插队生活,是我人生的第一个驿站。那一段生活很苦很累,但青春的岁月仍让人留恋。时间己经四十多年,我也过了花甲之年。可我忘不了那些善良厚道的农民,忘不了递给我们每一碗酱、每一盘咸菜、杀猪时每一碗肉,忘不了帮我干活的一锄一镰,忘不了朝夕相处的伙伴,忘不了吃派饭时社员家把好的东西做给我吃,忘不了三年往过的青年点,忘不了下洼乡的山山水水……在那里,有过我的欢乐,有过我的烦恼,也有过遗憾,那里有我留下的脚印,有我撒下的汗水!
   今天,回想那段时光,认识到,文革的错误路线,剥夺了一***的读书深造的权力,客观上造就锻炼了一批人。插队锻炼是从根上锻炼,是血与火的锻炼,“有这碗酒垫底”,就能耐得住各种磨难。啊!青年点,你是我人生中的一所“大学”!岁月沧桑,你的踪迹虽然已被雨雪风霜湮灭,但你留下的记忆,已刻骨铭心,令我终生难忘!

      宫兄说得好:当年知青的经历,虽然艰辛、坎坷、一波三折、磨难多多,但使我得到了锻炼,使我懂得了 生活的艰辛和不易。是我人生的一笔取之不尽,用之不绝的宝贵财富。
    在农村当知青的日子里,我从广大农民身上学到了,在书本学不到的知识,学到了,农民祖祖辈辈在大山里,面朝黄土,背朝天,辛勤的播种和耕耘,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的艰苦奋斗的精神,学到了,农民身上朴实无华的优秀品质,为我以后的成长,面对人生道路的困难选择顽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面对生活的许多磨难我不言败,善待我的亲人朋友,更难忘记我的第二故乡的农村的父老乡亲当年对我
培养教育关怀的涓涓乡情……
(0)
(0)
  • 脂砚斋
  • 发表于:2013/11/19 22:22:26
  • 来自:辽宁
  1. 5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0)
(0)
  • 中国人
  • 发表于:2013/12/14 20:37:43
  • 来自:北京
  1. 6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0)
(0)
帖子已过去太久远了,不再提供回复功能,请勿尝试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