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通APP

主题: 难忘北票的岁月(三)

  • 田力
楼主回复
  • 阅读:4111
  • 回复:13
  • 发表于:2014/1/31 20:59:49
  • 来自:辽宁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北票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6、难忘北票的煤泥

       大约在1971年的春天,我和爱人两个人由桃化吐的县“五七”师范学校调到了北票镇里的学校工作,学校当时叫“冠山矿红卫中学”,后来又叫北票镇第五中学。学校的地点在冠山矿一工村,就是下了北票火车站,往左手边走,过“双桥洞子”北边的那个桥洞子后,再左拐几十米,一直往北的一个上坡走,这个地方就是冠山一工村了。

       学校属于北票县北票镇管辖,北票矿务局派“工宣队”领导,学校属九年一贯制的学校,从小学一年级到中学九年级,全都有,我们分在中学部。

       学校的主要领导人是侯宝山,李玉才、高景成,“工宣队”师傅有王福来、刘长友、张绪。当时林明仙分在八年级,担任班主任,我分在七年级,也是当班主任,我们俩都教政治课。当时教师的办公室是按年级组来管理的,而不是按学科来划分的。林明仙所在的八年级,组长是许继华;我所在的七年级的组长是王树柏;九年级的组长是曹连起。

       我们在这个地方工作和生活了近五个年头,一工村,就是我们的家。家的温暖,让我们走过了当年严寒的冬天;家的温暖,点燃了我们工作的激情;家的温暖,使我们远离家乡父母、刚刚成家独自过日子的两个年轻人,与一工村的乡亲们融为一体。

       一工村的煤、一工村的水、一工村的房子;一工村的杨婶和杨叔、王婶和王叔、关婶和关叔;还有我们的那些快乐阳光、朝气蓬勃、健康活泼的学生们……令我们终身难忘。

        就先说说这北票的煤泥。

        北票是产煤的矿区,矿务局的下属单位以及矿工家的生活用煤,那是绝对不成问题。虽然我所在的学校属于县和镇管的,但因为工宣队是冠山矿上的人,所以,学校的不少福利待遇也与矿上的单位差不多。最突出的一点就是,烧煤可劲儿地造,冬天再寒冷,人在屋子里就不打怵。为什么呢?就是有的是煤,老鼻子了。

        学校烧的煤,不是煤块什么的,与矿工家属分的福利煤是一样的,就是煤泥。你可不能小看了这些煤泥,这可都是给鞍钢选过、冲洗过,剩下的精细煤,虽然不成块了,但燃烧后火焰还是相当地强烈,用物理老师的话说有多少、多少大卡呢,当地人都管它叫“精粉”呢。

       我们到学校报到后,学校的领导说学校没有家属宿舍,只给家在外地的男老师宿舍,你们来了,就暂时住在学校托儿所对面屋的那间房子吧,那是托儿所保姆的休息房间。没有锅台什么的,不能做饭。你们可以跟住学校的那几个男老师一样,去到下面的冠山矿食堂吃饭。

        后来知道了,学校的领导机构当时叫革委会,主要领导有张学功、侯宝山,副职的有李育才、高景成等。住在学校宿舍的董玉书、何香瑞、曹连起他们三个人,住在一进学校大门的右侧下面的那趟房子的头个房间;黄风武、王树柏等住在一进门左拐上台阶的那趟房子最里边的一间房子,外边都是学校领导的办公房间。

        学校托儿所的房子是西厢房,有一大长排,由好多间构成的。一进门,是共用的一间,老百姓叫外地儿。南北向,分开两个房屋,我们住在南头的一间,北头是托儿所。外地儿除了砌的两个烧炕的火炉外,什么也没有。我们住的是火炕,托儿所也是火炕。火炕的取暖全靠这两个火炉子。这两个火炉子好象从来就没有熄灭过,从来就没有重新点燃过。

       因为啥呢?因为它用的是北票的煤泥,北票的煤泥就是神奇。

       这种煤泥,用的时候还必须得加水和,象和稀泥似的,撮上一铁铲子和好了的煤泥,往火炉子里一扣,如果嫌太厚了,可以拿铁的火筷子扎几个窟窿眼儿,立刻就会冒出蓝蓝的火苗儿,不一会又会变成红红的火光,照的满炉膛通亮通亮。

       每天的白天,都是反反复复地重复这样同样的简单动作。可是,到了傍晚的时候,就不一样了。晚上是不用烧炉子,可是第二天还得继续用呢,怎么办?就用煤泥把正个炉膛添的是满满登登的,如果赶上是星期六晚上,还得能保证让炉子顺利挺过星期天,直达到星期一的早晨。他们说这叫“封炉”。

       要做到如此精细,煤炉子的铁炉盖儿有好几个圈儿,就不能全盖上,那样把炉盖死了,不一会儿里面的煤就会烧光了。为了防止这样,必须得拿掉一、两个小的圈,一般是拿掉距离同心圆最近的吧。

       我们调到学校的时候还是春天,那两个火炉子一直就是那样:封了烧,烧了又封。

       有一个星期一,早晨我们一起床,就感觉头昏脑涨地,十分难受。我们慢慢腾腾地才穿好了衣服,想走出房子,可是跌跌撞撞地十分吃力。我费劲扒拉地开开两道门后,一股新鲜空气吸进来,才觉得心中舒坦了许多,勉强直起了腰。我回屋子里看看我爱人,她还是不见好转。此刻,她正趴在炕沿儿边,眯着眼睛,欲呕又止的样子。

       正在这个节骨眼儿上,早早上班来托儿所的张阿姨(可能是学生高长生的母亲吧)一支脚刚刚迈进门槛,她立刻惊叫了起来:“怎么这么大的煤烟子味?呛死人了!刘老师,你们是怎么弄的炉子?”

       喊了一阵子,没有听到回答的声音,她一看我们住的房门半敞开着,马上就意识到事情有些不妙。三步并作两步,急急忙忙闯进屋里。她一眼就看到林老师趴在炕沿边上,我不停地在她的后背上敲打着。她急切地说:“是不是让煤烟子给呛着了吧?你们可别在这儿屋子里呆了,这可太危险了”说着,她伸出手,搀扶着林老师的支胳臂要往外走,我见状也只好去搀扶林老师的另一支胳臂,我们俩个踉踉跄跄地把林老师拖出了房子里。

       当时正是春天季节,天气乍暖还寒。我们来到屋子外还觉得冷飕飕地,在这也不能呆啊,去哪儿呢?前面不远处就是我们的办公室了,就去那里吧。好在不太远的距离,下了个台阶就到了那里。张阿姨帮助把林老师扶进了办公室的屋子里,她又帮助把那里的炉子捅开了,“封炉”的煤泥遇到了空气,顷刻间徐徐燃烧起来了。不一会儿的功夫,整个办公室暖暖洋洋地了。林老师这才有了点精神,能睁开眼睛了,但她还是感觉头晕,不想说话。

       张阿姨见了有些好转,说她得回去照看托儿所的事儿了,我们谢过她,让她赶紧走,别耽误了那边的事情。

       张阿姨刚刚走出办公室的门口,林老师班上的班级干部郝桂平就非常着急地跑了进来。一进屋,她急切地就说:“我猜你们准就会在办公室,真让我猜着了。”她人高马大的样子,高声喊到。当她一听说林老师有病了,马上跟我们说:“我去找校医去,你们等着我啊”。说完也不等我们有何意见,一溜烟儿地跑走了。

       她说的校医,就是学校的医生董大夫,名字叫董良成。他的家就住在学校的下边,也就几分钟的距离。一会儿,董大夫披了件灰拉巴叽的棉猴大衣,趿拉了鞋来了。可能是着急来的缘故,鞋都没有穿好,鞋带拖在地下。

       他先是让林老师把舌头伸出来,看了一会儿,没有说什么。接着又从随身背的出诊包里拿出个小布枕头,放在办公桌上,让林老师把手腕伸出来,他给号号脉。好一阵子,他号完了一支手腕,又号另一支手腕。

       突然,他嘿嘿地笑了起来。他这一笑不要紧,把我们都弄懵了。看到我们十分不解的样子,笑嘻嘻地说:“恭喜了,没有什么病。”

       没有病怎么还恭喜什么?我们越发糊涂了。

      他这才说:“是喜脉,是妊娠反应。你们别在这儿这么呆着了,先找个地方好好休息一下。可不能再住托儿所了,弄不好可是三条命啊。要不先开点药清清肝火什么的,正好我那医务所还有些中药能用。”

       记得他叨叨咕咕地说了几味中草药,有一味是“茵陈”。他洋洋得意地念道说“三月茵陈四月蒿,五月茵陈当柴烧”,卖弄了一通中药的药理和功力等等。

       送走董大夫,办公室里来上班的老师陆陆续续地都来了,大家看到这种情况后,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有的说“还不赶快找个地方休息呀?”,有的劝“要不再上医院看看?别听他‘董大吹’的”。

       为什么有人这样说董大夫呢?后来我们知道了缘由。原来董大夫是大夫不假,可是来学校之前他是个兽医,是给牲口看病的,不是给人看病的大夫。他给人家看病开的药剂量一般都挺大的,叫人不放心。所以,才有人说他能吹牛,背地里都管他叫“董大吹”。

        听了一些人的这番话,我们一时不知如何是好,有些进退两难。

        这时,林老师自觉情况大有好转,有些精神头了。站起来了,在屋子里来回溜达了一阵。

       学校的领导也听说出事了,赶紧过来询问情况。听了我们的叙述后,工宣队的张学功师傅说:“林老师,你现在最要紧的是休息好。别在这坐冷板凳了,去哪个学生家热乎热乎吧。”说完让郝桂平去找班级干部来,看看去谁家方便。

        郝桂平立刻喊一样的声音:“林老师,到我们家吧,我们家有地方,可暖乎了。”,接着她似乎在求我们一样:“你们住多久都没有问题,去我们家吧,怎么样?”

      “林老师,别去她家了,她家在街里电影院那呢,太远了。就去我们家吧,就在一工村,学校的下边,一会儿就到”说话的是杨俊生,也是林老师班上的干部。

       杨俊生说完话,一溜烟儿似地跑回了家,不一会儿的功夫就跑回来了,他气喘嘘嘘地告诉我们说,都和他妈妈说好了,他妈可高兴了,正收拾屋子昵,叫咱们赶快去昵。

       在杨俊生、郝桂平等同学的帮助下,我们简单地收拾了一下铺盖等物品,随着杨俊生来到了他的家。

       从这儿开始了我们与一工村杨俊生一家、后来又与学生王玉池一家,密切相连的的一段难忘的一工村小院儿生活。

                                                                                                  ( 写于农历二零一三年腊月二十九日 )
关注同城热点 获取最新资讯 点击查看更多本地热点话题
勇往直前,乐观自信
  
  • 田力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4/1/31 21:13:01
  • 来自:辽宁
  1. 沙发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非常抱歉:
文章的格式一发了,不知道怎么变成这个样子,
可是又无法修改.
等有机会的时候再调整吧.
(0)
(0)
勇往直前,乐观自信
  
  • 川州一夫
  • 发表于:2014/2/1 7:44:42
  • 来自:辽宁
  1. 板凳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老师您好!一工村的乡亲,五中的师生,冠山煤矿的煤泥,时隔四十多年仍深深地留在您的记忆之中,并存感恩之情,非常可贵啊!
       
(0)
(0)
  
  • chengqun
  • 发表于:2014/2/1 11:25:33
  • 来自:辽宁
  1. 3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刘 老师·林老师:过年好!祝您马年吉祥,阖家欢乐!
(0)
(0)
成群
  
  • 快乐的冷月无声_ly1
  • 发表于:2014/2/1 11:52:49
  • 来自:辽宁
  1. 4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先给田力先生拜年,新春快乐,万事胜意。再说说这篇文章,文章朴实真情,多年过去,细节依旧清晰,饶有趣味。特别是北票的煤烟,真是一宝,稀泥一样,一通,火苗通红,冬天的屋子顿时暖和起来,多年过去,依旧很想念北票独有的煤烟,不过冬天里的煤气中毒非常厉害,好在田力先生和夫人有惊无险,所以很有后福,祝您晚年幸福。
(0)
(0)
  • 绿岛阳光
  • 发表于:2014/2/1 21:37:29
  • 来自:辽宁
  1. 5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又见老师新春大作,细细拜读,文中提到的那些人和事还都有些记忆。祝您马年吉祥,幸福安康!
(0)
(0)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 第一朵花绽放的地方
  • 发表于:2014/2/2 16:55:07
  • 来自:辽宁
  1. 6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过去的故事情真意切。永不忘怀。
(0)
(0)
  • 宫学大
  • 发表于:2014/2/3 19:21:40
  • 来自:辽宁
  1. 7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楼主的文章使我又回到40多年前插队的北票农村。煤泥,真的是北票的特产。分到各生产队是煤泥票。下乡时跟车到台吉拉过煤泥,挺好烧的。十分欣赏。遥祝楼主马年万事如意。
(0)
(0)
文学是高雅的精神享受,尤喜美文、游记和诗词。爱好在方框里填字,潇洒人生。
  • 一介农夫
  • 发表于:2014/2/3 20:31:48
  • 来自:辽宁
  1. 8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写一本回忆录吧。祝新年快乐!
(0)
(0)
  • 田力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4/2/4 11:42:16
  • 来自:辽宁
  1. 9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祝川州一夫、荣群、快乐的冷月无声、绿岛阳光、第一朵花绽放地方、学大、一介农夫等
及“北票在线”的所有朋友们新春快乐!!!
共享“北票在线”给我们带来的精神文明大餐,
“北票在线”永远是我们文化家园的圣地。
(0)
(0)
勇往直前,乐观自信
  • 流云飞袖
  • 发表于:2014/2/4 20:15:33
  • 来自:辽宁
  1. 10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您的文章,给我带回到曾经生活过的地方。
五中的前身是一工村小学吧?
您住的地方,好像位于一工村粮店附近。
工村人的淳朴、真诚一直暖着您的心,您行文的字里行间更显示出您对工村的深切眷恋。
遥祝您平安、幸福、顺意!
(0)
(0)
  • 0421知心朋友
  • 发表于:2014/2/5 14:42:44
  • 来自:辽宁
  1. 11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好作品,很夺眼球
(0)
(0)
  • 田力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4/2/6 16:03:56
  • 来自:辽宁
  1. 12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感谢流云飞袖、0421知心朋友的鼓励,由此我想起了一工村的小院、一工村的人等无数难以忘怀的事情,让我好好回忆之后与网友共享。
祝你们马年吉祥,万事如意。
(0)
(0)
勇往直前,乐观自信
  • 4U——
  • 发表于:2014/2/27 16:45:34
  • 来自:广东
  1. 13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0)
(0)
帖子已过去太久远了,不再提供回复功能,请勿尝试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