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通APP

主题: 知青生活的回忆(二)

  • 5566
楼主回复
  • 阅读:2548
  • 回复:6
  • 发表于:2016/2/20 21:48:10
  • 来自:天津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北票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二)种药材

                                                                                                             ——如画川州

       记得还是1974年的事,刚刚过了春节,由于北票矿务局招工,部分知青返城了,公社把我们青年点合并到生金大队,和那里原来的青年点合为一个点,把我调到东沟小队担任生产队长。当时的体制是生产队有一名政治队长,两名生产队长,实际就是副队长。东沟小队隶属生金大队,地处王子山西麓,马架子上下的一条沟里,这个自然村一共十五户人家,是公社远近闻名的困难小队,社员每个工作日只能挣三角钱,干一年连全家的口粮都挣不回来。生产队的现金账面上一分钱都没有,队里急需用钱只能和唯一的工人户借几元钱。赖以生存的除了土地以外,其他生产资料,都不能满足种地的需要。两辆马车一辆只有三匹马都是老弱病残,另一辆只有一匹有点残疾的马和三头毛驴,耕牛加上毛驴只能套出三副犁杖。没有电,没有机械,人心涣散,社员没有积极性,并且壮年男劳动力基本都当过生产队长。就是政治队长是当了十几年的老资格了,大家都叫他“老队长”,他当时50岁出头,说话有些口齿,对上级的指示执行的一丝不苟,在这样困难的情况下,虽然没有解决的办法,也没灰心丧气,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但是,始终没有摆脱贫困的面貌。不知啥原因公社让知青当队长,是实在找不出队长的人选,还是有意让知青在接受再教育的同时接受些特殊的锻炼,为了改变当时的穷面貌,采取的没有办法的办法,反正公社党委书记拍着我的肩膀鼓励我,一定要好好干,有啥困难他给我撑腰。在我下乡之前,就有过毛主席给知青家长的亲笔信,大体内容是“寄上三百元,略补无米之炊,全国此类事甚多,荣当统筹解决。”现在我们这些知青有毛主席的关注,有公社党委书记撑腰,不就是当队长吗,我怕啥呀?

       我上任不久接到公社通知,去一名有文化知识的人去公社办学习班,我和老队长商量一下派谁去,老队长马上说只能你去,我就参加了这次学习,学习内容是北票县分管农业的部门为了让偏远农村找到脱贫致富的出路,指派农技人员到这里培训中药材种植技术,推广中药材种植,发展副业生产,达到致富目的。种植的药材品种有:黄芪、牛膝、大粒子等。学习班上技术人员详细讲了药材的选地,施肥,播种,田间管理,生长期和药材的收获。学习回来我准备向老队长汇报学习的内容和我们队的实际情况,老队长一个劲的摇头说不听,这次种药材的事就让我负责了。

       转眼来到种地的季节了,一年之计在于春,村子的木匠开始透犁杖,社员忙着打绳子栓犁杖套,春耕大忙即将开始了。一天早上,老队长接到通知,让他牵着驴,拿着口袋到公社供销社开会,我问他是不是种药材的事,他说可能是,我说咱村子没有适合种药材的土地,更没有种药材的技术,开会可以,药材种籽可不能卖呀,他说,我去开会,看情况再定。我说,不是说让我负责种药材的事吗,他和我急眼了,通知让政治队长去开会,你去行吗?我没啥说的了。快到吃中午饭的时候了,老队长牵着驴,驴背上驮着大半口袋药材种籽回来了,我一看就着急了,他却笑着说,这次上面的政策很宽松,先免费把种子给咱们种上,等着种出药材卖了钱再还药材籽钱,我问买回来的是啥药材籽啊,他说不知道,我又问他在哪种怎么种啊,他说就是的用大梨杖往东山坡新荒地一种就行了,反正打不出药材不给他们种子钱。这话说的我哭笑不得,老队长虽然是我心目中的老党员、老领导,但是他太善良、太无知,甚至有些愚昧。我只好说,从今以后种药材的事我不管了,他一点也不生气,说他领着人去种,第二天他就套上犁杖领着一个点种的把药材种上了。

       春天种地的时间过得很快,转眼就快一个月了,先种的谷子已经出苗了,我到种药材的山坡上还没见到药材苗的影子,我问老队长咋回事,他说可能是天旱,等下雨就好了。又过了些日子,一下过一场小雨后,全队今年所种的各种庄稼都出齐苗了,药材地里还是不见一颗小苗,大家都着急了,本来就一分钱没有,花了好几百元钱佘来的种子,一颗没出。大家能不心疼吗?老队长虽然没话说了,但是他还在坚信打出药材才还钱的理,我和他说,欠债还钱,天经地义,这才是理呢。

       地里的庄稼经过农民的精心侍弄,长势很好,眼看就要到追肥、趟地的时候了,天气也逐渐变得热起来,有的老农民就说到了好时候了,我问啥意思啊?他们说上边该下来福利了。原来,队里饲养的所有牲口都是有户口的,每年这个时候国家按着牲口的头数,下拨牧畜盐。当时人们吃的盐每斤9分钱一斤,牧畜盐4分5一斤,生产队把牧畜盐买回来后,给牲口留一部分,剩下的按人口分给农户,让大家少花钱也能吃上盐。这种做法是对牲口的一种克扣,但是对人的一种福利,也是当时的一种普遍的做法。我们队按规定应该领到900斤牧畜盐,虽然只有4.5分钱一斤,才40多元钱,但是生产队确实没钱,连一套马车牲口卦掌的五元钱都没有,咋办呢?此时正是羊打毛的时候了,天气热了,羊打了毛,即凉快,羊毛又能换钱,把羊毛交到供销社,换成钱在把牧畜盐买回来,一举两得。打完羊毛后,装上十多个口袋,装上马车,准备去供销社交羊毛,我想和老队长一起去,他说啥也不去 ,我只好和车老板子一起去了,在路上我问车老板这次老队长为啥不去,老板子说,他在供销社佘的药材籽钱还没还呢,他敢去吗。

       到了供销社,在后院卸了车,羊毛过完了称,工作人员给我开了一个纸条,让我到前边柜台上使钱,我拿着条到柜台把条交给另外一个店员,他看了看,说你是生金东沟的?我说对,他回身拿过一个蓝色的账本,翻了几页说,你带钱来了吗,我问啥钱啊?他说你们张队长在这拿的药菜籽还没给钱呢,扣除羊毛钱还差40元,你带钱来的话就一起还清了吧。我说这羊毛钱是用来买牧畜盐的,全村子连人带牲口都等着呢,再说了,当时种药材时不是说等着打了药材换成钱才还种子钱吗。他说,反正你们欠我们钱,我不管你们拉不拉牧畜盐,我当时就急眼了,这些羊毛钱全村男女老少的血汗钱,买不回牧畜盐连人带牲口就没盐吃,我这个当队长的就是失职。想到这里,我问店员,账上是谁签的字啊,实际我知道是老队长签的字故意问的,店员把账本拿到我面前指着让我看,我一把抢过账本,大声吼道,赶快把羊毛钱还我,不然我就把你的账本撕了。店员被我的愤怒吓呆了,一些闲人也围过来看热闹,这时柜台边上一撩门帘,出来一个40多岁的人,他大声说道,是谁这么大胆啊,敢撕我们的账本,这不是犯法吗?我问他,你是谁。他说,供销社主任。我说,好了,没店员的事了,今天就和你说了,他说,你们队欠了 医药公司的中药籽钱,欠债还钱,天经地义,你还要撕我的账本?我说种药材开会时说打了药材卖了钱才还种子钱,现在,我队种的药材一颗没出,也不知道是啥药材,种子是不是坏的,不到三个月你们就撕毁协议,扣我们羊毛钱,你们明明知道我们是最困难的生产队,还和医药公司合起伙来欺负我们,今天我把话说明白了,给羊毛钱,啥也不说,不给的话两条道,一是把盐装车,我把你的账本撕了,一笔勾销,再就是你和我一起去见公社李书记,让你们合伙欺负老百姓,让他给我们贫苦老百姓做主。供销社一看我根本不怕他,先软了下来,问我姓啥叫啥,我说我没工夫和你废话,我是知青,赶快给我钱,他听说我是知青,就像换了个人似的,满脸赔笑说他也不容易,这次先让我把牧畜盐拉回去,有账不怕重算,欠的钱先欠着,我说我先去装盐,以后再也不要和我说药材种子钱的事,一颗苗都没出哪来的药材啊,没药材哪来的钱啊。 经过讨价还价,我也做了一些妥协,把牧畜盐拉回来。

        回到村子里,老乡们都很高兴,老队长一边组织会计、保管卸盐入库,一边高兴地招呼我叫各家各户来人分盐。看见老乡们兴高采烈的带着口袋、簸箕来领盐,我的有些心情别样,偷偷的问和我一同去供销社的车老板,别人去会是啥结果,他向我竖起大拇指,可以肯定的说盐是拉不回来的,老百姓没处讲理,也不敢和他们据理力争,只能受窝囊气。

经过这件事,我深深的体会到了当时的农民朴实、憨厚,有了委屈不敢说,有了困难自己承受。上级政府对农村的政策是为农民着想的,但是具体部门经办起来不一定把农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就像有些人背地里说的,上边的经是好经,就怕歪嘴的和尚给念歪了。

                                                                                    (未完待续)
关注同城热点 获取最新资讯 点击查看更多本地热点话题
  
  • 第一朵花绽放的地方
  • 发表于:2016/2/21 8:46:10
  • 来自:辽宁
  1. 沙发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好官,据理相争。农民受益啦 。“上边的经是好经,就怕歪嘴的和尚给念歪了。”期待美文。
(0)
(0)
  
  • 0421知心朋友
  • 发表于:2016/2/21 15:17:22
  • 来自:辽宁
  1. 板凳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当官为民做主,百姓不让你回家种红薯。
(0)
(0)
  
  • 低头族
  • 发表于:2016/2/21 15:56:50
  • 来自:辽宁
  1. 3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当官能为民做主,老百姓给你吃烤红薯!烤红薯美味又健身。接着写,我爱看!
咳!回老家发现,上级出钱给村里打的井,天一旱就没多少水,浇不了地。
(0)
(0)
  
  • a小九爹
  • 发表于:2016/2/29 13:14:04
  • 来自:辽宁
  1. 4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知识青年在乡下的那段日子,即生涩,又新鲜。
        今日想来,这对于应“广大天地,大有作为”号召去和农村老百姓滚爬摸打的知识青年,特别是那些把青春和幸福留给广袤农村的青年们无疑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尽管人们对当时的上山下乡有不同想法和看法,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总的来说,这个政策是符合当时的国情的,试想,那么多的青年在城里,且不说安排工作,就是家庭日常生活,也会有切实的困难。通过上山下乡,这些青年初步了解了农民“脸朝黄土背朝天”“日出而做,日落而息”的苦辣酸甜,缩短了两者之间的距离,从骨子里明白了盘中餐来之不易。就拿我们家来说,原来在承德、赤峰,对农村的事一无所知,回来后,方知人世间还有另外一片天地、还有一帮我们离不开的人们。就像人类基因返古一样,还原了史来面目,看到了本真的自己,可算是一次脱胎换骨的革命。
        那时候,我老家的知识青年有大连的、抚顺的,大多数来自咱北票的。这些青年们来自不同城市中各个阶层的不同家庭,条件虽然不一样,素质还是蛮不错的,他(她)们朴实率真,吃苦耐劳,勤学好问,要求上进。是农业生产的战斗队和生力军。为农业生产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她)们中有些人不但把青春献给了事业,还把自己的根留在了农村,令人佩服,让人感动。……
        没有疑问:共和国将为知青们点赞, 历史会为上山下乡喝彩!!!

(0)
(0)
  • 流云飞袖
  • 发表于:2016/5/18 11:44:03
  • 来自:辽宁
  1. 5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知青生活的回忆,虽然是发生在昨天的故事,今天读起来,还是挺有滋味的。你的担当和老队长的计谋相得益彰。赞了!
(0)
(0)
  • 永乐
  • 发表于:2016/5/21 7:56:26
  • 来自:辽宁
  1. 6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为上山下乡点赞!为老知青点赞!
[此贴被永乐于2016/5/21 7:56:29编辑过]
(0)
(0)
帖子已过去太久远了,不再提供回复功能,请勿尝试回复!!