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通APP

主题: 大山的那边

  • 川州一夫
楼主回复
  • 阅读:2889
  • 回复:16
  • 发表于:2014/4/1 11:56:06
  • 来自:辽宁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北票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大山的那边
                                                    川州一夫
    乌拉山连绵70多公里长,海拔2000多米高,巍然屹立在内蒙古的西部。古代时是抵御匈奴的天然屏障,中苏关系紧张时担负起了战备的重要任务,当年的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在这大山的脚下建起了180电厂和乌拉山化肥厂,兵团编制取消后,则成了乌拉山电厂和乌拉山化肥厂。

    我从2002年起,每年都到乌拉山电厂参加检修,头些年住在电厂的招待所,后来招待所整体租给了中铁11局项目部,我便到化肥厂的招待所去住了。

    化肥厂的生活区有一个小卖店,开小卖店的老于是化肥厂的下岗职工,也曾经是兵团的战士。空闲时,我常去和他唠嗑,他也视我为远方来的朋友,很唠得来。每当唠起兵团的事时,他那有些木讷的脸上便会绽放出灿烂的光彩:1969年我们怀着对大草原的无限憧憬,从北京来到这里。到这儿一看,全傻眼了,根本没有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美丽景象。山上是光秃秃的石头,驻地是滚滚的黄沙,山下是一望无际的沼泽地和盐碱滩。嗨,根本想象不到后来会建设得这么好。那时团长、政委和很多同志都是现役军人,复员军人,我们知青占大部分,和部队一样的编制,穿的是没有领章、帽徽的军装。到处都是嘹亮的歌声,到处都是热火朝天的建设场面。

    看着老于那兴奋劲,我想那个年代就是激情燃烧的岁月,老于也一定是一位热血青年;这里也许就是南泥湾,就是江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眼前的这个破旧的礼堂,一定是各个连队表演节目的星光大道;那一道道的河坝上,绝对有过爱情的故事;这一棵棵胡杨树,保证是他们栽下的敢叫日月换新天的决心。

    嗑唠的多了,免不了唠起老婆孩子。老于的老伴也是化肥厂的,至于他们怎么恋爱结婚,他没有细说,可那看似普通的婚姻,一直在感动着我。

    他与当地的一名知青结了婚,有了一个女儿。那些年很想回北京,可已有了家室的人实在是太难了,有的人则狠心地离了婚。后来北京有了政策:可以给兵团战士的子女一个户口名额,他的女儿便回了北京。户口不重要了,战友们大多回去了,可他的岳父有病又离不开人,他只得留在这里。下岗了,岁数也大了,回去的念头也越来越小了。

    他岳父去世后,妻子的身体又不好,开着小卖店还要照看着妻子。

    这次去那里,小卖部关门了,破损的门窗和坍塌的墙壁,诉说着主人已放弃了这里。人们说他妻子去年冬天脑出血去世了,他把货兑出去就走了。

    我不知老于去了哪里,回北京了吗!他是北京人,又不是北京人,17岁离开了北京,四十多年里,父母相继去世,两个弟弟也早已忘记了远在内蒙古的他,有女儿,可女儿的生活和工作都不是太近人意。北京,人口稠密的首都难有他立足之地。他是内蒙古的人,又不是内蒙古的人,岳父和妻子去世后,在这里便没有一个亲人。内蒙古,地广人稀,在这里很难找到一个相依为命的人。

    想起那年的夏天,我俩坐在门前唠嗑,我不知咋地看着大山突然问他:你登上过乌拉山吗?大山的那边是什么样啊!

    他长长地叹了口气:“大山的那边还是大山。”

    大山的那边还是大山,是对大山的赞美,还是感叹这座大山和大山那边的大山把他牢牢地拴在了这里。

    北京,乌拉山,一群热血青年,一个孤独的老人……

    哎,我心里暗暗地祝福他:走出大山,面向大海,春暖花开。

 

                                                                201441
关注同城热点 获取最新资讯 点击查看更多本地热点话题
  
  • 快乐的冷月无声_ly1
  • 发表于:2014/4/1 15:35:17
  • 来自:辽宁
  1. 沙发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川州一夫的文章总是那样感人,接地气啊,老于,当年的热血青年,如今的孤独老人,哪里是他的家乡,北京是又不是,内蒙也是也不是,想起古诗:“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古今一理,平民百姓总是一枚棋子,搬到哪里由不得自己。
(0)
(0)
  
  • 0421知心朋友
  • 发表于:2014/4/1 16:54:55
  • 来自:辽宁
  1. 板凳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虽不认识文中主人公,常看楼主的小说。
关心那些贫困的人群动态,思念他们,心态慈善。
勾勒读者对文中主人公的同情感,反映出作者的血液中流淌、沁透和关爱弱势群体。

(0)
(0)
  
  • 斋哥
  • 发表于:2014/4/1 18:15:02
  • 来自:辽宁
  1. 3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峥嵘岁月的,沧桑的回忆。一篇好文章。
(0)
(0)
笑脸迎明天 宽心待他人
  
  •  天伦之乐
  • 发表于:2014/4/3 15:32:05
  • 来自:吉林
  1. 7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感人的故事,我落泪了~~···········
(0)
(0)
心地善良,性格开朗,意志顽强。
  • 川州的女儿
  • 发表于:2014/4/6 15:47:08
  • 来自:辽宁
  1. 9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往事总是让人惦记!而回味无穷!
(0)
(0)
相逢的人总会相逢相逢的人总会相逢
  • 樵夫
  • 发表于:2014/4/6 21:27:41
  • 来自:辽宁
  1. 10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拜读,感动!
(0)
(0)
路在脚下!
  • 憨汉
  • 发表于:2014/4/6 21:53:24
  • 来自:辽宁
  1. 11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他是北京人,又不是北京人,17岁离开了北京,四十多年……他是内蒙古的人,又不是内蒙古的人,岳父和妻子去世后,在这里便没有一个亲人——悲凉、凄美的知青故事。
(0)
(0)
  • 中国人
  • 发表于:2014/4/21 16:54:36
  • 来自:北京
  1. 15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我不知老于去了哪里,回北京了吗!他是北京人,又不是北京人,17岁离开了北京,四十多年里,父母相继去世,两个弟弟也早已忘记了远在内蒙古的他,有女儿,可女儿的生活和工作都不是太近人意。北京,人口稠密的首都难有他立足之地。他是内蒙古的人,又不是内蒙古的人,岳父和妻子去世后,在这里便没有一个亲人。内蒙古,地广人稀,在这里很难找到一个相依为命的人。

    想起那年的夏天,我俩坐在门前唠嗑,我不知咋地看着大山突然问他:你登上过乌拉山吗?大山的那边是什么样啊!

    他长长地叹了口气:“大山的那边还是大山。”

    大山的那边还是大山,是对大山的赞美,还是感叹这座大山和大山那边的大山把他牢牢地拴在了这里。

    北京,乌拉山,一群热血青年,一个孤独的老人……

    哎,我心里暗暗地祝福他:走出大山,面向大海,春暖花开。

读一夫小弟的文字,总是令人心生感动。对人物、情感的刻画,细腻含蓄,入木三分。
虽然言语不多,但说明的故事情节,真实可信,清晰入昨;仿佛就发生在你的身边,
剖析的透彻见底,让你没有办法不去思索考虑 ,故事的梗概,产生和发展,结果如何,
带你走进他的感人至深的故事当中去,感悟生活的酸甜苦辣,感悟人世间的冷暖和太多的无奈,
感悟善良与真诚,冷漠与无情。欣赏佳作分享精彩问好一夫小弟,在外打工珍重!
(0)
(0)
  • 川州一夫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4/5/9 12:17:13
  • 来自:辽宁
  1. 16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大姐您好!见到仍然留在这里的知青,感到的只有心酸:当年是敲锣打鼓把他们送来的,可后来就没有人管了。与其说是一***的悲哀,不如说是一个时代的悲哀,一个社会的悲哀。
(0)
(0)
帖子已过去太久远了,不再提供回复功能,请勿尝试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