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通APP

主题: 又去天池山(杂家心絮之二)

  • 坏人堆里的好人
楼主回复
  • 阅读:1732
  • 回复:4
  • 发表于:2013/12/14 15:39:01
  • 来自:辽宁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北票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又去天池山

                                        彭曙辉

         坐落在北票常河营乡马家营与义县交界处有一座海拔568.6米的山————天池山。因为在山顶低洼处有一个小水池(直径不到一米,深不到两米的小井)而得名。

        前年我随宣传部、电视台的同志们为拍摄大型专题电视片《川州纪行》攀登过此山,主要是拍摄蜿蜒山梁数里的明长城遗址。

      当我们一行八人扛着摄像机、照相机等设备艰难的登上山顶的时候,我们为眼前的美景陶醉了。尽管上山的路很陡,荆棘跘路,每个人都气喘吁吁,汗流面颊,但还是欣喜万分。

        晚秋时节,我们在山上依然看见丰收的大地一派欢乐的景象。一块块田地里还有没运出的玉米秸杆,几辆小驴车来回忙碌着,就像儿时的玩具有节奏的奔走。远处散落的人家小屋生起弯弯绕绕的炊烟,就像是幼儿园孩子们的蜡笔画不太清晰,但也有意境。我们不禁感叹,人们常说的江山如画只有在这时,在这里才体现的最深刻,最真实。

        天池山可以称谓高耸险峻,山石嶙峋。它东西走向延伸,和远远的山峦绵绵相连,好像眼前全成了大山和小山。站在山顶四处张望,景色各异。南坡山势陡峭;北坡平缓植被茂密,苦丁香榛子树等灌木遍山坡;东坡有一大片油松和珍稀罕见的落叶松。当时就有人说这里的植被这么好,一是大自然的恩赐,再就是多年来人工、飞播造林又强化保护带来的郁郁葱葱的景象。

       山顶上天然形成的小水池多少年来几经人工修砌已形成一口小井,当时不见水影,可井里是湿漉漉的零散着几片落叶。据说,这个池水冬暖夏凉,常年不冻,常饮此水可以消灾祛病,只可惜它的水量太少了,难以满足所需。还有一个石碑斜斜的矗立在水池的一旁,碑文早已模糊无法辨认,让我们这些号称文化人望碑遗憾不已。

        水池西侧有一破落的小房,知情人说是一处姑子庙,因已数十年年失修,庙已没有了模样,只有几小堆的供物告诉人们这里的曾经。

       下山的路,我们行走在怪石出没的山梁,细心寻找那段途径山脉的明长城。上小山过缓梁,拨开半米高的荆条枝,我们在草丛中陆续的发现了用坚硬的白石头砌成的城墙。最高的不到半米,最低的仅露出一块石头,当时有人形容它就像是原来修梯田时垒的石坝。

        这段长城和我们原来看到的长城不一样,它是单体一道墙,依山势而建,险处惊险,缓处平缓,给人以伸缩有致,有张有弛的感觉。站在这里看到了长城内外山村的美丽景象,想起那个朝代的战火蔓延周边的百姓人家饱尝苦难,动员那多的人去那么高的山上筑垒防御墙,不知有多少人为此丧失了生命。虽为防御,但现在看都是炎黄子孙一家人,只是当年的时代只有战争才能生存,所以才有了那么多的抗争。

       我们在上山途中,看到了一个大大的土包,实际是当年战争时的土墩,也就是烽火台。当时那里就是“十里一墩,五里一台”遍布在天池山一带,也是明长城在这个地区的显著特征。

        我们登上有3米来高的土墩,虽已坍塌坑洼,但整个轮廓还是显得壮观、庄严。我们依此照相留念,就是对当年的修造者的最大安慰。

       下山的路很难,因为没有找到正式的山路,那么就得借助秋草的厚实采取滑雪式顺山而下,偶尔被高枝阻拦,然后再重新下滑,加快了下山速度也尝到了高山秋季滑草的乐趣。

       天池山一行,即拍摄了大量的珍贵的历史资料,还对那一带的风土人情有了一下了解,还过了一次登山的瘾。

      这两年里,好多人,好多场合都议论过天池山,每每都深情一注。在北票,这座山真是好去处,也是历史厚重的文化遗址。也早知道政府将要重点开发天池山景区,打造北票明清文化旅游重地。

      今年初冬时节我有幸又去天池山。

       这一次是因为户外运动群要开辟新的徒步路线便利用双休日前往天池山探路。恰好也是8人组,没有寻历史踪迹的目的,只是探出一条适合全体驴友不同身体条件的人都能参与的登山赏景路线。

       我们沿着一条被人简单开发出的登山小路,顺着陡坡慢慢攀登,一路虽有枝条相伴,但也发现了落叶松叶厚厚的铺在小山坡上,我们偶尔用登山杖挑起细细的针叶依然散发着松叶的清新油香。

       一边登山,我们议论着,天池山的植被太好了,也夸当地政府封山育林抓得好,老百姓爱护山林行为好。

       我边登山边追想前年来天池山的见闻,感觉这次更亲切。虽不比当年深秋山景,但初冬的山仍给人以无限遐想。

       到了山顶,我最感欣慰的是前年那座破落不堪的小庙被修饰一新,几处香火残迹告诉我们这里常有人光顾并带有祈祷、祈福的贡品。那座小井里面被清理干净,没见神水,但比从前更加湿润。旁边一块大石上被热恋的男女用红油写上了英汉互动的“我爱你”几个大字

      我们信步登上石板斜坡的山顶,忽感冷风袭来,登山时的汗水被一吹而干,浑身先是凉爽而后是冷瑟。照相,休息,喝水,小吃,议论着登山的小小感受,很快就忘却了登山时的疲劳。

     下山的路实在是艰难,山石怪木时常让我们一行找不到方向。

     几位男士轮流在前面开路,趟着半米多高的荆条、山榆树和不知名的高棵植物,绕着一条山脉前行。下山的路其实不远,但布满荆棘,举步艰辛。也发生了不少有趣的事情,可谓花絮多多。

     过山梁时,尖石阻挡一驴友胆却要哭被两个好友强力搀扶过去。有一人担心裤子被刮破,为心疼百十元逛裤竟反穿起来,一下露出了名裤里面粗糙的秘密。一人坐在山石上往下滑,一下把一条迷彩运动裤刮开不小的三角口子,不好意思的用手捂住那个缺口,连连叫苦。还有一人在山上拾获两只野鸡毛翅,很好看,就随手插在另一人带着帽子的头上,整个下山过程这两只漂亮的野鸡翅一直在头上飘动,也成了一路的话题。还有一位驴友出了主意,就是告诉几位上山就爱照相的人穿着漂亮的服装上山来那样好多逛服就将惨遭荆棘的折磨破损。引来大家一阵哄笑。

       这次上山我们不再讨论什么历史的痕迹,而是策划着怎样把这条山路走好。上山前路过的村庄,我们感到那里的百姓人家热情、质朴,热心的指点最近上山的路途。当我们踏上上山的路时,才发现这条弯曲细长的山路一定被当地的百姓们修整过,尽管没有达到路的标准,可山道依然迎接着远近的登山赏景爱好者们的一次次光临。

      三个小时的山路,我们把天池山的上下路探清,准备待到小雪初下时集体登山,饱尝天池山的冬季美景。让白雪作证,明年春天这里将是开发新景区热火朝天的景象,到那时我们还会三去天池山。

 

 

                                                                                       2013年12月

 
  
  • 五色云石
  • 发表于:2013/12/14 17:31:16
  • 来自:辽宁
  1. 沙发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家乡的山
倍感亲切
再去
我可以帮助联系农家饭菜的。
(0)
(0)
  
  • 坏人堆里的好人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3/12/14 20:31:24
  • 来自:辽宁
  1. 板凳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好啊,色哥,谢谢啊。一定去品尝。
(0)
(0)
  
  • 玉梅
  • 发表于:2013/12/15 7:53:54
  • 来自:辽宁
  1. 3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0)
(0)
  
  • lei月儿弯弯
  • 发表于:2013/12/15 17:05:56
  • 来自:辽宁
  1. 4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跟着杂家大哥的笔墨!游览了一遍天池山!如果不是身体的差异,我想也一定跟着去爬山了!驴友们辛苦了!
(0)
(0)
<;br>;<;br>; 辽阔大海为我敞开!宁静小溪渴望澎湃!
帖子已过去太久远了,不再提供回复功能,请勿尝试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