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通APP

主题: 《川州文艺》2015年第三期

  • 乐地山人
楼主回复
  • 阅读:8283
  • 回复:15
  • 发表于:2015/11/11 21:56:58
  • 来自:辽宁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北票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情系川州



                                                                          一纸情深

                                                                               刘文艳 

       书信现在一般称之为信或信件,古时称之为“书”。古代的“信”是指信使,也就是送信的人,“书”才是信件。书信是古代重要的信息传递方式,也是在外游子与亲人沟通的重要工具。因此,古人有许多关于书信的诗词流传下来。唐代杜甫在《春望》中写道:“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极言家书的珍贵。在陆游与唐琬的爱情故事中,有“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的无奈哀叹。宋代诗人刘克庄在《和仲弟二绝》中写道:“忽得远书看百遍,眼昏自起剔残灯”,描写接到远方的书信百看不厌,将灯油熬尽了还不肯放下的情景,可见人们对书信是何等的青睐。

    即使到了已经有了电报、电话的年代,书信往来仍是不常见面的人们表情达意的重要途径。如今已经到了信息时代,手机、电话与电脑这些简单快捷的通信工具遍布全球,也仍然有人愿意用书信来传递信息,特别是愿意用书信来表达感情。就这一点来说,书信有其不可替代性。作为书写者情感最直接、最真实的表达,书信所传递的情感、思想、信息更准确、更全面、更有感染力,所承载着的情感更为深切。人们常说,“见字如面”,“见字如晤”,在手写的每个字里都传递着书者的情态、心境等等,更能让收信人感受到书者的真实情感。

    近日整理往日书信,引起无限感慨。当带有家人友人、同学同事感情温度的书信重新展现在眼前时,书信中的真情实感便把我带入难忘的岁月。那些美文涌动着写信人的情感、温度和热情,甚至其音容笑貌都呼之欲出。这是极其珍贵的回忆,这是友情的留存,这是人生的轨迹,也是生命的印记。

    我收到的第一封信是一位中学同学寄来的,信中表达了对快乐美好中学生活的留恋,也婉转表达了对一个女生的欣赏和经常通信联系的愿望。这是我第一次感受到一个男生暧昧的情感表达,内心里第一次掀动起情感互动的涟漪。时光过去了30多年,现在读来仍觉得心里暖暖的。

    留存最多的便是恋爱期间与男朋友的往来书信。那是35年前,他在吉林大学哲学系读书,我在县委宣传部做新闻干事。那时没有电脑,没有手机,自然也没有邮箱、短信,更没有微信。两个人的感情交流是一周一封书信。因此写信、读信便成了一种生活方式,一种充满了情感激荡与情感回味的生活方式。他的每封信都带有哲理的思辨色彩,也有诗意的文采飞扬,当然更有不直接说出来的爱意表达。35年过去,弹指一挥间。如今他那些带有情感温度和青春气息的书信,仍然是爱情之花的有机养料,是爱情之火的有效助燃器。

    还有的,就是在作为文学青年时期,与文友、编辑之间的书信。通过这些书信,我找到了自己成长的足迹。如今,我走上辽宁作协的工作岗位,与那时一些老作家、老编辑的指导、鼓励密不可分。

    值得一说的还有与女儿童年时的通信。在女儿刚刚5岁那年,我去长春参加国家教委在东北师范大学举办的青年干部培训班。那时没有高速公路,也没在高速铁路,从长春到沈阳要坐几个小时的火车,不能每周回家,大约一个月才能回家一次。这期间就经常与女儿书信传情。我给女儿用楷体字工工整整地写信,女儿用她所识不多的稚嫩文字配合一些图画给我写信。现在再看到这些“文图并茂”的书信,感到亲切无比。

    由于与书信的缘分很深,我便喜欢集邮,不仅集邮票,就是信封也不轻易扔掉,每年收到的贺年卡也都收藏起来。甚至对邮局、邮筒、邮递员,也都感到很亲切。

    受我的影响,女儿也对书信有深厚的情感。前年春节期间,在北京工作的女儿出差去日本,给我带回来的礼物竟然是一本印笺、一本信纸和几个信封。印笺极精美,可以把自己收藏的印鉴印在印笺中欣赏。信纸也非常雅致,浅粉的底色,印有突起的白粉色樱花和浅绿色花叶。信封也十分精致,由白渐粉的过渡色配上由白渐粉的樱花,很温馨。礼物虽小,我却特别喜欢,只是觉得现在很少写信,用的时候少了。女儿说,收藏着吧,做个纪念。

    去年5月,正值女儿30周岁生日,而立之年总想对女儿说点什么,便写了短信祝女儿生日快乐,女儿也回了短信表示感谢。但我还是觉得言犹未尽、情犹未尽,便想到了那精美的信纸信封。晚上在灯下展开信纸,用钢笔给女儿写了一封信:

亲爱的女儿:

    祝你生日快乐!30年前的今天,妈妈正值青春年华。黎明时分,你被从母腹中取出,来到了这个世界。

    光阴荏苒,白驹过隙,转眼间你长大成熟,已至而立之年。这30年,你给这个家庭带来了欢乐,带来了活力,带来了希望,带来了骄傲!这30年有父母抚养的艰辛,更有你自己拼搏的努力。令人十分欣慰的是,你在而立之年有所立、有所成。

    你心地善良,聪慧精明,性格温和,待人真诚,孝顺父母,友善亲朋。你有着欢乐的童年、优秀的青少年时代,从小学到大学,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你靠自己的知识和智慧,靠自己的努力,顺利找到了很好的工作,并表现得很好……人生的幸福分两个阶段,前半生在父母身边,后半生主要和自己的爱人在一起,选对了一个人也就有了后半生的幸福。我们很幸运,你找到了对的那个人。

    三十而立,也是人生的一个新起点。今后在继续成就事业时也要经营好家庭。这需要付出更多的艰辛努力。当然人生的价值和幸福也就在这些艰辛努力之中。在你30岁生日之际,送上父母深深的祝福:健康美丽,开心快乐!家庭美满,幸福绵长!事业风顺,前程似锦!

信写好后寄给了女儿,女儿也用同样的方式写来一封回信,其中写道:

感谢爸爸、妈妈充满亲情的来信,感谢父母30年的养育。我的成长进步是用您们的心血铸成,您们给了我珍贵的生命,也给了我精心的培养,更给了我做人的榜样。正直、善良、敬业、拼搏、宽容、大度,这些优良的品质在您们的言行中潜移默化地引导着我、鼓励着我,让我生活有榜样,工作有方向。这是我一生的财富,我会十分珍惜并践行光大,用一生的努力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顺颂父母大人笔祺身健!

    我把带着女儿娟秀笔迹和情感温度的信收藏起来,时常拿出来看一看,喜悦之情、欣慰之感便油然而生,总觉得天晴日朗、春意浓浓。

去年母亲节那天一上班,我收到了一封信,一看是女儿寄来的。拿到信就有几分惊喜,打开一看是女儿自己制做的精美贺卡,贺卡的左面是女儿手捧贺卡的照片,贺卡上写着:“最亲爱的妈妈,我爱你!”“妈妈,母亲节快乐!”收到这个礼物,我真是满心欢喜。我把这个贺卡用照片方式发到微信朋友圈,并写了几句话:“女儿自制的母亲节礼物,我把这珍贵礼物收藏,也把亲情留在心底。”许多朋友纷纷点赞、留言:“好贴心的女儿,太暖人心了!”“很温馨的母女情哟!”

    由于我对书信的情感,也带动了我对邮政的偏爱。那与众不同的邮政绿每映入眼帘时都有一种亲切感,都有一种传情的崇高感。“人民邮政”几个字熠熠生辉,它给多少亲人带来欣喜,给多少家庭带来希望,让多少乡愁在书信的传递中变成了美美的乡情、亲情,让多少有情人在书信的传递中终成眷属,让多少父母、儿女、朋友在书信中得到了情感的慰籍!一个邮局就是一个情感传递站,一个邮递员就是一个爱的天使,一张小小的邮票就能把亲情传递出很远很远。让我们在快捷的短信、微信的信息时代,再用一用书信,相信会给您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与快慰。愿书信的魅力永存。

                                                    抗战胜利70年,我们该思考些什么?      

                                                                               高俊峰
       抗战胜利,已届70 年。我们不能也不该为了纪念而纪念。整理、连缀起那些艰难、跌宕以及充满大量不确定因素和可能的历史碎片,以今天的视角,客观地思考过往的史实及其启示或教训,当为不可或缺的一项工作。
    一、时间及突然的胜利
    抗战,之于中国民众无疑是痛楚的。这不单纯是战争造成的创伤,更有社会心理的嬗变和思维方式的重塑。物质与肉体上的创伤,无论是影视剧还是纸媒,早已是连篇累牍,自不必说。从国人心理上讲,那是一个从“老大自居”到“谈日色变”的过程。书写历史,那是史学家的事。他们可以按其思维习惯,史实逻辑做历史断代。分析历史,运用历史以昭示未来则万不可如此胡来。特别是对于大国战略来说,把逻辑关系清晰的历史脉络分解成互不相干的历史事件,则必将误事无疑。我们思考中日战争,不能不连带晚清以来特别是甲午战争以降所有中日关系史。我们探讨社会心理,其实正是自那时演变下来的社会心态。正是从这个视角上说,中国民众历史上就形成了一个非常不好的思维习惯,甚至可以说不会思考。不管身处何地,总是长着一副“统治者”的头脑。朝堂之上瞧不起日本,以“蕞尔小国”、“倭人”称之,百姓也一口一个“小日本”。岂知那是人口过亿的十多个大国之一呢,更何况它早已跻身于现代化工业强国。如此浮躁的社会,战端一启,一旦受挫,便是官方谈日色变。
    抗战,不应是字面上简单的国家抗战的简称。它应涵盖中国民众对日抗争以及国家层面的对日宣战和全面抗击的全部历史。我们通常所讲“八年抗战”,海峡两岸都有以党史代国史之嫌。这是典型的简单而孤立地看待具体历史事件的现象。把“七七事变”当做抗战之始,亦有史家人为之嫌。为什么不是“八一三淞沪会战”?更甚者,为什么不是“九一八事变”?据不完全统计,自1931年到1941年十年间,单是义勇军对日作战就达13600多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就是义勇军进行曲,到如今每年九月十八日各地都要拉响警笛以警示国人,而那么大一段历史竟被划出抗战范围,这是什么逻辑?
    无论是领袖人物凝聚国家意志开启全面抗击,还是民间自发组织投入战火,都是这个苦难国度的国史。当一个国家遭受外敌入侵之际,民间的这种自发行动弥足珍贵!作为后人,我们不但要以崇敬之心珍惜这样的历史,还要以此充实教育下一代的重要内容,这是恒久的人间正道。如此说来,中国的抗战当为多少年?窃以为至少当从1931年算起,是十四年。这样,对于历史逻辑尚能说的过去。也好告慰杨靖宇、赵尚志、栾天林等无数血洒白山黑水的先烈们。特别是栾天林,两度举起义旗,完全是自发组织,打出了中国人骨子里尚存的威风,以至于给日本兵及其媒体留下了抹不掉的印记。只因为他既不是国民党员,也不是共产党员,海峡两岸主要媒体都似乎没有这个人一样。此为更加愧对历史之处。
    若按更大的历史观来看,日本人自明治维新以来,其“大陆政策”一以贯之。无论是“济南事变”、还是“九一八事变”以及后来的所有“事变”都是甲午战争的延续。甲午之后,辽东人、胶东人、台澎人也一直没有停下抗争,因此说抗战五十年亦未尝不可。而所谓“全面抗战八年”之说亦不能成立。多大面算全面?各地一同开战吗?有这可能吗?还不是一城一地的打?更有标志性的事件是国家对日宣战,但那是1941年12月的事,难不成抗战仅四年?“八年抗战”之说谁最高兴?可以断定绝不是哪个党派,偷着笑傻了的肯定是日本人。  
    关于抗战胜利,媒体上不时有“突然的胜利”之说。不管我们从感情色彩上愿不愿意承认,这一点是符合历史逻辑的。因为在我们抗战历史的背景上,拉起了世界史的大幕——“二次世界大战”。要知道,“二战”是罗斯福在总结战争后得出的结论,并非是盟国开头就有一个惨绝人寰的空前大战的计划在。在中国,它就叫抗日战争,如同俄罗斯把它称为卫国战争一样。这些历史事件起止时间是不同的,仅有有限时段上的交集。日本人发动太平洋战争,东南亚战争,是“作得紧死得快”的节奏。世界上最庞大的工业国直接参战,直至原子弹的使用,才彻底摧垮了日本人的心性。虽然苏联人“出兵东北”亦是加速其投降因素,但苏联人的动作一直是有条件的,而且动机总是异常暧昧。在打击日本关东军的同时,亦对中国国土完整,社会经济造成了空前的破坏。让外蒙独立,把当时中国最大工业基地上的所有装备拆卸运走,都是苏俄人此时干的事!这就是“突然的胜利”来临时的历史背景。
       二、战争的起因及屡败屡战
    对于战争的起因,一些史学家们总是习惯于就某一具体事件说开去。比如说北伐时期,“彻底反帝”口号喊早了还直接导致了“济南事变”等等。作为史实,这些当然都值得研究。甚至为什么在那时出现了“反帝”的声音?背景若何?更加值得研究。但那是另外的问题。说到底,那些具体的历史事件是发生在中国的领土上,“引起了日本军人的不满”算怎么回事?放弃历史“迷雾”不顾,单纯看一个具体事件的前因后果能看出什么?而且,就算是某些历史背景是既成事实,难道那一系列丧权辱国的历史秩序就是合理的了吗?如若这般,那还探讨什么?如此历史学家,没有更好!
    中日之纠结,发端于十九世纪中叶。
    自明治维新开始,日本进入了彻底的改革开放时期。其“脱亚入欧”政策,解决了思想文化上的落后保守;其“大陆政策”的实施与受阻,不但一直连带着日本本国利益,而且给他的邻国带来了空前的灾难。在他们早期的思想家和政治家看来,蒙古人可以灭宋入主中原,女真人可以驰骋中原建立大清,那么他大和民族就可以做同样的事情。什么“东亚共荣圈”,骗人的鬼把戏!这就是不纠缠那些具体历史事件的根本原因。国家利益既定,战争机器待发,制造一个借口还是事儿吗?
    真正的历史纠结在于,大清的改革开放(洋务运动)比日本要早,然而那是一个跛脚的改革开放,“同光盛世”也就当然破绽百出。甲午一战则败象尽显。正是甲午战争,让日本的“大陆政策”完成了二级蛙跳(一级蛙跳是成功登陆朝鲜半岛),强行占据了辽东半岛和台湾岛。别忘了我们的另一个邻国俄罗斯。这家伙表面总给你一个笑脸,得机会就实实在在咬你一口!它虽然已经划走了一百五十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但照样垂涎于中国东北沃野,扩展太平洋出口。这才有了俄人联合德法操作的“三国干涉还辽”,直到引发日俄战争。俄人进入是趁火打劫,日本人“应无能的清政府之邀”驱逐俄人亦然。无论哪一方“应邀”来打另一方,都不能看做李鸿章及清政府外交上的成功。从晚清的突然死亡,到民国的稚嫩成长,日本的在华利益就那么一直存在着,以至于健忘的国人——包括那些历史学家——似乎认为那是历史的自然态。然而,日本的“大陆政策”却一直没有变过!
    “九一八事变”是蓄谋已久的事情。在日本人看来,张作霖已死;张学良虽然易帜,不过一纨绔子弟;政府军“剿共”正忙,民国政府表面统一实则四分五裂。不在此时下手,更待何时?于是,1931年9月18日,就成了重要历史节点。
    毋庸讳言,在五十年的时间里,中日之间的战争,中方败多胜少,几乎就是屡败屡战。这是一个不能忽视的史实。
    我们常说“落后就要挨打”,此说虽不一定成立,但一个落后的大国却一定是挨打的对象。因为你一个无能的庞大族群,却占据了巨大的资源体量,从人类文明发展角度上是说不通的。然而如何理解落后还真是一个问题。物质上的落后其实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精神上的落后思想上的落后。拿破仑曾说:在人类历史上,有两样东西最有力量,就是剑与思想;但从长远来看,思想的力量更加恒久!晚清七十年历史、甲午败战早已生动而痛苦地说明了这一点。1927年到1937年,被史学界称为“民国黄金十年”,其意为从物质积累到精神激励的十年。然而精明的日本人怎么可能让你和平做大?于是便蓄意制造事端,逼蒋开战。一个弱国仅靠十年的积蓄,PK一个近于成熟的工业国,且以武力获得了庞大资源的大国,而且,民国面对的不仅有日本人,还有其占领国朝鲜人,乃至整个东北都成了其战略物资供应地。一路下来,败绩累累并不奇怪。好在有了国共合作,滋生出新的思想,竞争意识,几乎从未有过的胜利和大捷也便夹杂其间。尽管到了1944年,日本在太平洋战场遭受美国人的致命打击,它还能在中国大陆上发动“一号作战”,从北到南,照旧“如入无人之境”。我们无法否认这样的史实。长期的落后,特别是思想上的落后与无所适从,若想一朝醒来,立马造就物质上的强盛怎么可能?

    所以说,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历史叠加在世界历史上的惨胜。
     三、亟待汲取的历史训诫
    畅想未来,可以用随性的色彩去渲染,但历史永远是铁青色。自发现新大陆以来,人类历史便逐渐驶入世界史的轨道,任何国家都别想逃离这个大背景。中日之间数十年的纠葛,正是在此大背景上演绎了无数人间悲剧。掩卷伏思,某些重大历史训诫,至今仍没有引起那么多国人的足够重视。甚而至于一些人“老大自居、沾沾自喜”,胸无点墨也就罢了,拿无知当自豪就太可怕了。
    1.拥抱改革,完成现代化伟业。无论是晚清“洋务运动”,还是民国时期的改革包括台湾的社会改革,以及大陆1978年以来的改革,都是中华民族的艰苦实践,都可以拿来参考;特别是要尽早超越“意识形态”,真正用人类创造的所有文化成果来激活中华民族的思想进步。非如此,无以站在人类先进文化的潮头。
    如果说所有现代化国家都经历了一个“最后的革命”的话,那么我们应将改革大业深化为这样的革命,并藉此走向百年来无数仁人志士、百姓沧桑梦寐以求的现代化!而在此过程中,特别要警惕“异化的革命”对于社会的干扰和避免暴力革命的发生。
    所谓“异化的革命”,即长期以来把“革命”当饭吃的人和事。他们视“革命”为道德制高点自我居之,滥竽充数为“政治正确”。他们根本不懂得革命的真正含义,执政党早已理性地告别了革命党形象,他们还在那里喋喋不休地“革命人永远是年轻”。这些东西,与社会腐败以及一切改革的对象,构成了未来可能的暴力革命因素,对于中国现代化进程百害而无一利。
    2.尊重历史,提升大国外交理念。只要稍加留意就会观察到,近现代以来,各重要国家都把外交事务当做本国最重大的国务之一。如今,就连美国那样的超级大国,总统、国务卿都是外交事务的直接推手。英、法、德、俄等莫不如此。称作大国外交也好,大外交也好,就是要切记,就当前认知水平来说的两个重要维度。从空间上讲,就是要有全球概念。可以从中国看世界,但更重要的是从世界看中国。大国就应有大国胸怀,勇于承担大国责任,并在积极的国际活动中塑造大国良好形象,使其成为货真价实的软实力承载平台。当然,没有底气的花架子当予删除;没有底线的视国家利益于不顾的行为当予摒弃。软实力不是我要让世界怎么着,而首先是要让人家认可,会心地接受,从而形成影响力。
    在时间维度上,就是要尊重历史,不能活在虚拟的历史幻象中。自十五世纪开始,人类进入世界史,谁也不能摆脱这个大背景;无论哪国,都得被裹夹进国际博弈中。一部世界史,其实就是一部国家博弈史,特别是大国博弈史。对于中国人来说,我们有春秋战国史,当有这方面的间接经验。这也是提醒我们在努力汲取外来文化的同时,不要妄自菲薄,而要融会贯通的原因所在。那么,如何看我们的两个强邻?
    对于日本,最最重要的是看其是否真正放弃了那个大陆政策。如果在他的骨子里照旧萦绕着这个东西不放,那么他就永远是敌人!相对于这一点,什么“二战秩序”(哪有不变的什么秩序)、什么“钓岛争端”都是细枝末节。这大概就是邓小平“搁置争端”面向未来的智慧所在。如今,美国仍旧在国格上控制着日本,如果美国一旦不管了呢?将会怎样?这难道不是一个严肃的问题吗?对于俄罗斯,我们真的要关注其历史上那一双一贯狡黠的眼睛,看其是否照旧把中国东北当做自己利益的目标,以及其一贯的视中国为潜在的假想敌。诚然,我们不能也不应该纠结于历史,但宽容的前提是共同面对之。
    3.崇尚科学,促进教育升级。长期以来,就像文化、文明、革命、反动等概念被滥用一样,科学与技术也一直被错误地使用着。从哲学上讲,科学,位在形而上;技术,位在形而下。科学是精神,是方法论。其品质,与中共思想路线——实事求是是一致的。而技术,则是工具。一部技术史,就是一部工具进化史。因此,科技这个词不应随便滥用。科学思维和任何研究实验行为等距离,干嘛非得弄出一个科技概念呢?这一错误,是晚清“中体西用”时一直延续下来的,也即现代学理器具化的一个直接后果。有人说“规律性的东西就是科学”,且不知任何规律都是科学发现的结果,进而变为固定的知识,不再是科学本身。正因为此,国家鼓励发明、鼓励创新,当重在科学、特别是基础科学。而对技术创新的鼓励,则应主要依赖市场。后一观点不是我的发明,但我认为是正确的。
    谈到教育,有人说“三十年改革,教育改革最不成功”。此语自有它的道理在。千头万绪,占首位的,窃以为是教育的工具化亟待放弃。这比那个劳什子“教育行政化”重要的多,虽然我也照样反感“教育行政化”。在国家层面,放弃“接班人”观念;在公民,则要放弃就业观念。一句话,还教育本来面目。有史以来,教育不但是文化的高效传递器,而且是现代国家强盛的恒久助推器。教育危险,必将带来国家危险。邓小平在很早以前就提出“三个面向”,即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如此高瞻远瞩的教育理念至今仍有强大的生命力,但不知何时,竟被有意无意地实际放弃了。这是教育人及改革设计者最该反思的所在之一。
    面对大国博弈的历史与现实,值得归纳的被称为“经验和教训”的实在太多,但有些方面似乎再放一放更好。择其要者,简论于此,祈与读者诸公研判。

                                                                           古柏撑开华盖   护佑一方苍生

                                                                    ——北票南八家乡四家板村寻古之旅

 

                                                                                             李学英
      这座山,称不上一座山,不险峻也不巍峨,仅仅是辽西丘陵上的一个小小的隆起,但它却算得上秀丽婀娜。观察一个人,自古就有南人北相或北人南相的说法,在我而言,观察一座山也是,这座山便是我眼中的北人南相了。

其实这座山就是一道岭,名字叫金鸡岭,坐落在北票市南八家乡四家板村朝阳沟组。

我去的那天是蓝天白云携来一缕缕清爽的7月3号。早5点30分,我独自骑车,没有通知朋友的原因是,我在三年之内都没有长途骑行过了,我不知道这次从家到四家板近三十公里的路程,还能否抵达,若把人都约了去,我中途回返,说不过去呢。晚上下过雨,晨起空气大好,没戴面罩,通透呼吸久违的清新。入东外环,很长一段顺着河湾的路,然后向右拐进滨河路,路两侧的庄稼点点泛光,而呈现在眼前的大面积的绿,则是这斑驳的光点的背景了。这大面积的绿是被众多的叶片托起的,在晨阳中,它们轻轻地摇曳,像是感知了今年的丰收似的。

依旧沿着大凌河骑行,而心就在此间悠然。虽然我不是农人,但一片片的庄稼,会牵动所有热爱它们的人的心,苍鹭在上下盘旋,水鸟在凌波微步,锦鳞偶尔跃上水面。每次骑行在这条路上,我都有下车观览的欲望,这次也不例外。站在路边的碑界处,面向东北,是隶属于北票市的南八家子乡;面向西北,是隶属于朝阳市双塔区桃花吐镇。沿着石坝下到河边,短短的十几步远,我就听到了啄木鸟啄树的声音,还看到了长脖老等单腿站立水中静待小鱼来到嘴边的夸张姿势,更有黑头褐脖白身的叫不上来名字的飞禽荣辱不惊地站在苇草和河水的交界处遛遛跶跶,它们以各自拿手的绝活在欢迎我的到来呢。

二官到了,又是一个旅程的节点,用不着休息。南八家乡政府到了,我知道梅乡长、张乡长、宣传助理小韩,文化站长老冯在今天会陪我进山。在乡政府门前环行一圈,还不到上班时间,于是穿越苞米地,直奔四家板村喇嘛洞村民组的长宁寺,这是我的一个灵魂的驿站,在那里,稍事休整等待冯站长开完会一起去朝阳沟金鸡岭。

沟里的房屋废弃了,水井默默,碾盘默默,沿沟的蒲棒、小树、小草、小花自在生长,充盈着原始的氤氳之气息。沿着季节的小河向上,左边是风化酥松的沸石,那上面铺有一层细细的风化了的粉末,可以让人驻足恣意书写,而我却不忍去触碰上天赐予它的这幅真实的面目。然后我转身便走。渐渐有了石板路,石板上就有了大大小小数不清的三爪印,我努力地一个一个地数着,可数也数不过来。三爪印有上行的,有下行的,有横向的,有纵向的,小的比手掌还小,小的旁边肯定有大的,大的跟40码的鞋差不多。我脱鞋用脚和爪印比较着,我以我的肉身亲近它,而金鸡岭上的三爪印已经有了一亿四千万年,它是小鸟龙足迹化石。我想它们肯定是一个大家族,老祖母领着一群子孙在河潭边游玩时火山烈焰翻腾,一大家子就以这样的造型定格下来了。

恐龙曾统治过地球。北票是第一只鸟起飞的地方,第一朵花绽放的地方,有一群小鸟龙绝对不足为奇,我猜测就在沸石层中间,肯定有大型恐龙生存过。朝阳人有气魄,敢招惹世界人的目光,不仅仅是朝阳的历史文化、佛教文化,更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为丰富的古生物化石宝藏。小村里的农人常常拿着化石垒个猪圈砌个墙啥的,不过现在化石炒得热,农人也把手里的化石当成宝贝似的供起来,我猜想北票的谁家都兴许有一两块值钱的宝贝,只不过不像城里人那样张扬,有点好东西就装神弄鬼。不过眼前,我看到这些爪印还是振奋的,雁过留声如人过留名一样,痕迹最不容易抹去,如果我的著作能给人以印记,那便是我作为一个作家的最为恰当的履职。

山是山,洞是洞,很多时候山洞分不清。这座山——西山,位于四家板村喇嘛洞村民组,不高却奇,每次来我都站在山下冥思苦想,分析判断应该是义县山脉的延续,一直到朝阳洞、五佛洞、千佛洞。它们满山窟窿,大石棚,奇形怪状,窟窿里住着佛。你看那山,从不同的角度是三尊喇嘛呢。顾名思义,很久以前,大德高僧在石窟洞内苦修,由此得名了,山村里的名字来得最为直接。

站喇嘛洞顶,前望是大凌河,山坡为二级高地,坡下为大凌河冲积平原。喇嘛洞石窟悬崖陡峭,天然洞穴。古人因崇尚佛教,在崖壁的石窟内雕凿了各种佛的造像、壁画等,集自然的鬼斧神工与后人的创造记忆浑然一体,反射了不同历史时期佛教文化的发生、发展过程,记述了不同时期、不同阶层对佛教的崇尚。越看越像北魏的造像,这让我心生向往,北魏是崇尚佛教的时代,佛教祖庭凤凰山的摩崖石刻也是北魏的造像,一脉相承衬托出前院长宁寺的神奇。

第一次去长宁寺是受乡里之邀。站在洞前,浮躁的我安静下来,闷热的心情也凉爽起来,我天生愚笨修不来佛,但从不误我对佛博大精深的敬仰,不误我对安静的接近,我想我应该从此盘腿打坐读书写字悟性启智。

第二次去是坐床法师颂经摸顶仪式。农历的五月十二,我和一帮写作的朋友,想找一种对佛教文化的感性认识,因为在这儿之前,我们都没见识过真正的佛门盛况如何。常年在长宁寺工作的包瑞龙先生给我们复述他六爷爷听老辈人讲过的话。以前这里有活佛,活佛圆寂前说:“等到殿前柏树超过殿顶,等到喇嘛洞上的一块岩石滑下,我就转世前来。”小孩子好奇,拿着木杆去捅那块早已松动的岩石,却捅不下来。就在开智法师来的那天,岩石在人们毫不知情的状态下滑落,这同样引起我的唏嘘,我是彻底的唯物主义者,但有些事情就如此巧合,足以让人深思。

有山就有水,逐水草居,历来如此。村前的大凌河,古称白狼河,川流不息、千年不竭。现在投资四千万在大营子水库建造慕容湖,号称钓鱼台。风光秀丽,休闲的好去处。

而就在凌河北岸的黑山峡谷与窟窿山屏障之间,辽明王耶律安端在今四家板村建立一座私城,即白川州。白川州是史料记载中北票地区最早的一座城池,是辽代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这里不仅陆运便捷,水上运输也十分顺畅。“白狼金波,小舟穿梭”,描绘的就是当时水上运输的繁忙盛景,牧笛悠远,渔歌唱晚,真是一转眼一幅画,一转念一首歌。

  至于这座城,把县志上现成的资料拿来一用即是,不用翻译。《塔子沟纪略》卷八·废城《四家板上城基》记:“三座塔东北六十七里,有四家板上营子。蒙古称房子为板子。以前有四家蒙古置房于此,遂呼为四家板上营子。西面有城基一处。东西长一百五丈,南北长一百六十丈,围圆不及三里。城内有石幢两截,字迹不全,一截‘天辅皇帝陀罗尼幢及川州刺史’字样,一截‘开泰二年岁次癸丑仲秋月记’。因知是幢,一为辽圣宗时所记,一为金太祖时制也。而城名则迄今无考。”至于“四角板”与“四家板”蒙古音译而已。

《朝阳县志》卷三·建置载:“《辽史·地理志》川州、长宁,‘太祖弟明王安端置,会同三年,诏为白川州。安端子察割,以大逆诛,没入省,曰:‘川州’。初隶崇德宫,统和中属文忠王府,统县三:宏理县(统和八年,以诏宫提辖司户置)、咸康县、宜民县(统和中置)。”另外《方舆纪要》《武经总要》《元·一统志》等著作对川州并四角板均有记载。还有说,当时过大凌河需要四块板才能渡过,显示水之大的意思吧。在我读初中的时候,有同学秋波在南八家兵站做工时我来看望过她, 我还记得我们摇船渡河的情形。

也难怪,我走访的那几天,在长宁寺的院子里,包瑞龙先生正带领几个人打井,刚够深时,水喷涌而出,浸满了前院,包围了欲离开的车辆,人们哄笑着,满脸笑容地看着水的漫延,毕竟辽西缺水,而这里水丰盈着,幸福着人们的幸福,是佛的庇护吗?

有了水脉,就有了人脉,就有了自然之脉。

我是一个没有故乡的人,但没有什么可以阻止我喜欢村落。自从去年底朝阳有三个村落入选中国古村落始,我就着手了对典型村落的走访,四家板便是一站。喜欢村落的人,没有人不喜欢树,从村外的老远处,见到一株古老的树,那就意味着到家了。在辽西村口喜植槐,槐还是百姓的空中菜园,在荒年救过多人的命,在丰年平抚百姓的胃口。在山顶多为松,消息树的概念,小村有了怎样的喜怒哀乐,山顶上的那棵树会告诉你。

我第一眼见到它,就被它的形态惊呆了,心里充满了感恩。这是一棵四个成人手拉手也抱不过来的古柏,一千多年的古柏,关东第一柏应该就是它,尽管第一早已给了百里之外的龙凤山双心柏,事实就是这样,发现早晚,程度及说法就有了差异,谁都没错,时间差。

这棵古柏肤如袈裟,淡卡色,沉厚凝重,似佛。衣饰上的纹路自下而上斜曳着绕遍全身,有螺旋的连接,还有衣带的飘逸,如纽扣系住了玄机,锁进去的都是秘密,无数个春夏秋冬,变成人们永久的期盼,深锁不开,于是目光由远及近,从上到下盘旋。枝,虬扎而出,是长宁寺的精魂。宗教是辽代文化的重要内容,辽东白川州城修庙宇、建寺塔、拜佛、诵经、供天地、祭河流、创建庙学,史称“川州文庙”,白川州已成为了当时一个非常美丽的文化城市,佛教也成为其文化符号。

占地约三千多平方米的长宁寺,始建于清乾隆元年(1736),除了翠柏参天,楼台巨丽着,殿阁巍然着,佛缘雄壮着,还有殿后的摩崖石窟、殿前的凌水清澈,山水相依,气势恢宏。正殿为大佛殿,供奉释迦摩尼和如来佛祖;前殿为天王殿;后殿为老爷殿,老爷殿设于山洞之内。正殿前原有钟鼓楼各一。长宁寺历经270多年,多处建筑荡然无存。2012年,一些旅居外阜的善男子善女子,募集资金,对长宁寺大雄宝殿进行了全面维修,恢复了历史原貌。

现有开智法师功德无量,率众弟子传法诵经在此。法师不仅著有多本佛教专著供人阅读咏诵,而且为人和善,为附近百姓行医送药,惠及一方。本人行走朝阳,双踝滑膜老化迅速,脚后骨刺尖锐,经法师点穴调理,大为好转,谢谢法师为我减免苦痛。

我经常在长宁寺的院里行走,不时仰首问天:“这里如何地杰人灵?”经常俯首问地:“文化如何传承才属真正的传承?”这时我便发现这座寺院中落桑遍地,于是采摘入口,当作美味水果,还当作一味良药,既有管理心脏的功能,又有乌发生发的效果。叶子还是养蚕的宝贝。关于养蚕,我想起三燕,于是豁然,这里的文化有了出处。公元409年,鲜卑化了的汉人冯跋被拥立为王,国号仍为燕,他吸取了后燕亡国的教训,采取了一些有利于社会稳定、发展的措施,大力推行中原农业,开展了一次历史上罕见的植桑柘、发展养蚕业活动,家家养蚕,意味着家家植桑,于是种植桑柘成为当地的一种习惯。

    树抱石在小山村附近的山上。山路深深,沟壑深深,一路有泉水相伴,空气湿润。不时地我还能捡到一两块玛瑙。就在一转折处我还发现了一块巨大的战国红玛瑙,我持着欣赏欣慰的心情告别战国红,乡间才是原石最好的归宿,她会美好着我的记忆,我的宝贝们遍布山野,我可以步步攀登骄傲。

    在山坡上的树不是巨大,但长得有模有样,周遭的山却陡峭巍峨雄浑苍劲,让人瞠目。树干沧桑遒劲,枝叶如伞均匀散开,叶长条形状,端尖,我想它一定是麻树,话桑麻的麻。它的奇特在它的根,生长在一块巨大的顽石上,石头被雨水冲刷得沟沟叉叉,有的形成上水石的本质,有的一层一层地万千姿态,而且不时玛瑙般通透,分为几个大块,树根挣裂的结果,根在石中婉转。一株植物对抗一块顽石,得需要多大的毅力和决心,滴水穿石,情绕指柔,时间说明一切,有志者定有志向。

    四家板,是蒙古语的汉译地名,该村下辖有喇嘛洞、朝阳沟、东四家板、西四家板、小东营子五个村民组369户,1195口人,有247口人是蒙古族。我认识这里的几位都是蒙古族兄弟,包括两度辽宁文学奖诗歌奖的获得者韩辉升先生,他的《实话实说》诗集,有着典型蒙古族文人的语境。还有就是多次提到的包瑞龙先生,他放下手中赚钱的职业,一心传承家乡文化,让人心生敬仰。

每次步入小村,村头大大的“鲜卑祖地”深深地像针一样刺着我。没来这之前,我在博物馆见过太多从这里发掘出来的文物;在村中七扭八歪的土路上,我都是轻轻巧巧地不敢大踏步地行走,生怕哪一脚重了,会踩坏了哪位鲜卑古人头上戴着的金步摇,生怕在哪一块地方站久了,会惊动那只吃草的羊。

就在四家板村喇嘛洞组西山坡处,是一处国家级保护的鲜卑墓地。刚进春天,约同几个文友一起访问这块故土。博物馆的姜馆长告诉我说:从1993年秋至1998年冬,辽宁省文物考古所在朝阳市博物馆和北票市文物管理所的配合下对该墓地先后进行了五次发掘,共清理墓葬400余座,出土陶、铜、铁、金、银、骨、石等各类文物近5000件(套),其中金步摇、鎏金铜马鞍具等遗物弥足珍贵,反映了十六国时期东北各民族间的交流、融合。喇嘛洞三燕文化墓地被评为1996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釉陶羊尊就出土于此,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国家一级文物,中国独有,世界唯一,是中国北方地区迄今所见规模最大的一处三燕文化墓地。

带我们前往的还有包先生,他是土生土长的四家板人,面容黝黑,憨厚言讷,不乏真诚:“原来国家没有保护挖掘之前,每当大雨过后,好多人包括老头老太太都拿着小筐小铲,到这儿拣宝贝,而且每次都不空手。”

鲜卑是西汉初从东胡中分化出来的。自东汉三国以后,鲜卑不断南迁西进,遍布于东起辽东、西至陇右一带。自曹魏初年鲜卑慕容部莫护跋被封为率义王开始,鲜卑在我国北方广大地区的政治舞台上活跃了200多年。在东晋十六国和南北朝时期,鲜卑曾建立过多个大小不等的政权,东晋十六国时期,由鲜卑建立的政权有前燕、后燕、西燕、西秦、南燕、南凉,而北燕是由鲜卑化的汉人冯跋所建。

相传内蒙一公主到山清水秀的四家板游玩,在大凌河湾沐浴时,有探马来报,在下游的一段河里有下府一贝子也在沐浴。公主当时就羞红了脸,尽管没有见到贝子,但一条河里洗澡就像一个盆里洗澡一样啊,于是下嫁,死后就埋在了八家子后山。《朝阳县志》载,公主系吐默特右旗王爷的胞弟之福晋,建府于十家子村,跟随公主来者有八大匠人,现仍在附近居住。公主坟四周用青砖围砌,内有三座白塔,高两丈余,结构典雅素洁,山上青松翠柏,山下丛荆繁茂。1967年文革期间拆毁白塔,现存30多株马尾松在山间相偎依。

仅仅在方圆几公里范围的北票南八家四家板村所做的寻古之旅,便耗费了我将近半个月的时间。那些日子,在别人眼里,我就是个孤独的骑行者,可我自己却不以为然,我能听到凌河水轻微的拍岸声,能看到柳梢捻着一缕光线的柔姿,能听到长宁寺从久远处归来的诵经声,能看到小龙鸟的三角爪踩进火山灰的噗噗噗声……还有那山与洞、那水脉与岩理、那古柏与摩崖、那城池与族群,它们修正和涵养了多少代人的记忆,只待我这个骑行者去做一次小心翼翼的记录。

我知道四家板村是个古老的村,喇嘛洞是个神奇的洞,一个地方有了古老与神奇,就什么都有了。更何况紧邻四家板村“白川州”这座城池遗址不远处的北票章吉营子乡三官营子,那里还有一座叫“大棘城”的遗址。

我要休整一下,找个蓝天铺着白云、阳光熏着红花的好日子,再次出发。

  
  • 乐地山人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5/11/13 6:22:50
  • 来自:辽宁
  1. 沙发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封    面  

战国红                                            摄影:山  人  

封    底  乡雪                                          李智强

篆    刻  射日                                   朱治宇

插    图                                      佟树林  丛琳琳




(0)
(0)

  
  • 乐地山人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5/11/13 6:24:47
  • 来自:辽宁
  1. 板凳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川州文物(封二)



金连珠纹铛附蝉饰                               姜洪军

名人名作(封三)

摄影                                                  战全慧


(0)
(0)

  
  • 乐地山人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5/11/13 6:25:48
  • 来自:辽宁
  1. 3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乐海拾贝


(0)
(0)

  
  • 乐地山人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5/11/13 6:27:37
  • 来自:辽宁
  1. 4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书画天地(彩页)          

北票市纪念抗日战争七十周年书法美术作品展作品选

川州光影(彩页)

第二十五届中国摄影艺术展滕利明获奖作品


(0)
(0)

  • 乐地山人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5/11/13 6:28:45
  • 来自:辽宁
  1. 5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民间艺术(彩页)

老照片


(0)
(0)

  • 乐地山人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5/11/13 6:38:03
  • 来自:辽宁
  1. 8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川州览胜

 栖云岭观巧云

李秀华

努鲁儿虎山山脉东段是蒙东南、辽西北的分界处,北边是茫茫的科尔沁沙地,南麓是山峦起伏的辽西丘陵。就在这南麓的国家级大黑山自然保护区的大山深处,坐落着国家级大黑山森林公园。森林公园的“群峰竟秀”景区深处,“万佛山”畔,一组天然岩石群突兀高耸,呈竖条状直立山巅,相互依附又各成一体,重重叠叠、参差不齐、错落有秩;岩缝清晰、或宽或窄,有三两苍松横生其间,虬枝刚劲、针叶翠绿,与灰褐色的岩石浑然一体;岩面上布满了藓苔、卷柏,有苍鹰、岩燕、山鸽子巢居其上,又有山花野草点缀;岩下山峦起伏、绿树千顷,越发显得雄奇险峻。一年四季春夏秋冬,南来北往的云,都要越过那一道道山峦,南来的云似乎是发自那奇石林立的山岭,北往的云又象是隐入了那或大或小的岩缝之中,因此有文人取名“栖云岭”是也。

早春,正是冷暖气流交汇的季节。白天,南来的云带着太阳的温暖、带着渤海的湿润,来到了大黑山,唤醒了映山红、催开了满山漫坡的山杏花。可是,那云,那南来的云,吝啬地停在那岭的南边,或许是疲惫了吧,不肯越过半步。因此,岭北还是冰雪未消在残冬。夜里,那岩缝中生出的寒风,驱走了那温暖的、湿润的南来的云,裹着沙尘而来,刮的树梢哀鸣,刮的山花瑟瑟。夏日的“栖云岭”上的云是多变的、匆忙的,那多变的云演绎了薄雾蒙蒙、细雨霏霏或是大雨淋漓,滋润万物生长,孕育山青水秀;唯有那催生残暴的雷雨冰雹的云是可怕的,多是暴热天的午后,大块的乌云在岭的北边万马奔腾般地、挟着隆隆的低吼滚压而来,天地一片昏暗,又有强劲的风赶在前边,卷起尘埃、枯枝、败叶,随即就是雷鸣电闪,那雷电在岩缝中闪烁,那巨雷似乎要劈开栖云的山岭。早有那大大小小的冰雹纷纷落下,时间不会太长,但却是灾难性的。秋天的云大多来自北边,湛蓝的天空飘着白云,高高地、悠闲地漂浮着,衬托着成熟的大地。忽然有那么一天,夕阳映红了“栖云岭”上的浮云,大黑山层林尽染,万山红遍,微风下,彩霞在幽谷里的潭水中飘动,万紫千红的霜叶在山岭上与云霞相溶,水与天、天与山、山与水交相辉映,又有云鹰、山燕盘旋飞舞其间,人游其中如游仙境,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的极至。寒冬的“栖云岭”收藏了南来北往的云,有雪的日子,雪就是云,飘落在岭南岭北的群山上,只是风还是常刮的,多是北边的风,不时地裹着沙尘,但大多被篱笆般的山林过滤了。

其实,“栖云岭”只不过是一坐高大的山峰罢了,站立在她的脚下,看不到北边的山川大地,唯有云在她的身边飞来飞去,因此生发了些许的感怀。然而,大自然鬼斧神工造就了辽西的大黑山,辽西的大黑山人保留了这片绿地,却是值得庆幸的。让我们在赞美和观赏变化多端的云的时候,百倍地珍惜这片大自然赐予我们的难得的绿地吧!

 
(0)
(0)

  • 乐地山人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5/11/13 6:51:25
  • 来自:辽宁
  1. 14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校园风

给爸爸拔头发

            北票市哈尔脑中学八年二班  刘宏莉

    一天,我突然发现爸爸那乌黑发亮的头发里新增了三根银白色的头发。我认为,它们的存在会让爸爸变得苍老的,看不过眼,说:“爸爸,我把你那几根白头发拔掉吧,让你年轻十倍,怎样?”爸爸爽快地答应了。

    我慢慢地拔开爸爸那茂密的黑头发,问:“爸爸,你才四十多岁,怎么就长白头发了呢?”爸爸说:“岁月不饶人啊。”妈妈说:“那是为病人为咱们家为你们操心操的啊。”妈妈的话,我信。

    我小心翼翼地拔掉了一根,手里拈着这根白发说:“这根白发是你为患者牵肠挂肚而长的吧?”爸爸不言语。

    爸爸是一位乡村医生。病人长病不定时,爸爸给病人看病也就不定时。不管是半夜、刮大风、下大雨还是下大雪……只要电话一响,爸爸马上跨上药兜子就走。一天半夜正下大雨,一位病人打来电话让爸爸去打滴流。我醒了说:“爸爸,这雨这么大,你就别去了。这钱咱不挣了。”爸爸一边穿着雨衣一边黑着脸对我说“废话!这不是你爸挣钱不挣钱的事儿……”爸爸没说完就走了。后来我从爸爸的话中才知道,及时给病人看病,一是讲诚信,二是为患者解除痛苦。有时,爸爸还要经常问患者怎样了,只要患者回答病减轻了或好了,爸爸比给他钱都高兴。

    接着,我又颤巍巍地拔掉了第二根,说:“爸爸,这根是你为咱们这个家操心操的吧?”爸爸也不言语。

    爸爸为我们这个家真的操了不少的心。地里,春种秋收,总有爸爸的身影。地里忙的时候,爸爸总是起早贪黑下地干活。有时干活回来,坐在炕上闭上眼就要睡着了。一天,天还没亮的时候爸爸就已经拿着锄头下地干活了。为了抢工时,中午顶着三十多度的高温还在地里除草。太阳无情地照着爸爸的脸庞,使爸爸变得黝黑了,当汗水流在他的脸颊时,他只是用手一擦一甩完事。妈妈看不惯,在电话里骂了他一通,他才回到家来。

    最后一根白发也被我无情的小手拔掉了。我说:“爸爸,这根白发是为我操心而长的吧?”这回爸爸说话了,嗔怪道:“可你总是大大咧咧的。”

    我手里拈着这根白发,想起一个大雪纷飞的那天。我跑出去玩,穿的衣服很少,冻得我直打冷颤。这时,后面有一个熟悉的声音在叫我,我回头一看,原来是爸爸,他手中拿着一件棉袄,给我披在身上,嗔怪道:“傻孩子,出来玩,也不多穿点衣服。”听到这句话,我的身子比穿上这件棉衣还要暖和。爸爸非常重视我的学习,他每天不管多么累,除了患者叫他之外,他都会陪我一起做作业写生字,教我数学题等,甚至陪我熬到深夜……

    我拔光了爸爸头上的白头发,希望白头发不要再在爸爸的头上长了,可世事就这么怪,总是事与愿违。过了些日子,我又发现了爸爸头上增添了一根白头发。谁知,它是为患者为我们这个家操心而长的呢?还是为我操心而长的呢?谁知道呢?





我有一个梦想

北票市第七中学八年三班  何雅晴   辅导老师:刘铁民

曾几何时

我仰望天空湛蓝色的漩涡

把对明天的梦想

轻轻吟唱

任由风  风为我轻和

我有一个梦想,梦想一次流浪

只身一人一把吉他,以梦为马浪迹天涯

背着单反看尽灯光璀璨  都市繁华

手撑油纸伞漫步雨中  欣赏江南如画

怀着美丽的心情,听不同的人情冷暖,看不同的城市村庄

我有一个梦想,梦想一种生活

屋前一条小溪,屋后一片果园

每日一袭素衣,一盏香茗,临窗而坐

看窗外云卷云舒,赏一树夏花秋果,伴一曲曼妙轻歌

入夜,捧一本诗集,听一畦蛙鸣,躺在藤椅上任由时光静静流淌

我有一个梦想,梦想一个未来

看见的面孔都饱含微笑,路过的脚步都不再匆忙

日出能感受到温暖,风过能触摸到轻柔

而我可以蜷缩在时光的罅隙

把这一切一遍遍回想

这就是我的梦想,仿佛不值一提

但它将伴我前行,直到远方

我的姐姐                  

北票市哈尔脑中学九年一班  隋少凤

在别人的眼里,我和姐姐是形影不离的好姐妹,其实,我可好同姐姐 “打架”了。

 姐姐爱同我抢好吃的,我小心眼儿,经常同她闹得不愉快。

 一天放学,浑身无力的我一回到家就倒在床上了。可肚子同我闹起了别扭,叽里咕噜的叫个不停。我想到早饭还有剩下的馒头,就拖着筋疲力尽的身子来到了厨房。可找了半天,连个馒头影也没看到。姐姐看见我正在找馒头,她将手里的半个馒头放在我手里。我问姐姐:“你吃什么?”姐姐说:“我这儿还有。”这时,我看见姐姐的另只手一直是隐藏在身后的。我心里想:姐姐手里拿的一定是个大馒头。姐姐可真小气,将她吃剩下的半个馒头给了我,不行,我一定要你手里的那个大馒头,我才不要这半个呢!我说:“咱俩换吧。”姐姐退后了几步后把后背的那只手快速地换到前面跑了。我追不上,气哭了。这时,姐姐走到了我的身边,把抱在胸前的手拿给我看。我呆住了,手里什么也没有啊?姐姐笑了。这时我明白了,姐姐也是刚到家,家里就剩下这半个馒头了,姐姐将她拿到手的半个馒头舍不得吃给了我了。我不好意思,不停地用拳头朝姐姐的身上打,嘴里不停地说:“你坏你坏你坏……”我打的眼泪都要出来了,可姐姐就是一个劲儿地笑。

 唉,我同姐姐闹起了不愉快,姐姐也没办法呀?谁让我小呢?

    因为我在家里最小吧,家里有点儿好吃的,我经常让妈妈看着姐姐,总希望姐姐把好吃的多留给我些。可姐姐毕竟比我身强力壮,妈妈看也看不住。有时,我就同他打起架来。

 一次吃苹果,姐姐同往常一样拿了俩个苹果。只不过这俩个苹果长相不同,一个光洁透透红英俊潇洒,另一个撅嘴凹眼丑陋无比。姐姐把那个丑的递给了我。我不要,我非得要姐姐手里俊的那个苹果,姐姐却不给我。我瞪着眼非得要,姐姐说:“烦不烦啊,你可要想好了,到底要哪个苹果?”我果断的回答:“我就要你手里那个俊的。”姐姐还是不给我。我就把这个苹果朝姐姐的头砸了过去。还好,姐姐伸出手就把这个苹果揽在手里了,并没伤着她的头。姐姐看我要同她打架,她说“我没意思同你打架。”把她手里的那个俊的苹果递给了我。我咬了一口,像棉花套子似的软绵绵的,一点儿也不好吃。姐姐说:“你还是吃这个丑的吧。”她要回了那个俊的又把那个丑的给了我。我咬了一口丑苹果,又甜又脆,非常好吃。我不好意思地笑了,姐姐也笑了。姐姐说:“傻瓜,还想同我打架吗?”我把头摇得像拨浪鼓似的。

 唉,姐姐真拿我没法儿。谁让她是我的亲姐姐呢?谁让她要当好我的好姐姐呢?



我的选择

北票市哈尔脑中学九年二班   朱玉儿

夜晚,我面对着分数少得可怜的卷子,不争气的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簌簌地往下落。对于今晚的学习,我不知能不能坚持下去,更不知接下来的学习之路该怎样走。总之,心情像过山车一样跌落到了谷底。

这时,有只小飞蛾飞来,在台灯旁飞来飞去,在努力地追求着光明、拥抱着光明。焦躁的我看到了它,心里更加烦乱。我扯起身边的抹布一下子就把它捂在了里面。然后又用书本压上,任它在里边扑腾,由它自生自灭去吧。时间久了,也许我哭累了,也许我的心情烦够了,也许……我趴在写字台上不知不觉的睡着了。当我醒来的时候,小飞蛾竟还在里边挣扎。我透过抹布狭小的缝隙窥视了一下,它扑腾着,努力地寻找出口。累了,就停下来休息一会儿,然后又接着扑腾……我被它这种精神所打动,扯开抹布把它放了出来。

小飞蛾赢了!它真的赢了!它赢在对生命的珍惜上,赢在对生命的不放弃上,赢在对生命的执着追求上。

小飞蛾从我的眼前消失了,我低下头来看着我那张分数少得可怜的卷子,心态平和了许多。提起笔来开始分析错题的原因,总结成功与失败的经验……此时,我的眼里不再有眼泪,因为我选择了珍惜,选择了不放弃,选择了执着。我相信我一定能赢,像小飞蛾那样……

我最喜欢的声音

       北票市花园小学 三年一班   赵熙涵

我喜欢沙沙的雨声,我喜欢叮咚的泉水声,可是我最喜欢妈妈的声音,因为妈妈的声音是世界上最亲切、最甜美、最动人的声音。

早晨,妈妈从睡梦中把我唤醒,我睁开睡眼,起床、吃饭,和妈妈一起走进校园,开始了美好的一天。

白天,妈妈上课的声音是那么清脆、那么响亮。我上课不认真听讲的时候,妈妈就会批评我改掉毛病。

晚上,我会在妈妈绘声绘色的故事声中进入甜蜜的梦乡。当我考试得100分时,妈妈会提醒我说:“亮亮,继续努力,加油!”当我遇到困难时,妈妈会鼓励我说:“亮亮,不要灰心丧气!”

啊!妈妈的声音是世界上最动人的声音,我爱妈妈的声音!



 

 

 

(0)
(0)

  • 槐花
  • 发表于:2017/12/15 8:49:43
  • 来自:辽宁
  1. 15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看到我写的《老宅》啦,谢谢!
(0)
(0)
帖子已过去太久远了,不再提供回复功能,请勿尝试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