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通APP

主题: 刘孝志和他的“喀秋莎”

  • 脂砚斋
楼主回复
  • 阅读:5038
  • 回复:8
  • 发表于:2014/1/7 15:08:12
  • 来自:辽宁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北票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刘孝志和他的“喀秋莎”

        1950年6月25日清晨,朝鲜半岛的枪炮声打破了北纬38度线上的宁静与和平。

        朝鲜战争爆发……

      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进军朝鲜,开始“抗美援朝”。在这支队伍里,其中就有北票籍的3000名优秀青年,他们在朝鲜战场上不怕牺牲,英勇作战,创造了一桩桩催人泪下的生动事例,谱写了一篇篇感人的乐章。刘孝志就是北票籍志愿军中的一员……

       刘孝志,北票市蒙古营乡人,1947年2月参军,所在部队是冀热辽军区17旅,后改为“四野”第48军143师。刘孝志入伍后参加了多次战斗,后随军南下,参加了西南剿匪和解放海南的战役。朝鲜战争爆发后,随军入朝作战,在金城反击战战中荣里三等功,负伤后,被评为一等残疾军人。

                                                                                   北  上

       1950年10月底,正驻在琼州海峡的143师接到上级命令;立即北上,部队改编为火箭炮师,准备赴朝参战。

       11月初,刘孝志所在的部队刚刚结束在赣南粤北剿匪作战后,由广东曲江车运北上,到达了辽宁西部城市阜新集结,第143师改编为火箭炮炮兵第21师,刘孝志被编在该师203团2营6连。

      1951年2月14日,刘孝志所在的203团和其他201团,202团,207团同时举行了隆重的授炮典礼,接受刚从苏联运来的火炮,这种火炮是苏联造M——13型火箭炮。火炮配置为;炮兵连4门制,每营12门,每团24门,每师120门。

       M——13火箭炮是一种多轨道轮式自行火炮,弹径为132毫米,每辆炮车有一座8联装轨式火箭发射架,每条滑轨上下备装挂一枚火箭弹,每炮共装16枚,火炮最远射程为8500米,发射为电气点火,数秒钟内即可全部发射完毕。这种火箭炮弹弹径大,弹群密集,发射速度快,杀伤破坏力大,战场机动性能好。作战时,以团或营为单位,齐放发射,一个团一次齐放发射84枚火箭弹。因其弹覆盖面积大,故M——13型火箭炮主要被用于对大面积集群目标射击。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苏联卫国战争中,苏军M——13型火箭炮配合地面部队作战,发挥了巨大威力,屡屡给德军以重创,为此,苏军战士用他们心目中的美丽姑娘的化身——-“喀秋莎”来赞美,称呼M——13火箭炮。后来,“喀秋莎”也就成为人们对这种火箭炮的通称。

       刘孝志所在的部队是一支有着优秀革命传统的部队,这支部队的前身是四野第48军143师。建国初期拍摄的电影《董存瑞》,《翠岗红旗》,《战火中的青春》等战斗故事片的原型均出自这个师。

      1950年9月,军委召开全国战斗英雄代表会议,刘孝志所在部队的特等战斗英雄郅顺义,全军唯一的女战斗英雄,“新时代花木兰”郭俊卿,独胆英雄杨世南3人,光荣地出席并被命名为“全国战斗英雄”,隆化战斗中舍身炸碉堡牺牲的班长董存瑞也被追认为“全国战斗英雄”,这在全军也是少有的。刘孝志和他的战友为能参加到这样一个英雄部队感到莫大光荣。

 

      1951年 2月20日,刘孝志和他的战友们在深入动员的基础上,开始了热火朝天的28天突击大练兵。

      3月19日,经过强化训练,刘孝志很快地掌握了火箭炮兵的基本技术,战术。军事训练刚结束,又参加了全师开展的14天的动员教育。

      当时,部队战士中主要有两个思想问题,一是少数指战员认为美军飞机,大炮,坦克多,还有核武器,产生厌战思想,二是部分东北籍战士想家,想回到家乡享受土改胜利果实。针对这种思想状况,部队开展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仇视,鄙视,蔑视美帝”的动员教育,“并提出了打响第一炮,为祖国人民争光”的口号

和“ 边打边练,以战教战”的要求。动员教育极大地激发了战士们的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刘孝志和战友们纷纷上书党组织,表示要坚决抗美援朝,杀敌立功。刘孝志所在的六连,是董存瑞生前所在连队,他们上书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请求早日赴朝作战。

                                                                            入   朝

       1951年4月初,炮兵第21师奉     军委命令,分批入朝,火箭炮第203团,201团第一批入朝。这是我军人朝参战的唯一一支火箭炮部队。

      1951 年8月,敌人发动了“有限度的夏季攻势”,接着,又发动了“秋季攻势”。美军第7师向我27军阵地发起进攻,企图进攻金城。

       奉师部命令,刘孝志所在的火箭炮第203团,配属东线第27师作战,反击美军第7师。

       这次参战,是我军历史上火箭炮兵与敌作战的第一仗,能否打好这一仗,对此次战役的胜利,对“喀秋莎”火箭炮作战中的地位以及对全师的荣誉,都有重大意义。当时,敌人占有空军和炮兵优势。我火箭炮部队虽有其优势,也有弱点,那就是目标庞大,容易暴露。怎样来保存自己,消灭敌人,师团对此进行了充分研究。师党委根据当时的战场情况和火箭炮兵部队作战特点,提出了“昼间纵深待机,黄昏后开进,夜间占领阵地齐放发射”和“快去,猛打,速回”的战术,取得了重大战果,打好了入朝第一战,打出了”喀秋莎“的威风。

       1951年9月1日,刘孝志所在的203团奉命支援我 第27军79师235团进行的反击战,攻打美军第7师的2个营。

        当晚,刘孝志和他的战友们进入阵地,迅速按观察所昼间作业的射击诸元和步兵预先相同作战的时间,全团24门“喀秋莎”火箭炮神不知鬼不觉地突然同时齐放射击。瞬间,384枚火箭炮弹如无数条火龙,疾速飞向后洞里美军阵地,把美军第7师2个营全部覆盖在我弹群之下,顿时毙,伤敌700余人,打响了炮兵第21师入朝作战第一炮,首战告捷。

       随后,该团在东线又配属第67军作战团,营2次齐放射击,歼敌500余人,打出了 我“ 喀秋莎”火箭炮的威风,有力的震懾了敌人。

                                                                             负  伤

      1953年5月,军委和“志司”为了配合停战谈判,并求得停战后我军控制有利地形,决定对敌人发起夏季反攻战役,也就是我军抗美援朝战史上所说的“金城反击战”。

        5月中旬的一个夜晚,担任203团2营6连6班班长的刘孝志,带领全班16名战士遵照上级命令;准备对敌发起炮击。

       刘孝志带领全班战士开始装填炮弹,“喀秋莎”炮弹每发50多公斤,装填炮弹需2人,待炮弹全部装填完毕之后,刘孝志让班里战士进入防空洞隐蔽。由于“喀秋莎”火箭炮射程远,不能对敌目标进行直接打击,只能靠炮兵侦察兵提供的座标间接打击敌目标。刘孝志看到战士全部进入防空洞后,他开始按设定的目标调整火炮上的座标分划,调整完分划上的X(东经),Y(北纬)后,再次检查,确定无误后,刘孝志一边擦拭火炮,一边等待命令。不久,接到上级下达的射击命令,刘孝志迅速按动火炮电打火开关,霎时间,“喀秋莎”火箭炮弹形成无数道火龙,风驰电掣般呼啸着飞向敌人阵地,红透了半边天,几平方公里的敌人阵地全部被我军炮火覆盖,敌军阵地迅速燃烧起来,变成一片火海。

       “喀秋莎”火箭炮弹群密集,杀伤破坏力大,但她的弱点是容易暴露目标,特别是夜晚,我军火炮发射时,喷出的火焰通红一片,极容易被敌军发现,敌军可立即测出我军阵地方位,计算出我军目标座标,然后对我军进行二次打击。因此,“喀秋莎”火箭炮发射后,需立即转移阵地。

        刘孝志和全班战士对敌人的目标进行了3次发射后,班里的16名战士回到防空洞隐蔽,班长刘孝志一人登上火炮平台,用帆布炮罩将火炮罩上,准备立即转移阵地。

        待刘孝志将一切准备就绪,即将做出撤退准备时,突然,敌人的数百发炮弹如疾风暴雨般向我军阵地飞来,爆炸声震耳欲聋。一发炮弹在刘孝志“喀秋莎”火箭炮附近爆炸,无数弹片四处飞迸,“喀秋莎”火箭炮炮架,发射管等各种铁制装备挡住了一些弹片,但仍有大量弹片从火炮的缝隙处反弹出来。由于敌人炮火来势迅猛,刘孝志来不及隐蔽,当时负伤倒在火炮平台上后,又从平台上重重的跌到了地上,昏了过去。待刘孝志醒过来之后,他感到两腿麻木,低头一看,右脚负重伤,伤口处流着殷红的鲜血,左腿在膝盖处被弹片齐刷刷地切断,由于刘血过多,刘孝志再次昏了过去……

       当刘孝志再次醒过来的时候,发现自己已被战友们冒着敌人的炮火抢救到了防空洞内。由于当时敌人的炮火封锁,部队的卫生医疗条件很差,战友们只能给刘孝志服“鸦片酊”麻醉止疼,等待车辆将伤员运往后方。

        刘孝志在防空洞里已经呆了六,七天了,这些天是非常难熬的,防空洞里见不到阳光,阴暗潮湿,双腿上的伤口开始化脓,不断的流血水,随时都有感染的危险。

       第8天,从后方开来了十几辆运输车。夜间,刘孝志被战友们抬到了一辆苏联“嘎斯”军车上,准备随时返回后方。

        刘孝志所在部队驻地处在群山包围中,朝鲜的地形山峦起伏,道路都是因战争需要临时修筑的,崎岖的道路给车辆运输带来很大困难。

        夜晚出发时,每辆运输车上装载8个伤员,4辆车为一组,刘孝志被安排在第一组第3辆车上。

        漆黑的夜晚,伸手不见五指,以及道路的崎岖,坎坷不平,给行车带来很大的困难,美军飞机时常在上空投掷照明弹,将地面照得如同白昼。在这种极端困难的情况下,车队司机想出一种办法,由2名战士身披白床单在汽车前面行走,司机凭借白床单折射出来的微弱亮点,一米一米的行进……

        大约走了3个多小时的山路,汽车司机计算了一下路程,3小时还没走出20华里,按这个速度这样行车,天亮之前肯定不能到达目的地。在这种情况下,头车司机把车停在路边,和后面3辆车的司机在一起商量,研究出一个快速行进的办法;头车在敌机飞过去之后,突然打开车灯,然后迅速熄灭,司机凭记忆加大油门向前猛开一阵。这样做,加快了行车速度,但也容易暴露目标。待头车第4次打开车灯的瞬间,车队目标被美军侦察机发现,敌机在车队上空盘旋了几圈之后,在车队上空投下了十几枚照明弹,随即飞来几架“野马” 式轰炸机,对我车队投下几十枚炸弹。刘孝志乘坐的第3辆车当时被一枚炸弹炸翻,连车带人滚入到一个4丈多深的沟壑里,车上的8名伤员全被甩出车外,4名伤员当场牺牲,刘孝志被摔得昏了过去。

        不知过了多长时间,一个由朝鲜妇女组成的救护队来到沟里,他们讲生存的志愿军伤员抬到了附近的一个防空洞,对已牺牲的志愿军遗体就地掩埋,她们以为刘孝志已经牺牲,也准备进行掩埋,当土掩埋到刘孝志胸口时,救护队的女队长突然发现刘孝志的一只手轻轻动了一下,她立即指挥其他人将刘孝志抬了出来,转移到防空洞内。在洞内,刘孝志伤口仍然不能得到有效治疗,每天只能上一点随身携带的消炎药。

       刘孝志在防空洞内又呆了七,八天,那位朝鲜救护队女队长拦住了一辆北去的军车,将刘孝志抬到了车上,刘孝志随车回到了后方。

                                                                          回   国

       刘孝志到了我军的后方野战医院,医疗条件稍好了一些,但他是重伤员,需要回国治疗。一天,刘孝志和一些伤员被医院的医护人员抬到一辆回国的汽车上,经过几天几夜的颠簸,汽车把刘孝志他们这些伤员送到了黑龙江省佳木斯的一个部队医院。

    在佳木斯期间,医院对刘孝志进行了认真检查,鉴于他伤势比较严重,对他进行了一级护理。由于刘孝志伤口已经化脓感染,医院对他进行了截肢手术,将他的左腿膝盖上方又截去15公分。

刘孝志在佳木斯治疗休养了一年时间。1954年冬季,刘孝志乘火车回到了承德市,住在了位于狮子沟的一个部队医院进行治疗养伤。1956年4月,刘孝志回到了家乡——-北票蒙古营。

    刘孝志回到家乡后,当地各级政府和民政部门在他的生活等各个方面都给以了关心和照顾。  使刘孝志在家乡能够安度幸福的晚年。
关注同城热点 获取最新资讯 点击查看更多本地热点话题
  
  • 品韵山人
  • 发表于:2014/1/8 8:55:11
  • 来自:北京
  1. 沙发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英雄值得尊敬!提供英雄事迹的人也值得尊敬!
(0)
(0)
  
  • 珍宝岛人
  • 发表于:2014/1/8 14:23:59
  • 来自:辽宁
  1. 板凳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1951年   抗美援朝开始后,北票人民在十分困难和艰苦的情况下,全力参加和支援抗美援朝战争。大批优秀青年响应号召,走上前线,大量民工和汽车司机奔赴战场。在此期间,北票共有3000余人赴朝参战。在朝鲜的上甘岭战役中,志愿军583团(北票县支队前身),浴血奋战,其英雄事迹被刊载在1951年6月3日的《人民日报》上,该团大功9连连长刘文(北票东官营人)的英雄事迹更是传遍全国。在后方,全县人民节衣缩食,向朝鲜捐献飞机2架。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北票人民无论是在朝鲜战场上,还是在后方的各个岗位上,都做出了重要贡献和牺牲。
(0)
(0)
  
  • 玉梅
  • 发表于:2014/1/8 14:57:07
  • 来自:辽宁
  1. 3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向英雄致敬!不知道这些英雄是否还有健在的?
(0)
(0)
  
  • 枫叶
  • 发表于:2014/1/8 15:14:19
  • 来自:辽宁
  1. 4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刘孝志回到家乡后,当地各级政府和民政部门在他的生活等各个方面都给以了关心和照顾。 使刘孝志在家乡能够安度幸福的晚年。
                                 欣慰!
(0)
(0)
  • 农夫
  • 发表于:2014/1/8 22:05:56
  • 来自:辽宁
  1. 5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喀秋莎



向斯拉夫女人告别

(0)
(0)
  • 脂砚斋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4/1/9 7:34:19
  • 来自:辽宁
  1. 6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感 谢品韵山人,珍宝岛人,玉梅,枫叶对本帖的关注,同时感谢农夫传上的视频。
(0)
(0)
  • 中国人
  • 发表于:2014/2/11 20:10:23
  • 来自:北京
  1. 7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欣赏楼主好文笔,详实地记录描绘了英雄们可歌可泣的动人事迹,文笔细腻感人,时间、地点、人物清晰,看来楼主是位博学多才的有心人,为家乡革命历史撰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英雄令人敬仰,撰写历史的人更令人尊敬!
欣赏佳作,分享精彩!遥祝楼主,笔健文丰,精彩不断,元宵佳节快乐!
(0)
(0)
  • 五色云石
  • 发表于:2014/2/12 23:07:15
  • 来自:辽宁
  1. 8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精彩!
(0)
(0)
帖子已过去太久远了,不再提供回复功能,请勿尝试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