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通APP

主题: 难忘的煤矿工人

  • 农工
楼主回复
  • 阅读:4188
  • 回复:29
  • 发表于:2013/11/28 13:09:19
  • 来自:辽宁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北票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离开井下工作已经许多年了,至今仍然难忘那井下工作的经历。有时在梦里的我还是头顶着矿灯,手持风枪,呼叫者工友的名字。如果说和平年代难见天天有枪声,天天有炮声的场面,那我说井下工作就是一个特例。在那里天天有枪声,就是风枪声;天天有炮声,爆破的炮声及煤炮声。特殊的环境及难忘的年代造就一批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矿工队伍。

  一九六九年的九月三十日,我们四十名下乡青年来到冠山一井第二掘进队(当时叫红卫一井六连),从十月一日开始了我们的井下工作。在班前会上,书记李梦田把我们介绍给班上的工友,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称我们是响应毛主席的号召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是煤矿工人的新鲜血液。当我们穿上崭新的工作服,戴上柳条帽,登上胶靴,想到从此就是工人阶级的一员,也有了一种自豪感和责任感。

  然而第一天下井却没有什么诗情画意,所见环境让人惊恐不安,竖井的大罐“啪”的一下把我们坠下去,心也一下子提到嗓子眼。快到地方时候大罐减速,两条腿像铅一样重起来。走过一段巷道,又咣当咣当坐了一段斜井人车,又走了好远,才到了工作面。第一天我们干的是修理工,工作面上压力压得柱子“咔咔”直响。里出外进呲牙咧嘴的岩石,好像随时都会掉下来,局扇的吼叫和时不时响起的煤炮声也令人心慌意乱。看着老工人在前面熟练地打穿楔,穿插梁,我们也只是递递材料,装装车。我们战战兢兢的样子,老工人都笑了:没有关系,习惯就好了,谁下井刚来都是这样。

  渐渐地我们习惯了井下环境,队里也很快就把我们充实到掘进工作面。我被分到一个被采煤人叫“牲口队”的4107队,组长葛向明被称为“大牲口”,副组长王成被称为“二牲口”,组员吕振同被称为“毛驴子”,还有“羊”就是杨芳春,“马”——马兴华。只所以称为“牲口队”,主要是凡是涉及争材料的时候,采煤人总是吃亏。据说一次葛向明相中了一车材料,一个采煤人也想要,两个人互相拉,结果老葛连车带人都给拉了过来。还有大概就是这个队的人说话不太礼貌,混骂带噘。可是虽然人们这么说,我却没有感受到怎么牲性。也许我们来的时候,正是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的时候,班前会学习“老三篇”,读报纸,唱样板戏,他们也受到教育,也许书记事先说过他们,所以他们从来也没有跟我们新来的人动粗,甚至在他们之间也没有多少骂人的情况,所以说他们“牲口”多少有些冤枉。不过这些老工人能干是没比的,前面打眼后面的备料,前面的推车后面的钉道,前面的棚棚子后面的拖风锤。掌子面清了以后,打眼的和紧棚子的同时作业。人高马大的葛向明,走起路来左右晃肩的王成,白静面皮的吕振同,文质彬彬的复原兵杨芳春,任劳任怨的马兴华,不声不响总找活干的孙福从,胖胖的放炮员白凤清等,他们都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且个个都是好样的,都是我的老师,没有一个是投机取巧的人。

  一次在负130东二道石门三槽挺眼,我们在下面装车,“轰”的一声材料拌子和煤涌下来许多,还有两个灯亮,仔细一看是葛相明和吕振同。他俩说:不好了,冒顶了,老马还在上面呢。这时,上面的碎煤还不断往下掉。他俩倒了一下靴子里的煤又上去了,我说用我上去吗?杨芳春说不用,这种情况很危险,我都不能上,我们在下面听吩咐就是了。说完他和孙福从到眼口,让我们在后面。一会上面喊:要板子,我们就立刻找板子传递上去,一会喊要镐头,我们立刻找镐头递上去。忙了大约三十分钟,老葛老吕把老马救出来,老马的腿被夹住了,他们支柱了煤块,还割去了老马的半条裤子才把他就救出来。我明白,这时,无论是老葛老吕还是老杨老孙,他们一心只想救老马,完全把自己的安危置之度外。还有一次,在东三负130九槽风巷,上班由于放炮不小心崩倒了八架棚,连续十来米的无支护情况出现了很高的冒落。老葛和老吕一人一面,棚一架棚,就上去打一架木垛。这事说着容易,做起来很难。因为冒落时时都会发生,而且根本不能找掉,你可以想象一个人站在悬空的梁子上,又不能直腰,还得摆好材料,还得防止掉块砸伤,是多么的不容易。整整忙了一个班,全部的木垛打好了,最高的打了十三层木垛。我通过这两件事也感受到工人阶级不怕苦不怕死,大公无私的精神面貌。后来我被调到井上从事宣传工作,从而接触了更多的矿工。这里有不知疲倦的掘进工胡永贵,为了春节保勤千尺井下度过十几个春节的车道工楚德荣,坚持数年如一日利用工作之余挖浮煤的电车司机刘文盛,千方百计克服困难自制设备解决生产难题的机械工刘盛玉等等,这就是被毛主席称为“特别能战斗的煤矿工人”,他们所具有的工人阶级优秀品质也深深感染和教育着我。

  老工人教会了我们许多生产知识。比如井下最主要的支护方式是棚棚子,棚子两边的支柱叫柱腿,上面的横梁叫梁子。棚子与棚子之间的距离叫棚档,柱腿棚档大,梁子棚档小叫“退山”。柱腿棚档小,梁子棚大叫“迎山”。前面柱腿与后面柱腿不一致,靠帮叫“猫了”,靠近另一株腿叫“塞了”。柱腿上面的锯口叫柱间,梁子两面的锯口叫“耍头”。棚棚子做到不猫不塞,不退山不迎山还不行,还得柱间和“耍头”合适,才能严丝合缝。当然要棚棚子必须先有“窑”,就是掘进出空间,为出这“窑”就得打眼放炮。怎么在岩石和煤层中掘进去,首先在工作面中间部分先打开一个口子,称掏“槽子”。“槽子”拉出来以后,周围的眼称为“压眼”,到了工作面边缘的眼叫“帮眼”,顶部的帮眼叫“顶眼”,底部的帮眼叫“底眼”。其他的什么上帮、下帮,上扇下扇,沙岩页岩的讲究还有好多。打眼讲究朝向,即眼的方向角度和距离,还要讲究装药量。这可不是几天就能够学习好的。朝向不对,不仅容易崩倒棚子,还拉炮茬(崩得浅)。还有眼与眼之间的距离及装药量必须合适,才能崩出好“窑”。否则小了棚不上棚子,大了多装车不说,还要多用拌子去背帮。“窑”崩好后,先进去一个人找掉,就是用镐把已经裂缝还没有掉的岩石或者煤块找下来。找掉要敲帮问顶,用镐敲打顶部或者帮上的岩石或者煤块。要是有裂缝的顶或者帮就会发出空声,这时候就用镐把它找下来,找完掉以后,工人开始做后续的工作。当然由于北票井下瓦斯大,压力大,地形变化复杂,所以时常会遇到特殊情况,如果遇到掌子面出现机枪声,排炮声,并且往下掉渣的情况,就更要提高警惕了。我之所以说了这么多井下的工作过程,就是想要告诉大家,做一名真正的井下工人是不容易的,井下的每一条巷道,矿区驶出的每一列车煤炭都充满艰辛,都是工人付出力量和智慧的结果。

  大约在入矿三年的时候,我被领导任命为4105青年掘进队组长,开始带领一小组人工作。当时我们其他两个班的组长分别是周振岐和王秀臣,我们年轻气盛,谁也不服谁。掘进进度你追我赶,大致不相上下。我们的优势是在做大巷的时候,我常常提前下井,等工人到掌时我已经一个人把全茬眼打完,就等装药放炮了。也许有人说一个人就能把全茬眼打完,吹牛吧?最起码还要有个人把钎子啊!可是我真的就能打完,在要打眼的地方用镐刨一个小坑,再把风钎子对到那里,原来当时早已经使用了风锤支架,架起风锤,一给风门,钎子就会顶过去。把钎子的工作就省掉了。工人来以后就装药放炮,放完炮,工人往里一推就是两台车,也许有人说两台车推动了吗?推动了,推的时候是两个人推,这两个后面还可以上来两个人,每一个人双手推前面人的双肩,就相当于四个人推两个车,哪能推不动呢。那时候我们使用一台ZMZ——17型装煤机,我很喜欢开车的感觉,开起来像驾驶一条小艇,迎风斗浪。向前一下把煤装满机身,向后一移再向前一抖一个车就装满了,如此这般再来一次第二个车又满了。往外推是下坡,两个人打滑杠还快得像飞一样。记得我们当时常常是一个班进三米五、六,出煤五六十车。

  在我们入矿两个月后,又有一批青年人来到矿山,他们和我们年纪相仿,充满活力。后来又陆陆续续来了农民工,我们也很快成为好朋友。这批人给我印象最深的一个是申宝元,一个是高海令。申宝元即踏实肯干,又善于学习。工作之余,我们常在一起谈诗猜谜,谈古论今。记得一次休息,申宝元说:我给你们读一段报纸,埔寨国家元首诺伦西哈努克亲王。我说:原来如这就是你读的报纸啊?农民工贾忠志说:你的形式真是如火如啊。我们一起笑了起来。高海令技术全面,机敏过人。一次他和马宫廷下料,他在顺槽往下扔几棵老马就抱起来几棵,当下到最后几棵料时,马宫廷不搬了,高海令一看:哦,等我搬呢,还是你搬吧。他随手拿起两块拌子在顺槽里摔起来,马宫廷一听,还有拌子,就把料搬走了。这时高海令下来了,马宫廷说不是还有拌子吗?高说,就两块,我摔着玩呢。马宫廷说嘿……高海令还好讲笑话,很能活跃空气。一次他讲,有一个傻姑爷到丈母娘家,进屋看见一桌子菜,随手夹了一大块鸡蛋放到嘴里,鸡蛋热得他直伸脖,正好老丈人进屋,看见他的样子就问:怎么了,他说,我查查你们家几根檩子。马宫廷是我的同学,当时是一个打替补的角色,我的队人员不够时,他就被分到我们队来。他结婚以后,放炮员白凤清就喜欢同他开玩笑。每当马宫廷干活出汗或者打瞌睡的时候,老白就说:小伙子又“递帽”(井下语,做爱的意思)了吧?“递帽”就爱出汗和打瞌睡。一天挺眼,掌上放炮线多处虚连,四十多米的大眼老白爬上爬下了五、六次,放完炮早已是满头大汗。马宫廷这回逮住了,问老白:你昨天晚上“递帽”了吧?看这汗出的,递几回?我们年轻人办这事有情可原,你看你都这么大岁数了,怎么不注意身体?老白干嘎巴嘴说不出话来,惹大家一阵笑声。

  然而,开玩笑扯闲篇的时候毕竟不多,大部分时间我们都是工作,紧张地工作。

  你能想象在冰冷的更衣室里换衣服是什么滋味吗,我们就曾经在滴水成冰的更衣室里换衣服,换一次衣服就是一次毅力的考验。在地面上扛不动的材料在井下就能扛起来,因为工作需要。有时候经过风巷,巷道矮得连爬行都不可能,只能匍匐前进,还要拖带材料。并且由于风大,眼睛也睁不开,只能闭着眼摸着匍匐。走过这一段路,所有的白脸全都变成黑脸。井下的艰苦是没有下过井的人想象不到的,在掘进工作的时间里,感觉很累很累。当时心想,要是有时间好好的休息几天多好哇。

  后来申宝元被调到井上,他没有忘记我们的情谊,正是在他的推荐下,我才被调到井口搞起宣传工作。在我从事宣传工作的时候,时时以我们的井下矿工为榜样,努力多采访,多写作,尽力歌颂我们的煤矿工人。据申宝元说,报社说你是矿工报社报道员里面,写稿最多,废稿最多,同时也是用稿最多的人。

  时光飞逝,现在我们已经到了抱孙儿的年龄。想起当年同我们一起下井因公牺牲的我的同学张春华和李万广,老工人杨文江、焦赞成等,心里就隐隐作痛。还有文章里面提到的工友们,有的已经作古,愿他们在天堂走好。

  我们的把汗水和智慧献给矿山,我们的心和井下的矿工兄弟是连在一起的。我想:我们北票是一座因煤而生的城市,应该善待我们的矿工兄弟。千万不能忘记为了国家做出巨大贡献的工人阶级。
关注同城热点 获取最新资讯 点击查看更多本地热点话题
真情在这里相连,距离不再遥远;友谊在这里萌发,心灵不再遥远。
  
  • 高为零
  • 发表于:2013/11/28 18:21:01
  • 来自:辽宁
  1. 沙发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真专业啊
(0)
(0)
  
  • 绿岛阳光
  • 发表于:2013/11/28 18:21:08
  • 来自:辽宁
  1. 板凳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亲身经历抒发了对煤矿工人的情怀,赞赏!
(0)
(0)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 农工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3/11/28 19:19:42
  • 来自:辽宁
  1. 3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感谢高为零朋友的欣赏和留言,许久了就想写一篇歌颂矿工的文章,不因为别的,只是因为我是他们的一员,比较了解他们。尽管我想写得好一点,可是还是觉得不甚理想。祝朋友心情愉快、天天开心!
  感谢绿岛阳光朋友的热情留言,祝愿朋友幸福快乐、冬日吉祥!
(0)
(0)
  
  • 富健东山
  • 发表于:2013/11/29 8:47:41
  • 来自:福建
  1. 4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农工朋友那个时代,工人阶级是国家建设的主力军,赞赏农工朋友和农工同一行业的矿工们为国家建设任劳任怨、无私奉献。
(0)
(0)
池塘积水须防旱,田地深耕足养家
  • 水墨丹青
  • 发表于:2013/11/29 15:13:56
  • 来自:辽宁
  1. 5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0)
(0)
  • 冠冠2000
  • 发表于:2013/11/29 16:38:10
  • 来自:辽宁
  1. 6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一晃我们已经步入了老年,农工哥相交相识30多年,喝酒次数有限,你家大哥我们常聚。正向你文中所说对你要求的近乎严苛。你的勤奋和我的小聪明,成就了当时的辉煌。矿工报我的用稿率是百分之百。但有一个例外。我从不写文学方面的东西,因为领导说那是不务正业。好不容易写了个小小说,让流云飞袖大姐给枪毙了。好在给面子把稿子还给了我。我又复印了一份,分别发给了朝阳日报和中国煤炭报,还真都给了面子。
(0)
(0)
  • 流云飞袖
  • 发表于:2013/11/29 20:50:51
  • 来自:辽宁
  1. 8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我们不仅把青春和汗水献给了矿山,我们的同学张春华、李万广还把生命献给了煤矿!我们用文字为逝去的青春留痕,我们用怀念祭奠把生命留在井下的同学!
原来,“一人骑马进宫廷”是你的属下啊,他现在做什么呢?前几天我和曹树志通电话,她说:去年咱们同学搞了一次活动,65岁的给66岁的过生日,今年晚些时候,还想组织一次集体聚会,让67岁的同学给66岁的同学们过生日。你要在这里,也能和大家一起热闹了。
(0)
(0)
  • 农工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3/11/30 5:05:34
  • 来自:辽宁
  1. 9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感谢东山朋友的美好留言!看到我们祖国的巨大变化,这里面工人是起了很大的作用的,工人阶级真的了不起!祝朋友心想事成、开心快乐!
   感谢水墨丹青朋友的热情顶贴!愿朋友幸福健康、如意开心!
   感谢冠冠2000好兄弟的热情留言!我们在井下的工作中结下深深的情谊,这情谊是任何金钱也买不到的。祝愿冠冠2000愉快健康、事事如意、天天开心!
   感谢飞袖老同学的美好留言!很想写一下张春华和李万广的纪念文章,只是他们和我下乡不在一个排,下井不在一个班,与他们接触得少,觉得写不出东西,请老同学谅解!马宫廷后来调走了,具体到哪里我也不清楚。如在北票,肯定要参加老同学的聚会,可是我64,在同学中年龄最小,参加哪一伙呢?愿老同学健康快乐、永远保持年轻的心态!
(0)
(0)
  • 快乐的冷月无声_ly1
  • 发表于:2013/11/30 10:30:39
  • 来自:辽宁
  1. 10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这段难忘的矿工生涯,写的真挚感人,没有真实感受,没有切身体会,写不出来那种浓浓的煤炭气息和矿工之中的生死相依的工友之情。
(0)
(0)
  • 农工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3/11/30 12:16:13
  • 来自:辽宁
  1. 11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引用:原文由 快乐的冷月无声_ly1 发表于 2013-11-30 10:30:39 :
这段难忘的矿工生涯,写的真挚感人,没有真实感受,没有切身体会,写不出来那种浓浓的煤炭气息和矿工之中的生死相依的工友之情。
   感谢快乐的冷月无声朋友的深情留言!我们在在线相识,虽然没有谋面但却早已经感受到对方的真诚。愿我们都能健康开心地生活,给平淡的日子增添一点色彩,给繁忙的节奏添加一份轻松。祝无声朋友幸福快乐、健康开心!
(0)
(0)
  • 中国人
  • 发表于:2013/12/1 19:43:52
  • 来自:北京
  1. 12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文章真挚感人,质朴的文字,诠释了工人阶级的朴实无华和硬骨头精神,

只有经历过,才会最了解煤矿工人的优秀品质和优良传统,欣赏农工兄好文笔,英雄不减当年勇,夕阳唱晚诉衷情!

遥祝兄长冬安!笔健文丰,精彩依旧!


(0)
(0)
  • 农工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3/12/2 12:51:12
  • 来自:辽宁
  1. 13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引用:原文由 中国人 发表于 2013-12-1 19:43:52 :
文章真挚感人,质朴的文字,诠释了工人阶级的朴实无华和硬骨头精神,

只有经历过,才会最了解煤矿工人的优秀品质和优良传统,欣赏农工兄好文笔,英雄不减当年勇,夕阳唱晚诉衷情!

遥祝兄长冬安!笔健文丰,精彩依旧!


   感谢中国人妹妹的深情留言!我们虽然是没有谋面的朋友,确像是早已经相互了解的熟人。相同的理想,相同的经历使我们交流没有障碍,共同的喜好,近似的思维使我们看到和欣赏对方的长处。喜见妹妹诸多作品,文笔及摄影技巧俱佳,顺致敬意!愿妹妹心想事成、愉快开心!
(0)
(0)
  • 劳工房
  • 发表于:2013/12/12 21:44:56
  • 来自:辽宁
  1. 14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我在18岁时在北票矿务局冠山二井422采煤队当过工人,知道井下工人的艰辛我和他们在棚户区里居住了13年,他们大部患有煤肺, 你们的组长葛向明由于过度劳累 , 退休后患了心力衰竭病。这些退休煤矿工人现在成了弱势群体,有的人没有等到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那一天的到来而离去。能记得他们的人只有我们这些从矿务局走出来的人。其他的人是没有这种感觉的。
谢谢农工兄的文章 看你的文章就像看到了矿工日报一样的亲切

[此贴被劳工房于2013-12-12 21:51:33编辑过]
(0)
(0)
  • 农工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3/12/13 14:49:25
  • 来自:辽宁
  1. 15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感谢劳工房朋友的暖心留言!因为有了共同的经历,所以就会有相同的语言,读了你的留言,倍感亲切,那些在井下辛勤工作的矿工朋友真的同前方的战士一样,以他们的汗水和生命换来祖国的繁荣和发展,他们同样是最可爱的人。祝朋友心情愉快、健康快乐!
    致亲切的握手——
(0)
(0)
真情在这里相连,距离不再遥远;友谊在这里萌发,心灵不再遥远。
  • 弘扬
  • 发表于:2014/2/5 22:47:04
  • 来自:辽宁
  1. 16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矿工,是无私的奉献者,吸的是煤与尘,挖出的是金,自娱自乐,实属伟大。
(0)
(0)
  • 川州一夫
  • 发表于:2014/2/6 7:58:26
  • 来自:辽宁
  1. 17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要说这个世上最苦的人,那就是煤矿工人;要说现在最亏的人,也是煤矿工人。他们的青春,他们的汗水,他们的热血献给了矿山,可矿山没能给他们应有的回报。想起那些张春华、李万广们,我们要好好的活着,盼望大哥再用文字详细地再现他们,缅怀把生命留在井下的人们。
(0)
(0)
  • 弘扬
  • 发表于:2014/2/9 8:54:51
  • 来自:辽宁
  1. 18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抚今追昔,个人认为:矿工虽是奉献者,但由诸多因素的处成,他们始终是弱势群体,不会异想天开,没有奢望,当他们遇到自身切实难以解决的难题时,望有良知的领导、部门给予应给的关爱。
(0)
(0)
  •  天伦之乐
  • 发表于:2014/2/9 9:23:12
  • 来自:吉林
  1. 19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煤矿工人是伟大的·无畏的·默默无闻的中国发展主力军之一,他们辛苦·危险·勇于奉献,值得我们学习敬佩。
(0)
(0)
心地善良,性格开朗,意志顽强。
  • 川州
  • 发表于:2014/2/9 10:28:22
  • 来自:北京
  1. 20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0)
(0)
  • 农工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4/2/9 11:14:07
  • 来自:辽宁
  1. 21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感谢弘扬朋友的两次留言!如你所说,矿工来自祖国四面八方,居住在简单的房屋里,工作在地面以下数百米以下的地方。每一天人们看到他们按时上下班,可是,他们流的汗水人们看不见,他们的付出的辛劳人们不知道。一入井,阴暗、潮湿、危险时刻伴随着他们,如果不能因公负伤或者牺牲,他们往往一干就是几十年,从年轻力壮的小伙子变成一个靠墙边嗮太阳的小老头。正如你所说,望有良知的领导、部门给予应给的关爱。 因为他们付出的多,得到的却不多。
  祝弘扬朋友幸福健康、元宵节快乐!
(0)
(0)
真情在这里相连,距离不再遥远;友谊在这里萌发,心灵不再遥远。
帖子已过去太久远了,不再提供回复功能,请勿尝试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